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各项消费占比
(1)今年该市“五一”黄金周旅游消费中各项消费的中位数是3053.68(万元); (2)2008年到2010年旅游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0%。
二、)反映旅游消费者群体行为规律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旅游者消费总额、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和旅游消费率。在国内各个地区反映旅游消费者群体行为规律的重要指标有旅游者消费总额、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和旅游消费率以上三点。
三、旅游消费率是什么?
什么是消费率(consumption)
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或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
消费率=消费基金/国民收入×100% 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且净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额是此消彼长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如果用于投资的部分多了,投资率就会提升,那么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消费率就相对降低了。
一般来说,投资是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较高的投资率不仅可以直接带动生产的增长,还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保持经济较快地增长,都维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投资率会逐步趋缓,消费率逐步提升。此时,经济增长也由投资拉动为主转为以消费拉动为主,此后,消费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四、2015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数和国际旅游消费额
2015全世界国际旅游11.8亿人次,国际旅游消费额1.4万亿美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全球国际旅行者人数相比2014年上升了4.4%,达到了创纪录的11.8亿人次,旅游消费额超过1.4万亿美元,旅游业占世界出口总额从6%上升到7%。
五、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