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餐饮市场研究报告

1 成都大型餐饮企业经营现状发展趋势

1.1 成都大型餐饮店主要集中区域和经营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竞争,成都餐饮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口岸和美食街。其中最著名的有川菜经典

美食街(羊市街西延线)、乡土火锅美食街(府南新区)、诗圣文化美食街(草堂餐饮娱乐圈)、生态休闲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线)和巴蜀传统美食大街(武侯祠大街)等。同时成都中高档餐饮业由西往东呈扇形排列:沙西线(沙湾路西延线)、羊西线美食一条街及府南新区火锅一条街、草堂餐饮娱乐圈(包括琴台路、锦里西路、芳邻路和青华路)、武侯祠大街、双楠美食区、玉林— 中华园美食区、科华路— 领事馆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线休闲餐饮一条街、望平街美食区等。(见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众美食——沙西线

这条美食街兴起,两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成都会展经济的兴起和交大居住区的发展。会展中心就是一座综合性的餐饮娱乐城,里面既有餐厅又有茶楼酒吧以及游泳池等设施,定位在商务和公务消费,其价格中偏上;从会展中心出二环路就到了交大路,新山城菜根香交大店、佳韵川菜、红月居、蓝色港湾、郑连锅等酒楼都是大众化消费的川菜酒楼。此线有每日爆满的夕阳红老菜馆,其大妈红烧肉、大妈带鱼等大妈系列菜品倾倒八方食客;故乡缘川菜馆院中有院,小桥流水,还有那川味浓厚的合欢香菇包,脆皮粉蒸肉、江鲢系列菜品;顺兴老茶馆的功夫茶、名小吃、变脸、吐火、滚灯,将川菜、川酒、川茶、川戏之风采一并领略。

经典美食——羊西线

羊西线美食一条街早已闻名全国,承载了成都餐饮的大部分辉煌,品牌餐饮云集,高中低档纷呈,中餐为主兼有火锅,它还带动了旁边的府南新区火锅一条街的崛起。羊西线上有一批名噪全国的餐饮品牌:银杏、顺风肥牛、南台月、重庆菜根香、福万佳、荣兴苑、快乐老家、红杏、大蓉和、陶然居、巴谷园以及毛家饭店等等。银杏是川菜中餐的顶级品牌,近十年来傲立潮头,羊西店是高档的潮州菜酒楼;顺风肥牛、小肥羊和毛家饭店是外来品牌川化后兴旺的典型,红杏酒家是将传统川菜做得出神入化而天天排队候座的典型,大蓉和是将川菜与湘菜融合的榜样;陶然居则是重庆川菜品牌到成都来大获成功的典型;南台月是西延线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牌餐饮之一,其南台月秘制骨等中国名菜和3.8 元一份的宵夜都独具特色。

火锅美食——府南新区

紧邻羊西线的府南新区两年内崛起了崭新的特色火锅一条街,有近20 家大大小小的火锅在此营业,食圣黄辣丁火锅、曾实记泥鳅王风味庄的土泥鳅火锅、赵老四九尺鹅肠火锅、坝坝筵生抠土鸭肠火锅、鲍鱼圣汤火锅、开元和鲜火锅等品牌火锅之外,还有笋子鸡火锅、连锅、盆盆虾、山珍火锅、美蛙火锅等。

文化美食——草堂餐饮娱乐圈

草堂文化餐饮娱乐圈包括琴台路、锦里西路、芳邻路和青华路以及清江东路等,紧邻杜甫草堂、青羊宫、文化公园和百花潭公园,圈内还有送仙桥艺术城,是蓉城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美食圈。琴台故径投入3000万打造之后,处处透出汉风汉韵,路两边的酒楼也更加兴旺。新子云亭饭庄、狮子楼火锅与皇城老妈都是成都十佳餐饮企业,文君酒家、飘雪酒楼各具特色,琴台北京烤鸭与毗河土鲢鱼庄风味独特。芳邻路上有十多家风格各异的主题酒吧,是蓉城新兴的酒吧一条街;青华路上则有谭鱼头、老成都公馆菜、陈麻婆豆腐、金满堂等酒楼;清江东路有卞氏菜根香、重庆德庄火锅、重庆孔亮鳝鱼火锅、江北老灶、大宅门年火锅、金盆地酒楼、重庆盆盆虾等。

传统美食——武侯祠大街

武侯大道集中了新山城菜根香、石象湖大酒楼、钦善斋、武福源、大唐人火锅等一大批特色餐饮店。其中石象湖大酒楼是省内首个举起生态餐饮大旗的餐饮企业;钦善斋以经营滋补药膳为主;大唐人火锅以怪味兔头出名。外双楠置信逸都也聚集了大量餐饮企业,大卫营蓝色海岸、新王府大酒楼、高丽轩韩国烤肉等。

集中美食——美领馆美食区

领事馆路是成都餐饮密度最大的地方,这里有魏火锅、快乐老家、玉龙火锅、赵老四九尺鹅肠火锅、合记鲍鱼火锅等风味火锅,有海上海、海上皇、天仁海鲜粤菜馆,有经营杭帮菜的新外滩酒店,有卖东南亚菜的泰国鱼翅馆,还有阳光餐厅、繁华居、大自然河鲜馆、毛哥老鸭汤等川菜酒楼。

休闲美食——南延线

人民南路上,中日合资蜀丰百菜百味酒楼的蜀丰霸王宴是中国名宴,选用产自日本北海道重达10 公斤的鳕场蟹为主料,一桌10 万,须提前预定;巴国布衣因曾打响了川菜保卫战的第一枪而荣称川菜第一品牌,其文化进店和品牌包装的手法让川菜绝处逢生。南延线上,近三十家特色火锅在这里迅速兴起,且多是走的园林式生态餐饮之路,典型的有南田水乡、食圣生态园和龙鹰鸭王火锅城等,南田水乡占地200 亩,由中国烹饪大师王开发创新的“水乡菜”是全新的菜品系列,据称全是生态菜品,整个餐厅屋顶全是通透的玻璃,屋顶上养殖着鱼虾,俨然在水底世界用餐;占地200 多亩的食圣生态园,其野生黄辣丁与靓蛙火锅是双料中国名火锅,生态茶房也是南延线一景;龙鹰鸭王火锅城是全国首家前店后厂的生抠鹅肠火锅,荣获“中国火锅名宴”称号。

中档美食——望平美食区

望平美食区是成都较早形成的美食区之一,这里有飘香酒楼、锦官驿酒楼、仁和鲶鱼庄等大型的餐饮场所,更多的还是中小型的酒楼。锦官驿招牌菜品有湖南风味的酱椒鱼头、沪上风味的毛蟹年糕和粤式锦官大王蛇等。北渡鱼庄的包公鱼头一鱼三吃,小吃也颇具特色。

1.2 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特点

特色餐馆和快餐正作为现代餐饮的两翼并迸发展。从成都前20强餐饮企业经营业态方面看,特色餐馆企业15家;快餐企业有3家。虽然快餐只有3家,但是其中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却占据了成都餐饮20强的前两位,在经营业绩方面品牌快餐要更胜一筹。

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中的竞争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近几年,餐饮业的投资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投资结构呈现多元化,各种社会投资成了餐饮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如今的餐饮业,仍然是各路诸侯分占一方的局面。成都餐饮企业20强的营业额只占全行业的一小部分,这一市场结构已经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宾馆餐饮、特色餐馆、品牌快餐等多种业态按各自的市场定位快速增长,大众餐饮消费显示强劲发展势头,中高档餐饮市场呈现多业态特点。成都餐饮20强中宾馆餐饮2家,特色餐饮15家,品牌快餐3家。

餐饮业的企业结构呈现集团化趋势。在前20强餐饮企业中,百胜餐饮(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市饮食公司、银杏餐饮等都以集团化形式出现在前20强中,这些企业在成都餐饮业里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中高档餐饮店快速改变多年沿用的单店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络经营。成都餐饮20强中,成都皇城老妈酒店有限公司、宋辉天天渔港、红杏酒家等大批品牌企业作用突出, 其中成都饮食公司高居成都特色餐饮首位,皇城老妈、宋辉天天渔港分列第二、第三位,这些企业对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样的局势下,这些崭露头角的中餐品牌会挟着他们在餐饮业浸淫多年的优势向旗舰品牌努力。

中高档餐饮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在全国餐饮业500强企业中,分布于27个省市,其中广东133家,江苏45家,上海44家,北京43家,山东45家,浙江32家。另外,对各大城市50强餐饮企业的统计中,北京50强企业营业额35.1亿元,上海50强企业营业额33.3亿元,重庆50强企业营业额5.3亿元,广州50强企业营业额28.3亿元,武汉50强企业营业额12.5亿元,杭州50强企业营业额8.1亿元。这些地区的餐饮业增势强劲,增幅很大,这也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成都中高档餐饮的发展历程看,1990年至2000年是成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是成都中高档餐饮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1.3 成都中高档餐饮行业竞争分析

a)成都餐饮业在追求特色化经营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色经营和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菜品特色见长。如成都卞氏菜根香,就以自己开发独创的泡椒系列、菜根老坛子泡菜系统的数百道独创菜肴的特色经营来占领市场。

以文化特色见长。巴国布衣酒楼以古巴国文化的装饰和菜品特色来吸引客人,并在酒楼外立有“巴蜀鬼才”魏明伦写的《美食铭》。

以装饰特色见长。成都的老房子川菜酒楼,以它营造的水乡居民风情画廊和老房了独创的民间风味菜来吸引客人。周大妈夕阳红老菜馆则以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味美可口的周大妈家常菜的特色,名扬蓉城。

以经营特色见长。炎黄世家大酒楼,服务人员脚穿旱冰鞋,手执托盘,服务于食客的餐桌旁。它的包间随客人的姓氏而取名为“张府”、“赵府”、“李府”等。红杏酒楼清一色的光头服务人员,私房菜馆内清一色40 岁以上下岗男服务生,都给人一种经营上的特色感、新奇感。

以生态特色见长。人民南路南延线,道路宽阔,风景怡人。有二三十家川菜(火锅)酒楼在此迅速兴起,且多走的是园林式生态餐饮之路。最典型的有南田水乡、食圣生态园和龙鹰鸭王火锅城、欣园大草坪美食天地等。占地200 多亩的南田水乡,其开发创新的“水乡菜”均为生态菜品,整个餐厅屋顶全是通透玻璃,屋顶上养殖着鱼虾,客人俨然置身于水族馆中用餐。真是独具匠心,美食生态,天人合一。

b)价格竞争:

成都美食素以物美价廉而著称于世。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赢得消费者,成都餐饮业普遍采用了走市民化的道路。像银杏、谭氏宫府菜这样高价位的品牌酒楼,在成都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家。75%的酒楼、酒店多数是以市民化、中等消费的市场策略来开发市场、占领市场、赢得市场的。

独到的特色菜品、中等实惠的价格,是成都众多餐饮酒楼价格竞争的主导思想。羊市街西延线家常饭酒楼还打出了这样的招牌:第一桌来酒楼酒费的客人2 折优惠,第二桌4 折优惠,第桌5 折优惠,第4—10桌一律六折优惠,同时还有打出租车来的第一桌客人,酒楼付车费等。在《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每天都能见到各大酒楼、餐馆明码实价的促销价格广告及婚宴、寿宴、生日宴、商务宴、聚会宴、乔迁新居宴等的广告宣传,可见成都餐饮业市场竞争、价格竞争之激烈。各大酒楼餐饮在不断出特色新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或以变相打折的方式来降低菜品价格,以吸引消费者,争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市场空间。

c)连锁竞争:

2000年—2002年是成都餐饮业倾力打造“川菜王国”,并迅速掀起前所未有的川菜连锁热潮的三年。许多知名的酒餐、餐馆都开始了占蓉城、出四川、走全国、闯海外,迈开了蓉城餐饮业前无古人的连锁竞争步伐和竞争态势。

截至2002年底,成都谭鱼头已连锁经营90家,卞氏菜根香连锁30家,巴国布衣餐饮连锁23家,成都狮子楼大酒店连锁18 家,成都皇城老妈酒楼连锁12 家,老成都公馆菜连锁8 家,而且每家连锁店的数量都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连锁化的竞争,使成都餐饮企业的实力大为增强,谭鱼头的年营业额已连续二年突破了3亿元大关,其他连锁酒楼的收入每年也不少于5000—8000万元。

成都著名民营企业林凤集团,在看到成都其他知名酒楼迅速连锁,并创造了良好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决定斥资亿元,将其旗下经营粤菜著称的牡丹阁大酒楼,经营重点由潮粤菜转向川菜,并在成都、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推出牡丹阁“精品川菜”酒楼,用3—5 年时间连锁国内各大省会城市。并利用其集团跨国公司的优势,准备进军美国纽约、夏威夷、洛杉机等建立海外分店,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其“精品川菜”遍布全球主要大城市的战略构想。

蓉城餐饮业的连锁竞争,也使许多精明的酒楼老板认识到,只有稳扎稳打,做好品牌及成都本部酒楼这篇文章,连锁之路才可能越走越宽广。

1.4 成都大型餐饮企业发展趋势

加快调整餐饮业的经营结构,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国际化战略,增强大众化的社区餐饮服务功能,扩大服务消费领域。

拓展新的经营空间,大力发展绿色饭店,引导绿色消费,重点做好品牌经营和技术创新两篇大文章,发挥品牌,网络、技术在开拓市场中的作用。

强化餐饮业管理、加快传统餐饮业向现代餐饮业的转变步伐。

投资结构开始多元化,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假日消费和会展消费,逐步扩大市场面。

成都中高档餐饮业虽然繁荣,但还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本土企业。成都最大的本土餐饮企业:成都饮食公司在全国仅排43位(2001年);第二位的皇城老妈则排在了100位,勉强进入全国百强餐饮企业队伍。从营业额(2001年)上看,成都饮食公司9412.6万元,与全国特色餐饮第一店北京全聚德34759.2万元的营业额相去甚远。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的发展水平与成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太相称,成都中高档餐饮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2 居民中高档餐饮消费特征研究

2.1 消费结构分析

1)西式快餐倍受充爱。

成都餐饮20强第一、二名为百胜餐饮和麦当劳,这两家均为国际著名快餐企业,西式快餐是其主营项目。西式快餐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理由。一方面,西式快餐的食品和中国传统食品有较大区别,中国饮食文化源源流长,但汉堡炸鸡对于人们却相对陌生,这种西式独特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嘴巴。其次,西式快餐的便捷性也是它的一大优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对于都市青年人群体,西式快餐的灵活经营手段迎合了这种消费需求,无论堂吃还是外卖,即买即吃的快餐非常符合他们的生活节奏。在一些西式快餐店中,从你点东西到拿到手上只要十几秒钟甚至更短,而这对中式快餐店而言却是难以匹及的。因此其快捷方便性是其制胜市场的利器。

从消费群体的结构来看,年龄和对西式快餐的喜好程度呈现出反比,低年龄层次的人群较高年龄层次的群体更热衷于西式快餐。18岁以下的青少年更是西式快餐消费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成长受西化的影响较深,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处于中西交融之中,相对也更容易受到西式文化和国外产品的影响。尽管这部分群体多数无直接经济来源,但他们是消费宽松群体,西式快餐的商家在营销策略上也以他们为目标群体和突破口,在推广和促销上的针对性较强。

除了方便快捷和独特而吸引人的口味,西式快餐企业尤其是大规模连锁经营的企业,它们在经营上明显区别于传统餐饮企业,在市场化程度和市场意识上,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在店堂内的气氛营造上也给消费者以舒适,明亮的感觉,快乐轻松的气氛,给人以“家”的温馨感。消费者往往在西式快餐店用完餐后还会坐一会儿,许多人将这种快餐店做为自己社会活动的场所,这也是西式快餐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地方。

西式快餐的总体消费水平低于高档餐饮消费水平(一般每人每次消费在20—30 元之间),但又接近低档消费水平,这是西式快餐能走向大众化,但又区别于平民化饮食的重要价格控制手段。

2)特色火锅是成都最具活力的餐饮业种。

在成都的8个餐饮集中区域里,特色火锅都是重要的餐饮业种。火锅虽发端于重庆,但却兴盛于成都,火锅在成都很好的和蜀文化进行了结合,使火锅具有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内涵。火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成都城市内涵的一部分。成都人对火锅有着强烈的消费偏好,这从成都数千家火锅店的繁荣局面和各种特色火锅店的层出不穷可见一斑。从居民消费习性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在各种火锅店的消费占据了其餐饮消费的较大分额。火锅种类的快速创新和市场的高接受度,使成都的火锅店充满活力。

3)传统川菜是最为普遍的餐饮消费项目。

成都餐饮20 强企业中,一半以上都经营川菜。川菜各种档次的菜品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要。在价格方面,川菜价格要明显低于海鲜、潮州菜等,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同时也更符合本地消费者的餐饮习惯。川菜是成都餐饮市场上的长青树,也是市场面最广的餐饮业种。

4)成都居民的中高档餐饮消费较为频繁。

通过消费习性调查发现,成都居民的中高档餐饮一周一次的较多,这类消费者比重达到了38%。每半月消费一次的占到了15%。每次消费额普遍在50元以上,其中21%的消费者每次消费在150—200元之间。

(见下图)

二、饮食文化对现代旅游的影响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说明:

概念: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称为美食旅游。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与相关概念

1、美食旅游与旅游美食 美食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是以“美食”作为吸引物的享受过程。旅游美食是在旅游过程中品尝到的美味食品,可以是在旅游途中携带体积小、轻便、新颖的旅游小食品,亦可是享用到的风味大餐。旅游美食是美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食旅游与饮食文化旅游 饮食文化旅游可看作狭义的美食旅游。饮食文化旅游重在“文化”,指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了解饮食文化和品尝美食为主要内容,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由于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千差万别,则“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富而浓厚的饮食文化内容是开展美食旅游的必备条件,美食旅游则是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3、美食旅游与旅游餐饮 旅游餐饮是指在旅游过程中的餐饮行为,而美食旅游是以美食为吸引物的旅游过程,这两个概念分别指不同类型的行为,但都在旅行途中发生,而且都与旅游者的饮食行为有关。但美食旅游不仅仅包括餐饮过程还有其它与美食相关参与性活动,如烹饪比赛、啤酒节、水果节等等,旅游餐饮更多的注重旅游者的餐饮行为及餐饮质量,如在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安全、卫生、营养等等。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特点

1、区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特色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八大菜系” 就是区域环境的整体差异所形成的,以其各具风韵的烹调技艺,不同风格的菜肴特色成为美食旅游重要的吸引物,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这种旅游资源在区域上的差异分布,才形成了美食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是造成人们以旅游形式达到审美和愉悦目的的根本原因。 2、原创性 虽然美食旅游具有区域性,但美食可以在异地再造。然而美食旅游离开其源地,随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变,旅游过程中所享受到的“美食”是有差异的。旅游资源的这种区域性特征,赋予一国或一地区对该种资源的垄断,使简单的仿制无法与本体旅游资源相比拟。并且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地方美食离开源地不得不做出一些适应性的改良,这对于美食旅游者而言,其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这点在北京体现的尤其明显。在北京这个汇聚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地方也几乎汇聚了全国各地风味的饭店。所以,尽管有许多民族风情的主题公园,但它缺乏地域环境、周边环境与民族习俗的依托,在游客视域中,真假经渭分明。所以美食旅游的区域性能够凸现美食旅游的原创性。 3、民族性 由于美食旅游者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其旅游需要自然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美食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旅游者,对美食的理解和追求各异。美食旅游是文化与饮食的综合体,由于饮食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不少学者把美食旅游的归属在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一类中,常常归纳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代性 美食旅游者在不同时代需求是变化的,所以美食的评价因时代的差异不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求奇、求新的心理比较重,是口味上享受刺激、寻求差异的一种体现。九十年代开始追求营养、滋补及保健,求野、求洋、求补开始流行。非典之后,求绿、求土之风再次刮起。对美食的评价不一,各个时代主流的美食不一,则美食旅游的主题发生很大改变。 5、参与性 美食旅游的参与性相对与其它的旅游类型要强烈得多。首先美食旅游最主要的旅游经历是品尝,这种来自味觉的美感即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这种参与直接影响整个旅游时间的长短、旅游质量的高低,故旅游体验对于美食旅游者显得更为重要,对美食旅游本身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次美食旅游其它的参与性活动,如观看烹饪比赛、茶艺表演和学做中国菜等,都能激起美食旅游者强烈的模仿欲,这些操作性极强,丰富的旅游活动,极易延长美食旅游者兴趣的持续时间。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功能

1、经济功能 4月24日北京中关村国际美食节拉开帷幕。中关村国际美食节作为每年一届的行业盛会,迄今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逐步成为弘扬饮食文化,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成为每年一度的餐饮行业盛会,而且对于规范企业经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食节活动能营造市场热点吸引百姓消费,凸显消费互动,打造拉动内需核动力,利用餐厨垃圾推动循环经济,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美食旅游带动了食品生产业、房地产业、商贸业、文化娱乐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此外由于美食旅游对其他的旅游类型旅游者的影响,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自觉增加餐饮方面的消费,也使得整个旅游过程的消费上涨。 2、文化功能 美食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美食旅游得以产生、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和美食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美食旅游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美食旅游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旅游活动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美食旅游在美食旅游者四处寻找差异文化,而他们又不自觉地抹平了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美食旅游如何适应市场又保持特色,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旅游文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3、社会功能 美食作为向旅游者传送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已潜移默化的成为旅行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美食是一种万用的润滑剂,不仅仅再局限于期友会亲、报上励下、安邦睦邻等社会功能,特别是联络感情,洽谈生意,日常交往等社会功能将更为出色。 4、健身功能 通过美食达到养性健身的目的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调整身体内部的关系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达到颐性和健身的目的,正是美食旅游的优势所在:“食疗、食养” 等内调作用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促成美食旅游目的实现。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前景

由于美食旅游属于发展、享受层次的旅游形式,则其研究将更重视生态学、经济学方面的效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美食旅游开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美食旅游的发展,即繁荣旅游业和餐饮业同时又不会引起“吃的危机”。美食作为现代生活人们追求向往和需求,其带来的丰厚回报,也激发美食旅游开发的火爆热情,这些都预示着美食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吃对于旅游的意义

最在意吃的果然还是中国人,55% 的中国人把吃的怎么样列在旅游体验的首位,其次是日本,韩国最少。

研究者认为,这种上升趋势的部分原因是社交媒体上关于美食的内容越来越多。

以前我们在电视里看一个主持人走南闯北大吃大喝,穷尽自己最浮夸的表情和词汇来形容各种食物,还能流着口水愤慨地换个频道。现如今,随处可见加了滤镜的美食九宫格,躲都躲不开。

不过报告说,晒吃的除了深夜报复还真能做旅游广告。世界范围内,有 62.7%的人非常愿意去新地方尝新食物并且给它们拍照;54.1% 的人会被当地美食照片吸引去旅游;还有 46.9% 的人表示,如果是通过美食照片知道一个新地方,他们会选择过去拔草。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15 年的全球美食旅行报告,吃货玩家的自我修养包括但不限于:

特别关心食物的原材料。估计是想回家自己 DIY。

会和朋友们交换美食情报,热衷种草与被种草。

旅费比较高。吃永远是旅游开销的大头。

会为了吃过的好吃的故地重游。

美食对旅游业到底有多重要?

【1】经济功能

美食旅游带动了食品生产业、房地产业、商贸业、文化娱乐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此外由于美食旅游对其他的旅游类型旅游者的影响,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自觉增加餐饮方面的消费,也使得整个旅游过程的消费上涨。

【2】文化功能

美食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美食旅游得以产生、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和美食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美食旅游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美食旅游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旅游活动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美食旅游在美食旅游者四处寻找差异文化,而他们又不自觉地抹平了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美食旅游如何适应市场又保持特色,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旅游文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四、美食是如何推动旅游经济的?

每个地域都有她的特色

地理环境 文化特色 特别是风味小吃 更能吸引 旅游 发展

旅游 消费是由“食、住、行、游、购、娱”构成,可见, 美食 是 旅游 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食 丰富了 旅游 体验的内容,同时, 美食 也通过吸引游客、传播 美食 文化,推动地方 旅游 发展。

美食 丰富了 旅游 体验的内容

民以食为天,旅行途中,地方特色 美食 的选择,也是游客关心的话题。有机会品尝地道 美食 ,会给游客带来惊喜和满足,从而丰富了 旅游 体验的内容。

例如,在内蒙古大草原,一边吃着手抓肉或烤全羊,一边喝着马奶酒或奶茶,然后载歌载舞,恐怕是草原 旅游 必备的内容了吧,如果没有这些,能谈得上真正的草原 旅游 吗?

美食 ,也是 旅游 重要收入来源

在目前 旅游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旅游 发展的趋势是降低门票价格,拓宽消费内容,增加收入来源、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景区升级,还是新景区的打造, 美食 无疑是重点开发和运营的内容。

特色 美食 ,有助于打造 旅游 名片

地方 美食 通过传播 美食 文化,与地方 旅游 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例如四川成都,因为火锅、川菜、串串等特色 美食 以及琳琅满目的小吃享誉国内外,成为成都 旅游 体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宽窄巷子、锦里、春熙路等地方以特有的逛吃模式,深受游客喜爱。

有些地方,甚至因为 美食 而成为热门 旅游 目的地。 例如,陕西袁家村、西安回民小吃街、、北京簋街、重庆南山枇杷园,等等。

随着 美食 旅游 名片的形成,会进一步吸引游客的到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 旅游 的发展。

总之, 美食 主要通过丰富 旅游 体验内容、增加 旅游 收入、打造 旅游 名片三个方面推动 旅游 发展。而且,根据发展趋势,以 美食 为代表的消费业态,会成为 旅游 业越来越关注的内容。

民以食为天,地方特色的 美食 与 旅游 经济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有不少 旅游 者是为了品尝当地特色 美食 才会选择去当地 旅游 的。美景与 美食 并存必然会让 旅游 者津津乐道

有 美食 自然有人会去吃。发展了 旅游 就拉动了经济。

民以食为天,地方特色的 美食 与 旅游 经济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有不少 旅游 者是为了品尝当地特色 美食 才会选择去当地 旅游 的。美景与 美食 并存必然会让 旅游 者津津乐道

亚洲这片占世界陆地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亚洲 美食 节上,透过 美食 ,不同文明的底蕴和内涵重新交织,这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巨大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瑰宝,正是铺就“文化相通”道路的中坚力量。

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下,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民以食为天,人们对 美食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诞生了很多的吃货团,好吃的和好玩的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大多是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之人,所以有 美食 的地方再有好玩儿的景点,一定能推动当地的 旅游 业发展。

人活一张嘴,爱吃是天性,尤其是中国人,为了吃不同地区的 美食 可以不远千里前往品尝。

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也成就了不同的 美食 。而且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限于品尝自己所在区域的 美食 ,追求更多了。因此就有了依靠 美食 成就的 旅游 城市,比方现在的网红城市重庆、成都、西安,大家去这三座城市 旅游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美食 小吃众多。游客前往不仅要吃,还要玩,还要住,还要行,还要买些纪念品和当地特产,这些都是要花钱的,一来二往经济就搞上去了。

旅游 餐饮是 旅游 产品的一个有机组成,是整体 旅游 产品一个重要的单项产品或服务,直接影响着 旅游 业的经济效益, 旅游 活动离不开特色餐饮, 旅游 经济离不开餐饮经济。 旅游 地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氛围,提供协调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使得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如雅安贡鱼(雅鱼)、天全贡米(香谷米)、汉源贡椒(花椒)、汉源的罐罐肉、蒙山空心白果、千佛菌、雅笋、天全蕨菜等山野菌菇、石桥的草柯鸡等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出很多,得到了广大旅客的青睐,因此饮食方面的收益非常可观。雅安市的 旅游 业借助富含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 旅游 点提供的特色饮食。开发特色 旅游 餐饮,饮食文化将成为雅安 旅游 经营效益中新的增长点,可以大幅度提高 旅游 经济的效益。特色 美食 带动经济,就会减轻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