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日照春节风俗都有啥?
我国大江南北过年习俗不一,这才使得中华民俗文化极具魅力。山东日照位于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尾翼,每到 春节 ,日照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年的味道。日照人过年有很多讲究,有传统的辞灶、除尘,还要制作各种各样的糕点,除此之外,日照的春节还要怎么过呢?
辞灶
日照的年味从腊八开始渐浓,而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紧凑的忙年了。腊月廿三这天,要进行辞灶。传说中,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廿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功绩。
腊月廿三这天,家家户户包饺子,辞灶时一般要将煮好的水饺先端到灶台上祭过灶王爷,然后才可以开饭。有的人家还喜欢在灶台上摆放一些点心和糖果等送灶王上天,祈求灶君享用美食之后,“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除尘
腊月廿四打扫卫生,是一年中最认真最彻底的清洁,一般全家动手。先把家具等全部搬到院子里,彻底清扫一遍,再用扫帚打扫房顶和墙壁的灰尘、蜘蛛网,连玻璃、窗台等也都要仔细地擦拭干净。家里的锅碗瓢盆也都擦拭一新。
近几年,不少人不愿自己动手打扫卫生也怕自己清洁的不彻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找家政公司打扫,特别是居住在楼房的人们更喜欢找保洁擦拭玻璃,清洗油烟机等。
做豆腐
腊月廿五,做豆腐。日照的豆腐好吃,采访中不少家住外地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日照水好,日照的豆制品也非常细腻。对于不少人家来说,做豆腐这一习俗仍然保留着,因为豆腐代表着“都福”,有的人家还喜欢将一部分豆腐冻起来,留着正月吃。白菜猪肉炖豆腐是正月里餐桌中最常见的菜。
做豆腐首先要选好的黄豆泡,泡好后再磨成豆汁,再将豆汁放锅里煮,然后点入适当卤水,搅拌,等出豆腐脑时,再将其放入筛子之中,压制而成。一般做豆腐需要全家人一起参与,一个人烧火,一个人负责点卤水,特别是压制豆腐时更需要全家总动员。做豆腐也是一门学问,卤水点多少,火候是大火还是小火都是有讲究的。
蒸饽饽、年糕、发团
对于日照人而言,年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因此小年过后要多准备一些饽饽,以备正月吃。因此从腊月廿五后,就要开始蒸饽饽了。日照人喜欢团团圆圆的感觉,因此用白面蒸的饽饽个头也大。“我家一般一斤面蒸一个,往年都是7斤面蒸7个饽饽。”市民尹女士介绍,今年家里的饽饽也还是按照老标准。
不少人家还喜欢蒸年糕,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口味香甜,特别受家中的小孩喜欢,而年糕不仅有黄色还有白色年糕,寓意着黄金和白银。而枣山也是日照特色的年俗食品,通过枣子的点缀,将本来单调的面食形成了一个“山”的形象,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作为日照的特色面食,发团很受日照本土居民的喜爱。一般的面食是以白面为原材料制作的,而发团则是用大米磨成面制作的,制作的发团白中透亮,吃起来也很有劲道。同时发团本身的名字也代表着发财和团圆。
二、日照的习俗
1、拜岁
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纪元星名。太岁神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2、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3、烧门纸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
4、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
5、人胜节
《岁占》收录的古俗中认为初七是人日,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