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受老外追捧的“体验式中国游”是否会取代以“看”为主的旅游方式?

这是必然的

以看为主的旅游,代表的是“团游”。大部分是以“走马观花”式为主的。

旅游的路线固定。

旅游的时间固定。

旅游的项目固定。

这与大众希望的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的地方“文化旅游”有很大的距离的。

参加旅游团,往往只被带到“指定的景点”,或许我们想了解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生产和生活文化等等,根本就感受不到。

我参加过一次单位组织的“团队旅游”。

到皇帝老儿“烟花三月”必去的扬州,我想在秦淮河上逗留更多的时间,可是,我参加的团队,在经过某一条街道的时候,告诉我们,这是“秦淮河”,然后紧张地张照片,就“被匆匆结束了”我向往以久的“烟花三月之梦”!

到苏州,我想享受一下江南美女一样婉转的“苏州评谈”,想感受一下诗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浪漫,但是却被告知,我们的路线没有这两个境点!

更何况,国外流行的“户外”活动,更多的是崇尚自由、挑战、刺激的体验。

所以中国的旅游,追求更多旅游的过程体验,追求旅游和休闲结合,也是全球旅游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

不过,我们现在的旅游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助游的要求。

旅游宣传不全面。

我基本到过全国所有的城市的乡村。

大部分地方,除了大众化的,开发比较好的境点,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找不到相关的介绍。而且,官方的网站,只有粗略的介绍,根本不能攻略的。

但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参考别人的旅游攻略。做细致的规划。

比如我从湖南到武昌游三峡。买票后,才知道,自己经过的赤壁、汨罗江、世外桃园的桃园等等著名的文化景点。但是我搜索和攻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找到这些。

地方和民俗特色旅游,境点单一。

各地的景点,大部分去的都是有名的文化境区。

但是,这些与我们向往的地区文化、民俗文化相关很远。甚至根本就感觉不到。

比如我想到云南苗族的山寨,领略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但是城市周边开发的景点,只是穿民族服装的汉族生意人原则而已。

想去的苗寨,根本不不通车。

傣族的泼水节,只是在景区里设置一个场子,大家行乐一下而已。根本体会不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

路线不丰富。

虽然,各地都开放了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等等地方特色旅游,但是并没有丰富的供选择的路线。

交通不自由。

比如居庸关"花海列车"。虽然增色迷人,但是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旅游的住宿条件等等。

民俗旅游项目开发无法满足旅游对民俗旅游的要求。

比如,少数民族的篝火晚会,开发成熟的景区,都是点堆火搞个形式,其实距离民族的生活其实很远很远!

所以,虽然,现在所有的地方都在开发地方旅游,但是只是建立了一些人工的景点而已,这与大部分人希望参加、了解民俗旅游和地方特色旅游,其实距离还很远。

二、体验式旅游的体验式旅游的特点

根据体验式旅游的特点以及旅游追求快乐的“三感”需求,旅游从业者在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主题性原则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要突出主题性原则,追求旅游主题的新颖、奇特,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心理,挖掘所在地方特色或旅游产品特色,结合当地资源条件设计独特的旅游项目,给游客一次新的体验。特别是景区的旅游项目设计要注意始终以一个主题为主线连接游览、购物、娱乐、美食的各个环节,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从业者塑造的一种氛围。如曲江大唐荚蓉园、深圳欢乐谷和民俗文化村等。

(2)挑战性原则旅游活动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才能激发游客参与的欲望和决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体验,追求超越心理障碍时的成就感和舒畅感,这也是近几年极限运动不断升温的原因。比如蹦极、漂流、滑翔、探险等极限运动让游客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中感受胜利的快乐。

(3)现场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为主题乐园类旅游产品或活动的设计,要求旅游从业者暂时放弃自我身份,全身心投入景区营造的文化和娱乐氛围,充分进入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引导游客也进入景区为之塑造的角色,全方位地体验角色转换的愉悦。也要求其布局布景、建筑艺术、服装道具、文化语言等都能再现所塑造的主题,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不是简单的粗糙的模仿。如杭州宋城、无锡的影视基地等通过再现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场景带给游客恍如隔世的感觉,体会几百上千年的古中国的文化魅力。

(4)丰富体验类型、增加体验深度的原则体验类型的多样性是吸引游客、保持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动力。Pinell和Gilmore提出的让人们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包含娱乐、教育、遁世、美学四个类型“甜蜜地带”。因而在体验式旅游的设计中也可按这四个类型来展开,一般来说体验类型越丰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旅游的体验可以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和深度体验。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大多数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只是一般的观赏游览,而未直接参与和感受。但是体验式旅游是与传统旅游和休闲旅游不同的新的旅游方式,它带给游客的体验不是粗浅和单一的,而是以追求丰富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它要求旅游者完全融人所塑造的环境和氛围,不是以客体而是以主体的角色参与沉浸其中。我国目前有许多的旅游企业正在打造这种大型旅游景区,设计体验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大众需要。

三、我想问一下南平哪里有可以体验茶文化的景点?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涵盖武夷茶文化博览馆、茶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名丛园、传统手工制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茶人之家、曲韵廊、品茗阁、茗战厅、茶馆、产品展示厅等游览参观点。园区内茶园绿树葱郁,极具当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气息的建筑错落有致,辅以花廊、曲径、池沼、水榭等,反映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欲望,体现出绿色植物、蓝色天空、清澈水景、独特韵味的江南园林庭院式景观,是集茶叶种植、自动化加工生产、检测、茶产品展示、研发以及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茶文化体验式休闲旅游区。

武夷茶文化博览馆

通过名茶与名山、名茶与养生、名茶与名盏、名茶与名人、名茶与民俗等展厅的模型、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展示武夷岩茶悠久厚重的历史,起到教育、宣传、推广和弘扬武夷茶文化的作用。

乌龙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

乌龙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是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根据乌龙茶的生产、制作工艺特别定制的一套生产设备,将中国传统乌龙茶制作方法与现代化机械生产工艺相结合,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与国际接轨,采用全封闭不锈钢制造,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不落地,集全电节能、卫生环保于一体,实现计算机全程控制自动化生产。每个产品均经严格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后出厂。所有工作只为一个目标:制作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名丛园

按照武夷山茶山种植与管理技术要求打造的阶梯盆景式生态名丛品种园,作为茶叶科研培育基地,也是游客体验式茶园,可供游人观赏、拍照、写生和采摘体验。

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展示

制茶师傅现场专业化讲解武夷岩茶基本的识别、采摘、制作知识,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红袍传统手工制做技艺,游人可参与互动,亲自体验制茶乐趣。

茗香湖中庭水景

自后山跌落而下的清澈泉水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溪写入中庭湖,象征着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湖水与周边景色交相辉映,形成倒影,一虚一实,虚实共生,营造出迷人的自然风光。

曲韵廊

园中连廊弯弯曲曲,如九曲蜿蜒,移步异景,湖光山色,别具一番韵味。

茗战厅

茗战厅的斗茶桌直径约10米,桌中间置有一个高大10米的茶灶大茶壶,可同时容纳百人在此品茗,并可欣赏精彩的斗茶表演,二楼茶馆,为游人提供一个静谧、高品位的品茗场所,参与者亦可边观边学边做边品,融入雅俗共赏的品茗世界。

产品展示厅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与研发,现今香江在原有名丛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众多名优产品:纯种大红袍、内鬼洞铁罗汉、钟鼓岩肉桂、楼梯岩水仙、水帘洞雀舌、玉华洞百岁香、旗山雪梨等;海西一号、曦瓜壹号更是引领了武夷岩茶一号风潮,为武夷岩茶的发展史写入新的篇章。

2015年,武夷香江茗苑荣获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资格。

2016年,武夷香江茗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夷香江茗苑为AAAA级景点

更多关于南平哪里有可以体验茶文化的景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体验式旅游怎么样?

我觉得体验式旅游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果旅游的项目好的话,会比传统的旅游景点还热门,但是,目前国内的体验式旅游景点,还是比较难生存的,特别是配套服务还没跟上,就无法给游客带来很好的旅游体验。

体验式旅游,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方式,能够给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

让早就习惯了千篇一律景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游客们,有不一样的新鲜感,不再是那些早就玩腻的景点,而是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自然拥有比较庞大的市场。

播种时节,农民是怎么种植水稻的,插秧有什么样的技巧需要掌握,要怎么样才能够让秧苗在田地里种得更稳固,长得更好。

让城里人知道,水稻究竟是怎么种的,是不是可以随意浪费的。

但是往往这样的体验,还需要有人去善后,不可能为了给游客体验,就让秧苗给“游客”玩死吧?

就好像在采茶期间,有不少游客去到茶园体验茶叶的采摘、晒茶、揉青、干燥、炒茶等等。

通过这样的旅游体验,让原本喜欢喝茶的人,能够更切实地体会到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喝的时候更加放心,也对于茶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而不是简单地喝茶,或者去茶园区拍拍照,除了照片,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样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活动,跟平时从书本、听别人介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种体验式旅游,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吐槽体验式旅游的不好之处。

比如交通不方便,有一些体验式旅游的地点,距离城区比较远,道路不方便走就算了,塞车塞着塞车也就挪到了,还有的是到了现场之后,没有停车的地方,又是在车上耽误了时间,这就非常影响体验的心情了。

而住宿、饮食,也成为了制约体验式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

虽然出来玩,就不能再用高要求高标准去对待自己的衣食住行,要适当迁就下。

但是有一些体验式旅游,旅游的地方房子老旧,看起来就跟危房差不多,下雨天住在里面感觉随时有坍塌被压的生命危险。习惯城市的卫生如厕条件的,上厕所还需要找人陪着,免得自己真的“掉粪坑”……

因此我觉得,体验式旅游,市场前景是好的,但是还需要开发完善,真正给游客更多更好的体验,它才能够做大做强做好。相对模式已经成熟的景点旅游、跟团旅游,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专家指点一下,我们国内的历史文化旅游体验式开发都面临着哪些问题?

第一,交通。

第二,当地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不够高。

第三,旅游方面过于单调,千篇一律。

大概就是这样几方面,如果需要更仔细的答案,还是建议你去专业的网站去查··

六、国内有哪些适合体验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

国内适合体验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有云南昆明。提起云南,有人一定会想到风景优美,民族众多。全国56个民族,云南就有52个,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昆明的滇池湖畔,有个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占地面积为1264.96亩,其中水域面积463.96亩,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集云南主要的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僳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

走进景区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游客在村寨里,除了可以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

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兼有博览、游乐、度假、餐饮服务等各种综合配套设施。云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

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云南民族村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因为各民族习俗不同,各有各的节日,所以民族村里几乎天天过节。游客可以深入体验民族节日,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接受水的洗礼,感受火的热情,体验少数民族的仪式,思考各民族间的异同。当真是一座民族大观园。来到云南民族村除了观赏各村寨之外,还有一个“昆明故城”值得一游。

昆明故城由18幢造型各异、装饰古典、色彩和谐、自成一体的商业楼组成,不仅有玲珑风景塔,巍峨民族坊的点缀,还有大型“滇王金印铭”的雕塑,原貌展现了老昆明特色建筑。琳琅满目的古旧风格特产小店遍布整个街道,漂亮的服饰、精致的茶包、现磨的银器、精美的手鼓,让前来民族村游览的游客驻足把玩,不少游客在这购买围巾和挎包。

现在的昆明故城取代了之前原民族村正门“独树成林”及“白象迎宾”的景观,成为云南民族村汉民族风情的精致展示区。巨型马蹄铁造型“茶马古道记”的马邦文化映衬,让古老的街区传承这千年历史名城的风韵。如果说云南民族村是云南原汁原味的缩影,那昆明故城就是云南精美画卷的点缀,切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