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黔西南的详况
位于中国贵州西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53.34万,少数民族101.83万。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民族。1982年撤兴义地区,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处贵州高原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4.0~19.0℃,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北盘江、马别河纵贯州境。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为贵州主要林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煤、金、锑、铝、铁、汞、磷、冰洲石、大理石、石膏、火硝、水晶、石英砂等几十种。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豆类、棉花、甘蔗、油桐、烟草、茶叶、柑橘等。有采矿、制糖、建材、陶瓷等工业。滇黔公路过境。有花江铁索桥、石膏品洞、三家寨清真寺、中正公园、普安三胜景、铜鼓山文化遗址、白沙古群道遗址、飞水岩五叠瀑布、招堤风景、笃山乡暗河溶洞群等名胜古迹。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82年5月1日建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国土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全州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30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事处)、2122个村。州内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5个民族,2006年末人口3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基础设施编辑本段 黔西南州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历史以来就是三省通衢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州府所在地距贵阳、昆明300多公里,距南宁500公里,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贵阳、昆明、南宁三个省会城市的三重辐射圈内,区位优势突出。
黔西南州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南昆铁路和324、320国道、镇(宁)胜(境关)高速、关兴公路横贯州境,兴义机场、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起步工程、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已经建成,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
自然资源编辑本段 黔西南州有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全州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的天生桥一、二级电站、鲁布格电站、平班电站和正在建设的光照、董箐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00多万千瓦,每年向广东送电120多亿度,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通道和枢纽;已探明矿产40多种,其中煤炭、黄金最具开发价值,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是贵州省重要的煤化工、重化工基地;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全州县县有黄金,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
黔西南州有神奇的旅游资源。黔西南州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旅游资源组合良好,是中国西部一个颇具潜力和开发前景的黄金旅游区。有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国家级森林公园仙鹤坪,国家级水利风景旅游名胜区贞丰三岔河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安龙招堤、兴义云湖山等奇特的自然风光,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
黔西南州有众多的生物资源。境内树种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9万亩,森林覆盖率40.44%。珍稀树种有银杏、鹅掌楸、桫椤、贵州苏铁等20余种。药用植物有天麻、杜仲、三七等1000种以上,是贵州重要的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
黔西南州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贵州龙”化石群、“兴义人”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文化遗址、南明历史遗迹“十八先生墓”、“永历皇宫”和抗战公路遗迹“晴隆二十四道拐”、何应钦先生故居等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编辑本段 黔西南州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众多,风情独特,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节日、风俗、民居、服饰等独具魅力,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质朴、纯真、自然,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让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西南州有优美的人居环境。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在香港举办的“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评选中位居第15位,是中国最佳的人居环境和避暑胜地之一。
黔西南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8%;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1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为“十五”计划的176.0%。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14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粮食总产量106.2万吨。
行政区划编辑本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7个县、1个开发区。即兴义、普安、晴隆、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
黔西南州 面积16805平方千米,人口303万人(2004年)。
兴义市 面积2911平方千米,人口73万。邮政编码562400。市人民政府驻黄草坝街道。
兴仁县 面积1785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562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普安县 面积142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561500。县人民政府驻盘水镇。
晴隆县 面积132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561400。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
贞丰县 面积151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62200。县人民政府驻珉谷镇。
望谟县 面积300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552300。县人民政府驻复兴镇。
册亨县 面积2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2200。县人民政府驻者楼镇。
安龙县 面积223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552400。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顶效开发区所在地为兴义市顶效镇,受兴义市委托,顶效开发区工委管委代管顶效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1950年设兴仁专区,专署驻兴仁县。辖兴仁、晴隆(驻莲城镇)、关岭(驻关索岭)、贞丰、望谟(驻复兴镇)、册亨(驻者楼镇)、安龙、兴义(驻黄草坝)、盘县(驻普安)、普安(驻盘水镇)等10县。
1952年兴仁专署迁驻兴义县,改称兴义专区。辖10县。
1956年原属安顺专区的郎岱县划归兴义专区。后撤销兴义专区,将关岭、晴隆、兴仁、兴义、普安、盘县、郎岱7县划归安顺专区;望谟、册亨、安龙、贞丰4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65年复设兴义专区,专署驻兴义县。将安顺专区所属兴义、兴仁、盘县、普安(驻盘水镇)、晴隆(驻莲城镇)5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册亨、安龙、贞丰4县划入兴义专区。同年11月设盘县特区。兴义专区辖9县、1特区。
1966年2月1日望谟县改设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驻复兴镇);册亨县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驻者楼镇);同年2月3日贞丰县改设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月7日安龙县改设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兴义专区辖5县、4自治县、1特区。
1970年兴义专区改称兴义地区。将盘县并入盘县特区,划归六盘水地区。兴义地区辖4县、4自治县。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原兴义地区的行政区域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域。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县。撤销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贞丰县。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望谟县。撤销册亨布依族自治县,恢复册亨县。撤销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安龙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82年5月1日正式成立。
1987年,撤销兴义县,设立兴义市(县级)。以原兴义县的行政区域为兴义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黔西南布依苗自治州总人口2864920人。其中:兴义市 719605人、兴仁县 425091人、普安县 259881人、晴隆县 258031人、贞丰县 314785人、望谟县 273113人、册亨县 215030人、安龙县 399384人。
2003年,黔西南州共有129个乡、镇(80个镇、49个乡),110个居委会、2081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305.94万人。
2004年,黔西南州共有4个街道、76个镇、46个乡、3个民族乡。
二、贵州黔西南有什么风俗忌讳
跟其他地方一样,没有什么好拘束的,这里说的都是北方方言(汉族),跟普通话差不多。如果你要进少数民族县(镇),那到是要得注意了,特别是布依族,一般你到对方家中不能拒绝他的邀请,还有,他们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喝酒特凶,有“进寨三碗酒”之说,酒过三巡方能歇,要看你的酒量喽,这是不能拒绝的哦!可以说这是他们待上客的方式。不过,你也不要被吓着,有些东西委婉点是可以的,祝你好运!我就在黔西南,欢迎你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
三、贵州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1、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2、龙舟节
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3、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扩展资料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
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
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彝族: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