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商城好玩吗?

淄博市周村古商城自2004年对外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商埠文化、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风貌、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访古寻幽。周村古商城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最具发展潜力景区,日前刚刚获评国家4A级景区。为推进周村古商城旅游又好又快发展,12月15日,淄博市有关方面举行了周村古商城总体规划汇报会,邀请了我国知名旅游专家、省旅游局领导共同为周村古商城发展“把脉”。

打造“一山一阜一村”旅游线

“从国内旅游资源评估的角度上讲,周村古商城的资源是稀缺的、一流的、顶级的资源,升值空间很大,目前估值十几个亿没问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建设部全国城雕办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潘亚元称,现在我国的丽江、凤凰、周庄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古镇都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旅游品牌,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周村古商城也应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济南“6+1”都市圈里的一个亮点,成为“济-青”旅游走廊线上的重要节点。潘亚元指出,要用5-10年的时间,把周村古商城打造成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吸引力问题、产品问题、空间问题、功能交叉问题和城市关系等问题,从而使周村和泰山、曲阜一起构成“一山一阜一村”的文化旅游黄金线。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国忠认为,周村古商城开发在山东来说是个有意义的项目,山东文有孔子,武有孙子,商现在有了周村,周村古商城承载的是周村的古商业文化,是鲁商文化代表性剖面。

叫响“天下第一村”

原中国旅游报总编、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邵春在谈到周村古商城的旅游营销时建议,周村古商城要善于打造独特卖点,现在类似《大染坊》等影视剧在周村古商城拍摄,要注意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来进行旅游营销。针对有关方面提出的周村古商城“千年古商埠、天下第一村、民俗大集市、休闲旱码头”的主题口号和定位,邵春认为,宣传口号最好就叫“天下第一村”,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认为,专家对周村古商城定位“天下第一村”是恰当的,周村古商城在山东、在全国来看,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周村古商城应该围绕“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商业文化的体验、休闲旅游区”的目标来打造。

复旦大学教授杨正泰指出,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周村的意义在于周村古商城是古代城镇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活化石,跳出山东看周村,中国的旱码头很少,不仅是北方的稀有资源,而且是全国性的稀有资源,具有全面开发的价值。

让特色留住游客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王洪滨指出,应该给景区一种新思路,让老景区活起来,景区内要注入动态的东西,比如当地的特色吕剧。他举例说,浙江横电影视城和丽江古城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而周村目前的几条街区一般也就看一两个小时。丽江每天晚上都有纳西风情大型演出,成为游人必看的项目,周村也需要在这方面下些工夫。

邵春认为,景区要发展,首先要解决龙头是什么。全国的古镇有不少,周村的特色是什么?论票号要数山西平遥,论当铺要数山东的丁氏大街。周村的特色是老字号,可以重点梳理出一系列的东西,做出规模,做出味道,比如老字号小吃一条街、老字号文化用品一条街,世界老字号都有哪些,把周村做成一个老字号大全,特色就出来了。周村古商城是中国丝绸之路的源头,同时淄博又是陶瓷之都,中科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郭来喜教授建议周村古商城做丝绸文章、做陶瓷文章,做茶文化。

周村是全国收藏界的一个重镇,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认为,要继续叫响“周村收藏,收藏周村”的概念,周村可以建民间收藏博物馆群,吸引收藏爱好者,从而形成自己固定的中高端的客户群体。于冲建议周村可以搞一个有着全国影响力的主题性论坛,如收藏论坛等。此点得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委员会专家、研究员张忠义的认同,他认为,周村有几个特点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包括建筑、文化等,他主张周村可以搞两个高端论坛,一个是古商业文化方面的论坛,一个是文化艺术品收藏的论坛,以此扩大周村古商城在全国的影响。

想去山东周村古商城旅游有资料介绍一下吗?

周村古商城位于周村城区中部,是在周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周村被开辟为商埠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1000多家老字号,美孚石油公司、壳牌公司、日本三井公司和铃木洋行等108家外国商号,大德通、日升昌、三晋源等200多家山西银号以及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周村古商城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淄博周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去周村区网站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要不去他们的经贸局看看

周村区情简介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系淄博市辖区之一,总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32万,现辖4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0个行政村居,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周村,又一部反映周村商业发展史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即将开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周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战略,突出“工业抓投入、农业抓调整、三产抓龙头、稳定抓基层”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1.7亿元(其中三次产业比重为3.2:55.5:4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31.02%和1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418元和6265元。

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2003年跨入全省经济30强区县行列。周村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丝绸、化工、新型建材、冶金机械、轻工家具、电子电器六大支柱产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5家。拥有“兰雁”牛仔布、“凤阳”床垫两个中国名牌,“雄鹰”、“飞狮”巾被,“维尔舒”毛毯,“多星”电器等一批名牌产品和周村烧饼、王村醋等一批传统名优产品。周村苯酐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玻璃机械生产能力全国第一,造纸机械生产能力全国第二,以牛仔服装、巾被、丝绸为主导的纺织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现有各类市场48处,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年成交额120亿元。依托309国道规划建设的物流产业区初具规模,再经过几年的建设,将形成年交易额100亿元、税收收入过亿元、从业人员过万人的大型专业物流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周村古商城作为全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项目列入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成为周村的城市名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例为4.3:5.7,畜牧、蔬菜、花卉苗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周村区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全区现有外资企业79家,累计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日本西铁城、三菱重工、韩国友桥及新加坡祥峰、美国索尔等世界知名企业在我区投资兴业,其中由日本西铁城集团独资兴建的淄博东星表业有限公司,是由该集团授权的国内唯一一家实行完全本土化管理的公司。全区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220家,有5大类110多种商品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外贸出口完成29617万美元 。周村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美,是全区招商引资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开发区内工业企业已达38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投资发展环境优越。周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东距青岛口岸30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50余公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滨博高速公路纵横区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建成区面积达到19.8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3.92平方米。目前正在实施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开发。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500公里,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3万门,普及率达90%以上,建有12万吨/日工业供水管线和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座,年供电5亿度和年供汽1600万GJ的热电厂两座。生态周村、绿色周村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全年良好以上天气达到310多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5.3平方米,是省级园林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县。

社会和谐繁荣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国家级2家,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目前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教育工作首批跨入全国“两基”先进区县行列。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届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周村区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潮,加快建设繁荣周村、文明周村、和谐周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6%、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持90亿元以上的投入强度;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全部人口,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和实惠。为实现上述目标,周村区将围绕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突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不断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绿色周村、生态周村建设,打造“淄博后花园”;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化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文明周村、平安周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百年商埠,历经沧桑;时代潮流,浩荡向前。勤劳诚信、热情开放的周村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