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长治的民风民俗

长治过年习俗:

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揭开了年节的序幕。长治,古称上党。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神话传说均诞生于此地,被誉为中国的"神话之都",由此这里的"年"民俗也格外独特。在长治的大多数农村,大年初一人们起床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点年火。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鸟叫九头雉鸡。每到大年初一,就会飞出四处觅食。

九头雉鸡头部破烂,不断滴血,血滴在哪里,哪里就遭殃。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雉鸡十分惧怕火光,于是就用烧柴火的办法防御它飞来。久而久之,形成了烧年火的习俗,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在这里,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就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扩展资料

其它民俗: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尧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去看她们的父母时,尧所在的部落的人们敲锣打鼓为她们送行。当她们回来时,她们村的人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欢送她们。从那时起,威风锣鼓就成了一种习俗。许多大村庄都有他们自己的锣鼓队。

二、长治的历史文化

长治市古为“上党”、“潞州”地域,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春秋时,曾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战国时,属韩国。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韩首置上党郡,后归赵国。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上党郡复归并州。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上党郡属前赵,建兴中(313-317年),归后赵。后上党郡归西燕。太和五年(370年),苻坚灭燕,上党郡入后秦。

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时(913-914年),改为匡义军,岁余,唐灭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947年),复为昭义军;后汉、后周(947-960年)因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沿用元制。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1、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由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组成,占地面积5848公顷,共有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太行山大峡谷园内还有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种。

2、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壶关县树掌镇,原为紫团山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由国家林业部(现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名为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4000公顷。

3、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沁源县五龙川乡的北山村,1993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1334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面积595万余平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