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游客的消费特点

和过去几年相比,现在的中国旅客的特征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探索,83%受访者更喜欢探索多样风土,文化特色;

二是悦己,82%受访者不惜花更多钱,大方犒赏自己;

三是开放,77%受访者更乐于深入当地,结识当地友人;

四是独特:77%受访者拒绝一成不变,更追求独特体验。报告强调,中国新兴旅客热衷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乐于花费更多以获得优质体验犒赏自己。同时,他们也期待酒店更具文化性、舒适性、社交性和独特性。

报告研究发现,中国旅客认为旅游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缩影。上述这四大变革也体现在中国消费者旅行中的具体需求上:舒适是最重要的需求,其次是文化需求,探索需求及个性化需求。一是努力工作,尽情享受——67%受访者享受当下,无暇担心未来。其中,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期待寻找能够提供“振奋人心的体验”的酒店。

二是乐于表达,自我澎湃——69%受访者表示他们乐于展现自我独特品味,成为关注焦点。其中,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酒店装饰更具当地特色,而48%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更喜欢酒店的独特设计和时尚风格。

三是短暂抽离生活——63%的受访者更喜欢简单享受生活乐趣,同时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较关心酒店如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报告指出,上述特质的呈现无关年龄,充分说明中国新兴旅客在生活方式及品质方面的追求不再仅仅以年龄和地域区分,更多是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展现。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购买行为一般分为购买无形服务与有形产品

基本服务完整一条化,如门票、车票等

有形产品高端化、服务个性化

低端产品的购买具有从众心理

购买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等相关

旅游产品服务、销售水平影响购买行为。旅游者购买行为是指旅游者为满足其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以货币换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个人都必须不断消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因此购买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尽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需要和动机,特别是生理性需要和动机,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人体内因素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一、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性 [1]

同日常生活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相比较,旅游过程中的购买行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旅游购买行为并不是对单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而是包括对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娱乐、通信以及购物和其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购买。其中饮食、住宿、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如医疗等服务提供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生活条件,属于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而游览、娱乐等购买行为则是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所在。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和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仅仅只有一个方面的购买或者任何一方面的购买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旅游者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旅游活动而言,旅游者对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和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同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相比,旅游者购买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例如,旅游者住进某一饭店时,并不是单纯地在那住宿,还包括在饭店吃饭,而且饭后还会参加一定的娱乐活动,比如和朋友一起健身、唱歌等。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多样性

随着人们生活需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千差万别,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们也选择了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进行不同形式的购买行为。针对购买目的的不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主要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生理动机诱发类型,它包括体力的休息、参加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治疗以及对健康的种种考虑。源于此类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是以身体的运动和治疗为目的的。第二种类型是文化动机诱发类型,是指人们获得关于其他地区、国家的知识的愿望,包括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音乐、宗教和绘画等。第三种类型是人际交往动机诱发类型,包括在异地结交新朋友、探亲访友等。第四种类型是地位和声望动机诱发类型,包括想要被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等。

可见,尽管每一次旅游者购买行为都包括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及购物等环节,但由于购买者的动机不同,他们选择旅游的形式和进行旅游购买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必定有不同的购买水平、购买范围和购买结构,每种旅游活动购买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大不相同。另外,不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能相同,但由于其他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中老年旅游者来说,购买行为的动机一般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比如泡温泉、做按摩;对于教师、作家、艺术家等一般是以了解和欣赏各地的文化、艺术、风俗等为主;对于生意人、白领阶层来说,一般是为了谈生意和结交各种生意上的朋友或者避开日常繁忙的工作等为主;对于政府官员、公务员来说,则是为了能被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以及具有好的名声等为主。

三、旅游者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者购买行为更主要地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购买,而旅游吸引物又是不可转移的,因此决定了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旅游购买只能是在目的地进行,而不能转移到旅游者的常住地进行,因此旅游产品的交换是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另一方面,在物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包含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而旅游产品更多地是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服务人员面对面地提供给旅游者,而不能预先生产出来等待旅游者来到后才出售。因此,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

由于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因此,旅游者每进行一次同样项目的旅游时,都会有着不同的购买经历。对于同时进行的同一个旅游项目的不同旅游者的购买经历也是不同的,即每个旅游者的购买满意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旅游购买效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是直接接触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反应可以是比较容易的;使提供者可以及时地发现旅游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缩短旅游市场信息反馈的周期。例如,旅游者对接送的专车、人住的旅社、提供的饮食、导游的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不认可都可以及时地反馈到提供者的一方,以便提供者对旅游者的意见及时作出反应。

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不可重复性

由于旅游产品是综合性的产品,形成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备设施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不能转移到旅游者的常住地进行消费,又由于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只是对使用权的购买,因而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并没有取得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设备设施等产品的所有权,一旦旅游活动结束,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将不复存在。旅游者的购买不可能像购买有形消费晶一样可带回常住地反复享用。

其次,旅游产品生产和旅游者购买行为在时间上的同一性也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是不可重复的,由于旅游产品更多地表现为旅游从业人员凭借旅游设施设备及旅游吸引物等物质产品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服务过程表现为旅游者和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接触。只有当旅游者购买这些服务时,旅游服务的生产过程才开始进行,旅游者也才开始占有服务的使用价值,一旦生产过程结束,服务的使用价值就随之消失,购买过程也就终结,不能反复进行消费。

五、旅游者购买行为的高档次性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因而旅游者购买行为必然表现为高档次的消费。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必然远远高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要求。旅游者购买行为高档次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旅游者对物质产品需求的水平高,而且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档次也往往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无法想像一般的旅游者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每天都居住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但是,旅游者在异地旅游时往往会出于安全、卫生、舒适,甚至是炫耀的考虑而居住高星级的宾馆。

三、散客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有哪些?

没有固定的景点安排,增加景点的可塑性很强

住宿、餐饮、行车等方面的要求档次也比较高

四、不同类型旅游者需求特点

一、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的特点:

1、希望游览地是稳定的地区;

2、希望在日光下进行游览活动,且轻松愉快;

3、希望旅游设施要齐全完备;

4、希望整个旅途中旅游活动安排得较满,且活动量要小;

5、希望乘坐豪华舒适型汽车到达游览地。

二、异向中心型旅游者却与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相反。

1、希望去非游览地;

2、热衷于在别人参观这一地区前就先去新的经历;

3、希望去那些不寻常的游览地;

4、希望乘飞机到达游览地;

5、希望只安排最基本的旅游活动,自由支配时间要多,活动量要大。

三、混合中心型旅游者介于自向和异向中心型之间,多数人属于混合中心型。一般来说,对于收入偏低的人多是自向中心型,对于收入较高的人多半是异向中心型。掌握旅游者类型,对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扩展资料:

旅游需求分类

一、物性需求

物性需求是旅游中所占分量最大的一块,它满足了人的几乎所有感官的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感体验与静谧体验等等。

二、人性需求

人性需求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情感体验(如蜜月、感伤、孤独、亲情、友情)、科学与智慧体验(如实习、田园生活、科考、智力游戏等)、运动体验(体育、探险、极限挑战等)、商务体验(如拓展、合作、谈判、会务、展览等)。

三、神性需求

主要是宗教体验。宗教对人的吸引总是特别的,与宗教有关的文化古迹、建筑景观对人的吸引也是独特的。

以物性、人性、神性需求作为三大类别框架,继续细分,我们知道有多少需求,就会有多少游憩方式——而这正是旅游设计的核心问题。

四、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的需求、二是文化的需求。由于旅游产业的兴起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拥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已经开始对此日益重视,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之一。

同时,旅游也是最好的宣传本地文化的手段,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当地的形象以符号的形式铭记在游客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当地的社会知名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者类型

五、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特征有哪些表现?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到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也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六、消费型旅游者与差旅型旅游者需求特点异同

一、消费型旅游者与差旅型旅游者需求特点存在价格敏感程度不同、季节性不一样等不同

二、具体而言:

1、消遣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1)所占比例最大

2)出游的季节性强,利用带薪假期

3)在旅游目的地和出发时间上自由选择_停留时间较长,活动范围广

4)对价格敏感(自费)

2、差旅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1)人数较少,出行次较为频繁。强调舒适、方便,消费较高。不受季节影响。

2)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

3)一般停留时间较短。

4)对价格不太敏感。

三、扩展资料——旅游市场的需求:

(一)内涵:

旅游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某一价格下所有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需求数量的总和。

(二)特征:

1.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整体性

旅游需求具有整体性是指旅游产品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需求的整体性,这是与旅游产品整体性密切相关的。从提供者角度说,旅游产品具体表现为一条旅游线路,在这条线路上,提供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多种服务并构成一个整体,满足游客需求。从游客购买的角度说,旅游产品是通过一次旅游而得到的经验和体验。旅游需求的整体性要求旅游产品提供者必须合理组织和安排整个旅游活动,注重全过程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2.旅游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

旅游市场广阔,游客人数众多,而个人经济条件、人生经历、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差异差别很大,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旅游的意愿当然会各不相同。因而,旅游市场需求也就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由于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自由地选择旅游的方式,自助游、探险游、生态游将会越来越成为时尚。散客旅游和半自助旅游将逐渐增多;短线旅游多于长线旅游,地区性旅游和中程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人们外出旅游的频度将增加,但每次外出时间将减少。

3.旅游市场需求具有可诱导性

旅游需求是高层次的需要,旅游消费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条件后的高层次消费,并且这种消费具有一定的时尚性,通过诱导可以激发人们旅游消费的欲望。旅游产品的消费是旅游者到旅游地的消费,旅游产品主要是服务产品,而服务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的特点,并且旅游者在购买之前对旅游产品缺乏全面的了解,因而容易受个人情感、广告宣传、亲朋好友的口碑等因素的影响。

4.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流动性

旅游需求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是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旅游者的形成具有许多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旅游消费是一种异地消费,旅游者必须离开居住地,借助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功能,实现自己的消费目的。因而,旅游的流动往往形成一定的规律。

5.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时节性

由于自然旅游资源受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因素影响,景观特点在季节上表现出很大差异。一些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也具有时节性。另外,旅游者受节假日和工作休假制度的制约,出游也有明显的时节性。因此,旅游需求的时节性明显,具体体现为旅游有淡季、平季和旺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