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有什么著名的小吃啊啊 去岐山一定要吃的四大名小吃

1、擀面皮岐山有名的美食很多,擀面皮可以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了,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是非常出名的,其形似宽面,几乎透明,津而耐嚼,再同泼油辣椒,盐水,香醋等调料加以调和,口感极佳,是年轻人的最爱。

2、臊子面。相信好多人都听说过,这道面食曾在一档很出名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过,臊子面的做法其实不简单,说起来还是挺复杂的,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可能会没时间,但是周末在家偶尔做一次还是可以的。岐山臊子面采用手工擀制,其面条很有特色,加上味美的臊子,吃上让人回味无穷。

3、岐山锅盔。然后就是陕西最有名的锅盔,岐山锅盔,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独特而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闻名于大西北,极受省内外享用者的赞誉。岐山锅盔就是陕西锅盔的代表,配上辣椒,各种凉菜,绝对算是一道美味。

4、搅团。最后为大家介绍的这种美食,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汉族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陕北用荞面做搅团,更筋道味美。而如今,人们把这种美食作为调剂品吃,配上酸菜等,吃起来开胃爽口。

岐山县的名优特产

紫皮大蒜

岐山县蔡家坡地区被誉为大蒜之乡,有白皮蒜和紫皮蒜两种,以紫皮为最优,色泽鲜亮,蒜体肥大,蒜汁浓粘,味道鲜美,香辣适口,是驰名省内外的土特产品,运销西北和华北各省。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1万吨。

大葱

以凤鸣镇杨村年产最为称著。其特点为株粗、质地密实、味辛、葱白长。一般身长50公分,径粗2公分。杨村农民几乎家家栽种。每年种植面积约在百亩以上,总产10万公斤。

红萝卜

凤鸣镇仓颉庙红萝卜以其色红、味甜、黄芯细小而久负盛名,人称“透心红”。一般身长20CM,径粗2CM。种植面积年均2000亩,年产量6300吨。

大棚西瓜

县内以故郡、大营、孝子陵等乡镇为主区域,发展设施大棚西瓜近万亩,总产量万余吨。其优点上市早、个大、皮薄、糖分含量高,无公害,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已培植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辣椒

县内所产辣椒以细长、均匀、色泽红鲜、辣味鲜美为主要特征。原种植仅供食用。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辣椒生产,品种不断更新,面积不断扩大,80年代初,跃为县内“拳头”农副产品,成为主导产业。常年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畅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被誉为“辣中之王”。

岐山挂面

岐山手工空心挂面选用优质小麦特粉,经揉条、搓条、上棍等1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工艺独特,面条细白,质地细腻,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岐山地方名吃之一。全县手工挂面产地主要在小营村、宣旗营村太子村、寺崖头等村,已发展年加工挂面100吨以上的大户25个,年加工挂面2吨左右的专业户1600个,手工挂面在当地已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除手工挂面外,还发展了西安立亚食品公司、岐山县秦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挂面加工企业近10户,年产优质挂面3万多吨。

岐山“三绝”

岐山面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其臊子面、手工擀面皮(以八亩沟最为有名)、锅盔号称岐山“三绝”,特别是臊子面以其:“薄、筋、光(描述面条);煎、稀、汪(描述臊面汤);酸、辣、香(描述味道)”九大特点,饮誉三秦,名扬华夏。臊子面是当地红白喜事、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待客美食,主要是得益于塬上甘醇的地下水、自酿的醋、自产的辣椒、菜籽油、小麦以及猪肉,还有考究的制作工艺。另外,岐山铡面、辣子面也非常有名气。岐山的其他名吃举不胜数,有御京粉(擀面皮的近亲,制作工艺与口感不同)、甑糕、酒麸(用煮熟的小麦佐以酒曲发酵而成的风味小吃)、蜂蜜粽子、豆花、烧饼夹面皮等。

宝鸡岐山县有什么特产?

岐山县最知名的就是岐山臊子面,其做法已经制定地方标准,去周公庙旅游,在北郭村的农家乐吃地道的岐山臊子面是不可少的,有九字口诀形容其色香味美:“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煎是烫的意识;汪是油厚;在农家,还保留着吃“涎水面”的习惯,就是只吃面,汤却反复回锅,很多人难以接受。由于岐山臊子肉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成,所以宝鸡的猪肉可以放心购买,养猪饲料不会使瘦肉精的。岐山县的擀面皮也闻名遐迩,即使在县城所在的凤鸣镇,吃家也独认“八亩沟”招牌。再就是蔡家坡的大蒜、蒜苗、蒜薹、手工挂面也很出名;岐山的应季水果很多,如苹果、梨、桃、柿子等,但未见有特色的或产量特大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