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木错的人文历史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措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 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据说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 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念青唐古拉传说

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苯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

保吉山传说

在纳木措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措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措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奇怪的是,纳木措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杰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尽管唐拉札杰没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次它们正在幽会时念青唐古拉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长刀砍断了它的双腿,保吉山从此再也无法站立了。 歌曲诗歌参考资料云丹久美《纳木措》《纳木错》

二、纳木错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措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纳木错科研价值

中科院纳木措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措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措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措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

纳木措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三、纳木湖的类别,景色特点和主要物产是什么?

纳木湖又称纳木错,属于咸水湖。

纳木错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扎西寺等。

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

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措。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

扎西寺: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 纳木错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还建有4座寺庙,象征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纳木错湖区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水资源、大面积的湿地(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日照充足,太阳能水分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纳木错动植物资源丰富。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 纳木错风景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有蹄类种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雪豹是最能适应高山寒漠环境的食肉兽动物,在雪线附近仍有活动。

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纳木错原生的环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四、纳木错有什么吃的

都是小铺子 就是小超市 小食品什么的都有 也当地的一些特产 牦牛肉干什么的

五、纳木湖的主要物产

纳木湖

又名“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动物资源

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矿产资源

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 。 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

六、纳木错湖的主要物产

居西藏三大圣湖之首(另外两个是后藏的羊卓雍湖和阿里的玛旁雍湖),位于拉萨西北约100多公里处的当雄县和班戈县之间。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面积1920平方公里,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水深33米以上。湖面近似长方形。

纳木错(藏语,纳木--天的意思,错--湖的意思)即天湖。纳木错还有一个蒙语名字叫腾格里湖(蒙语腾格里是天的意思)也是天湖之意。此湖湖边堆着厚厚的烧碱、芒硝和亮晶晶的硼砂。湖水清澈,风景秀丽,成群的细鳞鱼和无鳞鱼在湖中游来游去。夏季,湖边浅滩和湖中的岩岛上,飞舞着成群的野鸭、鱼鸥和鹭鸶。湖滨地区水草丰美,常有野牦牛、黄羊、狼、狐和野兔出没,是游牧人放牧,狩猎的天然牧场。湛蓝的湖水和雪白的山峰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