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 (桃源仙谷康养小镇)
关键词:产业融合,康养 旅游 ,发展趋势,实施路径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 旅游 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健康 中国”战略也将康养行业推向新的高度而受2019年末和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更加关注 健康 养生 、文化 旅游 、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的身心 健康 等。疫情导致的出境 旅游 受限使得国内度假 旅游 进入了内循环状态,庞大的国内游客市场为国内的康养度假 旅游 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而具有高消费能力以及丰富出行经验的游客群体也使国内的康养度假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单一的 旅游 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产业+ 旅游 ,多业态融合为项目持续赋能将成为未来康养 旅游 发展的主流趋势。
20年发展,我国主要的康养 旅游 客群仍以出境接受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康” 旅游 (即医疗 旅游 )为主,而在境内,侧重养老及疗养的“养” 旅游 (即 养生 旅游 )相关产业正蓬勃兴起。目前,国内的康养 旅游 发展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政策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国务院在《“ 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 健康 与养老、 旅游 、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 健康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需求动机促使康养产品迭代。 调查显示,康养 旅游 游客出游动机主要以期望 健康 、免除压力、修身养性为主,分别占到31%、26%、19%。
(3)自然、人文及康养元素植入推动康养 旅游 产品元素的年轻化及多元化。 过去十几年间,自然资源型的康养 旅游 发展程度更高,但在身心 健康 获得同样重视的当下,如何把握新客群及其需求,结合文化软实力及医疗保健元素成为下一阶段康养 旅游 的重点发掘并培育的卖点。
(4)不同年代人群对康养需求的变化及概念延伸。 60后以及70后更关注医疗康养类产品,80和90后更关注锻炼和 健康 检查类产品,00后则钟情于健身休闲类产品。
(5)产品组合发展多主体联合、多元化供应渐成趋势。 伴随着康养 旅游 概念的丰富化,规模的扩大化,产品组合的复杂化,盈利来源的复合化,单一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康养 旅游 产品或被“术业有专攻”的联合体所取代。
综合目前市面上的康养 旅游 产品,可将当前国内的康养 旅游 基本模式归纳为5种:
(1)森林康养。 中国山体 旅游 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并蕴含高浓度负氧离子。现有181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881处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于各省区。森林康养以山、林为依托,以森林浴、森林瑜伽、森林禅修为主题,以康养保健医药研发为产业拓展端,形成医养结合产业链式发展,打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国家级森林康养 旅游 度假地。
(2)田园康养。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融合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将农业与 旅游 相结合,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以城市为圆心,以返璞归真和怀旧为主旨,借助高铁、高速公路的通达性,形成两小时高铁 旅游 经济圈及生活圈,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友善的邻里氛围以及闲置农房和土地资源,打造生态宜居的康养 旅游 小镇,吸引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体验“旅居农趣”的生活。
(3) 体育 康养。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慢性病年轻化的特征,政府、 社会 以及居民已意识到 健康 的重要性,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 体育 运动作为疾病防控的首选措施之一。具体措施有依托山水 旅游 资源可打造滨水骑行绿道、涉水步道,环山 旅游 公路、环山栈道等观光康体环道,开展登山、攀岩、滑翔、低空 旅游 等专项运动。
(4)医疗康养。 老龄化增速加快,亚 健康 状态人群增加,养老、医疗服务等需求旺盛,在依托中国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养结合旅居基地,融合中医理念,创新保健 养生 类 旅游 产品,打造乐活、轻简的生活风尚。
(5)文化康养。 文化和 旅游 产业均位列“五大幸福产业”,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的生命力,在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达成内心的富足与宁静也成为了人们 旅游 消费的目标,因地制宜开发文旅融合式康养 旅游 产品,以传统优良文化和新时代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地方文化为特色,展现文化的深度、广度及厚重感,丰富 旅游 者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修养层次,从而达到从养身到养心的层次递进。
3.1 项目概况
项目地处于烟台市莱山区城郊,距离烟台植物园、塔山 旅游 风景区、市政府、烟台海滨公园等都在10公里范围内。基地以优美的海洋线为基础,塑造仙境生活海岸滨海休闲度假品牌,海洋气候为开发康养度假项目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同时依托“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品牌发展度假康养 旅游 。
3.2 策划思路与理念
(1)市场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打造国际康养小镇。深入分析国家经济与政策导向,消费市场与 旅游 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烟台 旅游 与地产发展问题,坚持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打造康养旅居度假小镇。
(2)复合开发模式,构建国际康养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旅游 +康养+文化”复合模式,利用 旅游 、康养作为推动力,将轻资产与重资产结合,仙道 养生 与文化体验结合,国际康养与 体育 运动结合, 旅游 度假功能与景观环境营造结合,实现项目的综合发展,提升项目的综合实力,构建项目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3)打造卖点,以“康养+”统领五大核心主题卖点,延伸 健康 产业链条。基于基地优越的生态基底,以仙道文化为主题,以“ 健康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融合传统文化 养生 之理, 休闲度假产业为辅,以“康养+”统领仙道养心、文化体验、国际康养、海洋理疗、亲子度假五大核心主题卖点,形成最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康养度假产品体系,通过复合的主题卖点和 旅游 形象与烟台单一的观光 旅游 形象形成错位与升级发展。
(4)多元复合产品结构,树立康养度假新生活方式典范。整合基地 旅游 资源,形成仙道文化 养生 、国际康养、亲子 娱乐 、 体育 运动等多元复合化的产品结构,构建康养度假综合体,满足疫后人们对“ 健康 生活”,“文化生态”,”低碳环保”的高质量 旅游 产品需求,树立康养度假新生活方式典范。
(5)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布局康养度假产品。根据基地地质、地形、植被、景观及用地条件,结合康养度假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布局 旅游 产品、设置服务设施,实现小镇度假休闲化,景观功能化, 娱乐 与二次消费一体化,产品生态化,以前沿设计提升项目吸引力,打造烟台 旅游 新名片。
(6)高品质景观,营造更生态、 健康 、休闲、文化的康养空间。聚焦高品质打造,将高品质景观作为康养空间环境营造的重要突破点,以高标准实施景观功能化、景观人文化、景观休闲化、景观创意化,营造康养度假新生活方式下更生态、更 健康 、更休闲、更富文化内涵的康养环境。
3.3 项目的产业结构规划
项目将场地划分为三个板块:仙道文化 养生 区、海洋文化度假区、桃源仙谷康养区。每个分区主题均融合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主题产品,以“产业为依托, 旅游 为纽带,文化为特色, 健康 为亮点”;康复,以 养生 、疗养为服务的核心;医疗产业、康养产业、 旅游 产业、生态产业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既是相对独立,又会相互融合,以“康养小镇”将其关联起来。
3.3.1 仙道文化康养区
以烟台独特的仙道文化为设计内涵,深入挖掘烟台区域仙道文化,以“ 健康 ”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在内修、理疗、膳食和益智教育等方面,深入产品细节设计,突出仙道 养生 功能与氛围。整体布局以“仙道文化+文创中心,非遗文化街”、“仙道 养生 +道养七修”、“中医 养生 +百香乐园”、“艺术创意+梦幻仙湖,艺术剧场”、“益智教育+绿野仙踪乐园”五大仙道文化 养生 主题产品,构建集仙道康养、国学修养、文创艺术、益智教育、休闲度假、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仙道文化 养生 深度体验空间。
3.3.2 海洋文化度假区
本区以烟台海洋文化为设计内涵,以“海洋”为主题,以”海岛避暑“为特色,传统文化与 时尚 创意结合,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生态,轻资运作为设计原则;面向城市家庭亲子和都市年轻群体,把海洋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打造“海洋文化+理疗”、“海岛+帐篷营地+云朵乐园”、“海洋果园+萌宠营地”三大海洋文化主题产品,营造一种童趣纯真、自由清闲的海洋文化创新度假体验空间。
3.3.3 桃源仙谷康养区
本区以国际 健康 养生 养老为理念,以打造高端康养度假为目的,以国际抗衰老和 健康 养生 为卖点;整体布局以“医疗 养生 +社区生活+ 养生 公寓”、“秘境桃湖+ 体育 公园”、配套“隐贤山居、云水山居、桃湖美居”等康养旅居,以 养生 绿道串联整体小镇的康养产品;文化深入产品细节,全方位的康疗、 养生 养老设施及优质服务。
张辉[2]认为, 旅游 既有产业属性,也有空间属性, 旅游 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以相匹配的空间和产业为载体。因此,产业与 旅游 的融合对地方经济以及项目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 旅游 业日益高端化、内涵化、多元化的当下,产业与 旅游 的融合将使得各产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产业+ 旅游 ,将当地的生态资源和优势产业转化为 旅游 资源为项目持续赋能, 旅游 业的可塑性将极大地拓宽各产业的发展边界。而康养 旅游 是未来 旅游 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所涉及的行业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产业融合势在必行,并将成为未来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国内的康养 旅游 产业融合仍然处于 探索 的阶段,本文仅对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康养 旅游 未来发展的相关研究与讨论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易慧玲,李志刚.产业融合视角下康养 旅游 发展模式及路径探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 科学版),2019,40(5):126-131.
[2] 张辉,岳燕祥.全域 旅游 的理性思考[J]. 旅游 学刊,2016,31(09):15-17.
二、康养客源市场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
分为核心旅游地周围的客源,核心旅游地二线城市或地区的市场,较远地区的客源,需要借助火车或飞机到。
康养是健康和养生的集合,近年来,功能齐全的康养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青睐,这和社会发展收入增加以及老龄化增长有很大的关系。
三、健康产业联合体的重要性—康养旅游的优势
康养 旅游 是围绕 健康 产业和 旅游 产业,通过风景观赏、 旅游 度假、文化 娱乐 、身体检测、 养生 养老、医学治疗等形式,以达到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 健康 身体、颐养天年等目的的深度 旅游 体验活动。
从宏观上来看, 旅游 产业的不断变革其实是经济 社会 发展的风向标, 旅游 业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经济 社会 侧面像。其实是在经济 社会 作用下, 旅游 业和游客的双向互动过程。但就 旅游 层面来看,整个 旅游 业其实正在向休闲度假、个性化方向转变,这也意味着康养的发展机遇正在展开。
从我国的人口情况来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这意味着老龄化在我国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老年服务、康养服务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王兮瑶女士表示全国 健康 产业联合体正在筹备,既满足了老年人 旅游 的兴趣、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 健康 ,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风口”,全国 健康 产业联合体是乡村振兴 健康 产业融合的助推器。
在传统经济时代, 健康 产业结构稳定性很强,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是随着当前经济 社会 发展,这样的产业结构一来是一定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来是太过稳定难以跟上 社会 的高速发展。而发展康养 旅游 ,可以凭借多方产业联动的优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乡村振兴和大 健康 的发展格局之下,通过医疗、康养和 旅游 的融合,打破产业边界、技术边界、市场边界甚至是区域边界,最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主推传统产业融合转型变革。
四、康养旅游项目怎么策划?
一、深入市场研究
客源市场是景区的生命线,景区所策划的旅游产品、项目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在旅游策划前期慎重研究细分市场。
旅游市场调研必须依靠实证的科学方法,对客源地结构、游客结构差异、游客需求差异、服务要求差异、游客购买行为、游客消费行为、时间安排、消费能力、旅游组织方式等等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二、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康养项目开发类型。若无特色资源,可以植入相关特色与功能。对于无明显特色资源的项目,要进入康养开发,通过旅游的搬运功能进行特色植入。这类型一般仅适合长寿文化型、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型开发。
生态养生型要求项目本身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后期要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进驻,发展养生产业,进行生态养生型开发。
三、康养文旅-多元化开发
旅游产品吸引核的打造,最重要的是对游客旅游产品购买心理与游憩感受的深度理解。现在的生活已经不缺乏功能,旅游者需要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触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心灵与肉体娱乐的精神感召与刺激。
以人为本,设计出互动体验、亲和吸引、情境感悟、个性娱乐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项目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项目设计追求并执行的原则和目标。
其次在规划时要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康养小镇必须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
四、康养文旅-拒绝平庸
现如今,游客的口味越来越刁钻钻,很多景区费尽心思拉拢游客。说到底,游客寻求的就是独特奇异,以差异化为基础的创意联想,一旦达到独特性之时,吸引核形成了,独特性卖点就产生了,产品吸引力才得以形成。
项目设计应该拒绝平庸,以无穷智慧,推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旅游悟性和超前意识引导下,展开激情创意,就能形成出奇制胜的市场卖点和商业感召力。
五、康养文旅-与文化结合
资源的价值,来源于地质地貌、生态环境,来源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也来源于现实的人脉关系、往来结构。深度挖掘一个区域的积淀,挖掘现实中纷繁现象背后的商机,才能把资源的本体价值充分地显现出来。
因此,在整个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合当地的文化特点,符合当地人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够显示整个景点的不同特色。
六、康养文旅-项目的可行性
璞玉在开采出来的时候,也需要对矿石的切割进行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价值,旅游景区的策划也不例外。
景区在开发初期,开发者往往只是看到了项目地的资源价值,没有真正从政策、法律、客户需求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得景区的开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康养文旅策划一定要考量诸多方面,对其进行可行性评估,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六、康养文旅-具有前瞻思维
进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思维是每个行业必须尊崇的原则。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光与时俱进还不行,还得有前瞻思维。
中国景区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流程再造的新时期。旅游景区项目策划应该特别重视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管理流程的科学设计,遵循前瞻原则,才可能形成良性的旅游运作。在旅游项目的开发时,一定要具备超前意识,使得景区的开发时时与社会同步。
七、整体化运营
在运营管理方面,要立足于康养文旅项目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康养项目的经济效益增长。
最后,康养文旅项目的功能性较强。可以以体育产业为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当然,康养文旅规划仍然需要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养文旅项目。
五、什么是康养旅游啊,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就是要将旅游与健康养生和养老更好地结合起来”。
康养旅游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游客的身心健康。
康养旅游的提法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来自2016年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件,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康养旅游已经逐步成熟,也涌现出康加旅居等一批优秀的康养旅居生活运营服务商。
六、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心理健康问题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年1月,健康旅游协会(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WTA)对其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健康假期”的报告,揭示了五个关于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包括:单人旅行,外来游客增加,停留时间更长以及灵活度更高,心理健康问题,特定方案需求及价值主张明确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