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溪的特色小吃
安溪美食: 大面炸豆干 安溪官桥赤岭“大路街”的“大面”,再怎么样挑剔的人,也不能说它不是名副其实、真真确确、货真价实的“大面”哟! 参观这种“大面”的制作过程,你不会像师傅那样大汗淋漓,但你肯定会瞠目结舌、忍俊不禁。 “大面”全凭手工操作,一切器材取自家居现成:放倒一扇大门板,搁上一大团发酵过的面团;那根两米多长、大腿般粗细的硬木门栓,一头塞进墙上壁洞,一头斜坐着赶面师傅。老师傅一腿曲起,一腿脚尖着地,蹬蹬踢踢着做扇形往复压辗运动,嘴中还哼哼唧唧,十分滑稽好笑! 压辗几遍,面团伸展开来,有大锅盖般大小;撒上一层干面粉,将它翻转身,再辗再压。如是反复多遍,甭管它薄厚方圆,又最后撒上干粉,层层叠将起来,拿把两尺来长的铡刀,从左往右地切、切、切……切完为止,不计宽窄。最细者也有半指粗,你敢说它不算“大”面? 这种大面耐煮耐嚼耐饿。烫熟后捞出作螺状摊晾于竹筛,食客从筛旁油锅里捞上一块炸豆干,夹进螺形大面条间,团成春卷状。“牙好,胃口就好!”只要是“牙好”者,确越嚼越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怪其貌不扬的它,至今流传不衰。 麻糍手里捻 安溪龙门教堂对面,龙门镇山头村下尾溪,有棵好几百年的大芒果树,匝地浓阴盈亩。自古以来,树阴下都搭着间草寮,远远的,就能听到从草寮传来的开水壶的吱吱声;远远的,就会闻到麻糍的甜香味。 这儿的麻糍太出名了,出名得海外侨亲回家,大多会在这停车,或雇车特地到这品尝一口。 这儿的麻糍真“麻”,外面裹着厚厚的一层炒芝麻末或炒花生末;这儿的麻糍真甜,可随主便醮上蜂蜜、白糖、红糖或饴糖;这儿的麻糍还真嫩,选料十分讲究:本地糯米有“小术”、“大术”两个品种,夏术秋术两次收成。舂麻糍用的必须是“大术”,夏季的“大术”还不行,必须是秋收的才好。 将秋收糯米“大术”淘净浸透沥干,置石臼中边舂边翻、边翻边舂;越是“磨洋工”,它便越腻越嫩。舂好的糍粑蒸熟搁冷后,整团置入新从深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中,它不馊不溶不发硬。客人叫好时,主客双方净手,大小任意,随吃随捻。所谓“麻糍手里捻”,大概就是这层意思吧? 现代人头脑“活络”多了,有的糍粑不用臼舂,改为机器磨辗。其外观别无二致,但口感云壤有别。难怪来此大树阴下歇凉尝糍的海外游子,络绎不绝。 澳茄茜草諽 赤日炎炎似火烧,口干舌燥心糟糟;喝碗澳茄茜草,心凉齿香火气消! 安溪属丘陵山区县,枯树崖壁上,偶爬有澳茄的藤蔓。它其实与无花果同科,节节生根,气根就直接扎进树皮或岸壁,汲取水分营养。一年一生的澳茄,大小如鸡蛋,脐部平蒂部尖,酷似儿童抽旋着玩的辘辘。成熟的澳茄外皮由青转黄变褐,肚里满是白色花柱状蕊头,取之水浸搓捏成胶状黏液,煮开过滤冷却,即成透明温润的澳茄了。 茜草的制作要简单得多。小溪深涧旁,长着的茜草洗净晾干,至盛夏褥暑,取之置大锅大鼎文火熬呵炼呵,至茜草叶消梗糊、汤汁浓褐,过滤后加入浓米浆冷却,水灵灵、鲜嫩嫩、弹性十足、肤腻眸亮的茜草,便如邻家小妹,惹人眼馋口馋地“初长成”了。“安溪人,真好客,入门就泡茶”,说的是男人的事、大人的事;而孩子客、女宾客“入门”,要是您从冰箱里,“泡制”出一小碗茜草或澳茄招待,他们会更由衷欢迎。 茜草和澳茄,均在大热天同时上市,吃法也完全一样:切一小块置于瓷碗中,加入冰凉开水,调入白糖或蜂蜜,用小匙轻轻搅拌,它即呈碎角状在凉水中翻腾旋转,恰似乌龙翻江、百蛟倒海,煞是耐看;而入口的爽滑细嫩,更使人印象深刻,历久不忘。现市面上发售的“仙草蜜”,即此物也! 安溪三宝”令闽南旅外侨亲爱不释“口 在闽南侨乡安溪,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铁观音茶叶外,还有三样“宝贝”令人爱不释“口”,特别是久居异域的闽南旅外侨亲,如有返乡,通常都要带一些回居住地,让亲朋好友品尝家乡的美味。 行销四方的湖头米粉 曾经有“小香港”之称的湖头镇,出了个康熙年间的宰相李光地,而为世人所知,其爽滑可口的“湖头米粉”,更是闽南乡亲的“最爱”。 记者走进“米粉之乡”湖头镇福寿村,只见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正在用竹匾晒着米粉。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加怀告诉记者,福寿村有四百多户在加工米粉,年生产米粉达五千吨左右。 今年五十五岁的李天成,十二岁开始跟随父亲加工米粉。如今他与老伴俩还有儿媳妇一起加工米粉,每天收入都在一百元以上。一家每年的收入可达三点五万元。李天成告诉记者,在福寿村,凡是加工米粉的,每户年收入都在三至四万元以上。 在湖头车站开米粉店的张朝檐告诉记者,福寿米粉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精加工而成,久煮不烂,入口嫩滑,深受消费者欢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人向他订货,每年寄往这两个城市的米粉都在几千斤。还有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向他购买米粉,回乡探亲的华侨也都会捎一些回去馈赠亲友。 闻名遐迩的官桥豆干 在安溪县官桥镇莲美村,沿省道二O六线的莲美村口、路边摆放着许多卖豆干的摊点,只见车辆不时停下来,购买莲美豆干,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采访了正在卖豆干的村民林建南。据林介绍,他家三代人都在加工豆干,现在他每天能卖七八十斤的豆干,日收入一百多元,一年下来就有三万多元的收入。 官桥豆干以豆浆沉淀度适中,手工细致,含水分少,不易变质而闻名。可用刨刀刨切如丝状,加佐料烹煮,入口细嫩。许多回乡探亲的台胞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临走时都会捎带一些豆干。 在莲美村,有许多人靠加工豆干每年收入都有四五万元,个别做得好的,每年收入有几百万。官桥镇党委书记李建文告诉记者,在莲美村,加工豆干的收入占农民收入接近百分之五十,一片小小豆干撑起莲美村经济的半边天。 “后垵柿饼”软又甜 安溪县城有个古称“后??”的地方,以柿饼加工闻名。记者来到当地人谢文图家里,盛情的主人端上了满满一盆的柿饼,吃着香甜柔软的柿饼,实为至美的享受。 谢文图从事柿饼加工已经十多年,是有名的柿饼加工户,年收入近两万元。谢文图说,在他们村,加工柿饼的有六七十户,每户年加工柿饼都在三四千斤,多的有五六千斤。目前柿饼供不应求,省内的主要销往泉州、厦门、福州一带,省外的销往广东、上海、北京等。还有很多回乡的华侨,也都一定要捎带一些回去,作为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也可解乡愁之苦。 据介绍,“后垵柿饼”形大肉厚,干而不硬,软而不烂,柿霜粉多而洁白,入口冰甜,既是配茶佳品,又是治病良方,深为人们喜爱。
二、安溪县美食
安溪县美食有湖头米粉、虎邱手工面线、湖头白粿、湖头鸡卷、莲兜美豆干、芋包、咸笋包、“成珍”牌桔红糕等。
1、湖头米粉:特色小吃,熟粉细腻柔韧、不黏糊、幽香可口,炒、煮口感具佳。
2、虎邱手工面线:传统手工面线,久煮不烂,韧性、咸香、口感好深受当地人喜爱。
3、湖头白粿:特色小吃,白粿又叫“糍”,柔韧可口,不粘牙。
4、湖头鸡卷:特色小吃,香酥味美,沾上醋和香菜味道更鲜美。
5、莲兜美豆干:制造精致,色浅黄或白,质地细韧,香韧可口,百嚼不厌。
6、芋包:芋包的皮由白米和芋头按恰当的比例做成。中心凸起、香润可口、风味奇特。
7、咸笋包:香气扑鼻,咸香软韧,冷热可食,实为佳品。
8、“成珍”牌桔红糕:色泽雪白,质地细嫩而富有弹性,甘甜爽口而不粘齿,风味奇特,养分丰盛,老幼皆宜。
三、安溪哪最好玩最好吃的地方?
安溪美食坊安溪湖头米粉
安溪名优特产湖头米粉系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湖头镇福寿、汤头两村所产最为出名。
湖头米粉乃选取当地所产纯白的优质大米,来自阆山富含多种天然矿物质的甘洌泉水,经浸水、磨浆、蒸炊、压制排粉、晒干等数道独到的农家精细手作功夫精制而成。其品质上乘,晶莹半透明,熟粉细腻柔韧、不粘糊、清香可口,炒、煮口感具佳;成品白如丝、细如线、韧如簧。其加工历史悠久,畅销闽南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是馈赠亲友、居家、野炊、餐饮行业常年必备之佳品。
莲兜美豆干
豆腐干原是普通的豆制品,官桥莲兜美石路的 豆腐干,以豆浆沉淀度适中,手工细致,含水分少,数天仍不变质。可用刨刀刨切如丝状,加佐料烹煮,入口细嫩,华侨常带出国。
“桔红糕”
“桔红糕”系安溪赤岭大路人士林维扁先生(字敬圆)于清朝光绪年间始创,是百年老铺“成珍”独家生产的名糕。
其配方独特, 风味极佳,闻名遐迩,久负盛誉,深受海内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的喜爱。 成珍的第三、四代传人,继承传统配方,结合现代科技,精选优质原料,所制“桔红糕”色泽如玉、味美可口、甘甜润喉、营养丰富,是消闲、品茗之 首选糕点,更是馈赠之上乘佳品。正宗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铁观音既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饮料,又有很的美容保健功能。经科学分析和实践证明,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和延缓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等功效,闻名遐迩,畅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铁观音传统的冲饮方法非常讲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将水烧沸,先把茶壶烫热,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三四的茶叶,冲入沸水,用壶盖刮去浮上来的泡沫,盖好壶盖,此时便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隔5——15秒钟,再缓缓倒入小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闻香,再品味,慢慢啜饮,便满口生香,回味甘美。铁观音素有“观音韵”之称,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郁隽永,韵味无穷。
泉州安溪十里诗廊醉游人
安溪金桂香飘大山外芳亭桂花香了大山
金秋十月,闽南安溪县虎邱镇芳亭村的几百亩桂花竞相绽放,远远望去,从山头到山下,象挂着一块金毯。走近了,只见桂花枝头挂满了一簇簇、一团团金黄小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桂花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种,以金桂为桂花上品,花蕊形态饱满,花香浓郁。安溪县是誉满中外的中国茶都,安溪乌龙茶名闻遐迩,而距离安溪县城四十多公里的虎邱芳亭村的村民却喜种桂花树,...
安溪县蓬莱镇:宗教朝圣的旅游宝库
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初九,安溪县蓬莱镇都要举行清水祖师迎春盛典,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堪称泉州之最。在长龙逶迤的“进香”队伍中,不乏从万里之外回乡谒祖的华侨、台胞。 清水祖师崇拜由来已久,宋代以来清水祖师就是闽南一带最受崇拜的民间神祗之一,清水祖师的庙宇及信徒遍及海峡两岸和东南亚一带。据清水岩管委会统计,清水祖师分炉在台湾有160多座,县内外及东...
安溪县长坑乡游达摩岩胜景
达摩岩,一个旅游胜景,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西北隅的狮峰上,大自然赋予狮峰山独特的造型,从东望像古钟坐地,北眺则如飞马腾空,西看更似醒狮呼啸,达摩岩就在狮口上。闲暇时,品一杯长坑香茗,登山览胜,妙不可言。
凤麓探幽―安溪茶叶大观园游记
茶叶大观园位于安溪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叶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与东岳寺、城隍庙、凤山碑林等连成一片,构成安溪新的旅游景点———凤山风景区。 凤冠山林深气爽,泉清石奇,景色幽雅,自古闻名。800年前,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之为“凤麓春荫”,位列安溪八景之首。朱夫子手植的榕树,至今依然挺立在东岳寺后,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从...
细细品味着茶香,品味着独特迷人的安溪
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雄起于闽江南岸的戴云山奔驰三百公里而来,注定要给安溪留下些什么。这里到处是千米以上的山峰,像是一个个石头的巨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处岔口。它们仿佛看到了东南方向的大海,于是在一刹间停下了南行的脚步。 ...
泉州安溪十里诗廊醉游人
福建泉州安溪县城古称凤城,缘凤山似凤而得名。县里在城东监溪下游筑一水坝,蓄溪水而成湖。因溪流纵横交错似龙,名取大龙湖。沿湖十公里长的两岸辟为公园,植树种草,湖光山色,烟波潋滟,青山叠翠,惠风和畅,顿使凤城面貌焕然一新。 最值得一提的是湖溪两岸的护栏,砌的都是花岗岩石材,雕栏画栋,古色古香。每一堵栏中间的半平方米见方的石材板面,都刻有一首署名诗,从诗经...
安溪文庙建於西元1001年,在县城东南隅.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背踞凤山,前滨龙津,笔峰拱峙.有"名冠八闽,秀甲江南"这美誉.安溪文庙荟萃古代木雕,石雕之精华,其中莲花斗拱构成的八卦形藻井悬空倒挂,堪称一绝,八根石雕龙柱,价值连城.宽阔的庭院,铺有3000块石块,72根石柱,意喻孔圣3000个弟子,72个门生贤人,大殿上方有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屋顶的如意斗拱计108目,喻意108文曲星.安溪文庙为宫殿式建筑,是江南现有文庙中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
省级著名风景区――清水岩
清水岩位於安溪县城西北24公里处的蓬莱山,是福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福建省省级名胜风景区.0奉中国百仙之一的清水祖师,因而它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圣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次,在东南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清水岩分庙有300多座.
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宋代有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主要景点有传说中因岳飞被害而感动得枝叶全向北伸长的"枝枝朝北树",有雕刻南宋清水岩全图的全国罕见,极其珍贵的宋代岩图碑,有相传每年长三寸,雷呜电闪矮三分的罗汉松,有全国独一无二,外观为"帝"字形的祖师庙,有传说中的"浮杉池"等.到清水岩旅游,既可以饱尝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又可了却烧香礼佛的意愿,可谓一举多得.自古就有一句俗谚,到安溪必到清水岩,到清水岩必有所得.
千年古刹清水岩 圣泉 枝枝朝北 罗汉松 裂竹 觉亭
并肩联臂的东岳寺,城隍庙
东岳寺原名东岳行宫,祀东岳大帝,观音菩萨.建於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位於安溪县治北郊凤山山麓,东岳寺景色幽雅,北背凤山,南面清溪,笔架三峰拱秀.俯览城郭,烟火云蒸;仰观山峰,晨夕霞蔚;四季林茂花香,意趣盎然.宋理学家朱熹登临观赏,标题"风麓春阴",为清溪八景之首.
城隍庙,建於後周显德三年(956年),位於县治东.与东岳寺并肩联臂,形成错落有致,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安溪城隍伯主曾受宋,清皇帝敕封二次并赐冠袍及纯正玉印.至今,庙0的神像仍头戴金冠,身穿黄龙袍.经查《八闽通志》,安溪城隍庙为全省领先.安溪城隍庙声名显赫,善男信女,不绝於途
闽南山区的朝圣地――太王陵,威镇庙
太王陵,威镇庙位於著名侨乡金谷镇.威镇庙内奉广泽尊王太子神,太王陵为广泽尊王父母的陵地.
威镇庙,始於五代末,已有千馀年的悠久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址,为安溪县首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原为两进,三间张,四合院式,歇山屋顶,庙内有奇妙的深井埕,埕没有出水口,暴雨檐水倾注其中,能自行消退.大厅口有一对青龙石柱,石雕工艺造诣精深.威镇庙是闽南山区著名的朝圣之地.
太王陵,坐落於附近的山麓,整座陵墓规模庞大,结构古朴罕见,眺望前方,山峦重叠,计有十八重,层层堆叠,似雄狮,如山魔,若大象……景色天成,维妙维肖.
小西天之称的洪恩岩
洪恩岩位於安溪虎邱圭峰山,始建于宋,岩寺崇祀洪恩显应祖师.神光显赫,香火鼎盛,也是闽南著名的古刹圣地.岩後山陵巍峨,岳峰环抱,若登高远眺,有雄狮戏珠,大象汲水猛虎潜江等自然景观.岩寺周围共分"洪恩二十境"即土峰独秀,莲花石座,百尺岩瀑,神来石,石龟石蛇,九曲溪景等.游人至此,心旷神怡,人称"佳景不虚游客趣,洪恩亦是一西天".
禅师塔 洪恩岩 古香古色的金香亭 石龟
拱体圭苑桥 盘古潭 狮象把水口
观音潭 古拱桥 百丈飞瀑
观音潭在圭峰山之左幽壑中,巨石长百余步.石盘底,三面崖,若船形.潭头水泻崖沟,似观音倒水.潭渊洁冽,佛海慈航.吞吐潭水,祷雨多应之传.
古拱桥位於寺下与石莲花座相望.以自然石块砌成拱体,高丈馀,长二丈.古传:"双凤会聚桥".有"桥幽暑如寒"之奥运会.
百丈飞瀑在寺之前右,悬崖飞瀑,晴阴万状,白雾迷天.瀑响晴亦雨.帘瀑层流跌纡.
清溪八景之一的阆苑岩
在城厢乡同美村新岩山顶,海拨400米.始建无考,岩宇单檐歇山顶,宽深三间.岩宇北侧,一峭拔石笋,天生一洞,夏至日西照,光芒穿孔而出,蔚为奇观.宋代朱熹标题:"阆岩夕照"即指此.历史上产白茶闻名,今尚残存数株.因而门联阴镌:"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茶叶品种的重要例证.
阆岩石笋 见贤思齐"雨亭 阆苑岩旧貌
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清风洞
岱屏岩清风洞位於魁斗镇境内的岱屏岩上,是一个奇石岩洞,奇庙连成一体的风景名胜.景区内的太平岩寺,始建於清康熙二年,主殿高大森严,供奉的也是清水祖师.清风洞是安溪著名高儒礼钵,礼锡师兄弟的道场,内奉杏春仙公,传说仙公是位神医,清风洞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别处是签诗是五字,清风洞的签诗是七字,并分有小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病人到此处问药十分方便.这0松竹叠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景观,也是历代儒,道,释,三都合一的圣地.
风洞依山而建,采用民间楼廊式的建筑风格进行组合,是一座奇特的建筑.此外清风洞景区还有峡谷洞,仙洞,脚桶石,石鼓,石锺等十几种奇特自然景观,畅游期间,令人赞叹不绝,留连忘返.
礼锡墓 修葺一新的清风洞 贷屏岩
名僧手植罗汉古松 狮子望月 蝴蝶石
康乾盛世的相国――李光地的贤良祠,"新衙","旧衙"
贤良祠座落在安溪俊民中学校园内,原名"榕村别墅",雍正十一年为表彰李光地而改为今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建筑坐西向东,三进,四合院式,正堂为悬山顶,0梁式构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厅0内外环墙嵌大理石,镌刻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朱文公家训》等碑刻.祠後为藏书楼,南面为临水轩,荷池等,步入祠内荷香满池,柳絮纷飞,尽可能领略古风遗韵.
"旧衙"和"新衙"是李光地在湖头的故居,"旧衙"位於湖头街左边街後,它纵深五进,两边护厝,住著李光地长子节锺伦的後裔,据说"旧衙"是满州人甯海将军,为感恩昔日李光地帮他解泉州之围,图报无方,由夫妇定计所赠."新衙"又名相府,位於湖头街中部,相传为李光地夫人所建,五进庭院,双护厝,东西巷道,四周绕围墙,呈长方形,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东巷北端入口处建接官亭和报房.大门一联:"相门知理学;府第传乾坤"."旧衙","新衙"以及附近的古民居构成全省独特罕见的清代建筑群.因此,湖头镇在99年被省评定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四、安溪十大名小吃在哪里?
安溪十大小吃
1、湖头米粉
湖头米粉采用的是优质大米,并取【阆溪】甘泉作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然后天然晒干而成。湖头米粉主要有礼盒包装和袋装为主,是闽南人常年送礼的佳选,同时也是人们家常必备,以湖头镇福寿、汤头两村所产最为出名。
2、山格淮山
安溪长坑乡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造就了其独有特性:久煮而不散、温补而不骤、长食而不滞、常食常近、循循渐进、药食同用,被历代医家奉为至上补品,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是滋补常药,也是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3、安溪柿饼
柿饼是安溪之名产,茶叶美食,以优质油柿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它是一种绿色天然营养食品,柿树生长于海拔高、气温适中的地带,成熟周期长,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柿果具有风味独特、肉质清红、松软可口、润肺化痰之特点,馈赠亲友好礼品,休闻佐食其味无穷。
4、铁观音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
5、“成珍”桔红糕
老字号“成珍桔红糕”,是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一种伴茶糕点,选用上等糯米、花生油、白糖、鸡蛋、熟米粉等配料,经精心加工而成,手艺独特。成品颜色润泽如玉,柔软细嫩,冰甜爽口,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6、福前芦柑
合芦柑果实硕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浓蜜之感,风味独特,饮誉中外。
7、官桥豆干
安溪官桥镇的“莲兜美布包豆干”,和一般的豆干大不一样。它不但香味浓郁,不易掰断,挺有嚼劲,而且即使高高掉下,也不会糊烂。它还特别耐煎煮,哪怕千滚百沸,也不会变形松散。
8、白粿
选用最上乘的白香米,用最古老的方法制作,在当地成了请客送礼的佳品。
9、养脾散小肠汤
源自清乾隆年间,由莲子、淮山、金线莲等14味地道中草药材精心炮制而成,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酸吐水、腹部鼓胀,食欲不振等症,疗效显著的湖头街祖传秘制中成药“荣元斋养脾散”。制作时,洗净小肠(不要切开),将养脾散与蛋加水打匀,灌入小肠中,两端绑紧,注入高汤,文火慢熬一小时。煮熟后,将小肠切段。朵朵胀开但不破的花状小肠蛋,脆香可口,配上靓汤,养胃健脾,消积理酸,男女老少,四季皆宜。
10、咸笋包
湖头镇的咸笋包赫赫有名,当地相传咸笋包是从京城传过来的特色小吃,在湖头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原料包含当地细嫩野菜——紫菊,及肉泥、香菇、虾米等山珍海味,制作复杂精细,内馅咸香,外皮甜韧,甘咸相宜,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