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忙找几篇山西童谣
山西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nian);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xiu); 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zao),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腊月二十三 打发灶爷上了天;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买只大蜡;二十九打壶酒;三十赶个年集;初一撅着尾(yi)巴乱作揖。**********************************洋洋牌,摘花来花啦?卖钱了钱啦?割肉了肉啦?猫吃了猫啦?上树了树啦?水淹了水啦?龙喝了龙啦?上天了天啦?塌了吓得小姐圪溜了***************************两颗瓜子一般大我跟姐姐一齐嫁姐姐嫁到城门里我就嫁到城门外姐姐骑是金锣马我就骑是树圪杈姐姐坐是花花轿我就坐是蓝夫轿******************************圪摇摇,送大嫂送到大嫂哪送到大嫂圪针凹红圪针,绿圪针扎了嫂嫂花罗裙花罗裙上一对鹅不蹄不跶过黄河黄河头起一窝兔吓得嫂嫂掉了裤搊(chou)起裤,就撵兔一撵撵到麻糖火烧铺饱饱吃一肚******************************水红花,不来来姐夫河南做买卖大娘喝酒二娘跩三娘骂我不成材我也不是有的来我也不是要的来我是花花轿抬的来****************************月明夜上来照西坡一脚踩住兔耳朵兔儿兔儿你别(hou)咬我我给你采茶唱秧歌秧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小白菜,地里开打发闺女上轿来大也哭,妈也哭女婿过来劝丈母丈母丈母你别(hou)哭你闺女,到我家,不受罪哭哭啼啼打不萃手托墙,脚扎柜拿(han)起汗巾擦擦泪
二、山西特产童谣
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清徐的葡萄甜抿抿,
榆次太原祁县城,有的是,拉面削面香煞人。
大同的皮袄白圪洞洞,北路的靠佬佬热腾腾,
阳泉煤炭有名声,呀儿哟,平定的砂锅亮晶晶。
稷山的红枣甜圪盈盈,夏县的莲菜最出名,
虞乡的柿子甜又红,呀儿哟,杏花村特产竹叶青。
高平的罗卜晋城的葱,曲沃的旱烟香喷喷,
鱼瓜出在临县城,呀儿哟,山西的陈醋酸淋淋。
山西的特产数不尽,数来数去数晋中,
晋中哪儿最有名,哪儿啦?还是数俺们平遥城。
楼主可以参考参考~
三、山西的民歌,童谣
一、民歌
1.《交城山》:
《交城山》是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的一首民歌。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曾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并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山西民歌。
2.《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3.《人说山西好风光》:
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4.《下柳林》:
是流传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一带的民歌,以柳林弹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韵味自然朴素,乡土气息浓郁、粗犷。
二、童谣:
1.《小花鸡,上磨盘》
小花鸡,上磨盘,一挠挠个大皮钱。
又买烟,又称盐,还娶媳妇过新年。
2.《妈妈推我荡秋千》
荡起秋千好喜欢
妈妈妈妈你来坐
宝宝推你荡秋千
3.《天上星星一颗颗》
地上花儿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儿笑
笑得花儿弯下腰
扩展资料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套曲。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不同名称。“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
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左权的“大腔”,兴县的“昆曲”,柳林的“ 弹唱”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
四、山西晋城的童谣
嗷嗷,睡遥遥。嗷嗷……”
这是襁褓中最早听到的儿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催眠曲。
我自幼长相平平,但父母依然视我为掌上明珠,奶奶更是逢人便夸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还时不时地对我说出那句经典的晋城儿歌:
“俺孩儿七,俺孩八(白),
俺孩圪脑上长了两只夹(角)”。
民以食为天,饥饿曾经是全国人民长期的共同的敌人,跟吃有关的童谣大行其道:
新媳妇新,上高平,
一碗菜,俩点心,
吃呢新媳妇白净净
……
月明月明光光,
小姐下河洗衣裳。
洗呢小手白光光,
蒸压(一个)门门挖尝尝。
……
小时候贪吃,肚子胀的时候,奶奶温暖的手揉搓得格外舒服:
小肚小肚软软,一顿能吃几碗?
小肚小肚揉揉,一顿能吃几斗?
小肚小肚圪搓搓,一顿能吃几砂锅?
小肚小肚不撒撒,一顿能吃一锅拍。
…… ……
有些童谣幽默风趣得总让我傻呵呵地笑出声来。
小板床儿,忽摇摇,
姥姥教挖逮圪蚤。
圪蚤蹦,挖也蹦,
姥姥说挖不中用。
……
当我真要缠着奶奶讲笑话时候,奶奶又随口吟出老晋城耳熟能详的另一经典:
笑话儿笑,一谷乱套,
蚂蚁老婆儿会抬轿。
抬一抬,摞一摞,
一摞摞到城隍庙。
先烧香,后放炮,
吓得土地爷哒哒跑,
吓得土地奶奶啦啦尿。
嬉笑怒骂,无拘无束,快乐便充溢了整个院落。
等我和小伙伴疯也似的冲出家门,来到村头小溪边捉了蜗牛,大家便冲着蜗牛壳扯着嗓子一遍遍喊叫:
吗嗯儿、吗嗯儿,你出来,瓦格你妈烧纸来……
孝心感动世界,蜗牛的角和头真的伸出来了,快看!还有长长的脖子!
童谣中也不尽是开心的故事,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事的不平与艰辛,来得分外鲜明:
姊妹俩儿一般大,
挖跟姐姐一起嫁
姐姐嫁到城门里
我就嫁到城门外
姐姐骑呢高头马,
挖就骑呢树圪叉
姐姐戴呢银耳坠儿,
挖就戴呢棒圪轮儿
姐姐盖呢花盖地,
挖就盖呢烂簸箕
姐姐枕呢花豆枕,
挖就枕呢猪尾巴,
黑来咬呢挖咯叽咯叽钻到床底下
儿时只是觉得好玩,如今读来,五味杂陈。人情世故,童谣中也有反映
大南瓜,红豆豆,
挖去姥姥屋儿住一秋,
公公见唠拉手手,
姥姥见唠喜丢丢,
妗母见唠扭一扭,
舅舅见唠瞅一瞅,
妗母妗母你不要扭,
舅舅舅舅你不要瞅,
石榴开花挖就走。
哪一架山上没石头?
哪一条河里没水流?
哪丫小孩没舅舅?
没人深究童谣的含义,一起唱童谣是快乐的游戏。当然,游戏也离不开童谣相伴。
跳皮筋最受欢迎。小八角(辫子)随着身体的跳动有节奏地甩动,稚嫩的童声入耳动听: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