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发达后引出民宿发展趋势,为何会出现价格乱象?

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进步,也随着汽车在家庭的越发普及,人们逐步拥有了“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物质基础。

但因为房车尚未普及的原因,人们在外旅行时候,通常只能借宿酒店。

因为酒店客房过于标准化、乃至客房内环境显得有些“千篇一律的单调”的原因,一些不甘平庸的旅行者、还有那些不甘平庸的客店经营者,就选择了民宿(住宿、或者经营)。

民宿的好处

虽然是民宿,可是在订房便利性上面,也真的一点都不比大型酒店表现逊色。通常,我们在各类“客栈”、或者就“民宿”类App上面,就能非常便捷地订到房间。

同时,入住时候,客人也能得到一种“回家”、或前往哪位朋友住处(“上门”),的感觉——总之,比起大多数酒店的那个“大前台”来说,显得要温馨得多、也私密得多。

在进入室内以后,一般经营者还会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装修在家具在更多细节的表现上面,显著地超出酒店许多。

民宿的问题

但因为民宿通常为个人经营的缘故,所以不见得拥有完整的传统旅店那些“手续”。举例来说,“消防设施”肯定没有;不过因为我们的民宿通常就是居民楼中的住户的某一套房,所以也的确涉及不到“消防设施”、根本谈不上这种配置、完全没有必要;如果需要的话,一个家用干粉灭火器足矣。再举例来说,“消防通道”,肯定也不会有;但同理的,因为本身位于居民楼中间,居民楼的楼道本身已经充当了消防通道的功能了,无需再另设第二通道。还有比如,卫生情况,毕竟没有大型洗涤与烘干设备;但一户民宿又能有多少纺织物需要洗涤?而且,难道民宿经营者还没有客房工作人员靠谱吗?;所以,卫生状况这一点,勉勉强强,也应该能让人信得过。

再一个就是我们问题中提及的“收费”问题了。这一点的确,都是根据民宿经营者自己的经济条件、他她自身住酒店得到的种种经验条件、以及她他自己的盈利目标,基于此来定价的——的确会显得相当随意。

这也要求我们的旅行者,在app上下单时候一定看仔细价格!

旅游乱象的反思(原创)

本文写于2015年。

最近跟团到海南岛旅游,海南岛温暖的阳光、久违的蓝天白云对于从雾霾中走来的北方人来说是少见的亲切。在国家下大力气清理非法导游后也没见到强制购物,但游客追求舒适的享受与旅游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矛盾依旧没有改变,让原本的精神之旅变成了游客与导游之间利益与心理上的角逐,也让匆忙间的旅游少了许多乐趣。

旅游,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能省则省的食宿

跟团走,吃住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差到一定程度也是始料不及的。饭菜以素菜为主,各种素炒青菜,一桌有一到两个荤菜就是烧香了。特别是晚饭,馒头稀饭外加咸菜,最好的情况下会有一枚煮蛋。吃的差些也就忍了,关键是就餐环境糟糕,餐厅就是个大饭堂,几十张破旧的桌椅摆放在那里,让人想起学校的食堂。餐厅连餐巾纸都不提供,想用要花钱去买。所用的餐具特别是碗,我真心怀疑是不是从窑厂直接拉回来的废品,缺豁什么的太正常了,不可能有白色的,全是水泥色,碗的形状大多不是正圆,以椭圆居多,碗上有烧窑时温度不均留下的各种黑色印痕,或是鼓包,或是原材料中的残渣烧成的各种黑点之类。总之,这样的碗估计不会拿到市面上销售,最不济的家庭也不会用这样的碗,这么说吧,要饭的都不会用。这样的餐具不会有人珍惜,就连洗碗工也不会拿它们当回事儿,进而也不会拿用这样的餐具就餐的人当回事儿。饭堂地上放着的几个脏兮兮的塑料盆就是佐证,它们是用来洗这些餐具的,我用的是洗,也许用词不当。

住宿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潮湿、肮脏,白床单下一定是破旧肮脏的被褥,热水要碰运气。电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显像管产品,画面带着雪花,让人感觉是穿越回过去。这样的产品只具收藏价值,不具使用价值。

我觉得这样的旅店应该是只为这些一生中注定只住一次的旅客量身定做。反正都是一锤子买卖,当然是能省则省,以求利益最大化,至于游客的感受,才不是他们要关心的。

作为忽悠大师的导游

网上导游强制购物、骂人、打人的视频屡屡出现,让导游的名声一落千丈。也许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导游,只是我没有碰见,至少我所遇见的导游,全以忽悠游客购物为主,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一路上,导游卖力地介绍一些需要游客自费的项目,如在兴隆,导游不断推荐游客去看人妖表演,说是比原产地泰国还要正宗,当然是要自费。在三亚,导游又忽悠游轮夜游三亚湾、海鲜大餐等自费项目。可是如果报名人数不足10人,他又以不顺路等原因取消这些自费项目,无非是所获利润除去油钱、停车费用等消耗所剩不多令他们兴趣不大。

在忽悠了许多次效果不大时,导游又拿出讲经济学常识、讲佛法、煽情等各种方法继续忽悠大家花钱。讲钱花出去才有意义,讲佛法希望大家都要有爱心等等,讲得终有几位心软,凑成了海鲜大餐这样的自费项目。

最终目的一定是钱

不光陪同导游擅长忽悠,地导也是如此,他们通常会先说些文化、健康之类的东西,但最终目的一定会落实到让你花钱上。

在某寺庙,地导带领大家游览,讲解寺庙的历史,讲解佛法之精深(我很难想象20多岁的年轻人对佛法会有多深的理解)。果然,说着说着就说到该寺庙中有某活佛的舍利子,拜该佛有多灵验,然后就讲些谁谁谁拜过后应验了的灵异事件。后边就是带游客到一密室,让游客求香,当然全部价格不菲,最便宜的貌似也要99元。

在某植物园,导游带着游客游览了一些植物,最后是带到一间间的教室,来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精油的各种好处。出了这间教室,你是无法直接到室外的,必须经过一个卖各种精油的商场,买不买的都得转一圈,走过所有的柜台才能出来。

在某新建的苗族古寨,地导先是带游客观看苗族银饰制作工艺,再将游客带到一个所谓的苗族老奶奶家坐客,边喝着不知名的苗家古茶,边听地导讲苗家风俗。讲着讲着就讲到了苗家银饰的各种神奇功能,什么排毒养颜、强身健体之类,还用苗家银饰为游客刮痧,时间可是不短。我正疑惑旅游怎么变成养生堂的时候,坐客时间终于结束,出得苗家,果然就是一处不得不经过的银饰专卖店。搜得斯内,还是为了让游客把钱留住。

旅游区的圈地运动

自然景观是应该供全体国民无偿享用,还是要地方政府圈起来卖票赚钱,从地方利益出发当然会选择后者。这就导致有一点点像样的景观,地方政府就会有把它圈起来卖票的冲动,当然还会附会一些传说、文化之类的东西。

也许是没有全面考察,在三亚走的三处海边,有两处是要买票才能进去的。其中的南山海边修了一座108米高的观世音像,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而天涯海角则只是一处天然景观,这两处都要买票才能进去。第三处亚龙湾是开放海湾,但留给人们的空间并不多,只在近岸用防鲨网圈出两处篮球场大小的地方供人们下水,基本没办法游泳。其余的地方留给了摩托艇等娱乐项目,是不准人们在那里下海的。向海里延伸着修了条游轮码头,本是个观景好去处,如果不花120元买游轮票,就得花10块钱买参观票,否则无法进入该码头。此外还有价格更高的潜水项目,总之如果不花钱,你大约只能在岸边走走。

考察三处地形,我严重怀疑亚龙湾不要门票是一种无奈。三亚的海滩不同于北方的海滩,北方的海滩多是陆地向海里的延伸,海岸是平坦的沙滩,如果要将整个海滩围起来卖票,圈地的成本太大。三亚是岛屿边的海滩,海边不远就是山,虽然不高,但翻越起来也是很吃力的。南山和天涯海角都是在两边都是山的情况下有一条路通向海滩,将这路一封,谁要想不通过这条路去海边就有些费劲了,这为卖票提供了绝佳的地理优势。而亚龙湾地势相对平缓,无法用低成本封堵卖票,变成开放海滩应属无奈之举。

伪民俗盛行

去旅游特别是去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多半会去一些古寨之类的场所。这些古寨其实一点儿也不古,多是一些新建的建筑,而在里边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也不是那里的原住民,而是一些上班拿工资的民工,有些是不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也是值得怀疑的。

以某苗族古寨为例,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除了上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符号外你看不出一点儿民族风格。几处苗家土房也是临时搭建的,基本无法在里边长期居住,里边的苗族老奶奶或许是真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再做这些老奶奶做的织锦的活计。当然老奶奶的织锦更多是一种表演。年轻姑娘拦在路口摸耳朵、敬酒等则是纯得不含一点儿杂质的表演了。此时旁边多半会有园区摄影师照相,冲洗出来后会以10元20元不等的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你。

在该苗族古寨,看到路边表演织锦的老奶奶为一位跳民族舞的苗族姑娘缝可能是跳开了线的民族服装,感觉少有的温馨,因为这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不带表演色彩的一幕。

旅游的时间永远是紧张的,购物的时间永远是宽裕的

跟团旅游,免不了购物,除了在景区被地导忽悠着购物,还要被陪导领着进一家家购物店专门购物。三天下来,涉及到购物的地方就有6处之多。关键是导游总是将游览时间压缩到最短,每个景点都是走马观花,而在购物上却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如在三亚一天就游览了四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是匆匆而过,到达天涯海角时已经是晚上六点了。本来可以第二天轻松游玩,非要压缩到一天,结果是第二天一天只有一处景点可转,之后就是返程。没想到返程期间却要到珠宝、特产、水果三个大型超市购物,对于只想观景的游客而言,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感想

之一,很入没有跟团旅游了,感觉相比于几年前,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是最差的食宿,最赶的行程,最多的购物环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并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出门旅游,也不再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转最多的景点,而是要尽量舒适,尽量休闲。此种赶羊式的旅游方式,显然不再适合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自主游、自驾游的兴起原因即在于此。

之二,旅游市场的混乱除了监管不力之处,还在于没有品牌。旅游公司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本着赚一票就走的思想,从来不注意品牌经营,人们在挑选旅游公司时也不知道怎么选择,反正都是没品牌的小公司,就选最便宜的那家吧。旅游公司竞相压价,只有在服务上降低水准找回损失,如此恶性循环,想提高服务水平的旅游公司也无法提价,只好将市场让渡给众多价廉质次的小公司。旅游回来,你可能会说旅游公司服务的好与不好,但你会记住是哪家旅游公司吗?不会。如果有品牌旅游公司出现,大家对其服务都认可,就会更多地选择品牌公司为自己服务,而品牌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通常不会降低服务水平。接受品牌旅游公司服务的游客,也会口碑相传地免费为其做广告,使更多的人选择品牌旅游公司。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便可实现共赢。

之三,旅游可不可以购物?当然可以,去香港旅游的人不多是奔着购物去的吗?那为什么对旅游购物还有这么多的诟病呢?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怀疑。导游引你到购物店,店的品牌你不知道,所购物品的品牌你也不知道,价格不透明,甚至物品的真伪你也不知道,一切都是导购告诉你的,他们拿出各种证明证明货真价实。这些在旅游市场刚刚兴起时还可以骗骗尚且纯真的人们,那时说什么信什么,人们不会相信会有人睁着眼说瞎话,人们都认为人说瞎话时应该紧张,应该能被看出来。可被骗了这么多年,再傻的人也变聪明一点儿了吧。出门旅游的人,谁没有在购物上上过几回当,口口相传外加互联网的传播,人们的警惕性早就提高了。不管你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这总可以了吧。现如今购物渠道这么多,我为什么要冒着上当受骗的风险在旅游区购物呢?

为什么说香港是购物的天堂,为什么出国旅游的人们会带回来一堆国产货?原因就在于信息至少相对透明,购物店有品牌保证,所购物品多是名牌,价格相对明朗,这一切都是有保障的,所以买着放心。

附:也许只是一把没什么钱的锤子,所以旅个游看到的也全是钉子。

我国都有哪些“旅游乱象”的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以往人们大都只去过自己生活地区的周边,而生活条件变好了以后,旅游业快速发展,外出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但随着旅游的人群增长,旅游业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旅游乱象”。

很多游客在出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低的素质。有的游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损坏植被树木;有的游客为了留念,在名胜古迹上面乱写乱画、刻字损毁古迹;有的游客不遵守景区的规章制度,购票等需要排队的时候随意加塞、插队等等。人们在欣赏美景享受旅行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不仅仅是游客引发一些“旅游乱象”,一些旅行团也渐渐开始出现很多不合理甚至侵权的行为。部分导游为了牟取私利,暗地里和景区或者餐馆的人员勾结,旅游的过程中,带领游客去一些指定的地点购物、用餐,而导游就会从中赚取一定的人头费,这往往使得游客们本该游玩的时间,全被用到了购物消费的商店中,有的旅游团甚至强行让游客购买商品,不买就不让走。

还有很多景区里的商店胡乱标价,商品标价是正常价格的好几倍。而游客们没有别的选择时,也不得不买账。这都使得很多人面对景区里的商品只敢看不敢买,胡乱标价让游客对景区里的商店失去信任,也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在景区里购物。要治理这些“旅游乱象”,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任何时候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和便利随意损害他人的权益,以及破坏古迹和环境,这样才能使得旅游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丽江旅游消费恶化的原因

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游客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屡屡造成社会严重不良影响,古城内原住居民与旅游经营人员矛盾突出,景区产品质量下降,旅游设施品质退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前后,有东北籍女游客在丽江旅游遭遇惨打毁容事件曝光,为此,2月10日,丽江召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工作推进会》,丽江市市委书记罗杰称,近期,网上游客被打事件给丽江旅游带来极不好声誉。市长郑艺表示,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铁腕治理丽江旅游市场,重塑丽江旅游形象。

尽管丽江市频频遭遇负面影响中,不过依靠丽江市以往口碑效果,丽江市全年游客量仍呈现增长态势。1月17日,根据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的2016年丽江市旅游接待情况显示,2016年丽江共接待游客3519.9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08.76亿元,实现了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人数双增长。

旅游市场为何良莠不齐?

携程旅游和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旅游花费达1098亿美元。一位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从事入境游业务,从事出境旅游的门槛较低,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境游市场快速增长,一些小型旅行社也投身出境游业务,整个市场良莠不齐。

一些业内受访者指出,东南亚、日本等地因人气高,最容易成为地接社从游客身上“薅羊毛”的目的地。“与国内存在的旅游乱象相同,境外目的地地接社导游也存在从购物店收取回扣的情况。”一位出境游领队告诉记者,以泰国为例,随团游行程中安排的珠宝中心、乳胶中心、鳄鱼皮具店等购物场所都会是导游带团前往的,反而像是大皇宫这样标志性的景区,游览时间很短。

一方面是压减时间成本,把游客时间更多放在购物、看表演上,另一方面一些旅行社也会在各方面压减资金成本。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出境游团餐厅的安排,一般是旅行社、地接社在当地签约的团餐厅,旅行社与餐厅之后一起结算,当中存在不少猫腻,餐标可能只有人均不足20元人民币,餐食质量也无法保证。而且团餐吃什么、在哪里吃,旅游线路都不会披露。

竞争日趋激烈的出境游市场也使一些旅行社铤而走险,通过捆绑销售、“交押金送旅游”等形式笼络客源。最终,有的因经营问题难以为继,有的干脆卷钱一走了之。对此,北京市旅游委近期明确要求各旅行社及分社、旅行社网点、旅游网站不得捆绑销售两条线路以上的旅游套餐产品,不得一次性向游客收取两条线路及以上的旅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