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尖上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糕点”❣

【舌尖上的寿县:“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糕点”】❣@上官皖儿

“安徽省寿县寿州古城,从战国时代起,就称为寿春,是一座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如今更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从上古三代传承延习而下,从刘安的《屏风赋》到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从《淮南王篇》的‘扬声悲歌音绝灭,我欲渡河河无梁’,到西曲歌《寿阳乐》‘长淮何烂漫,路悠悠’,诸如这些无不说明寿春古城的气韵生动,诗意盎然。”著名记者、作家淮君总编辑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以寿为名,源远流长;以寿命名,古城荣光。寿县承继着中国文化大发展,诗词曲赋百花齐放,书画杂技艺术推陈出新,这就是寿州的文化底韵焕发出的别样精彩。

在中国,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吃豆腐的,要让人们说出豆腐的发源地,今天能答出来的人也会不在少数,被当今世界誉为“营养珍品”的豆腐,它的发祥地就在淮南寿县,而豆腐的发明人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都寿春(今寿县),为求长生不老之术,与苏非、李尚、左吴、伍被、陈由、毛周、雷被、晋昌等八公修道炼丹,结果仙丹未成,却无意中制出了豆腐,这样动听的故事是实是虚,暂且不表,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宋代诗人苏轼还曾专门写过这样一首诗“煮豆为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密酒”用来形容豆腐。

最早的豆腐并非叫“豆腐”,古代称之为膏菽。西晋时期郭璞对膏菽的描写:“言好味,皆滑如膏。”“膏”在《说文解字》解为:“肥,从肉”,段玉裁注曰:“肥当作脂”。而“菽”则古指豆类,在豆类中以黄豆为主。膏菽的意思就是洁白如脂的黄豆,黄豆本身不具备这些特性,反而豆腐却恰恰符合。不管历史也好,传说也罢。不用争论的是,八公山所产的豆腐的确细嫩香甜、洁白如脂,为豆腐中的上品。

在寿县的大街小巷,无论是上规模的星级宾馆,还是路边小饭店,没有不把豆腐作为自家菜肴招牌之一的;在普通居民的每日三餐,一定能看到这豆腐的身影。坐在沿街的饭馆里,品着爽滑细软、鲜嫩味美的豆腐,就着淮河岸特有的小菜和点心,自觉过着淮南国人快意的人生。“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吃在寿州,会让你乐不思蜀的。

寿州古城北,在八公山下就是中国豆腐村,八公山有专制豆腐的泉水,那里出产制作最好的豆腐。中国豆腐村中有一座古泉,是和珍珠泉、玛瑙泉齐名的大泉。现在,村民每天依旧取其泉水,研磨豆浆,制作千古传承的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的味美香甜,是和这里的山水有莫大的关系。淮河水灌溉的这片土壤,也孕育出优质的黄豆。这里的黄豆体型饱满,蛋白质含量高,是做豆腐的首选。假如黄豆铸成了好豆腐的血肉,那么,做豆腐的水则是它的灵魂。

寿县附近有几处千年古泉,其中八公山山脚下的珍珠泉最为出名,传说刘安炼丹之水就是取自此处。泉中有无数珍珠大小的水泡从地里冒出,而且水温在寒冷的冬天也保持在10℃左右,水质清澈,口感甘甜,虽然历史久远,但从未干涸,这铸就了八公山豆腐的神话。

在寿县,只要有需要,当地好的厨师就可以为你烧制一桌名副其实的色香味形俱全的豆腐宴。豆腐宴从凉菜到最后的甜点全部由豆腐担任主要食材。其中豆腐水饺尤为特别,三鲜肉馅由豆腐制作的饺子皮包裹着,上锅蒸熟,浇芡食用,这道菜也成为八公山的名菜。豆腐水饺有两大要点:刀工要准,豆腐要好。

曾经的八公山豆腐售卖属于早市性质,每天凌晨做好,挑到集市售卖,既新鲜,又没有现在豆腐的防腐剂。现在我们中国人经常吃的豆腐,是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就是像八公山豆腐一样,用石膏使豆浆凝固形成的豆腐,这样的豆腐也可称为石膏豆腐。南豆腐色泽洁白,切面细腻,质地嫩滑。而北豆腐也叫卤水豆腐。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盐卤将豆浆凝固。北豆腐就不如南豆腐细嫩,切面略显粗糙,含水量少导致质地偏硬,因为不那么水灵,也称之为老豆腐。

当然,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寿州人引以为骄傲的不只有豆腐,这里的银鱼、淮王鱼也是纯天然而不可多得的佳品美味。在宾阳门外的东淝河,其中间段河床低洼、水面宽阔,这里就盛产银鱼,当然,往东去不远的瓦埠湖更是盛产银鱼的所在,更有当地人称作“瓦虾”的白虾。另外,还有寿州梨、水蜜桃,寿县的水蜜桃可是名副其实的“寿桃”,皮呈瑰丽红霞,肉细汁多,香甜可口。

游山玩水,旅游胜境,一般都会买些礼物。如果到寿县要带些什么特产回家,寿州人会隆重推荐“大救驾”。“大救驾”?糕点也。传说公元956年,赵匡胤率数十万大军攻打寿春,南唐将领刘仁赡率兵死守,双方对峙九个多月,最后赵匡胤得胜进城,由于劳累过度,赵匡胤不思饮食,城里的厨师用面粉、白糖、猪油、桂花等十几种原料,做成糕点献给赵匡胤。赵吃后食欲大增连声称好,此后他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还称这糕点救了他的驾,“大救驾”由此名传至今,成为寿州一大特色食品。

寿县是一个让考古学家着谜的千年古城,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铿锵岁月,也有“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别离”的婉约缠绵。几千年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座古城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洪水侵蚀之所。然而,这座古城有着非凡的耐受力,有着产生奇迹的神秘因素,它总能在浩劫中浴火重生,一如传说中的凤凰。

徘徊在这座历史悠久得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古城里,时不时的总能感受到一种气息,一种来自远古的历经沧桑的气息,是历史,是文化,是遗存,是动力,是鞭策,是号角?如今,无论叹息也好,不管吁嘘也罢,过去的早已过去,新时代的机遇就在眼前,惟有呵护与改善才是对于历史的责任和有力的鉴证,让古城焕发青春才是梦想中的期待。( 文/上官皖儿,又名上官皖,别署淮南九公,陛楼阁主人,著名新闻人、书画家、鉴赏收藏家、作家)

二、臭豆腐的由来和做法是什么啊?

【臭豆腐的由来】

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是怎样的一个由来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地区差异】

臭豆腐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长沙和绍兴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异甚大。长沙的臭豆腐以火宫殿为官方代表,毛泽东、朱镕基等曾光临并夸奖,美国《食品》杂志也亲临采访。火宫殿选用上等黄豆做成豆腐,然后把豆腐浸入放有冬笋、香菇、曲酒、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表面会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初闻臭气扑鼻,用油锅慢慢炸,直到颜色变黑,表面膨胀以后,就可以捞上来,浓香诱人,浇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长沙街头也有很多民间制作臭豆腐的能手,深受民众的喜爱。绍兴油炸臭豆腐是用压板豆腐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霉觅菜梗配制卤中浸泡,一般夏季浸泡约6小时,冬季浸泡约2天,然后捞起,用清水洗净,晾干水分,投入五成热油锅中炸至外脆里松即可,颜色为黄色,可蘸辣酱吃。武汉街头的臭豆腐多以“长沙臭豆腐”为招牌,但制作方式并不相同,是用铁板浇油煎,中不空并且为淡黄色。天津街头多为南京臭豆腐,为灰白豆腐块油炸成金黄色,臭味很淡。

北京闻名的王致和臭豆腐为臭豆腐乳,与南方流行的臭豆腐干是两种不同的食品。王致和臭豆腐乳不能油炸,为馒头和大饼等面食的配品,并曾经为慈喜所喜爱,并赐雅名“御青方”,简称青方。

【臭豆腐的制作】

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质高的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点卤、前期发酵、腌制、灌汤、后期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做臭豆腐,豆腐要是特质的,压得比我们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干又软。

(2)发酵 将做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

(3)发酵后的处理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 ,沥干水分即可。(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

(4)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和特色,再进行加工。

【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臭豆腐洗净,切成小块,漓 干水分。毛豆剥壳去衣。油锅烧热, 将臭豆腐下锅炸至金黄捞起。锅内 留少量油,烧至八成热,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将臭豆腐倒入加少许水, 加盐、味精,待汤汁收干后装盘即可。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块,酸菜二片,大豆芽四两,冬菇六只,红辣椒一只,芫茜适量。

调味:麻油,黑醋,盐,酱油,糖各适量。

做法:酸菜,冬菇,红辣椒切丝。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内加入调味及酸菜丝等,中火蒸约十分钟,洒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绞肉、臭豆腐(A料)香菇、虾米(泡软切末)、大蒜、辣椒、葱(切末)、(调 味料)辣椒酱、酒、糖、水、酱油均适量

作法:平底锅倒少许油,开中火,将A料及绞肉入锅炒香后,放入臭豆腐及调味料、水(盖过臭豆腐即可)盖上锅盖煮滚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酱蒸臭豆腐

材 料:1. 广香肉酱1罐2. 臭豆腐6块3. 毛豆仁2大匙4. 红辣椒1条

调味料: 1. 酱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将臭豆腐洗净切成4块。2. 毛豆仁洗净,红辣椒切片。3. 广达香肉酱与调味料加上毛豆仁与红辣椒搅拌均匀。4. 臭豆腐排盘后,将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约15分钟即可。

备 注: 素食者可将广达香肉酱1罐改用广香吉丁酱2罐。

如今,南京、绍兴、湖北、安徽、天津、云南等地都有臭豆腐,口味和做法也随着当地的饮食习惯而不同。除了油炸之外,还有黄山的蒸臭豆腐、云南的鸭油臭豆腐、烤臭豆腐干等等。

三、毛豆腐有什么民俗特点

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汉族传统名菜,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菜品特色

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有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1] 或者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黟县、祁门(现今属黄山市)、婺源(现今属江西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除此之外,简单地烤制或炸制后,做出的菜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