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源的特产有什么

石材 罗源县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资源丰富,西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两石"(花岗岩、叶腊石)"一土"(高岭土)和林茶竹果等资源 海鲜 湾内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海鲜品享誉闽都;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形成了以石材、水产、食用菌、花卉、烤烟、林茶果竹、畜牧、小水电等八大支柱产业至2002年,石材业异军突起,年创产值1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13.6万吨,渔业产值8.02亿元;食用菌袋栽6500万袋,床栽300万平方尺,产值1.3亿元;种植花卉3500亩,40多个名优名种;种植烤烟5366亩,总产值687吨,产值653万元;蔬菜菜种植6万亩;名优水果4000亩;畜禽养殖形成规模,实现产值6520万元。 特色小吃有: 抱崙糍 葛粉包 软糕与白糕 米糕 炒米糕 芋蛋糕 雪片糕 白糍 盐酥白麻饼 烧饼 在福州也叫“葱花饼”,以葱和肉为馅而得名。春季盛产香葱,馅源充足,形成旺季。于三伯制法仍旧与众不同,他能使烧饼壳“焙起酥”来,食客如食“角饼”(福州叫“礼饼角”) 番薯馃 也就是我想念的“番薯饺”。城乡各家各户的主妇于冬至前自制馈送亲戚长辈。馃皮用煮熟番薯与番薯粉揉制而成。馅用萝卜丝或白菜丝,讲究的则用冬笋,另加入肉丁、牡蛎、虾肉、 香葱、老姜,下垫柚叶,置笼内,蒸熟,鲜香可口,很有地方特色。因爱吃的人多,有些家庭妇女就在冬至前在小街巷制作出售,有的还将其油炸后馈送他人。 菠菠饼 春季田间园边鼠曲草花(俗称菠菠菜)盛开,乡里人将花采摘回家洗净,与米浆揉制成饼,内加甜馅,下垫糕叶(一种能够散发香味的草叶)蒸熟而食。

二、罗源县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罗源县位于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金三角北翼,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全县幅员118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1031平方公里,海域、滩涂156平方公里。全县设有6镇5乡,25万人口。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1.8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3.58亿元,财政收入1.92亿元,1992-2000年连续9年荣获福建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十佳"县称号。

罗源湾深水港。罗源湾位于罗源县东部,口小腹大,风光秀丽,海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湾内港阔水深,长年不淤不积,避风条件好,是全国三十四个、福建省六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的深水良港之一,是福州地区唯一的天然良港。海湾顶部的松山围垦和白水围垦造地5万多亩,形成了台湾海峡西岸沿海乃至整个东南沿海不可多得、可供成片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1987年被国家列入沿海开放县份。

罗源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9°С;多年平均雨量1650毫米,年最大雨量2552.6毫米,年最小雨量90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52.8小时;年均霜期13天;常年风和日丽,较少自然灾害,山区一年两熟,沿海平原一年三熟。

罗源县水陆交通便捷。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总里程达584.36公里,罗源县城距省会福州78公里。北京至福州的国道104线,穿越而过,北通浙江、南接福厦,国家高速公路主干道,黑龙江的同江至海南的三亚已在动工兴建,其中罗源至宁德段99年国庆建成通车;罗源至长乐段2001年建成,建成后罗源至长乐国际机场只有60公里。中国东部沿海交通大动脉--福(州)温(州)铁路穿越罗源境内14公里。并在距罗源县城5公里处设站,计划2001年动工兴建,2004年建成投入运行。罗源湾顶部建有1000吨级(结构受力达3000吨)的淡头码头,1984年罗源湾经省政府批准列为二级通商口岸,同年开通直抵香港、日本航线。

2000年底建成3.29万门程控电话和21个移动基站,可与国内400多个城市和世界150多个国家与地区直接通话,形成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传呼、传真、电脑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

全县共有洋尾、西溪、苏区、外洋、垦区等5个水厂日供生活用水达6万吨,日可供工业用水30万吨以上。全县58个电站并入华东电网,现有5座3.5万伏变电站和1座八万伏输电变站,近期年供电能力可达3亿千瓦时。

罗源县山海资源丰富,地下矿产有燕山晚期花岗岩2亿立方米(易采量),叶腊石250万立方米,高岭土1000万立方米,品位较高。全县林地4.4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7万立方米,竹林7200公顷,蓄积量1400万根,为福建省毛竹储存量最多县份之一。大宗农副产品有:花卉、现有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罗源菊"等40多种鲜切花6000万枝,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全省重要鲜切花生产基地。罗源湾是水族生长的乐园,盛产大黄鱼、真鲷、鲍鱼、红膏鲟、梭子蟹、对虾、牡蛎、泥蚶、海带、紫菜等,被国家科技部、国家海洋渔业局等五部分设立的"全国科技兴海"海水养殖示范基地和承担国家“863”计划的科技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养成与育苗中试基地。食用菌生产呈现多菌类、规模化、外向型格局,全县袋栽香菇、秀珍菇、猴头菇、杏孢菇、茶新菇、木耳等5000万袋,床栽蘑菇、姬松茸、竹荪、草菇等100多万平方米,年产干鲜菇近万吨。茶叶"七境绿茶"为历史名茶,99年新上的松针、扁茶等"七境堂"系列产品相继荣获省优称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二等奖,步入中国名茶行列。肉松更是当地土特产中的一枝奇葩,曾荣获中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以其色香味俱全而名扬天下。水果生产以罗源湾万亩龙眼带独领风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罗源历史悠久,遗留下不少文物胜迹。江南一绝:集宋、元、明朝建筑风格一体的陈太尉宫;国家级文物:宋代青石雕十八罗汉;还有建于危岩耸峙、怪石嶙峋天然洞室之中的碧岩寺;以及万寿塔、巽峰塔、才翁石、圣水寺等诸多神秀,最近新开发的有禾山自然风景区、岱江畲族风情漂流以及莲花山公园、明珠山庄、三宝观光农场、海滨俱乐部、百鸟湖狩猎场等旅游娱乐场所。古今胜景交相辉映,足供观瞻。

三、罗源特产是什么

罗源特产是什么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与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

罗源下廪羊 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的特产。罗源下廪羊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羊肉紧实,无膻味,口感极佳。

罗源县碧里乡有种奇特的山羊,名字叫“下廪羊”。据了解,下廪羊是罗源碧里乡碧里村、西洋村、廪头村、廪尾村、溪边村等乡村养殖的一种山羊的统称。作为当地独特的一个品系,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是其明显的外表特征。当地老人介绍,下廪羊养殖历史悠久,500年前,碧里的祖辈到此地落户时就已经有下廪羊了。

下廪羊的另一特征是,羊肉无膻味。下廪羊养殖区域地处沿海,海上带着盐分的水气浸润山上的青草,而盐又是羊饲料中重要的矿物质,“时间一长,羊肉的膻味也就没了”。此外,下廪羊喜欢爬山吃草,因此羊肉紧实,口感极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下廪羊养殖数量达到万头以上。而如今,长期放牧导致牧草日益减少,养殖数量仅四五千头。据了解,下廪羊的养殖大都以村民散养为主,一家十来头,难以形成规模。角里村养殖基地,是该县唯一的下廪羊养殖基地,而且养殖数量也不多,基地内存栏2000多头山羊,其中下廪羊约有上千头。

“七境” 位于罗源县西部山区西兰乡,平均气温18度,常年雨量充沛,雾气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产出了茶中极品“七境堂”,史称“罗源尖子”,又名“元明绿”,简称“七境茶”。最早七境茶见于唐朝陆羽《茶经》一书,明清时代列为宫廷贡品,颇具盛名。近年来西兰乡通过引种黄旦、台茶12号等优良品种,改造茶园160亩,并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栽培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系列产品有七境炒绿、龙井、扁针、乌龙茶等。由于采制精细、工艺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色。“七境绿茶”1955年连续八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名优茶,1999年首次参加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叶评比荣获二等奖挤身中国名优茶列行。2001年通过国家茶叶检测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品牌品质不断提升。据权威部门测定,七境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常年饮用,具有清肝胆、利肠胃、消除脂肪、防癌、防治高血压、抗辐射等功效。产品投放市场后,极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土地面积1187平方千米,总人口25.4万人。境内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东北部即为内海三都澳,常年偏东风,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显著;鹫峰山脉自北而南纵贯全境;全境东西长78.5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400~600米,年平均气温15.7℃~19.1℃。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山峦密布,溪谷纵横,地形复杂,茶园与林地交错;境内60%以上的茶园均分布于400~800米海拔高度的丘陵山地,具“山谷郁闭,湿度高,多云雾,漫射光足”特点。保护区域为:由古时的西竹(西兰)境、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廷洋境、寿桥境、洪洋境等七个境, 相当于现今的西兰、墩厝、许洋、寿桥和石壁下五个大队的'二十一个自然村,辐射至周边乡镇,就是以现在的白塔乡、西兰乡、飞竹镇、霍口乡为核心,涵盖周边的起步镇、洪洋乡、中房镇及凤山镇的南门、松山镇的刘洋、上土港两村,碧里乡的西洋、鉴江镇的呈家洋等11个乡镇,所管辖的152个行政村。生产总面积32000亩,年产量3748吨。

;

四、福州特产有什么

福州特产有什么

想必有些同学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带什么特产回家。接下来我为您带来了福州特产有什么,欢迎阅读!

1、闽侯橄榄

橄榄是福州特产,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初吃福州橄榄,只觉又苦又涩,而回味后却觉得清香、甘甜。福州橄榄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橄榄营养丰富,尤富含钙质。橄榄可解酒,解毒,减肥,瘦身,中医学上用为清肺利咽药,主要治疗咽喉肿痛。人们常以橄榄炖肉吃来舒筋活络。咸橄榄研末用开水冲泡或炖汁有消积化气的作用。

2、十香果

福州十香果,又名大福果,俗称“烤扁撖”,以加工过程中需拷扁以利浸糖而得名。产品颗粒膨大,肉质丰满,色泽鲜艳,果纹细致,造型优雅,质地脆嫩,气味芳香,甘甜可口。

3、闽侯南屿笋丝

南屿笋丝是南屿的一大特产,味道极佳,夏天吃了更是清爽解口,与海鱼一起吃,简直可以说是人间美味,而笋丝还经常被当做宴请宾客的一道菜。

4、罗源肉松

罗源肉松一直是福州老百姓最受欢迎的.佐餐小菜,又因适宜保存、便于携带,“走亲访友肉松在手”渐成熟悉的场景。罗源肉松食之酥香甜脆,油而不腻,入口自溶,鲜美可口,不愧为罗源的名品之一。

5、七境茶

七境茶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的特产。罗源七境茶因其耐泡,且汤色嫩绿明亮、香味持久,而深受市民喜爱。七境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采制精细、工艺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色。

6、定海湾丁香鱼

定海湾丁香鱼优良的品质,使得连江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偏爱,形成独特的食用风俗:连江很多地方现在还过“夏节”,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采用定海湾丁香鱼做佐料,并和磨好的米浆一起制成“锅边糊”当做过节的佳肴。平常也经常用米浆拌定海湾丁香鱼放在锅里做成“夏饼”,喷的,味美又富营养。此外,定海湾丁香鱼还作为地方的特色产品馈赠亲朋好友。

7、马祖酥

马祖酥,也叫“起马酥”,是闽东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甜食。主要是面粉和鸡蛋为原料,和面后切成片油炸,味道非常香甜可口。

8、连江鲍鱼

(1)活体连江鲍鱼:鲍壳质地坚硬;软体部分比例高,肉质肥厚,呈黄白色,富有弹性;腹足吸附力强。

(2)干制连江鲍鱼:形态完整,外观呈不透明状麦芽糖色,肉质肥厚且有韧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

9、棺头镇海蜇皮

海蛰又名水母、白皮子,腔肠动物,海蜇呈伞形,在水中漂浮,产于我国沿海各地。海蜇按产地分,有南蜇、东蜇、北蜇等品种。南蜇以福建、浙江所产最好,个大,浅黄色,水分大、脆嫩。海蛰是一层胶质物,营养价值较高,一般人群都能吃,具有清热化痰、消积化滞、润肠通便之功效。

10、琅岐红蟳琅岐红蟳

琅岐红蟳琅岐红蟳是福建福州马尾区的特产。红蟳外壳坚硬,纤维细腻,肉质肥美。据《福州名产志》记载,琅岐红蟳颇为名贵,曾被列为贡品。昔日,福州产妇坐月子首选琅岐红蟳补身子。福州市沿海岸边都产有青蟹,以平潭‘金蟳’和琅岐的‘红蟳’最为名贵,久负盛名。

11、福州马蹄糕

马蹄糕是一种广东,福州及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甜点名吃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12、菜头饼

菜头饼是福建福州汉族传统佳点,选用该地方出产的白萝卜作馅料,清甜爽口,别有风味,是喜庆宴席常用的糕点。圆形略扁,中间微凹完整,螺纹层次清晰。起酥均匀,皮馅分布匀称,无杂质。口味具有猪油及萝卜的香味,清甜爽口,皮酥,馅松润,无异味。 ;

五、罗源县的介绍

罗源县,又名凤川,简称罗,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福州市东北部,介于北纬26°23′-26°39′,东经119°07′-119°54′之间,东濒东海,西与闽侯县交界,南与连江县相邻,北与宁德市接壤。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平均降水量1645毫米。罗源县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而东,高低起伏。禾山似雕,全县最高峰牛姆峰海拔1251米。西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两石”(花岗岩、叶蜡石)“一土”(高岭土)和林茶竹果等资源;东部海湾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海鲜品享誉闽都。东北的鉴江半岛和连江县黄岐半岛相环抱,构成口小腹大的罗源湾。罗源湾港区是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出海处的将军帽港点退潮后水深达60余米;顶部有松山围垦工程,垦区内建有罗源湾开发区。罗源县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一类通商口岸、福州口岸台轮停泊点、对台贸易点和中国首个国土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罗源县是福建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过境,有淡水码头。特产有七境堂绿茶、下廪羊等。名胜古迹有万寿塔和陈太尉宫,莲花山上的圣水寺,栖云洞内辉绿岩石刻的十八罗汉和观音像,西兰的墓葬和白塔,走马岭的才翁题字石,以及长寿桥、南陈桥、岱江畲族风情漂等。

六、福建特产有哪些?

福建特产有哪些?

导语:对于福建特产,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福建特产,欢迎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福建特产有哪些?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 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而崇溪、黄柏溪,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为洲茶。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的青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因而令人倾倒,畅销海内外。

武夷岩茶有规范性的国家标准《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规范中对其产地以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查规则、及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及产品质量加以严格界定,只有生长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其酿造技术独特。醋色棕黑,强酸不涩,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齐名媲美。

此醋旧时是民间富户秘传自酿食用,些许作为珍品馈赠亲朋好友。家中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历经百年,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为商品的不多。

1954年,爱国华侨、全国归侨联合会副主席尤扬祖出资与县人民政府合办永春酒厂。1958年酒厂扩展为酿造厂。在吸收民间传统酿醋技法的基础上,改进配方和工艺,使老醋品质更佳,产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贸部门经营出口。

永春老醋曾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被选送参加第四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出,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古田银耳

银耳作为传统的保健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结构符合现代人的消费潮流。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银耳80%以上产自"食用菌之乡福建省古田县",1998年古田食用菌产量达1.8万吨(干品),总产值近4.2亿元,其中银耳产量8000吨。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食品结构,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然而,为了使银耳增白、变脆,延长保存期,90年代初,部分加工户零星的对银耳进行硫磺熏蒸,开始是在屋顶平台,后来逐步转移到农民自家责任田或租用的责任田上。在熏磺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周围空气造成一定污染,给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98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古田银耳熏蟥增白加工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引起了省、地领导高度重视,派出专门调查组,到古田县进行专门调查。古田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认真进行修改,保护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制止熏磺工艺。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是福建省永春县一带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芦柑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东方佳果”。

柘荣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干燥块根。主要产于福建、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其中以福建 柘荣县产的太子参最为出名。一九八五年正式列收载到《中国药典》。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临床常用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太子参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问世,民间太子参药饮、药膳的普遍使用,太子参作为功能食品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加。

“柘荣太子参”是全国闻名道地药材,以色泽晶黄、块根肥大、气味浓厚而享誉国内外。各主要中药材市场太子参价格以“柘荣太子参”价格为衡量标准,主导了国内药材市场太子参价格。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0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历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国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成品条细如丝,洁白透明,匀韧不碎,质地优良。它有兴化细米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吃法方便,脍炙人口,冲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是馈赠佳品。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名闻遐迩。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已有近千年历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秦汉时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逐渐成为茉莉之都。由于宋代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认识,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环境下产生,宋朝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茶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在《中国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新中国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改革开放前,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均为福州出产。冰心曾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但它们的品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

白芽奇兰茶

白芽奇兰因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似“竹叶奇兰”,成品茶具有独特“兰花”香气的特征,故而得名。它是乌龙茶发展进化中涌现的新品种,是平和县科技人员与茶农历经十多年努力从地方奇兰茶群体中单株选育成功的珍稀良种。白芽奇兰茶外形紧实匀称,叶底红绿相映,深绿油润,香气清高爽悦,品种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清爽细腻,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具有独特的山骨风韵。常饮白芽奇兰茶,具有提神益思,解酒消滞,降压防癌,减肥健美,消烦解暑,生津活血,延年益寿之功效。若取平和三平矿泉水或自然泉水泡茶品尝,心旷神怡,犹人唐诗所绘“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之境界。

地理环境介绍

   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