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

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

平潭打造国际旅游海岛实现全域景区化,以下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来,福建积极响应,在出台的《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把福建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省”。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经验,力争到2020年,全域旅游省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建成1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10个国家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全域生态旅游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10月福建省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在泰宁召开。会议提出,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与本地发展全局相结合、与产业跨界相融合、与提升综合服务相衔接、与加强区域协同相衔接,实现“八个全”即旅游功能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要素全域配套、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旅游营销全方位推进、市场治理全省联动、旅游改革全面创新、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全省各地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建行动,把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全省已有24个市县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包括厦门、平潭、武夷山、泰宁、东山、永春、屏南、永定、连城、仙游、永泰、尤溪、武平、德化、建宁等1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集美、周宁、福鼎、邵武、南靖、华安、永安、建阳、城厢等9个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形成三级联动、梯队推进、点面覆盖的发展格局。

为了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福建省旅游局适时组织开展了“全域生态旅游书记谈”活动。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吴贤德表示,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是福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变革,是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的'目的,就是要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和国家旅游局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以全域旅游为载体,发挥福建生态优势,凸显生态特色,加快福建旅游转型升级,吸引更多游客来福建享受清新环境、欣赏多彩的山水风光、领略八闽文化,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贡献。

今起,我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一把手联系实际谈创建,意在强化发展理念创新,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把全域生态旅游省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全域生态旅游

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多规合一

推动旅游全民共建共享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明确平潭国际旅游岛定位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提出“突出开放、生态、智慧特色,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岛‘设施景观化、建筑遗产化、全域景区化’”。为此,全区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统筹全区资源,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8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5.17%,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66.31%。

2016年12月7日,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实施意见》,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省领导在会上明确指出,支持平潭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我区近期着力完善旅游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已成立区风景区与旅游执法支队,加挂区旅游质量监督所牌子。

同时,启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完成《平潭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将尽快召开评审会;《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已通过住建部审查;编制《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正式出台实施。编制完成《平潭综合实验区智慧旅游规划》初稿。

为了推进全域生态化、景区化,我区正在积极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绿地系统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绿道网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启动翠园公园、玉井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建成竹屿湖公园;引进台湾民宿发展经验,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民宿扶持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等优惠政策,第一批重点推动北港、国彩、白沙、白胜等6个村庄民宿建设,其中投入800万元重点支持北港文创村发展,目前各村落已设立民宿100余栋,形成两岸青年旅社、石厝人家、石头会唱歌、老柴咖啡等石头厝品牌,初具规模。

完善全域配套推动产业联动

近年来,平潭着力完善全域旅游服务配套,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加快岛内“一环两纵三横”干线路网建设,健全岛内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石牌洋、将军山、仙人井等景区接线道路建设,将军山景区道路已建成通车;推动离岛交通体系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其中石牌洋、钱便澳码头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主体建成。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拥有3A级旅游景区两家,正在指导海坛古城创建4A级旅游景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坛南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坛南湾旅游集散中心年底前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2015年新建旅游厕所15座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新建8座旅游厕所;增设旅游标牌标识;设立澳前台湾小镇、海坛古城等游客服务中心;成立平潭智慧岛管理指挥服务中心,为旅游购物、餐饮服务、汽车租赁等业务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持;积极推进全区“一张网”信息归集工作,与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部门强化信息交换、共享,接收市场主体行政许可、处罚信息3800条,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推动旅游治理全域覆盖。

同时,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优先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策划生成《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项目(2016-2025)》130多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涵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产业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对台对外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等五大类;加快发展“旅游+购物”,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自2014年6月开业以来,已签约入驻商户294家,累计销售额近1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大力发展“旅游+海洋”,海坛湾成功获批国家海洋公园,启动金井邮轮码头规划和无居民海岛开发论证工作;培育“旅游+互联网”产业,引导鼓励侠客旅游众创空间发展,以点带面,形成“旅游+互联网”联动局面,形成一批融合旅游元素的互联网创客基地。

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平潭积极吸引台胞参与建设。率先对台开放建筑、旅游、医疗等行业,现已有5家台资旅行社在平潭执业;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文明旅游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选聘“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对旅行社、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组织旅游志愿服务,全年共组织以优化全域旅游环境为主题的“守护平潭蓝,千人蓝丝带”净滩、大型荧光夜跑、“平潭蓝”音乐节志愿活动50余场次,吸引全民参与,共建旅游环境;向区直各部门、旅游协会、文创协会、旅游企业分发旅游宣传产品十万余件,部门联动,通过招商推介、外事活动、交流联谊等共同宣传平潭国际旅游岛,形成旅游共享大格局,全力打造“清新福建·平潭蓝”旅游品牌。 ;

二、2022年中秋平潭旅游收入

6500万元。根据相关信息查询记者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2022年中秋节小长假期间,平潭全区共接待游客76866人次,收入高达6500万元。

三、请问平潭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有哪些

平潭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有:平潭海坛古城、澳前台湾小镇、福建东庠岛、石牌洋景区、东海仙境、三十六脚湖、将军山、海坛天神、龙凤头沙滩、东甲岛。

1、平潭海坛古城

平潭海坛古城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也是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古城以展现几千年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为宗旨,建筑别具一格,是中华仿古建筑群的集大成者,倾力为平潭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全功能宜商宜居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

2、福建东庠岛

福建东庠岛景色优美,有着迷人的海滨风光和恬静的渔村风情。小岛东部濒临台湾海峡,西部与小庠岛分隔对峙,南部与流水王爷山遥遥相望,北部与台湾白犬列岛海域毗邻,全岛总长3.6公里,面积约4.8平方公里。东庠岛内陆腹地三面依山、一面傍水、山峦脉络起伏不大,散发着独特的小岛魅力。

3、澳前台湾小镇

澳前台湾小镇以平潭台湾免税市场为核心,是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小镇重点引进从事对台贸易、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类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入驻。

建成以对台小额商品交易为特色,集购物旅游、体验消费于一体,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更多关于平潭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2022年国庆节平潭旅游人数

60万人次。查询相关资料可知,截止至2022年国庆节,假期平潭累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34159万元,全区旅游市场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平潭县,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位于福建省东部,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为邻,南近莆田市,与中国台湾隔中国台湾海峡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中国台湾岛最近的地方。

五、平潭怎么样,有特别的历史吗,城建,交通,治安,经济好吗,一般多少工资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同时也是著名的渔业基地。

平潭县隶属福州市,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其行政区域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合。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得并行使设区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福建省直管的地级行政管理区。平潭县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和实验区)的管理体制。[1]

平潭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岛上还保留着大片海岛原始建筑,经过国家的开发,岛上名企云集,台湾宸鸿集团等企业相继落户平潭。

平潭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福建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福建全省之冠。

2008全年生产总值52.56亿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

地形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值完成150万美元,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2011年,平潭实现生产总值1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78亿元,增长61.6%;第三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增长6.9%。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0247元,比上年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9.4:20.4:50.2调整为本期的27.0:28.5:44.5,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下降2.4个、5.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升8.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一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规划渔(溪)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 。国道 316线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成城市道路

规划一级客运站 2 处,分别为岚城客运站、吉钓客运站,预留澳前客运站规划公路货运站 3 处,分别为吉钓货运站、中原货运站、澳前货运站,预留流水货运站

平潭挺好的,沿海城市,历史吗,一个城肯定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慢慢就知道了,交通不错,治安,差不多,不太好不太坏,经济,一般般,差不多啦,有些东西要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别人说的,终归不是自己的感受啊

六、平潭旅游景点

天门山天空有999级台阶,有着特殊的含义,寓意台阶加持,天梯赐愿。登梯时有如意、青云、长生、琴瑟、幽玉五个休息平台。天南山其实是湖南张家界的一个景点。风景真的很美。当然,来了天台山就得爬,这和来北京不爬长城是一样的。对于体力不好的人来说,可能走不完全程。这时,他们会坐在休息平台上休息。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已经知道天门山有多少级台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