一、有关香港的风土人情的资料

一、宗教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众多的西方节日,在香港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尤其是圣诞节,早就已经超出宗教意义,而成为香港全年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择偶方式香港社会开放,男女接触是平常事,结识异性毫不困难。香港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道教、孔教、印度教、摩门教、犹太教、基士拿教、俄国正教、巴哈伊教、袄教、锡克教等。

二、赛马

赛马与赛马博彩(赌马)是很多香港市民参与的娱乐。每年由9月开始至翌年6月为止的一个马季内,共六十多天的赛马。

三、购物

香港的繁华突出表现在购物上,到香港旅游的必定会满载而归。香港的购物区分为购物圈和购物区。在铜锣湾地区有购物圈,接着往西走,轩尼诗道两侧的都是商业区,再继续延伸至金钟,形成一个较大的商业及购物圈。

四、饮食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五、语言文字

香港的法定语文(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俗称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二、香港的风土人情简介

九龙的九龙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郑屋古墓;屯门的宋帝岩、红楼、沙田的曾大屋、五国六村;荃湾的三栋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锦田吉庆围、水头村古迹、聚星楼、厦村邓氏宗祠;西贡上窑民俗博物馆等;港岛炮台及大屿山东涌炮台、东龙岛佛堂等旧炮台都是旅游胜地。

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喱、韩国烧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

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还有以传统的广式点心作早餐的饮茶。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香港歌星有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罗文、徐小凤、Beyond、叶倩文、林忆莲、陈慧娴、达明一派、“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

香港每年都主办各种类型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香港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弥敦道、亚士厘道、诺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夜总会和酒廊,都是居民和游客游览光顾的场所。

扩展资料: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将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三、香港的风土人情100字左右

港人对菜名亦有很多忌讳,不吉祥的名字都改个吉祥的叫法,如猪肝叫猪润,因“肝”与“干枯”同音;丝瓜称胜瓜,因“丝”字与“输”字谐音;“舌”叫“利”,因“舌”与“蚀”同音。很多菜肴还起了吉利的名字,如一本盈万利(酱鸭舌)、年年庆有余(松子黄鱼)、金玉满堂红(蜜汁金华火腿)、花开添富贵(蟹肉西兰花)等。

香港人对号码、数字也很讲究,“3”和“8”是他们最乐于追求的数字,认为这二字最吉祥。“3”的广东话谐音是“生”,寓生气、生财、生龙活虎;“8”的广东话谐音是“发”,寓发财、发达。有些商店也喜欢用吉祥号码做店名,如“168时装店”、“338发型屋”等。“168’’的谐音是“一路发”,“338’’的谐音是“生生发”,“238’’的谐音则是“易生发”。

香港位于东西两大文明交融与传播的枢纽位置,是东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温馨结合起来的城市实体。即使在繁华的闹市,至今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如送礼时忌送钟(送终)、书籍(输)、毯子(压财)。赌马打麻将,忌人来借钱、取钱。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减些价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讲价而不买。此外,港人也颇迷信,除参神求签外,风水掌相之类盛行,笃信神鬼轮回之说也不乏其人,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颇厉害。

四、香港的历史,风土人情,现状

殖民前的香港

一直以来,历史书籍记载香港的历史,多由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说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最有力的考古发现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岛--大屿山上,发现了一座5000年历史的(古窑)。至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刻散见在香港各地,虽然前人刻凿的意义和创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这避风港和淡水湾曾经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约2000年前,在汉朝时,中国把香港纳入版图。坐落于九龙李郑屋的汉墓就建于此时。十四世纪,许多广东人纷纷来香港定居,还有从中国中部南迁至香港的(客家人)。许多现代香港人至今依旧向当日地主的后代支付(佃租),这些族群习称为(新界五大族)。

根据一些最早的史册纪录,香港认定要成为一个经济重镇。官方史实中记载,军队最早驻守在屯门和大埔,目的是为了确保吐露港蜒另外,来自广东东部的鹤佬渔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纪,满清入主中国,为了剿平反对者及海盗,清廷严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后,禁令废除,新的移民又陆续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务农的客家人以后就开始种稻米、栽茶树,亦出产莞香及凤梨。家采收珍珠的利益;现在,屯门和大埔已摇身一变成为新界的两个主要市镇。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一些小渔村和小田庄里找到历史证据。这些早期村落,许多至今仍有访御墙、护城河及守卫室保护着。

鸦片战争与战后余波

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维多得亚女皇的船坚炮利,而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国总督,在中环就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

由于在港的华籍居民以祖籍广东的占大多数,故港人大部分操粤语,但与内地的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夹杂不少港式俚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香港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大多数年轻受教育的一代都能用英语对答,亦流行以英语混入粤语中使用。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逐渐流行,使用普通话的居民数量不断上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继续使用英文。

香港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香港的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信神”最多。他们虽因袭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没有教徒的意识与概念。人们普遍敬奉祖先神位、门神土地。初一和十五必上香或点“蜡烛灯”,逢喜事及传统节日也要拜祭一番,平时到庙宇中去求神拜佛以求转运或求签者也不少。

据华人庙宇条例规定,香港所有庙宇都必须注册。根据统计,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由于香港近海,从事渔业、航运者众,故在庙宇中,供奉最多的是天后。据说天后姓林,福建人,为救渔民舍身投海,后被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据说有信众25万。在香港天后庙中,以大庙湾佛堂门的一所最负盛名。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是香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庙宇中供奉的其他神还有观音、北帝、关帝等。许多商店中也设有关帝神位,以求保佑。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其风俗与内地基本一样。为了方便市民过节、回乡,政府还颁布了法定假期。此外,如烧衣(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七夕(乞巧节)、观音诞、师傅诞、天后诞等,都要举行传统的敬神活动,十分热闹,被列为旅游盛大节目。

港人早餐多到茶楼饮茶,吃粤式点心或到餐室饮“西茶”(奶茶、柠檬茶、咖啡、面包)。工作人员的午餐一般吃工作餐、快餐或到酒家茶楼饮午茶。晚餐才是正餐,多为粤式传统饮食方式。港人相约饮茶时常互相斟茶。宴请之类,多在晚上9时开席,主人4时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设麻将台娱宾,不打麻将者一般7时左右到达为好。入席一般随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说“起筷”才开始进食。用膳时,手肘不可横抬、枕桌;不可“飞象过河”,即伸筷取远处碟子中的菜;不能“美人照镜”,将碟子拿起来倒菜;喝汤不要发出声响,餐毕碗中不要留食。饮酒吃菜时,不宜手不离筷,祝酒尚礼到,力邀则失礼。上鱼时,鱼头要对着客人方向,吃时不要翻转鱼身(寓“翻船”之意)。

港人对菜名亦有很多忌讳,不吉祥的名字都改个吉祥的叫法,如猪肝叫猪润,因“肝”与“干枯”同音;丝瓜称胜瓜,因“丝”字与“输”字谐音;“舌”叫“利”,因“舌”与“蚀”同音。很多菜肴还起了吉利的名字,如一本盈万利(酱鸭舌)、年年庆有余(松子黄鱼)、金玉满堂红(蜜汁金华火腿)、花开添富贵(蟹肉西兰花)等。

香港人对号码、数字也很讲究,“3”和“8”是他们最乐于追求的数字,认为这二字最吉祥。“3”的广东话谐音是“生”,寓生气、生财、生龙活虎;“8”的广东话谐音是“发”,寓发财、发达。有些商店也喜欢用吉祥号码做店名,如“168时装店”、“338发型屋”等。“168’’的谐音是“一路发”,“338’’的谐音是“生生发”,“238’’的谐音则是“易生发”。

香港位于东西两大文明交融与传播的枢纽位置,是东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温馨结合起来的城市实体。即使在繁华的闹市,至今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如送礼时忌送钟(送终)、书籍(输)、毯子(压财)。赌马打麻将,忌人来借钱、取钱。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减些价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讲价而不买。此外,港人也颇迷信,除参神求签外,风水掌相之类盛行,笃信神鬼轮回之说也不乏其人,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颇厉害。

现状是很好啊

五、香港的风土人情

香港是个购物的天堂,商场比比皆是,但是论起人气最旺的还属铜锣湾、尖沙嘴和旺角这三个地区。下面我分别根据我的了解谈一下在这些地区购物的特点。

一般来说,铜锣湾是香港本地居民比较喜欢去的购物区,这里小店少,所以不容易被欺诈,商品品质相对较高。铜锣湾商业区主要包括Sogo、世贸中心、时代广场、皇室堡及周边地区,是个很大的商业带。坐地铁、有轨电车(强烈推荐,全程2元,是观赏香港风光的很好交通工具,还可以听到古老的铃声,金属撞击的声音)都可以到达。香港的商场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多数就是那些牌子,例如Esprit、U2、G2000、Baleno、Gordano、Bossini、Wanko、Mango、Veeko、Moiselle、OPA、Suyazu、Michel Rene、CK、Walker Shop、Vertical Club、Ralph Polo等。香港商场卖男正装的地方相对较少,Sogo算是比较多的,尽管

与北京的商场相比选择有限。比较值得一提的是,Sogo的10层有个特卖场,有许多东西很不错,而且每周都会换一个特卖的主题。这次去香港共去了两次,一次收获了一件西服,灰色条绒的,意大利Royal,原价1980,2折后390,被我无意中还了价,居然350拿下。第二次不知该说是兴奋还是打击。之前两个星期在沙田新城市广场3折后各用297拿下的两条CK的裤子和各用177拿下的两件CK女正装衬衫在这里居然都是120一件,而且号还很全。其它一些T恤、裙子之类的东西居然是200块3件,真是疯了。那天同时Sogo的6层男装部,CK在全场4折,但是还是太贵了:(。在Sogo10层还看到Michel Klein Paris衣服的特卖,所有夏装

上衣20,裤子和裙子30。有一些稍微好一点的货品4折。我看到一件女衬衫,港币标价390,人民币标价1190,在这里4折!真是faint。Sogo商场的北面一条街集中了很多鞋专卖店,包括Walker shop、Clarks什么的,还有一个意大利沙驰的皮具专卖店(在尖沙嘴也有一个)。再北边就是世贸中心,没有太多特别的商铺,但是这里的Esprit店是比较大的一个,货品比较全。Sogo往南过了马路(轩尼诗道,港岛北边最主要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是很多专卖店,往西南方向走就到了时代广场。时代广场的购物环境很好,但是由于牌子相似,没有太多逛。香港商场都是专卖店制的,所以一般没有北京中友、新世界那种全店性的活动,更不用说会返券。但是大的shopping mall里面会有一些小型综合性商场,例如

连卡佛、马莎。连卡佛的档次很高,马莎是大众性的。前者在太古广场、时代广场等有,后者在沙田新世界广场、九龙塘又一城有。莎莎店遍地都是,在铜锣湾我至少就见过5个。除了莎莎,还有一个店叫卓悦,也是一个连锁的化妆品专卖店,和莎莎差不多,有少数商品价格低一些,但是购物环境要差一些。

自铜锣湾往西,轩尼诗道两侧都是商业区,一直延续到金钟。第一次在香港住的时候在湾仔,就在轩尼诗道边,住处离工作地点走路1分钟,呵呵。所以吃完饭之后必修的就是散步,就是逛街。平时就去金钟的太古广场(离我工作地点超级近),周末喜欢沿着轩尼诗道

漫步,对这一带真是太熟悉了。金钟的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和金钟(Queensway Plaza)也挺不错的。太古广场里面有一个Jasper,他们家的水晶饰品,特别是耳坠很不错,大约在300左右。再往西就是中环了,这里就是有名的金融区,中银、汇丰总部都在这里。西边还有一个西港城,没有去过。

尖沙嘴相对要乱一些,个人不太喜欢。一方面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饭店半岛、喜来登、新世界,另一方面也是观看维多利亚湾景色最好的地方,还有著名的文化博物馆等,游人特别多,所以高档购物区和针对游客的各种小店交织在一起,过马路也特别费劲。九龙最重要的一条公路弥敦道由北向南直插入尖沙嘴,在尖沙嘴这一段,路两旁到处是金店、服装专卖店,以及电子产品商店。但是这里电子产品商店的报价水份特别大。第一次来的时候,朋友让我帮他带一个数码相机。我看这里的店比较多,就挨个问了一下报价,结果完全糊涂了,报价差别太大了,弄得我根本不敢买。尖沙嘴的西边有一个海港城,是个综合购物商场。这里也是邮轮的停泊地,对岸就是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和中环,景色特别美。从去

年年底开始每晚都有灯光表演,2月18日之前晚上8:00到8:16分还伴随烟花,以后每逢节日也会有类似活动。这里有个天星小轮(Star Ferry)站,从这里可以到达中环和湾仔国际会展中心,票价2.2,是最便宜的过海方式了。如果做地铁,海两边最近的两站尖沙嘴和金钟票价就是7.9(八达通,单程票还要贵一点)。做天星小轮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体

会到在海上航行的感觉呀,也算是出海了:)

旺角是香港本地普通居民购物比较多的地方,新世界广场(grand century)就在九广铁路旺角站的旁边,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商场,具有香港商场的典型特征,就是该有的品牌一般都有。旺角商业区的特点是小店多,除了新世界广场,主要的商业区集中在亚皆老街(东西走向)两侧。这里,许多很贵的名牌专卖店和不知名的小店,甚至街市比邻而居。路北侧有一个先达广场,是个手机大集市,有很多个人开的店铺。在香港买手机,如果想买行货,保证品质,追求服务,当然是丰泽(几乎遍地都是)和百脑汇;如果买本地行货或水货,希望便宜一点,先达是最好的选择。手机质量应该问题不大,我自己和朋友都买过,香港本地保修一年。路南边有一个旺角电脑城,如果买电脑,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很多人都说深水铺的笔记本、PDA等电子产品是最多最便宜的,但我看不见得。我觉得还不如湾仔电脑城和旺角电脑城呢,我在这两个地方都帮朋友买过电脑。旺角有两个卖数码产品的行货店也是挺有名的,万成和永成,一个在通菜街上,一个在西洋菜街上,都是亚皆老街两侧的小街,这两个店是联营的,所以价格、产品基本一致。他们都是行货,但是价格比丰泽、百脑汇又要便宜一点。如果要水货,香港任何地方都会有一堆这种店。价格便宜很多,但是没有中文菜单,香港本次保修一年。旺角有一条街是运动用品专卖,整个一条街一个接一个的都是买运动用品的,但是我觉得都不是太便宜。看来NIKE、阿迪在哪儿都一样。有一次在九龙塘又一城的上面有一个店叫Royal ****什么的,里面有打折,

买了一条New Balance的运动长裤,才132。旺角这里靠近弥敦道有一个Esprit店,这是我见过的他们家最大的店,共3层,货品非常全,其中女运动服我在许多店都没见过。Esprit的折扣一般比较少,今年是买任意货品可以办有效期1年的会员卡,全亚洲通用,凭卡所有货品(包括折扣货品)9折。到了上个星期,他们家终于开始打折,大概有一半货品吧,其中一般左右是5折,各有三分之一是7折和3折。但是很奇怪的是,我在这里看到的一款毛衣5折,而同时在新世界(grand century)居然是3折。

其它还有一些地区性的商业中心,比如说沙田的新城市广场、九龙塘的又一城、坑口的东港城等等,也挺不错,但是周围没有形成商圈。

几点体会:

1、香港商场的相似性挺大的,逛太多没有新意。Sogo10层的特卖场特别值得关注。香港的冬季打折期一般从圣诞节开始,但是那时候折扣并不是最低的,然后是further sale,最后是final sail,大概正月末的前后结束吧,各个品牌有先后。例如G2000和U2,活动结束一般都要早一些,今年正月十五左右基本上就都是新品了。而这时候Esprit的活动才开始。我两次在香港都是冬天,所以夏天的活动情况不是很清楚。

2、香港的皮鞋都比较贵,基本上很难看到300以下的,除了后来Walker shop推出的一些250、299的特价鞋。但是质量比较好,包括nine west、clarks、ecco等。皮具价格总体也比较对,但品质不错,沙驰的专卖店性价比较高。旺角的新世界里面的先施和sogo10层偶尔会有名品特卖,还是挺不错的。Chanel、fendi这种牌子打折都买不起,布的也要400以上,真是。

3、买手表一般在City Chain,它在很多地方有专卖店。去年他们家一反别人圣诞节和春节打折的惯例,快出正月的时候才开始打折,许多品牌打到4-7折,还是挺值的。今年直到我离开(2月20日)都没有动静。Swatch比国内的定价要便宜一些,超薄表大概便宜100多吧。铜锣湾还有许多高级钟表专卖店,如果预算在2000以下的,这些地方基本上进去就是浪费时间。

4、到去年为止,据我所知香港铂金协会共有8个成员,包括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谢瑞麟、just gold、Diamond Link什么的,在旺角和尖沙嘴的弥敦道两侧,在铜锣湾,这些店基本上就是挨个开,可以从容选择。可别忘了还价!前年在六福给老婆买的钻石项链就是从7000多还价到了不到5000。个人觉得周大福的钻比较黄(仅限我在香港几个店比较的结果),还是仔细看看吧。在旺角,在不到50米的范围内,看到路两侧竟然光六福就有3家店,可以想象生意有多好。今年比较流行的一个牌子叫Mabelle,讲究的是时尚。

5、香港的红酒挺不错的,喜欢的可以带1-2瓶回来。我原先住处的附近有一个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的直销店,每次去香港我都要买几瓶。据说海关有1瓶(也有人说是2瓶)的限制,但是根本没有人查(个人经验)。

6、饮食:香港是著名的美食之城,在这里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当然,有银子是前提,呵呵。所以除了跟着老板活动之外,自己很少主动去品尝这些美味,一般都是在快餐店解决问题。除了麦当劳、吉野家什么的,美心、大快活、大家乐都是中式快餐店,一个套餐一般20多吧。在大学里要便宜许多。对了,千万别忘了尝尝香港的点心,做的太精致了,非常好吃,东海堂、美心、金龙船都很不错。

7、交通:过了海关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说买一张八达通卡,150一张,50押金可以退还,先存入100,可以储值。九广铁路、地铁、天星小轮、有轨电车、巴士,以及百佳、7-11等超市都可以用,非常方便,还少了找零钱之苦。在九广铁路和地铁,相同路段价格比单程票还要便宜一些。临走时候退卡就行了,也可以保留下次到香港再用。

8、观光:香港旅游几个必去的地方:1)山顶,俯瞰香港景色,缆车、巴士都可以到。2)赤柱,在香港岛的东南角,是英国人在香港最早登录的地方,海景非常迷人,品一杯咖啡,真是一种享受。这里还有一个小自由市场,可以买一些简易的工艺品。3)尖沙嘴,看维多利亚湾夜景,香港文化博物馆。我在香港的时候特别喜欢四处转悠,去游人不去的地方,了解香港本地的风土人情,还是挺有收获的。值得去地方还有浅水湾、海洋公园、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大屿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