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特产

安龙特色鸡蛋面

面条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面条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

安龙野生西红柿油

番茄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极多,生食味淡,宜熟食。

册亨布依神酒

布依神酒是以贵州布依族独特神秘的酿酒工艺精制而成,采用布依染米花、大米、枸杞和桂圆等为原料,具有鲜明的布依酒文化特色和保健功效明显等特点。

鸡菇菌

系地道菌类产自西南部野生菌最适生长的地方。

册亨灵芝酒

芝酒的原料除灵芝之外,还配以旱糯米(陆稻)、刺梨、杜仲、首乌、当归、枸杞、黄精红花等十多种原生中药。灵芝酒采用了发酵酒和蒸馏酒的双重工艺,酒体的色泽为纯天然。

二、布依族有哪些特色?

贵州布依族建筑

解放前,以耕种水稻为主的布依族人民,就其所分布的区域和住居的村寨,大多喜在乎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或“水乡布依”的美称。其中有一部分也正因为祖辈以来都居住和生活在水边,故也被称“水族”或“水户”。分布在罗平和富源一带的布依族喜聚族而居,每个村寨少的十几户几十户,多则可达数百户;同村寨的成员大都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因而一个村寨或一片地区往往都是出自同姓或同家。过去,布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家长享有支配全家经济和决定全家事务的权力。家庭组成的形式多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由于儿子长大成亲后多与父母分居另盖新屋,年老父母通常都随幼子一起生活。按照不同的分布地区,布依族的住房形式有好几种。一殿以两层的楼房居多,但也有双斜面顶的草房或瓦房,半楼房和平房。罗平县八达柯今带少数村寨仍保留了过去布依族王层楼房的建筑形式,即底层饲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存放东西。半楼房多是依山势的斜坡修建,有的后半部为乎房,前半部则是楼居;有的则是右半部系平房,左半部为楼房。有的地区还保留了在住房朗友南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风尾竹铺建供凉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与傣族地区很相似。建筑材料各地均就近取材,普遍多利用当地所产的茅草、竹子、杉木和松木建盖。牛街公社以洪、以德大队的布依住宅,则又多取用河边的天然砂石削切为长方形的大块石砖垒墙,既省工节料又美观适用。解放前,大多数布依族劳动人民多佐简陋的茅草房,只有极少数富裕人家盖瓦屋。解放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人民几乎都建盖了新瓦房,并特饲养牲畜的畜圈改建在住房附近,改变了域击人畜困佐的不卫生的状况。

这一带布依族住房的正堂屋内,普遍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龛,也喜欢仿照汉族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祖家牌位。房屋两厢分隔成灶房、寝室或客房等。不论是平房成楼房均喜欢在室内设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

三、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特产是什么?

白层果蔗

白层附近,满山满岭皆种有甘蔗,故在此建有日榨350吨甘蔗的贞丰糖厂,为贵州省的四大糖厂之一。白层种植果蔗的历史却已逾百年,其果蔗早已以脆性、皮薄、汁丰、味美而享有盛名。 [22] 

贞丰珉谷皮蛋

皮蛋是贞丰珉谷镇的名特食品,制作历史悠久。以当地麻鸭蛋为原料,士碱、石灰、老茶叶、盐及井水拌成灰泥包皮蛋。制作出的皮蛋具有独特的风味。 [23] 

安龙饵块粑

饵块粑是黔西南人民的传统食品。而在黔西南地区,又以历史古城安龙的饵块粑质量最佳,享有盛名。每逢春节前夕,安龙的大街小巷,总是摆满了一筐筐白生生、长溜溜、香喷喷的饵块粑,供顾客选购。人们或以它馈赠外地的亲友,或以它调剂春节期间的饮食,因此,它成为春节期间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特色食品。 [24] 

贞丰糕粑

贞丰糕粑过去一般只在“七月半”的时候才做,作为节日人们敬奉老人的供品。现在则是一年四季都在做,人们特别喜欢食用,特别是城镇有谁家“开财门”或是农村哪家建房等,都用糕粑作为祀神祭典的供品,并赋予它象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誉。该产品共分五层:中间黄色,二、四层为紫色,最外两层为白色。 [25]

四、布依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布依族作为56个民族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与各族的交流及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而在特定的黔东南、黔西南环境里,形成了布依族独特的饮食文化。

1、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布依族很早就以经营水稻为主,这也就决定了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玉米、麦子、红薯、小米次之。布依族喜食糯食,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节日或婚丧宴客离不开糯食,有“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之说。节日食品有春节的糍粑、枕头粽;三月三、四月八的五色花糯米饭;端午、六月六的三角粽;七月半的合叶粑等。

2、菜肴以酸食为主,颇有特色。布依族喜欢吃酸,有酸汤、酸菜、酸辣椒等,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名声比较大。盐酸最初叫坛酸,后改叫盐酸,是布依族久传不衰的食品。

3、喜吃狗肉。布依族喜好吃狗肉,贵客到来,或是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一桌丰盛的狗肉宴是必不可少的。狗爪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们称为“熊掌”,专门敬奉给长者或贵客。

4、酿酒。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以备常年饮用。这种叫便当酒,一般在十一月份酿,制作过程简单又方便。布依族热情好客,待客之道,有肉必有酒。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五、布依族特产是什么

布依族特产是什么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代表着地方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布依族文化中,也是不缺乏美食的,更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浓郁的当地风土民情,而且品种繁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布依族特色小吃吧。

一、五色花糯米饭

农历三月三、七月半,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五色花糯米饭是册亨布依族人民这两个节日的特色食品。五色花糯米饭有古老的传说和历史。其制作方法就是将采摘山上生长的天然新鲜的枫香叶、苏木、糯米花、观音草等植物煮沸后,用其五颜六色的水汁浸泡当地优质糯米,蒸熟后放在竹制簸箕中搅拌,就成了色泽鲜艳的五色花糯米饭。

山上采摘的染色用植物,是生态和具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药物,又有食品香味,浸染糯米,蒸出的米饭芳香浓郁。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业的发展,五色花糯米饭已经成为城市人民广泛喜欢的美食。

二、 花生血

用适量花生、核桃炒熟,晾脆,舂碎。用适量瘦肉末、猪粉肠、姜、葱、盐炒熟。煮一锅滚烫的油汤,将生猪血分别装在盆、钵、碗里,把炸脆的花生、粉肠、瘦肉末等与生血搅拌和匀,再将滚汤倒入搅拌,存放一小时后便可食用。食用时,加适当酸醋即可。

三、血灌肠

用猪小肠洗净晾干,原料制作方法与血肠粑相同,只是糯米适当减少、猪血适当增加。一般是当天做,当天煮吃,不能长期存放,因血水增多,容易变质。

;

六、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