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产业小镇规划的产业布局怎么写
第一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国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一、当地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现状
2、重点企业发展现状
二、当地产业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
2、资源条件
3、产业配套条件
4、其他条件
三、当地产业发展环境现状
1、政策环境
2、市场环境
3、融资环境
4、人才环境
四、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产业定位
三、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链设计
一、核心产业链及产品
二、配套产业链和产品
三、相关产业链与产品
第五部分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地
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
第六部分 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组织保障
二、招商引资
三、政策扶持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部分 产业发展的重大培育工程
一、产业基地的创建工程
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程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
四、合作平台的搭建工程
五、推广运用的示范工程
二、如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三、你会如何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
重点支持的业态,发展乡村产业,一是要统筹农业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还要统筹农业外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跨界融合。所以,一批跨界、创新业态将得到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
四、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是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依托。通过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贡献增大,让全县人民看到了加快竹溪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新的希望。为了不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了更好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好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此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月中旬,在常委会领导张胜全同志带领下,我们对全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实施了“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2007年实现20.1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04年完成3.6亿元,2007年完成8.3亿元,是2004年的1.3倍;规模以上企业个数,2004年为27家,2007年底达到32家,净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税收2004年实现1225万元,2007年实现3281万元,是2004年的1.68倍;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5亿元,2007年实现6.51亿元,是2004年的1.55倍。
以上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县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得到了质的加强:
(一)依托优势资源,形成四大支柱,特色产业有了较好规模和质量。一是水电产业。全县7大流域均得到开发,总装机达到23万千瓦,去年发电量突破5亿度,实现发电收入1.5亿元,税收2700万元。今年可新增装机10万千瓦,明年可再新增8万千瓦。二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先后培植了龙王垭、梅子垭、银松果汁等20多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增加值1亿元以上。三是医药化工产业。云浩药业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创艺皂素公司引进了国家863 科技项目成果,华驰化工公司开发的双稀和奥氏氧化物产品,被省科技厅评为高科技产品。医药化工业年产值3亿元以上,税收2500万元。四是矿产建材产业。百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已完成投资9800万元,今年10月份将正式投产。板石企业和煤炭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和资源整合,生产能力大大加强。到年底,矿产建材企业将规范为15家,产值将超过1.5亿元。
我县通过培育特色品牌,推动了产业升级。全县有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6家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3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 2家列入了省级龙头企业,5家列入了市级龙头企业,6家列入了全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1家企业列入了市政府支持的双亿企业。
在加快工业发展同时,我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茶叶、魔芋、中药材等板块基地达到了40多万亩,为工业加工提供了厚实的农产品原材料来源,正确处理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关系,逐步形成了农业和工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以上情况还说明,我县工业经济投资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除开水电产业以外,农林特色资源、医药化工、矿产建材等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项目,正在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搭建了工业发展平台。县工业园区实施特殊政策优惠和服务受到欢迎。截止2007年12月,园区占地面积达到27.38公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近 1亿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1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实现税收278万元。在全省92家县(市)级开发区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中,竹溪工业园区固定资产和税收增幅分别比上年增长170.9%和272.2%,增幅排名在全省分别为第8位和第5位。综合排名第21位,居全市8家开发区之首。
(三)建立了机制。2005年,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意见》,近期还将出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意见》。政府定期召开工业运行分析会、银企项目对接会、工业生产现场调研会和企业业主座谈会,及时掌握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和企业纳税大户,每年都进行奖励。
(四)逐步加大了企业家队伍培训。企业家队伍建设正在得到重视。今年以来,政府先后两次组织部分企业法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并积极筹备成立我县中小企业协会,为实现企业家自律和维护其合法权益搭建平台。
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我县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出现良好势头,已经和即将发挥富民强县的重大作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工业经济的基本方法步入科学轨道。经过多年实践,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最终认识到,竹溪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阻隔严重, 远离大城市大市场,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项目,成本高,反应迟钝,代价的昂贵,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想有出路,只有着眼外地和本地两大市场,按照效益原则,依靠本区域内优势资源,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产品项目,才能站住脚跟, 稳步发展,做强做大。在这一思想观念指导下,没有出路的项目被淘汰,市场形势看好的产品不断得到开发,链条不断延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增加值不断增多,逐步促成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调查中,很多同志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近几年我县工业经济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理清了思路,走上了发挥优势资源的路子。
(二)县域经济民营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县域经济民营化,是我县实施的重大战略,一方面,通过改制,将原国有和集体企业及时转化为民营性质,另一方面,改善环境,强化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创业。这一措施,对聚集生产要素,兴办产业,创造财富,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量。近年来,制约因素很多的竹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经济运行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而政府投资比例只有2006年的0.6%、2007年的.0.55%、2008年元至5月份的 3%,由此可见,我县工业类项目投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为私人自筹或银行贷款,社会自然人与私人企业的投资意愿主导着我县工业投资领域。
(三)招商引资起到了决定作用。近几年,我县坚持把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集中招商、地域招商、亲情招商、小分队招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招商,2005年至2008年5月,全县共引进内资达到22.04亿元,利用外资达到505.5万美元。引资总额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历史上,我县最大资源优势是水力。近几年来,我县水电产业建设完成投资22.5亿元,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的。这一资源快速开发,书写了我县工业发展辉煌。其他方面,如建筑材料、医药化工、绿色食品等领域,如果没有招商引资的成功,也同样没有目前的理想成就。
(四)不断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几年来,在宏观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县提供了最大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诸如“零地价、零收费、零距离”和银行信贷闸门放宽等,在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服务方面,用刚性措施规范执法执收部门行为,形成了行政主管部门经济局、龙头企业平台工业园区、各专业办公室、办事服务机构民营办,还有各种形式的社会民间组织等,建立起了立体的服务与管理网络。我县优势资源依靠良好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在开发中,使得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向本县集中,一批又一批的外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财,有贡献。
三、我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我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规模以上企业块头小,主导作用不突出。主要反映在在全县经济份额中所占比重和财政贡献率依然较低等方面。2007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2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3亿元,占全县20.1亿元的41%;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只占全县生产总值17.5亿元的17%,占全县工业增加值6.5亿元的46%;实现税收0.33亿元,仅占全县1.2亿元财政收入的27%。
(二)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扩张困难。发挥主导作用的水电企业,今年以来,由于降雨较多,水量充足,遇到了难得的好形势,但在全省发电的统一调度中受到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下降严重。元至5月份,龙滩电站、宏林公司、新正公司同比分别下降了21.5%,33.7%和18.5%。销售市场在外, 特别是面向大城市、沿海和国外的产品加工,如黄姜、魔芋、中药材、茶叶、板石、黄豆制品等,要么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不能快速向终端延伸,要么依赖传统消费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富养便捷需要,要么流动资金不足、污染环境而停产半停产,虽然市场空间巨大,利润空间却很难拓展。
(三)新上项目困难,特别是规模大、质量好的项目准备严重不足。实施的重点项目,2005年32个,2006年和2007年各22个,2008全年拟争取 20个,数量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我们能够提供的投资项目捉襟见肘。如在建和正准备新上的项目中,除开水泥和水电项目外,其他还没有一个投资是过亿元的。还如今年初,政府要求各乡镇都要新上工业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乡镇已经有新的项目开工,多数乡镇还在洽谈中,还有少数乡镇没有行动。另一方面,我们却面对着强烈项目需求。在县内,当前我县民间资金存量很大,县内银行存贷余额差达到了10个多亿,另据不完全统计,私人拥有的各类形式存量资金已经达到 15亿元左右,特别是一些大户积累的资金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他们也很想在本地创业,但苦于找不到运行安全、来钱较快的项目,而犹豫徘徊,一次次等待机会。在县外,随着新一轮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很多老板拿着巨额资金,四处寻找理想的投入项目,一次次与我们热切地握手相见,而一次又一次与我们尴尬地说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