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零食篇

1Garrett 爆米花

芝加哥特产,浓郁的芝士香味相当诱人Garrett以美味爆米花闻名,甚至有人评论Garrett Popcorn是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甚至需要排队购买。口味有奶油、焦糖、牛油、原味等等各种,甚至在亚洲地区还出现韩国泡菜口味。不同口味价格略有不同,普通纸袋是30元左右人民币一袋,如果需要铁盒包装,价格就更贵了。在内地可以网购到的价格将近150元100G一盒。

2noosa 酸奶

被粉丝们称赞为“美味的酸奶”“好吃得快哭粗来”的Noosa酸奶,被国内外各大媒体推荐了无数次依然停不下来,味道很像国内老青海酸奶的浓郁口感,上面是酸奶,下面有果酱蜂蜜等酱料,吃之前可以选择搅拌开。最受欢迎的是椰子口味(下面有椰蓉)、蜂蜜口味(有点稠)以及各种果味(下面是果酱),哦对,还有南瓜口味,南瓜、蜂蜜、酸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口味极其微妙,南瓜的糯口、蜂蜜的微甜、酸奶的稠度很好地演绎了秋天的完美味道。

3Ghirardelli 巧克力

Ghirardelli牌巧克力在美国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它凭借着其多年调制开发出的独特口味吸引并征服着成千上万个品尝者和络绎不绝的游客;尤其在美国旧金山市周边地区的名气更是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它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品牌背后的传奇故事以及产品独特的制作工艺。有牛奶巧克力 (变种有含焦糖馅,焦糖杏仁,花生黄油)、

可可黑巧克力 (有60%-86%的可可,有焦糖馅,和Espresso风味的变种)、咸味杏仁黑巧克力、薄荷馅黑巧克力、红莓馅黑巧克力、香草豆白巧克力,其中薄荷味黑白夹层巧克力、薄荷味黑巧克力、杏仁肉桂巧克力、蛋酒巧克力、山核桃饼、南瓜焦糖风味牛奶巧克力为假日特供。

4Pinkberry 酸奶冰淇淋

在好莱坞备受欢迎的“Pinkberry”创业于2005年,是美国酸奶冰淇淋市场的标志性存在。截至2014年4月已在20个国家开设了260家店铺。除采用无脂牛奶、无脂酸奶制作的酸奶冰激凌外,现切现卖的新鲜水果等可选配料也异常丰富,在好莱坞风靡一时。商品共有3种尺寸,6种酸奶香型以及原味、加料等可供选择。配料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可根据自身喜爱的口味、口感尽情选取和添加,别有情趣。

5Magnolia Bakery 香蕉布丁

木兰蛋糕店(Magnolia Bakery)建于1996年,虽然年头不长,但在纽约曼哈顿西村却是颇负盛名。走在曼哈顿街头,经常都会看到时尚的纽约客们提着白色的精致小袋,上面就印着“Magnolia Bakery”的经典LOGO。Magnolia Bakery位于Bleecker街的总店每天据说可以卖出3000个纸杯蛋糕,门口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Miranda一口吃掉Cupcake的经典镜头也是在这里拍摄的。不过个人更喜欢 Magnolia Bakery 的香蕉布丁,虽然卖相有点奇怪,但相当好吃。

6Hawaiian Rolls 夏威夷卷

美国家庭餐桌常见的小餐包。超市里卖的最有名的叫King's Hawaiian Rolls,特点是特别柔软香甜,材料里用了菠萝汁,增加了热带风情。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7Ice Cream Sandwich 夹心冰淇淋

冰淇淋三明治是一种以冰淇淋为主料制成的三明治食品。制作方法简单,整桶冰淇淋在冷藏室软化10-15分钟,将一大勺冰淇淋夹在两片饼干之间,刮去多余的冰淇淋。用保鲜纸包起来,放入冷冻室保存,让冰淇淋再次冻结。到食用的时候再取出。常年冰箱冷冻层专属。

8Beef Jerky 牛肉干

减肥路漫漫,有时嘴巴寂寞的时候总想找点东西打打牙祭,美帝最受欢迎的Jack Link‘s Jerky杰克林牛肉干,绝对是无负担的完美打牙祭圣品!100%纯牛肉制成,97% fat free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无任何添加剂,嚼劲十足,堪称完美的减肥小零食圣品!Jack Link‘s Beef Jerky杰克林牛肉干也是《生活大爆炸》谢耳朵最爱的零食。味道跟国内牛肉干差很大,但其实会上瘾的...

餐点篇

1Dragon Roll

鳗鱼和牛油果简直是绝配!虽然属于日本料理,但是貌似这种吃法也是美国人创造的

2Egg Benedict

美国常见早餐之一,不同的地方味道相差挺大的,做得好的话相当好吃。

3Omelette

美国常见早餐之二,其实就是煎蛋饼。也是做好了会相当好吃的那种。做得不好呢?算了还是别提了。。。

4Bagel

面包偏硬,比较有嚼劲。一般中间放creamcheese也算传统吃法。

5牛油果热狗

应该不算 “听都没听过” 那种,不过真的很!好!吃!!

6Baby back rib

对于肉食动物来说,吃下整块满足感MAX。

饮料篇

1Cream Soda

比较常见的牌子有A&W,MUG等。其实就是奶油味汽水,甜甜的很好喝~据说环球影城 Harry Potter 区供应的黄油啤酒是用 Cream Soda 调的,味道确实挺像~

2PURE LEAF

比起美国其他 ice tea 接近鬼畜的甜度,这个简直业界良心。比较喜欢unsweetened和蜜桃味的。

3Dr. Pepper

味道第一次喝会觉得比较怪异,但是喝久了会感觉相当好喝~(这货知名度基本和百事、可口可乐齐平了,但在中国没见到过。)

5Ginger Ale

其实虽然叫Ginger Ale,姜味却不是很重,有点像雪碧/七喜的味道,但会稍微淡一点。在中国好像也不太多见。上面三个是最常见的牌子

6FOCO椰汁

感觉美国的椰汁很多都做成果肉悬浮在椰汁里的那种,喝的时候顺便吃果肉,很赞~不知道为什么,中国饮料业做纯椰汁的不多,做椰奶的比较多。美国貌似根本见不到 “椰奶” 这种东西的说...

7Buttermilk

感觉是介于牛奶和酸奶之间的一种东西,别有一番风味吧~

美国的地方美食你知道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住的地方典型的食物是什么?天啊,你还有多少时间?美国一定有六到七个主要的地方菜系,而这些地方菜系又因地而异。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不同移民社区的影响。

我在这里写了一篇试图总结美国东南部地区美食的文章:美国南部特有的传统美食是什么?但即使在南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菜系。最著名的可能是克里奥尔人(与新奥尔良市有关)和卡津人(与新奥尔良西部沼泽和草原的定居者有关)。我在这里写过差异:“卡津”和“克里奥尔”菜系之间的内在差异是什么?

新墨西哥菜类似于墨西哥北部的食物——玉米饼、墨西哥卷饼等都很受欢迎。它和美国本土的传统食物融合在一起,比如chicos玉米穗,蒸熟后放在烤箱里烘干,然后加入炖菜,再把玉米粒变软,还有炖玉米粥,和辣椒和肉一起炖。新墨西哥菜倾向于使用大量的红辣椒和绿辣椒,尤其是生长在哈奇镇周围的绿辣椒。油炸面包是纳瓦霍人发明的一种软面饼,使用的是美国政府发放的限量;它很美味,通常会在上面撒上肉、豆子和蔬菜来做“印度玉米饼”。“在亚利桑那州的霍皮人土地上,还有一些印第安人村落里,人们还在做piki:一种用蓝色玉米做成的轻脆薄面包。”

新英格兰菜(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等地)使用大量的海鲜,至少接近海岸——蒸或炸蛤蜊、蛤蜊浓汤、扇贝、鳕鱼和龙虾都是典型的。缅因州种植大量的土豆,这可能是传统饮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这里有很多乳品业,传统上,佛蒙特州以其奶酪而闻名。这里以及加拿大的邻近地区都生产枫糖浆,蓝莓和蔓越莓也是当地出产的。“新英格兰煮晚餐”是咸牛肉(盐牛肉)与卷心菜和根菜一起煮。新英格兰的食物以不是特别辣而闻名,但它温暖而又令人饱腹——正是你在北大西洋的渔船上度过漫长一天后所需要的。

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烹饪也使用大量的海产品,尤其是鲑鱼,在欧洲人接触之前的几个世纪,当地居民就已经在使用这些海产品了。鲑鱼可以新鲜食用,也可以熏制;一种当地的烹饪方法是在雪松木板上的炭火上烘烤,这样可以增加更多的味道。Dungeness螃蟹、帝王蟹、蛤蜊和牡蛎也很受欢迎,还有当地的野生农产品,如当地的蘑菇、蕨类植物(可食用的蕨类嫩叶)和浆果。

美国的特色美食

主要是由面包,牛肉和土豆组成的,当然还要加上前面提到过的各地不同的物产和特色美食。例如芝加哥出名的是热狗和深盘匹萨。马里兰是全美最大的产蟹基地,我去年10月,就是带着对那边海产的满心期待去了华盛顿特区,那边的生蚝也是我这两年吃到最新鲜的。我所处的犹它州是不靠海的内陆,吃不到新鲜的海产,把深圳长大的我难受的。。。一般在不靠海的地方吃的海产主要就是冻三文鱼,冻鳕鱼,冻虾和冻蟹等。

美国人热爱零食,而且不限年龄,这点跟国内非常不一样。美国零食的代表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薯片,汽水,雪糕和各类甜食,其特色相较于亚洲零食就是,分量大,形式简单,甜食的奶油和含糖量惊人,也就是说,是增肥的理想食物。不过有一点跟国内很像,就是美国零食也常使用各类食品添加剂,只是一般都在使用标准以内。至于味道,我只能说,甜食对于大部分亚洲人来说都过甜。

风城芝加哥

去芝加哥旅游是一个很特别的行程,已经结束好些天,一直没有决心写,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写这篇游记。前思后想是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浅了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像化妆品那样能让我这种没有什么文化的人随心所想的拿来涂抹自己,涂抹的终究需要卸妆,总归要原形毕露。

我大概可以用记录这个词,不需任何的添加和美化,只需完全真实的内容和故事,记录着我们5天的芝加哥之行,记录龙舟队年轻人行程中的各种故事和事故。他们有年轻人的莽莽撞撞,粗枝大叶,但不影响他们是年轻的精英,他们更努力更上进,他们的经历令人羡慕,生活的更加充实又精彩。

                      城市印象

来之前对芝加哥没有一点印象,不知道他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初到芝加哥第一天,借光于龙舟队友开车,带着我们穿梭在城市里。发现这个城市的特色就是笔直的马路和两边耸立的高楼,钢筋水泥太多的地方有点压抑,对于从上海这种城市逃出来的人来说没有美感,也没有好感。还没开始了解芝加哥已经开始想念波士顿的安静和一出门就能闻到的青草的清香。

芝加哥是美国的中西部城市,是美国第三大的城市,和波士顿在同一纬度上,相距离约1400公里,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印象中芝加哥就是冷的代名词,但它的夏天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高温度也不过30来度,最低温度在18/9度左右。这种天气来旅游的来说就是利好,蓝天碧云的,温度适意,紫外线好像也没有那么强烈。对亚洲人来说最怕的是晒黑,帽子是必须的,但这里偶尔拿掉帽子也没有觉得特别的晒。

                      龙舟大赛   

每年6-9月是北美各地龙舟比赛季,从东部到西部,从美国到加拿大,每隔几周就有一个地方有比赛。龙舟起源于华人但在北美已经不是华人的专属运动,越来越多的老外参与其中,更有很多40/50的女性也纷纷参与,更有一些癌症患者组织的队伍,划龙舟不单单是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社交的平台。

这次芝加哥龙舟比赛的是在离机场不远的一个公园,第一两天的酒店就定在比赛地方的附近。上次去加拿大蒙特利尔,比赛了2天,我也傻傻的看了两天的比赛,留给旅行的时间并不多。这次就比一天,这一天就只当是来公园吸氧休闲,顺便看看比赛。

周末公园除了比赛,很多的是举家出游的,一家几口加上宠物狗,带个帐篷或直接铺一块草地上毯子,简单的热狗或三明治就可以解决午餐。在树荫下,风有点大,如果睡着会有点冷,如果太阳照着也不会觉得太热。小孩子们晒着太阳,在草地上相互追逐和宠物嬉戏打闹,老人则是安静的躺着或坐着,拿一本书一看一个上午。或许这就是美国人的假日生活的一部分,简单自然到不需要花钱就可以享受一整天的轻松自在的生活。

见识过几次龙舟比赛,每次的比赛都有好几十个队伍,人来人往,搭建的帐篷是全开放的,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比完一场大家就会在帐篷里休息一下。年轻人随性,都喜欢把东西拿出来后往地上一放,帐篷里总是东西乱七八糟的丢了一地。一到比赛时间人就跑了,好像完全不担心东西被人拿走。

琳琳姑娘是个漂亮女孩,虽然年过30但完全看不出年纪,说话柔柔的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我以为她是那种会把东西保管的很好的姑娘,波士顿比赛时我看过她手机放地上冲电人就跑去比赛了,我这颗多管闲事的心就跑出来了,不敢离开帐篷生怕手机被人顺手拿走。这次比赛姑娘照样,一到划船时就把手机丢在地上,帐篷很大,四周是开放的,来往的人要抄近道的就直接穿过帐篷,我担心她的手机,只好挨着手机近点,生怕手机一个不留神就被人拿走。挨着手机旁边竟然还有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不知道是谁的,他们是真心不怕丢东西吗!

有过惨痛经历的我是觉得不相信没人偷,我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我很好奇琳琳这样不会丢手机,不过琳琳很坦然的告诉我她没丢过手机,丢的是电脑…我顿时无语…

参加比赛是认真的,名次是次要的,这次的竞争的对手很强,强到这些在波士顿竞争冠军的选手们不敢期待自己的成绩。而成绩好不好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希望他们快点结束,中午吃的马虎,我们要去米其林餐厅大餐一顿,我们要好好玩一下。

                      城市骑行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线,芝加哥也不列外。在国内看惯了西湖、阳澄湖的人,把湖的印象刻板的定在那种能看到边际的那种,人们总是要在湖里养点大闸蟹什么,或者划块地方弄点鱼虾养养;最高级的是西湖那种,亭台楼阁加断桥残雪的那种小情小趣。

密歇根湖则把人的视野开阔到如临大海一般,湖岸是完全开放的,如游泳池一般坐下来脚可以放在湖里,你可以什么也不做的对着湖面发呆,看湖里有人游泳,看有人玩着kayak,湖面一望无际的看不到边,青水碧浪拍打着湖岸,你要小心偶尔一个浪头过来就有可能打湿你的全身。

湖岸骑行是芝加哥旅行的一个项目,去down town的一个自行车租借点租车,发现租个自行车好贵,一个普通的自行车每小时17.5刀,2小时25刀左右,时间越长越便宜点,如果高级点的要起价就要30几刀一小时。市中心停车很贵,不按小时计费,开进去就是30刀,小盆友也觉得有点贵了,索性自行车直接租4小时,想着摊薄点每小时的停车费。年轻人不会过日子,也没有想想5个人租车费多一个小时也要30刀了。突然有点想念我们的共享单车,几乎免费还经常遭我嫌弃和吐槽。

沿着湖岸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骑车人,一边骑车一边沿路欣赏美丽的景色。Lily是音乐爱好者走哪都有随身带个小音箱, Taylor Swift 的 gorgeous 是她的最爱,声音开得很大,被风吹过的音乐听了有点变声,但完全不影响大家骑车的兴致,在音乐的节奏伴随下,我勉强的能跟上他们的速度。

律师张是标准精英男,年纪不到30,杭州人高考入北京人大,又在美国继续深造。现在一家知名的律所工作,闲聊时得知他现在每小时的律师费620刀,具体他月入多少这是隐私不好打听,但从他住的酒店和花钱的方式能看出来,捞金能力很强。难得出来有机会花钱的他,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挑的是最贵的车。出了租车店转弯骑上街道,他最神气的骑在最前面,过条马路就能延湖岸骑行了,只见他潇洒的跨上自行车顺风而去,不过5分钟在离我100米左右停了下来,左右摆弄着自行车,大家以为他骑太快怕后面跟不上,过去一看原来是他的车链条断了。

                    湖岸沙滩

芝加哥是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属于内陆。人们对于海的渴望从人工沙滩就能看出,沿湖大道边有一些小小的人工沙滩,来沙滩不用钱,自己带个大大的浴巾一铺就可以躺在晒太阳了。

乘着律师张去换自行车的功夫,我们也假装在海边度假晒晒太阳,Lily是按照去海边准备的行装,坐在沙滩上安静的发呆,小音响里继续放着 Taylor Swift 的歌,我感觉到了海边…

                      风城美食

Deep dish pizza 深盘披萨是芝加哥的美食名片,它到底和外面那些妖艳披萨有什么不同?有美国人形容它是像装了一个游泳池Cheese,卡路里虽然罪恶,但是带来的满足感也是无法代替。

明明有位置你不预约就是让你等,美国的餐厅大概经常是这样的,搞饥饿营销。到达餐厅已经过了常规吃饭的时间,听说我们没有预约,前台的服务员说需要等20分钟,我们可是骑了2个小时自行车的人,又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过来,年轻人这时候的胃已经被掏空了,等2分钟都是折磨。打电话去另一家开车10分钟就到的店,回答说有位置不必等,转身要离开时那个前台赶忙拦下我们说再去确认一下有没有位置。果然有位啊,而且并不是刚刚有顾客离开的位置。

5个人饿的晕头转向,讨论吃那种披萨都是多余,一个人决定就好。我反正也看不明白也听不明白,点啥吃啥。不多一会两个超大的披萨,夹杂着一股奶香浓郁番茄酱味被推了过来,所有人张着嘴巴,目光都齐聚到了披萨盘上。

                      河景游览 

Chicago's Original Architecture Tour  是能快速游览芝加哥著名建筑群的一个水上游览项目,芝加哥河是密歇根湖的支流,类似我们的苏州河,但与苏州河不同的是河流两边是高楼耸立,建筑各具特色,在河流的映衬之下壮观而别具特色。游船在海军码头出发,行程75分钟一个讲解员全程卖力的介绍两边的建筑故事,而我则完全听不懂。

                      夜醉酒吧

芝加哥的夜是热闹的,蓝调与爵士,是它最鲜活的名片。跟着年轻人来到芝加哥欣赏夜景最佳的London house ,律师张提前预约了位置,所以我们不用在楼下排队等。他依旧阔绰,出手大方的给大家点了一瓶香槟,还有生蚝一刚。我是既不喝酒也不吃生蚝的保守派,喝个橙汁就好。我只想欣赏夜色下的芝加哥。

酒吧里似乎还有很多座位,人们大部分更喜欢拿着酒杯跑去顶层的室外喝酒聊天,这里是时尚的年轻人的社交场所,和朋友聊天偶尔会小抿一口,主要是聊天,喝酒是陪衬。在站满了人的露台寻找一个可以欣赏夜景的地方几乎很难,室外对面的 Trump 大厦近在咫尺,我无聊的数了数停车场有几层,竟然1-10层停车,霸气!

芝加哥是大城市从夜生活就能看出。各种豪车各色美女在夜里出现,配合着优雅低沉的爵士蓝调,她们盛装出席,她们的旁边都有高大威猛的霸气的身影相伴,相比之下波士顿就是乡下。

                      高速惊魂

夜生活如果只有酒吧那绝对不是大城市,大城市是年轻人的天堂,蹦迪是年轻人都想尝试去的地方,特别是乡下来的年轻人。而我这个年纪的进去就是找死,里面的的声音能把我心脏震碎,耳朵震聋。

Lily很乖的随我回酒店,律师张也不愿再继续玩下去,已是夜里12点,车回酒店需要40分钟。深夜的芝加哥路上依旧车水马龙,夜里的高速公路比白天好了很多,但车子依然很多,Lily小心的开着车,车里还是放着Taylor Swift的歌,让她不至于打瞌睡。

她开车我也很紧张,右脚下好像也有个刹车,随时可以帮她,眼睛直盯着前面一眨不眨。行至一半突然听到一声woo~一辆黑色的摩托车️飞驰而过,在我们的旁边车道呼啸而去,呈S型,在车道上不断穿梭于前面行驶的车辆中,速度快到一会儿就成了一个黑点消失在前面的视线里。如果你以为就只有一个不怕死夜归人就错了,接下来不断的有摩托车在我们左右呼啸而过,他们以极快的速度超越每一辆车,更有一辆摩托车抬起前轮像表演一样飞驰过去。我看得是目瞪口呆思想短路,他们真是不怕死也不怕别人死,也许这就是他们寻求的刺激,也许我们的害怕就是他们的兴奋点。

                      遭遇小偷

高速惊魂的一幕很快过去,而更惊魂的莫过于一帮去蹦迪的年轻人,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是拿杯酒听听音乐,静静的欣赏夜景,他们更要需要动起来释放年轻的荷尔蒙。一行中国人年轻人浩浩荡荡开进夜店,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等着他们。

进夜店的衣着是有讲究的,Tim是一个来自山东的小青年,在家具公司的做程序员,习惯了随意的穿着,穿了双拖鞋就出来混了。大晚上的原本以为没有问题,可是美国人死板就是不让进,搞得Tim进退两难,回去一个人uber不便宜,不回去也进不去。最后决定,干等!

进夜店里每个人都会喝点酒要让自己兴奋起来,让自己的身体能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起舞,让自己忘了自己,让自己脑子里清空,只有音乐和舞动的身体。但是能忘记不仅仅是自己,也会忘了保管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当玩high尽兴时有两个人的才发现钱包被偷,兴奋过后是惨痛的打击。

Frank 是台湾小伙,个子小小的,皮肤黝黑,见过几次,还一起打过羽毛球,羽毛球打的像专业的,扣杀球能挑起1米高,特别的帅气。 Frank晚餐就坐我旁边,对他的皮夹记忆深刻,gucci的大皮夹logo很是显眼,也许就是他这么招摇的钱包,就好像让猫闻到了鱼的腥味。里面6张信用卡、2000刀现金,1本支票,护照统统被偷。另一个被偷的姑娘我不熟悉,银行卡护照被偷,好像没什么现金。只能报警!

一群年轻人来芝加哥主要是来划龙舟比赛的,比赛之余是顺便玩一下乐一下的,没有想到会有如此遭遇。凌晨三点左右年轻人已经玩得筋疲力尽,而既然报警了就得跟着去警察局做笔录。

警察局报案一套流程需要需要花很多时间,一帮年轻人尽管瞌睡懵懂,但是也没人要说先回酒店,哪怕是穿着高跟鞋的琳琳脚痛得站立不动,还是咬牙坚持着。有人提议索性等一会去密歇根湖看日出,这个提议大家似乎又找到了兴奋点。看着慢腾腾的警察,他们有点捉急,已是凌晨四点多,再慢下去会错过日出。有人急忙和警察沟通,让警察快点,他们要去看日出来不及了。警察顿时无语……孩子们,你们还有心看日出,有没有考虑那两个丢钱包的人的心情……

他们的熬夜是值得的,看到了和海上日出不一样的景色,拍出的照片足够安慰一晚没睡的心。

                      日出清晨

我很惊讶于他们的经历,也很好奇日出湖上的壮观,见过日出海上的惊艳一刹,不知道是否在湖上的日出是怎样的感官和体验。听说日出时的湖面是层层的粉色,勾引了我和Lily早起的心。

龙舟比赛结束我们就移到Down town 的酒店,距离密歇根湖5分钟左右。设定的闹钟一叫跃身而起,顾不得洗脸刷牙直奔湖边。一路快走,想象着日出时那种呈现出粉色画面的景观。

以为到湖边就能看日出,到了湖边才想到日出东方的道理,我们需要面朝东方的湖面才有机会看到。可是没常识的我忽略了这个道理,来到湖边的地方旁边是海军码头刚刚好挡住了东面的视线,想要再跑到码头最里面能靠湖的地方,一定会错过日出的刹那,站在原地也会错过。

  大清早的起来就是为了这一刹那,我们就这样被无知耽误了,看着东方渐渐亮起的隐约的一轮红日,天空渐渐被日出照亮,起床时那种瞌睡懵懂的感觉消失殆尽,但时间的确太早,回去继续睡觉。

                      独行芝城

早晨起来看日出后再睡,总不如一觉到天亮的爽快。今天是周一Lily要去芝加哥公司上班,我醒来时Lily已去上班,我得安排这一天怎么去玩,人还是有点迷糊,但是不能再睡了,浪费时间。住在Down town可以不用开车出来,靠双脚就能把密歇根大道上景点一一走遍。

芝加哥的夜景是迷人的,而在阳光下细心品味芝城的话,也能有许多不同的感受。1871年的一场大火,烧光了几乎城市的大部分建筑,也让这座城市浴火重生。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画出了壮丽的天际线,而城市内的地标雕塑和世界顶级博物馆也引得全球游客前来打卡。

我不懂建筑,没有权利评价建筑的好坏,能让我关注的就是突破常规不同寻常的风格,Marina City就是那种好玩的建筑,两根粗大的玉米棒直插天空,外形酷似2个玉米棒。他们没有旁边的Trump大厦那么豪气,在旁甚至显得有点土气,就像一个穿着时尚的富豪边上站着2个粗壮的农夫。前天游船时也经过这个大厦,讲解员说这个大厦是很多人嘲笑的对象,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方案会通过,使用后问题也很多。

我也很好奇这个建筑的外观和他的停车场设计,我不知道地下停车场有几层,十几层都镂空的停车场,车子一律屁股朝外,外面没有矮墙切起,看上去仅是用了几条粗的钢条阻挡,我无法想象停车人的心里是否担心,但就外面看过去,总是会想,要是遇到那些误把油门当刹车的人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过事故。

芝加哥是建筑之都,沿密歇根大道往芝加哥河方向行走,就像浏览一座规模巨大的建筑博物馆,现代的建筑诉求简单,老建筑追求繁复的华丽装饰风格。

芝加哥河上有很多升降桥,都是钢结构的,以前可以吊起来让大的轮船经过,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需要

站在桥上应该停下来,看看身边路过各式各样的行人,也可以看看芝加哥河和两边的建筑,还有河里不断的经过的游船,很多桥上的人都会很友善的和船上的游客挥手。

一路走一路可以有不同的景点,千禧公园的豆子不能错过,一个人没法拍照,选择坐下来歇一歇,看看围在豆子周围的游客,看着在映照在豆子的金属面里的建筑,没有绝对有什么特别,大概是我不懂欣赏,不懂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建筑有艺术的灵魂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仰,艺术有时间的积淀会让人追随。上海有个艺术人文频道,专门介绍著名的欧洲油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会讲解它的背后的故事,经过解读过的作品更让人向往的要去看一眼正品以饱眼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就在千禧公园的附近,这里有大量的经典作品,虽然感觉不能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比,但里面有我喜欢的一幅经典作品。

我就是冲着《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去的,这是乔治·修拉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和油画的手法不同的是,这幅画主要采用了点彩画法,画面宁静而和谐。画于1886年展出,后被美国一个富豪购买后捐给了博物馆,曾历经了博物馆大火的差点烧毁,被抢救出来,现收藏于此,引来人们纷纷观摩。我觉得这幅画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的地位也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罗浮宫的地位。

有人说没去过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就好像没有来过芝加哥,博物馆的各种收藏,对于一个历史知识巨少,各种文化了解甚少的我看得一点却也看不出啥名堂。唯有对油画作品因经常看电视上的介绍还略知一点,看到真品还会有点点成就感。门票不贵25刀,周一参观博物馆的人并不少,买票时排在我后面一对中国父子,看起来是内地人,儿子看起来就很有艺术感,他们窃窃的低语,好像说要借个翻译机器。估计人家是真学习来的,我是混过来沾沾墨水来的。

                      海军码头   

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曾经的军用码头 ,如今已经成为芝加哥旅游的一个重要的据点,去市中心河景游览观光的和出湖浏览的船都停靠在这里, 码头旁边有好多的餐厅,温度适宜的天气外面坐满了人,旁边有个儿童博物馆和孩子的游乐场,路上的孩子很多,很热闹,猜想来这里的应该都是观光的游客,我们也是。

码头边的有乐队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外国人比较放得开,毫不顾忌别人的眼光,跟着音乐摇摆起舞。强烈的音乐让湖面吹来的风也带着节奏,漫步在海军码头,走到最靠湖的一个空旷的地方,有一些可以躺着的椅子。和Lily一起躺一会看着静静的湖面,看着日落的夕阳,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里才是日出最佳观赏的地方。

                    随笔随想                     

旅程很特别其中有我值得记录的故事,值得分享。和年轻人在一起旅行,和年轻了在一起聊天,能把我也带入到年轻的状态,还能知道他们对于生活的真实想法。敬佩之余有点遗憾,他们的父母把子女都培养成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后,大部分孩子有了独立的美国思想,他们的第一诉求是需要自我空间的保护。有些甚至对于当年虎爸虎妈似的成功教育,自己并不感激,长大后反而增加了彼此的距离,而父母还蒙在鼓里。

对于作为父母的我们,渐渐感到离自己的孩子远的不是距离而是内心,我们的内心就像被千军万马踏过的草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才能修复。

旅行的目的不在于看过多少风景,买过多少纪念品;如果能在行程中能让自己感悟,能对未来充满更多希望,那就是最值得的纪念的旅行……

END

芝加哥 CHICAGO怎么样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地处美国中北部伊利诺伊州,紧邻密西根湖,是美国的传统意义上的大都市,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人口大约300万,主要人口是白人、黑人及拉美裔,大约比例是442。芝加哥同时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文化,制造业,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芝加哥的美食三宝:深盘匹萨、热狗、意大利牛肉。芝加哥的牛排非常有名,味道很好,价格也不贵。

芝加哥|在风城吹夏天的风

16年8月,我去了趟芝加哥。

这座被称为“风城”的城市,在炎夏里显得格外温柔。夏日的燥热被清风吹散。早晨和夜里的气温像极了入秋时节。出门短袖加薄薄的长衫,就能让这一天过得比较舒坦。

我喜欢芝加哥。离开它四个月之后,还常常想起芝加哥的街头巷末和形形色色的人。它跟纽约很像,是极为diverse的国际大都市,经济发达又充满艺术气息;它又不像纽约,它亮堂、干净、不紧不慢,让人舒服。待了几天之后,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我那个从芝加哥搬来纽约的艺术家朋友要隔三差五地往芝加哥跑。

“你不知道芝加哥有多好!我爱芝加哥!” 好嘛,现在我知道了。

四个月过去,当我回头看当时在芝加哥拍的照片和视频,好像坐上时光机,穿梭在芝加哥街头、在地铁里、在餐厅里、在Riverwalk,静下来还能听到轻柔的风声和潺潺的水声。

写下这篇推送,当作我去年夏天独自游芝加哥的纪念品。新的一年,要继续拥抱生活。

———————————————

[ 安顿之前 ]

去芝加哥的那天,纽约下着大雨,飞机delay。好在到了芝加哥,天朗气清,雨后的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下了机,天气也特别好。

我的行李不多,一个背包和一个手提袋就能装下我的全部行李。下机以后,我很快找到地铁站,买了一张三天内不限次数的地铁卡,坐着Blue line去朋友家。

当时买地铁卡还求助了地铁工作人员。拿到卡的时候,觉得自己握着一张能开启奇妙冒险的通行证,紧张又激动\(≧≦)/

“Enjoy Chicago!”

"Will do!"

Blue line窗外的风景。在纽约坐惯了破破烂烂的地铁,坐上Blue line的我就像乡下人进城一样,一路惊叹车窗外的景色,拿着相机不停拍。

下过雨以后,阳光透过窗子温柔地照在旅人身上。

朋友家的肥猫。这只猫的必杀技就是粘我和打呼。夜里哪都不去,就霸占我的半个枕头,对着我打呼。看在她萌的份上,忍了(颜控无罪啊 - -)。

[ 第一晚 ]

朋友家附近都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可选食物不多。我挑了家最近的pizza店,解决了当天的晚餐。

天色渐暗。吃完后我在周围转了转。在这个歌剧院附近,有几座大楼林立。大楼中间有一个小广场。广场靠里是一个露天酒吧,酒吧里的都市男女都是一副精心打扮过的样子。问过候在酒吧外的小哥才知道一对新人刚刚在这附近结束婚礼。

夜幕降临,夜场开始。新婚快乐,cheers!

[ 第二天 ]

第二天,我正式开始了漫无目的的芝加哥之旅。

如果说芝加哥有什么不能错过的地儿,Riverwalk绝对算其中之一。这条河河水很清澈。走在Riverwalk上,看往来的船只和行人,听着水声吹着风晒着太阳,特别舒服。不过这条河在多年前曾是一条工程河道,污染极为严重,经过改造之后才成为城市休闲的场所。

图上的Wrigley Building是我最喜欢的沿河的楼。我太喜欢它了!发现它之后,我隔着河沿着小路边走边拍,差点撞上行人。

第二天下午我见到了我的朋友Eric。Eric是自小在加州长大的韩国人,三年前搬来芝加哥工作。我们在千禧公园碰面,一路走到Buckinghan Fountain。我问他说这个名字背后有没有典故结果难倒了他。然后他,咳咳,开始一本正经地编起了故事……

后来我们去了Eataly,一个意大利美食楼,跟Italy同音。一楼有冰淇淋、厨具和各种甜点,二楼是卖酒的地儿和餐馆。我们在一楼吃了Gelato之后忍住了甜点的诱惑却没能忍住红酒的诱惑上楼开始挑酒。

也不能怪我们。你看看人家的广告:Life is too short not to drink well。但凡是个喝酒的人都无法抗拒。

买完酒之后,太阳刚好下山。我们走在路上,听街头小哥弹钢琴唱歌。

天黑之后,我们来到360 Chicago观景台看夜景。从360 Chicago远眺,整个芝加哥在眼前铺陈开来,显得格外规整。

和Eric聊天时,了解到1871年的时候,芝加哥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受灾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那场火灾夺取了300多条性命,也使得很多人无家可归。其重建却促进了芝加哥后来的经济发展。

历史有时候真是耐人寻味。

看完夜景之后,我俩又吃了起来。

要说芝加哥有什么不可错过的美食,非hotdog和deep-dish pizza莫属。这一天我在Portillo's吃了热狗。

Portillo's是个美食城。热狗店在一楼靠里的位置,店门前拍了长队,领取食物的地方前也有好多人候着。我们大概也就等了二十来分钟吧 - -。

我不得不说这真真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热狗!在吃到它之前,热狗对我来说就是两块长面包中间夹根肠,毫无惊喜可言。然而现在,关于热狗的那部分世界观已经被颠覆。

偷偷告诉你,我在离开芝加哥前一晚,还特地跑回去吃。大概太好吃导致我走的时候完全忘了拿相机,走出百来米之后才想起来。当时脑子嗡一声觉得这下完了。我踩着高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杀了回去,万幸,相机还在。看到相机静静待在桌角的那一刻,我发誓我更爱芝加哥啦!

[ 第三天 ]

第三天一早和平常一样,我早早出门。随意挑选几个当地人推荐的地方,搭上地铁出门。有时候我只是在街上瞎晃,观察行人,看街景。饿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吃东西。

这个街口离Michigan Avenue不远。当时走到这里,我举着相机拔不动腿。因为这里给我的感觉太芝加哥了。每个画面都像是从老电影里截出来的。置身其中,看着一帧一帧的画面,欣喜难以言喻。

当我举着相机在这儿拍照时,正好有个阿姨从相机前经过,我下意识地放下相机。阿姨不高兴了问我:Am I too old to be in your picture? 我赶快解释说,no, not at all!您要是不介意我给你多拍几张!

还有个大叔,看我在录视频,走路顺着我的镜头走,还不时做鬼脸。简直萌翻!

我好喜欢芝加哥人民这个属性: )

中午我在Pequod's吃上了惦记了很久的deep-dish pizza。

我问了好多人哪里的pizza最好吃。在芝加哥生活过几年的朋友们都推荐我Uno,后来问了小J,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才知道Pequod's。

饭桌上,我跟小J聊了很多。这个人太有趣了。

7月份,小J去纽约玩。在纽约找不到地方借住,人傻钱多自己一个人住带好几个房间的公寓。小J有一天准备出门溜达,在地铁里遇到在纽约旅行的姑娘。这姑娘穷游没地方住,像个流浪汉睡在地铁里。J出于好心让她睡在自己公寓的空房间里。虽然他自己明明也是个对纽约人生地不熟的游客 - -

小J来找我吃饭,嫌车位难找把车停在离餐厅一公里远的地方,自己滑轮滑过来。跟他告别以后,看着他滑着轮滑走人,突然觉得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就像一个游乐场。

告别小J之后,我继续上街溜达。

在街边有个老太太向我问路,我跟她说不好意思啊我是游客,但是我有谷歌地图可以帮你。然后老太太给我推荐了当天正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Chicago Air and Water Show,再三强调说一定要去看。我大老远跑过去之后发现不过是一群人在海滩上看天上飞机飞来飞去 。不过还是谢谢老奶奶这么热情给我推荐啦!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坐着轮渡,吹着凉风,沿河观光了一圈。一路上解说人员都在讲解沿河各个建筑的历史,让我觉得自己是在跟团游。

之前跟小J吃饭的时候两个人疯狂吐槽旅游观光团有多无趣(个人意见啦,你喜欢我也不拦着)。当我告诉他我要坐轮渡的时候,他嘲笑了我一番。在我观光完之后这小子还特地发信息来笑话我:怎么样?!跟你说了不好玩儿吧!

我心里想着,我错了,是真的不好玩儿。不过还是嘴硬说,还好啦!

再晚一些,和朋友约了去Wicker Park附近的Emporium Arcade Bar。

Wicker Park是芝加哥比较文艺的地方,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嬉皮士。老嬉皮士搬出巨大的音响放着歌儿,自己趟在车顶上仰望星空,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年轻一点的,靠着墙站在街边抽烟聊天。

Emporium Arcade Bar是一个很有意思的bar。跟纽约拥挤不堪人贴人的酒吧比起来,这个酒吧宽敞很多。Bar里面有让人心潮澎湃的各式游戏机。虽然游戏白痴我无力驾驭,但还是水水地玩了几把。每一次都满怀憧憬想通关,每一次都败得一塌糊涂 - - 。除了能玩游戏,这个bar还能打台球。我跟朋友打着台球,顺便认识了一对特别nice的情侣。

这是我在芝加哥的最后一晚。有时候离开一座城市,前一晚会舍不得睡,正如那一晚的我。

离开芝加哥那天早上,我赶早班飞机来不及跟朋友告别,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留了言道谢。当然啦,走之前我还摸了摸那只猫。不能再听你打呼啦,你自己保重哦。

后会有期,芝加哥。

最后最后,谢谢路上遇到的所有善良的人们。你们的善意给了我更多一个人去看世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