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出境游热潮带来了什么?
中国出境游热潮带来消费红利 走出去发展谋求共赢。
在201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来自波兰的安娜(左)和来自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张凤媚合影留念。
人民视觉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中国旅游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通过兼并收购,中外企业联手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体验和服务,满足游客“消费升级”的需求
境外游稳定增长,中国旅游企业加快全球布局
中国旅游业界无论是投资并购还是业务拓展均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近两年中国旅游企业拓展欧美市场更为频繁
日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598个旅游目的地在2017年上半年共迎来5.98亿国际游客,同比增长3600万人。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态势。
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兼并收购成为热点,投资布局的全球化更加明显。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酒店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
近日,中国最大在线旅游公司携程与美国马格努森酒店集团正式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对优质地接社进行战略投资与合作,更好地把控目的地服务的质量,提供从预订到出游一站式服务,为数量日益增长的出境游旅客争取更多入住优惠。此前,携程与美国三大华人旅行社达成战略投资与合作,全面布局北美旅游市场。据估计,随着四方合作的达成,每年将服务中国赴美旅游者100万人次,相当于每3个赴美游客就将有一人选择携程。
2016年11月,携程与英国天巡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达成收购协议。这是携程在构建国际旅游生态圈的道路上的又一次布局,标志着其国际合作与国际化进程迈出新步伐。
停靠于意大利威尼斯蒙法尔科内的“盛世公主”号邮轮今年3月开启首航。这艘邮轮专门为中国游客量身设计,计划在中国全年航季运营。
提升服务质量,让出境游像在国内一样方便
旅游业与零售、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出境游业态更加多元化,中外旅游企业合作模式在不断拓展
联手国际领先伙伴,着力加强本土化经营
中国旅游企业必须逐步强化其满足本地游客需求的能力,本土化经营是必修课
“旅游企业在海外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群,在适应当地市场的同时,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 法国文华旅行社董事长李晓彤认为,旅游是一个服务行业,也是一种商业运作,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中国和欧洲国家国情不同,法律规定、风土人情也不同。因此,对欧洲市场上客户的需求和习惯要有精准和细致的把握,有针对性地打造有价值的旅游品牌。
二、出境观光旅游产品设计与操作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以1995年价格水平计算,2000-2010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将达到8%,人均GDP达1.4万元。国家统计局《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5]显示:2000-2003年,综合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评价和经济前景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稳定在95以上,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平均为94.2和96.1。
2003年我国人均GDP将突破1000美元,人均GDP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6]。城镇居民是目前出境旅游市场的主流群体,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反映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也在扩大[7]。在中国公民可支配购买力投向市场的过程中,“住”和“行”将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其中“行”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旅游需求[8]。以上分析反映出一个总体趋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前正在出现明显的跳跃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出境旅游开始由高收入人群的高消费向中等收入人群的中等消费水平转移,并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消费活动
2000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出境旅游限制在逐步减少,现代航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旅行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确保了旅游者可接受的较低出游价格,这最终将推动出境旅游的“平民化”和“大众化”。
(二)在经济推动、政策影响和个人价值观的驱动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
在出境旅游初期,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一般是探亲访友、公务和商务活动。但随着WTO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不断扩大,在未来5年内,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出境旅游将超过公务/商务旅游,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体需求。
(三)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行为抑制性地表现为短途旅游为主,以及爆发性地表现为境外集中购物消费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对欧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最为偏好,但是由于现行政策的限制及其他原因,这些国家并未真正成为中国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在实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者的个人意愿只能被暂时抑制,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短途旅游仍是目前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主导产品。而且,由于现行休假制度的限制,中国公民旅游的时机选择主要集中于三个“黄金周”,另外,受短期内难以再次出境旅游等情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行为突出地表现为密集性地购物。
(四)在出境旅游决策及消费的过程中,中国公民的消费行为表现出较明显的由尝试向成熟逐渐发展的诸多特点
由于现阶段出境旅游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项开支较大的奢侈消费,大多数旅游者通常都对出境旅游持有较高的心理期望,他们对价格较为敏感,因此现阶段价格仍然是影响旅游者消费的重要依据。而在选择具体的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出于对境外消费风险的全面考虑,更看重的是旅行社的品牌,并不仅仅是产品报价。由于中国出境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旅游者是第一次出国,缺乏出境旅游经验,他们往往会选择团队包价旅游方式。随着出游经验的积累,目前已开始出现部分旅游者自主参与旅游线路的组织、购买单项旅游产品甚至脱离旅行社进行完全自助旅游的个性化方式。
三、出境旅游人数增加,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国出境和入境游客数量及其消费增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就,国家吸引力的提升。
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22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和5.07%,旅游市场总量与消费增长都呈现出趋缓的态势。同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消费均持续增长,特别是外国客源市场增幅显著。
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844.38万人次,同比增长3.5%,规模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分别为2815.12万人次和8.3%,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新高。
离境退税政策对入境旅游消费提升效果明显。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0%,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并实现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
其中,外国游客在华消费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十分显著。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27万人次,同比增长4.2%。
扩展资料:
中国入境游与出境游规模和消费的增速呈现出逆向趋势,多年来国人热衷出境游,到境外买买买的局面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诚然,签证便利化、国际航班加密、免退税业务落地、系列旅游年活动开展等积极因素的拉动,对境外人士入境旅游提供了便捷,但不可否认,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对入境游最有力的保障和吸引。
四、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五、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
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1994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见表1。
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见图1。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
截至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的达63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五)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支出高
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我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记载,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六)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出境旅游势头的增长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
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将出现新的结构变化,欧美游受到欢迎。另外,出国留学旅游受到市场追捧。
201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9.98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7657亿元,增长18.4%。
当前中国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去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并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总体来看,旅游市场总量在增长,结构在优化,效益在提升,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半年中国将大力巩固重点市场、积极发展新兴市场、着力培育潜在市场,强化措施,开拓创新,保持三大旅游市场平稳增长,保持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稳中有升。
80后成出境旅游消费主力军
消费力旺盛的中国游客让羊年春节成为全球商户的“旺季”。大数据显示,中国“80后”正逐步成为出境游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输出国。2014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人次超过1亿,海外交易总额达1648亿美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内地旅客已经成为主要的中国出境游人群,去年超过67.5%的中国内地旅客为“80后”。由于中国年轻旅客热衷冒险和英语水平的提升,古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原本“冷门”的拉丁美洲地区受欢迎程度也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