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共性要求,也有个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渗透着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对于不同地区和民族而言,弘扬中华文化,既应准确把握和体现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应坚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
整理挖掘地方文化与文化史价值的意义
区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至今,中国传统文化已为世人所瞻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两个相依的概念,就如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关系,躯壳与灵魂的关系。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如视为一个机体的话,应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依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我国近年经济的猛迅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让众多关心国运的有识之士重新思考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社会健康前进的双边互动,若用发展经济的功利思想来发展文化,那么文化就会成为经济追求,文化的自身就丢失了。片面地追求经济价值,以发展经济价值为尺度,衡量区域历史文化的价值,历史文化的自身价值就会被埋没,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各有其自身规律。雷州半岛有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正是因为它的非功利性,优秀性,做为民族思想精华、民族魂而传承下来的。因此,我们今天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价值判断力,发辉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强大支持作用,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保障人们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维护自身的纯正品格,不至于被物欲所吞没。
人类欲望的膨胀往往会冲破道德的底线,所追求的经济价值往往会由利益转化为危害。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侧重于道德伦理、修身为学的文化,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显扬其当代意义,并适当经济投入,保护其持续性,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历史责任,不一定要考虑经济效益,正象人们在生活中,必要从经济收入中花些钱买些必读书,不须考虑经济收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