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中国旅游人次居世界首位吗?
据报道,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近日在北京发布了《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而在全球旅游总人次中,中国旅游人次最多,为45.3亿人次
报道称,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包括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达到118.8亿人次,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而在全球旅游总人次中,中国旅游人次最多,为45.3亿人次。
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旅游增速继续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有望达6.7%。全球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26.7亿人次,是全球人口规模的1.7倍,亚太地区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所占份额将继续增长。
希望全球旅游市场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二、近年来女性出游人次占比越来越大了吗?
途牛旅游网(以下简称途牛)基于平台过去一年女性游客旅游消费情况,发布《2017-2018女性旅游消费分析报告》,系统分析了当下女性游客旅游消费喜好和特点。过去一年,途牛服务的女性游客人次占比超过“半边天”,高达54%。
按照年龄段划分,20至35岁的女白领数量最为庞大,占到整体女性游客数的54%;紧随其后的是36至60岁的女性,人次占比为32%;20岁以下的女性游客人次占比为12%。此外,00后女性的旅游消费人次正迅猛增加,同比增长超80%,成为休闲游市场上新的增长点。
过去一年,女性选择国内游和出境游的人次占比分别为73%、27%。三亚、厦门、丽江、北京、桂林、成都、昆明、上海、西安、大理位列女性游客最热衷的国内长线游目的地城市TOP10。与上一年度相比,西安、成都等目的地城市挤进前十名榜单,成为女性游客的新宠。女性游客青睐有加的周边游目的地城市TOP10分别为杭州、北京、上海、宁波、常州、重庆、舟山、无锡、嘉兴、苏州。
三、近几年旅游消费逐年折线图
(1)折线统计图如下: (2)平均每年旅游消费:(1000+1200+1500+2000+2700+3600)÷6=2000(元). 答:这几年,李明家平均每年旅游消费2000元.
四、银联商务发布2017国庆中秋旅游消费大数据是真的吗?
10月9日,银联商务数据中心正式发布《2017国庆中秋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报告基于银联商务大数据平台全量数据解读中国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特点,依托大数据手段助力国家旅游消费统计的深度研判分析。
报告通过“居民旅游消费”、“旅游消费贡献度”、“旅游消费新趋势”、“旅游目的地选择”等指标,量化展现了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居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报告数据来源于银联商务目前服务的680多万商户、260多个服务性行业以及全国范围内18亿张银行卡交易信息,涵盖省会、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二级地市、县域、农村等所有地区。目前银联商务的年度交易量已经高达70亿笔,在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尼尔森最新发布的《2016年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表》中位列榜首。
五、2017年全球旅游中国占据榜首是真的吗?
1月17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在北京发布了《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报告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针对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和预测进行研究形成的专项报告,其中指出,旅游消费已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包括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达到118.8亿人次,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其中中国旅游人次最多,为45.3亿人次。
根据该报告提供的数据,2018年全球旅游增速将继续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有望达6.7%,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全球GDP增长率分别为3.6%和2.9%的预测。
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包括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达到118.8亿人次,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而在全球旅游总人次中,中国旅游人次最多,为4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最高的是美国,为10.3千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26.7亿人次,是全球人口规模的1.7倍,亚太地区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所占份额将继续增长。
六、青年旅游消费者的特点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