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地产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根据旅游中心定位的中国城市分析,旅游地产的空间分布也大致
第一,四座城市,三角格局。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是中国旅游中心排名最高的城市,代表了中国三大经济核心区域。
第二,中等城市旅游地产星罗密布。天津、南京、杭州、桂林、厦门、大连、青岛、苏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在旅游中心城市排名中处于第二集团,这些城市大多是稳定的区域旅游中心,一些专门旅游城市如大连、青岛、杭州等已演化成综合型旅游中心城市。在这些城市进行旅游地产的开发投资相对较小,可利用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较强,是目前旅游地产开发的重点地区。
第三,发展中城市通过旅游地产寻找新契机。沈阳、西安、泉州、温州、中山、烟台等城市在旅游中心城市排名中处于第三集团,这些城市旅游综合基础一般,但都有个别突出优势,如沈阳、西安的旅游市场大,中山的开放程度高,烟台的政府重视度高。
第四,潜在的旅游地产开发空间。常州、绍兴、合肥、南昌、长沙、嘉兴等其他城市在旅游中心城市排名中位于第四集团,这些城市旅游特色不突出,自然风景资源也不够独特。然而,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城市对于旅游发展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投入大量资金,这些暂时处于落后的城市也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可以在这些城市进行小规模的旅游地产开发,不仅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也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选自《旅游地产改变中国》 具体可找我
二、北京核心区景区端午假期游客量下降了吗?
随着北京核心区旅游降密度工作的逐步推进,再加上小长假市民热衷郊区周边游等特点影响,端午假期期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游客整体接待量出现下降。6月18日,从市旅游委获悉,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北京旅游市场特点包括:降低核心区旅游密度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城市核心区景区接待量降幅明显;文化旅游景区受到游客青睐,游客接待量出现上升;北京旅游博览会成为假期热点等。
据悉,今年端午假期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共计374.1万人,同比下降10.8%;景区收入达1.23亿元,同步下降12%。其中,历史文化观光型景区累积接待游客117万人,同比增长8.6%;现代娱乐型景区累积接待游客85.9万人,同比减少14.5%;自然山水型景区累积接待游客36.6万人,同比减少7%;博物馆型景区累积接待游客13.9万人,同比减少2.9%。
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区景区旅游接待量出现明显下降。除故宫博物院接待人数19.6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外,什刹海景区接待人数42.7万人,同比下降22.2%;前门大街景区接待人数41万人,同比下降18.9%;恭王府接待人数2.36万人,同比下降9.2%。
针对上述数据变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兴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的“降低核心区密度”,主要是针对东城区和西城区(二环以内)的几个重点景区,包括天安门、故宫、天坛、南锣鼓巷、什刹海等,目的是提高核心区的功能性,营造更为良好的生活氛围。实际上,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就曾印发《北京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旅游消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做好核心区旅游集散中心外迁工作。
而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也加大运用官方网站、微信或微博等新媒体,滚动发布景区天气、交通状态和景区客流量等游客关心的旅游资讯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分流。各主要景区运用智慧旅游平台,实时发布景区游客接待量、最大承载余量、景区及周边停车场车位信息等。此前假日期间,什刹海景区因游客接待量大曾被要求及时采取限流措施。市旅游委则通过信息发布引导游客避开游览高峰,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给旅行社下发通知,要求旅行社按景区客流量情况,安排好游客行程。
除了核心区旅游降密外,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锋也分析,由于端午小长假一般以短途旅行为主,对于北京旅游市场而言,更多的还是北京游客向周边游、其他旅游景点疏散。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北京市的传统景点观光游也开始向周边游这类休闲业态进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