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餐饮行业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餐饮行业飞速发展 行业不断扩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2011年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3万亿,2018年更是突破4万亿,达到4.27万亿,占国民经济产值的4.7%2019年餐饮行业收入为4.7万亿,同比增长9.4%。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下滑,2019年为9.4%,但仍远高于GDP增速。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有所下降,为3.95万亿元,同比下降16.6%。
餐饮行业多样化 正餐依旧占据主力
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餐饮行业业态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餐饮业的业态细分更加精准。有正餐、团餐、快餐、外卖、小吃,以及西餐、日料、东南亚等各国餐饮,乃至烤鱼、小龙虾、茶饮、地方小吃、非遗美食,各地老字号美食产品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市场选择。
即便如此,我国餐饮业仍旧以正餐居多,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中以正餐居多,占比42.39%,西餐休闲餐饮占比19.86%,火锅占比12.06%,团餐占比11.35%,快餐占比7.96%,日料占比6.38%。
餐饮行业较分散 行业集中度低
在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我国国内餐饮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2020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数据,2019年,餐饮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3273.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6%。
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到全国餐饮收入7%,百强企业集中度虽有所上升但是依旧偏低。随着餐饮市场进行资源整合、餐饮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餐饮百强企业内部两极分化仍然比较明显。
餐饮行业消费升级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未来我国餐饮业将在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上,从自主创新、信息化经营管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品牌战略等层面推动发展转型,优化发展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释放发展新动能。前瞻预计在中国宏观经济放缓的前提下,2020-2026年中国餐饮收入增速将保持在8.0%-9.0%之间,到2026年餐饮收入预计将达到81650亿元左右。
餐饮行业发展转型 未来餐饮行业逐渐向着多重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数据化、网络化时代,因此对于餐饮业来说也应当用互联、共享的思维模式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由此数据的收集、整理、共享变得尤为重要,在未来,建立互利共享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会是餐饮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同时新技术、互联网的应用也会成为引流新消费、发展新零售的有效方式,未来餐饮行业将会向着联网化、零售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此外餐饮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为餐饮行业带来更多便利,未来餐厅会将更多非核心功能外包,让自己变得更小、更专、更轻、更快。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二、2021餐饮业现状如何?
自营连锁餐厅增长较快
中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往数年稳定增长,由2014年的人民币292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46721亿元,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1%。中国餐饮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2019年的人均食物开支约为每日人民币16.4元,而美国则为每日人民币102.6元。尽管中国餐饮业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但随着家庭开支上升、城市化率提高、外卖服务增长强劲及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平台及科技发展预期行业会复苏并持续强劲增长。
中国的餐厅可按经营模式分类为自营连锁餐厅、加盟店及非连锁餐厅。自营连锁餐厅为多间在不同地点以相同品牌经营并共享企业拥有权的餐厅。加盟店为品牌拥有人向第三方运营商授出特许经营权以收取费用或许可费的餐厅,第三方运营商有权使用餐饮品牌及模式。非连锁餐厅为单一独立的餐厅。
自营连锁餐厅的增长速度最快,2014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3%,主要由于自营连锁餐厅品牌一般有较稳健的资本状况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能更好地控制食品安全并提供优质的食品及服务。然而,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市场比较,中国餐饮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中餐较难被标准化。因此,连锁餐厅在中国的渗透率较低,特别是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较低,2019年,每一百万人中仅有约332间连锁餐厅,而美国则有约891间。由此可见,连锁餐厅在中国的增长空间巨大。2019年,中国的自营及加盟连锁餐厅市场仅占中国餐饮业的19.6%,远低于美国的73.8%。
中国餐饮业也可以按菜式分为三个细分市场,即中餐、西餐及其他菜式。中餐市场占中国餐饮业的比重最大,2019年的市场份额为79.4%。中餐的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人民币23863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371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西餐为迅速增长的细分市场,由2014年的人民币3889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71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8%。
休闲餐饮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快餐细分市场是中国餐饮业中增长最快的餐厅服务类型之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中国每一百万人中仅有约503间快餐餐厅,而美国则有约1,035间。随着快餐细分市场迅速增长,其在中国整体餐饮业的占比不断增加,由2014年的约21.5%增加至2019年的约22.9%,。受城市化水平提高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快速方便的快餐的需求增加所带动,快餐细分市场由2014年的人民币6228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10692亿元。2019年,西餐占中国快餐市场规模的25.5%,而中餐则占70.7%。
休闲餐饮细分市场在2014年至2019年是中国餐饮业中增长最快的餐厅服务类型,其整体市场的占比不断增加,由2014年的约10.6%增加至2019年的约11.4。受中国人口的消费升级及高品质用餐体验更受重视所带动,休闲餐饮的细分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人民币3063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5309亿元2019年,西餐占中国休闲餐饮市场规模的50.7%,而中餐的市场份额则为43.8%。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三、底捞2021年关闭276家餐厅,意味着餐饮业什么现状?
现在2022餐饮业的现状,可以我身边的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举几个身边认识的人的例子可见一斑。
小张是我旁边一间房的租客,在这里已经住了五年了。以前我们这个三线经济还不错的小城在2020年之前只有一个海底捞餐厅,生意非常的火爆,经常要排队预约。小张在那里从服务员坐起,做到了厅面的主管。小张很喜欢这个工作,对于团队很有归属感。到了2019年底海底捞变换了经营策略,一口气就在我们的小城中开了三家店,当然对于小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当了一家新开店的副店长。这三家店有一家离我住不远,去吃过二次,店面很大,但是和之前的总店比起来生意要差很多了,每次去但不用排队。而且价格比之前还便宜了。到了2021年底,小张和我说他可能要离开这个城市了,因为生意不好,他工作的这家店要关门了。因为一时之间关了很多经营不好的店,总部也没有办法提供合适自己的岗位,所以他打算离开海底捞另谋发展。可以很明显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不舍和无奈。
老王是一家高档餐厅的主厨,据说是还是米其林大厨,之前在都是在北京和上海这种大城市的高档西餐厅工作,听说每个月工资高的时候都有七八万元。我们也是一个很无意间认识的,并相互加了微信,这二年看他的朋友圈感觉他的变化很大,首先是工作换的比之前频繁了,已经是二年换了三份工作,而且工作地点也由一线城市换到了二线城市。朋友圈所发的东西也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发的都是高大上的法式大餐,制作精美,动不动就是二三千一位的菜品,看起来就叫人咂舌。现在发的菜品则更加烟火气了,也可见一位只需要三四百的宣传了。上个月他又换了工作,我发微信祝他步步高升,他只发了一个无奈的笑脸,回了一话:“兄弟,难呀,都是为了讨口饭吃“。
苏老板是我认识比较早的成功人士了,他是自己白手起家,很小就跑到北京从餐厅的服务员做起,后来成了门店经理,再后来和朋友合作自己开了一家餐厅,再再后来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真正成了连锁餐厅的老板。收入稳定了李老板也在北京安了家,在四环贷款买了房,还把小孩子从家乡弄到北京上了私立的小学,家里的两个老人也接了过来帮助带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住在一起。但是这一切都是2020年发生了改变,由于疫情的原因,门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本来正在筹备开的店也停了下来,上百万打了水漂。资金周转一下就产生了问题。没办法被迫把房子都卖了。苏老板就这样苦撑了一年,还是没有挺住,2021年中旬把三家门店都关了。由于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回了老家。现在他自己只找了一个小小的门面,留了几个还不错的伙计做起了外卖生意。他说:”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他要留下来再熬一熬,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这就是现在很多餐饮企业的现状。低端的生意本来就不好做,高端的由于客流减少又降价来抢占低端的市场,最终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中小的餐厅又在高成本、低收入下苦苦支撑,日子确实难过。好在大家都在要活的更好的梦想支撑下奋力前行中。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和希望吧。
四、2021春节全国零售餐饮消费超8000亿元,为何能造成此佳绩?
据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全国的零售餐饮消费总额超过了8000亿元,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佳绩呢?不妨让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得全国的零售餐饮消费总额超过了8000亿元的吧!
一、原因一: 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的疫情有所好转,部分地区已经可以正常地进行经济活动了。
在过去的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都暂停了经济活动,并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许多地区的经济都无法高速发展,甚至有一些地方是停滞不前的。但是,经过全国各方的尽力协助,终于让疫情得到了控制,并且使部分地区的疫情有所好转了。在疫情有所好转以后,各行各业便可以正常地进行经济活动了。旅游业开门了,人们可以出去旅游了。餐饮业也开始营业了,人们也可以去餐厅消费了。超市正常营业了,人们也可以去超市消费了。等到人们都开始消费了,那么便可以使人们的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了。
二、原因二: 今年春节各地都提出“就地过年”的口号,以及春节期间许多商家“不打烊”,大大地促进了过年期间的居民消费成倍发展。
在2020年末,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了保持疫情控制的良好成果,以及避免病毒的随意传播和疫情再次迎来大爆发,许多地区都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口号。许多地区的居民,也非常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留在当地,就地过年。也正是因为就地过年,不回家过年的人们在过年期间也需要消费的,所以商家们都纷纷提出“不打烊”的口号,让那些不回家过年的人可以能够满足消费欲望。
在以前,等到要过年的时候,许多人都会选择回家过年。等到人们都回家过年了,那么原来的地方便在春节期间没有那一部分的消费主力了。而如今,大家都就地过年,那么不仅仅是在工作地的居民要消费,还有在家乡的那一部分的人需要消费。并且,大部分的商家都打着“不打烊”的口号。如此一来,两个地方的消费需求量不仅都同时增高了,而且两地的消费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从而促进了在过年期间居民的消费成倍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