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收入与旅游产业增加值的区别
旅游收入与旅游产业增加值的区别如下:
1、旅游收入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广义旅游业范围内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2、旅游业增加值是由旅游产业和经济体的其他产业为响应境内旅游消费而产生的增加值。
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分析
[摘要] 本文根据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特点,建立了以我国旅游收入为应变量,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研究分析。同时还可以应用此模型对未来的旅游消费情况进行预测,为制定未来的旅游消费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旅游收入 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立足于开发国内旅游市场,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内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旅游逐渐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旅游产业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国内需求的新机遇。分析国内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可以为政府提出一些关于旅游快速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为了分析中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数量关系,引入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选取了改革开放以来1994-2005年间中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相关数据,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作为解释变量,中国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此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使简单表述,下面用Y表示中国旅游收入,用X表示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相关数据如以下表格所示:
年份
中国1994-2005年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 单位:亿元
年份 Y(旅游收入) X(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
1994 1023.5 21518.8
1995 1375.7 29662.3
1996 1683.4 38520.8
1997 2112.7 46279.8
1998 2391.2 53407.5
1999 2831.9 59621.8
2000 3175.5 64332.4
2001 3522.4 73762.4
2002 3878.4 86910.6
2003 3442.3 103617.3
2004 4710.7 119555.4
2005 5285.9 141051.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建立。
从我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变动来看,两者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为了确定我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将它们进行回归。根据以上数据可列出的方程如下:
Y=0.034602*X+531.9548
Se(0.002792) (218.4249)
t=(12.39261) (2.435413)
P=(0.0000) (0.0351)
R2=0.932753
三、实证分析。
根据此方程所得到的数据,在经济意义中,随着旅游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也相应地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与旅游收入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方程中0.034602是个大于0小于1的正数,可见1994-2005年间我国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此方程的数据说明了与经济意义相一致。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t统计值的P=0.0000,P小于0.05,因此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此方程在统计学上通过了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R2 = 0.932753,表示我国旅游收入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很高,总体显著性较好,说明旅游收入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变动。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线性回归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旅游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也相应地逐年增长,旅游收入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变动。就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来说,我国政府必须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的人民币存款状况。
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吸引的受众有什么区别
1、旅游景点不同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力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
农村旅游是以当地的特色为准,也就是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打造的旅游产业。
2、环境不同
城市的旅游是在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美丽风景,也就说发大部分都是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就是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形式。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体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
扩展资料:
建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开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旅游延伸。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销售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亿万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受益。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万亿元,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全国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的农民约2000万人,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