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五一”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是的,今年“五一”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4月26日,第三方测评机构CAPSE发布《五一出行预测及旅客需求分析》,CAPSE通过TWI(旅客出行意愿指数)数据预测:2021年五一旅客旅游出行占比将是去年同期的2.8倍,但对比2020年十一将下降45%。
2021年五一小长假全国预计将接待旅客超3亿人次。对比2020年十一长假,今年五一旅行消费金额将有所下滑,国内旅游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成都仍是出行首选目的地
对于出行方式和影响出游的因素来看:五一出游活动中亲子游占比最高,约为39.7%;风景、天气、交通、特色美食成为影响旅客出游的四个关键因素。
通过CAPSE调研发现,超半数旅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更倾向于自然观光景区,与2020年十一相同,成都仍是五一期间国内旅游出行旅客首选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受云南瑞丽本土疫情影响,旅客前往昆明、丽江和大理意向城市指数下滑明显,前往武汉意向城市指数提升显著。
以上内容参考 财经网-全国客流量将超2.5亿人次!今年"五一"游客要爆棚了
二、旅讯丨五一假期江苏旅游消费总额40.70亿元
1、五一假期江苏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 旅游 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 旅游 监测点共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全省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其中乡村 旅游 消费收入10.73亿元。
2、五一期间贵州23家 旅游 景区接待游客均超5万人次
根据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厅消息,2022年“五一”假日,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小落细落实文化和 旅游 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决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多措并举守底线、保稳定、优服务、促消费、助纾困,全省假日文化和 旅游 市场安全平稳、高效有序、稳步复苏。游客出游意愿强烈,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
根据各地报送情况,全省重点监测104家 旅游 景区累计接待超5万人次的有青岩古镇景区、镇远古城景区、荔波樟江景区、兴义万峰林景区等23家。从民航、铁路、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反映出,“五一”假期民航累计进出航班1093架次,进出港旅客9.16万人次;铁路累计进出列车1723趟车次,接送旅客68.71万人次,其中,高铁累计进出列车1434趟车次,接送旅客60.96万人次;高速公路累计进向车流量539.68万辆,累计出向车流量497.58万辆。
3、五一期间,南阳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
五一节日期间,南阳市共接待游客306.92万人次,实现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1.68%、70.1%。全市部分山水 旅游 景区景点正常开放, 旅游 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未发生游客投诉与 旅游 安全事件。
4、张家界小长假接待总量降逾6成,传统重点省外市场几乎丢失
5月4日,湖南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对外公布了“五一”假期5天全市 旅游 接待情况:接待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4.35%。
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还提到,受国内疫情影响,今年五一黄金假期跨省人口流动较少,各大景区客源以省内、周边市州及本地居民为主,跨省游客人数仅占比约30%,其中有部分外省非涉疫地区因黄码无法进入景区。核心景区5月2日迎来高峰期,传统重点省外客源地市场几乎丢失。
5、广州成五一周边游最热目的地 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增长123%
5月4日,携程发布《2022五一假期出游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用户出游整体呈现就近、就地特点,本地游订单占比达40%,较2020、2021年同期显著提升。露营旅行、乡村 旅游 、艺术展览体验游等出游形式受到青睐。
在携程平台上,今年五一假期热门周边游目的地TOP10分别为:广州、成都、深圳、重庆、长沙、珠海、汕头、澳门、佛山、贵阳,均为全域低风险城市。其中,第一名广州的周边游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23%。
6、济南:130家旅行社退还1485.8万元 旅游 质保金
7、海昌海洋公园与越南Sunny World签合作协议
5月4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与Sunny Worl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项目合作、文旅业态及产业资源合作,以及联合拓展业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与Sunny World合作,将聚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助力海昌海洋公园树立国际化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生活 娱乐 平台。
三、五一首日2319.7万人次出游,五一你出门了吗?
编者按: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0年“五一”首日全国假日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严格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左右的要求,未发现大规模人员聚集情况,基本做到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据测算,假期首日(5月1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231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97.7亿元。全国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关于旅游的行业情况、大咖分析,中经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号(cewenhua)已经发布了多篇稿件。除了发布“五一”首日的数据,还要说一说“五一”首日需要关注的其它事情。
一、外出旅行核心注意事项
1、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行是比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输入或本土病例,人们出行仍要保持警惕。
2、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则不建议出行。
3、出行人员要避开热门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
4、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同时准备口罩和手消毒剂以备路上使用。
5“无预约,不旅游”。“五一”假期前全国多地文旅部门发布的“游玩攻略”中有共同的一条——景区门票预约制度。
6、如果去餐厅用餐,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做好预约,错峰用餐以避免拥挤。
7、用餐时,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注意咳嗽礼仪。
二、“五一”晚会
5月1日晚黄金时间,《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五·一特别节目》播出。在今年这个不同寻常的“五·一”,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该节目,致敬劳动者。
三、向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5月1日,中铁二十四局的施工人员在引江济淮安徽合肥铭传路桥项目现场作业。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众多劳动者忙碌在岗位上,在劳动中度过节日。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5月1日,在乌鲁木齐市的大巴扎景区,手艺人艾尔肯·吐么尔站在自己经营的乐器行门口;下图为5月1日,艾尔肯弹奏热瓦甫(一种维吾尔族传统乐器)招徕游人。艾尔肯说,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新疆来旅游,到他的乐器行里看看新疆民族乐器,了解这里的文化。当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新疆乌鲁木齐,不少劳动者坚守岗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新华社记者 王
四、“五一”消费成绩单来了!出游人数超疫前 哪些新趋势需关注?
转眼间,“五一”小长假已过,作为就地过年后首个长达5天的假期,“五一”小长假在促消费方面被寄予厚望。
从文旅部及各地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消费明显复苏。
5月5日晚,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同时,“五一”假期共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此外,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
“五一”全国景区交易额同比涨200% 游客更看重品质出行
不少“五一”期间出行的小伙伴已经在“抢票”以及各 旅游 景区的人流量上感受到了民众的出行热情。
消费数据也表现不错。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
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也呈现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数据表明,“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三四五线出游消费人次占比6成。并且,这一届“小镇青年”花钱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相较2020年同期,三四线人群对博物馆、剧本杀、线下演出、密室等搜索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演出搜索量上涨超22倍、博物馆搜索量上涨近18倍。
文旅部也表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
全国 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也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为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分城市来看,“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北京市监测的西单商场、燕莎奥莱、贵友大厦和菜百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9%、86%、81.8%和80.5%。
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72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36.8%。
杭州市商务局据全市40793家样本企业监测统计,“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增长17.4%。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4.85亿元,购物人次达6.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299%。
票房方面,猫眼电影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对比来看,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票房分别为10.06亿元和15.27亿元。
旅游 收入仍在恢复中 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加速融合
可以发现,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监测的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已经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迎来“黄金”期,日均免税销售额也较疫情前大幅上涨;电影市场延续春节档的强劲表现,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备受冲击的 旅游 业目前还处于恢复期,出游人数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 财经 记者表示,“五一”假期的 旅游 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出行人数已经比疫情前要高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也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而清明假期时, 旅游 收入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对比来看,备受疫情冲击的 旅游 市场已经在回暖。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另外,官方虽然并未公布消费数据,但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景区一票难求,酒店预订、高铁、航班的数据都非常不错。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比如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田园游、乡村游、民俗游,以及马术、水上桨板等新 时尚 运动;基于数字基础的VR主题乐园、云 旅游 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旅游 消费业态不断“破圈”,人们的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升级。与之对应的是,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 旅游 消费升级诉求,也在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 资源、特色文旅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我国的文旅消费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