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喜欢喝什么样的茶?
潮汕和福建……工夫茶,一般是用小茶壶泡乌龙茶潮州人饮用的茶多为潮州凤凰山产的单枞茶。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人一般喜欢喝绿茶。
北方人……北方人喜欢茉莉花茶。
湖南……豆子茶,湖南一些地方有用炒香的黄豆、芝麻、姜丝、盐与老清茶一起冲泡的的豆子茶。
台湾……17世纪以前台湾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现今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十大名茶是: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红茶。
日本……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绿茶为主的煎茶,还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与绿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麦的麦茶。
西藏……西藏游牧地区喜欢喝砖茶。奶茶可以帮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蒙古……蒙古地区同西藏地区一样,喜欢喝砖茶。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并进行搅拌,直至茶汤发亮,再加入食盐及牛奶,制成奶茶。
回族……盖碗茶,宁夏回族喜欢用传统的盖碗喝「盖碗茶」,将茶和枣、冰糖以及宁夏特产枸杞一起沏泡。
白族……三道茶,云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头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备)茶。
印度……印度有一种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姜、胡椒和各种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这种茶已经由印度裔人传入美国。
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期间,香港人将英国人的奶茶大为改良,以滤网冲泡出很浓的红茶,再拌以淡奶,由於染了茶色后的滤网看似丝袜,因此被称为丝袜奶茶。这类茶一般要混合多种茶叶泡制,这是因为餐厅难以倚赖一种茶叶,在短时间内冲出色、香、味俱备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还很爱直接把柠檬片放入茶中变成柠茶,这种制法与西方主流把柠檬汁混进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
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裔人的拉茶,当地的印度裔人把红茶和奶混合后,不断抛来抛去,就像拉出来一般,因此称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马来半岛一种表演方式。
德国……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乾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
美国……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所以,美国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对茶叶只知其味,不知其物。
英国……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於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土耳其……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来格外的舒爽。
阿根廷……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爱喝马黛茶,马黛茶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当地人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围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著吸茶,边吸边聊。壶里的水快吸乾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著吸,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非洲……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茅利塔尼亚等都喜欢绿茶,但饮用时总要在茶叶里加入少量的红糖或冰块,有的则喜欢加入薄荷叶或薄荷汁,称为「薄荷茶」。
埃及……埃及人喜欢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在茶里放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这种浓甜茶只要喝上二、三杯,嘴里就会感到黏黏糊糊的。
二、中国各地的奶茶,分别都有哪些特色?
奶茶品种主要有:西藏酥油茶、台式奶茶、港式奶茶、美式奶茶、南洋奶茶、日式奶茶、韩潮奶茶、马来西亚奶茶、土耳其奶茶、阿拉伯奶茶、意式奶茶、西班牙奶茶、荷兰普利奶茶、巴西奶茶等。,名声在外的奶茶有:台湾奶茶、港式奶茶、美式朱古力奶茶、南洋咖椰奶茶、印度奶茶、中国藏式酥油奶茶、中国内蒙咸奶茶等。如果将不同的茶底和奶自由组合,那么红茶、绿茶。西藏酥油茶、台式奶茶、 港式奶茶 、美式奶茶、 南洋奶茶 、日式奶茶、韩潮奶茶、马来西亚奶茶、土耳其奶茶、荷兰普利奶茶、巴西奶茶等等等以地区划分的。
椰香奶茶是奶茶的一种,主要成分为椰汁与红茶。椰香配茶韵,现代工艺与古典茶艺经由南国巧妙融合,既有椰香又有茶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拉茶”,制作方法与香港奶茶差不多。但中间多一道“拉茶”的工序,是一门很讲技巧的手艺。所谓“拉茶”即是将已煮好的奶茶由一个器皿高空倒入另一个器皿中。以制作所用的茶品来分,奶茶品种主要有:咖啡红茶、阿萨姆红茶、锡兰红茶、麦香红茶、乌龙、青茶、茉莉绿茶、高山茶、碳烧茶、花草奶茶、伯爵奶茶等。
港式奶茶对于我们来说,有可能过于甜,会感觉有些腻口,一般也有人称其为“丝袜奶茶”因为港式奶茶的颜色比较暗沉,我们从远处看起来,很像丝袜的颜色,此外港式奶茶价格比较便宜,
西藏、青海、尼泊尔、印度、蒙古等地的传统奶茶是咸的。牛奶或牦牛奶,茶,新鲜奶油或干奶酪,盐。游牧民族生活艰苦,需要热量体能干活,这是他们补充体力的佳品。
香港的奶茶又称为“丝袜奶茶”,于中国大陆多称为“港式奶茶”,以红茶混和浓鲜奶加糖制成,下奶及糖较多,杯的体积较大,热饮或冻饮均可。
三、我国有哪些饮茶习俗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4.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5.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6.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7.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8.功夫茶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9.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据说是鸟雀叼衔一些树果停歇在桑树上啄吃,其中一些种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榉科等树枝或伤陷处寄生,吸取树的养分长成。人们采集这种寄生物的嫩叶晒制成茶,即为桑寄生茶。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
10.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11.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土锅茶
土锅茶是我国为云南哈尼族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13.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15.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16.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17.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18.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19.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20.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四、各地区的代表奶茶饮品?
英式奶茶
茶文化在英国非常流行,有一首民谣就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英国人有着下午喝茶吃点心的传统。1662年,下嫁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林,人称”饮茶皇后“,将流入葡萄牙的中国茶叶作为嫁妆一起带入英国,从此茶开始在英国萌芽发展。

英国人喝起茶来相当精致 , 要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和糖 ,有的还会加入柠檬或者玫瑰,同时配上饼干、甜点等边吃边喝。传统的英式奶茶一般以印度红茶、锡兰红茶为底,加入少量牛奶。由于下午茶一般都在交际场合进行,所以英国人喝奶茶会搭配小巧精致的茶具。

印度马萨拉茶 Masala tea/ Masala Chai
印度人喜欢将茶与多种香辛料一起煮,「马萨拉」一词在印地语中代表「混合香料」,常见的香辛料像是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姜和胡椒。每个茶摊都能尝到不同的特调秘方,从三五款香料到百种香料混合都有可能。

事实上,今天我们喝到的印度马萨拉茶最远可追溯到5000年前,最早的马萨拉茶中并没有「茶叶」,而是混合多种药草和香料,用于治疗小病。后来随着唐朝丝绸之路的发展,奶和茶混合的喝法传入印度,便诞生了今天印度奶茶的雏形,甚至影响后来的荷式奶茶、英式奶茶。
19世纪初,英国为了打破中国茶叶的垄断地位,看准了印度的地理和气候,在阿萨姆、大吉岭、尼尔吉里等地栽种茶叶。这些茶叶除了运送到英国销售之外,也在印度本土内销,于是马萨拉茶又有了一次颠覆性的转变——从此加入了红茶叶。

印度奶茶的制作方式有两种:拉茶与煮茶,制作所用的器具和方法也不相同。北印度常用一般熟悉的「煮茶」方式。而在南印度则是常用「拉茶」的做法,运用两个茶壶将牛奶和茶汤倒来倒去,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弧线,利用倒拉与撞击让茶乳交溶。而喝茶的时候,印度人通常会搭配经典炸咖哩角、炸蔬菜、姆鲁古(Murukku,一种混合米与扁豆粉的油炸小点),或是三明治与饼干一起吃。
港式奶茶
香港受到英国文化熏陶已久,下午茶在地化变得平易近人,不再是贵族的享受。在茶餐厅中配餐产生了独特的饮茶文化,选用碎末状锡兰红茶作为浓郁的茶味基底,也有配方会额加立顿红茶来增添茶香。制作时要将配方红茶放入网袋中注热水,这里的网袋会多次重复使用,所以颜色如肉色网袜一般的深咖啡色,才得名丝袜奶茶。

要把滤网挂在大茶壶上冲泡,香港管这种茶壶叫作茶煲、水煲,要边焗茶边左右撞茶倒入另一个茶壶中,反复数次让茶汤足浓,够浓郁的基底红茶也有专业名词称作「茶胆」,茶胆的颜色深邃、浓郁、具有高饱和的厚度,最后再搭配淡奶组合成奶茶。

偶尔也有搭配炼乳、咖啡的组合出现,延伸的产品炼乳版本且不加砂糖称作「茶走」、佐咖啡的版本称作「鸳鸯」,都是港式奶茶的经典作品。
泰式奶茶
泰式奶茶,泰语叫“chayen”,是泰国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泰国正宗泰式奶茶使用的是深度烘焙的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八角、罗望子以及其他香料,奶茶呈橘色,颜色厚重,喝到嘴里会有一股特殊的泰国茶叶的香味。

在泰国当地日常都有摄氏39、40度的环境中,泰国人爱的还是冷饮。他们会以一整杯冰倒入冲好的红茶来品赏,再以半小时慢慢叹。这样奶茶传来的会先是浓郁的茶香,炼奶的配合下是甜后回甘。在冰块渐渐融化,甜度冰度刚好,到最后,再饮下余下的冰水,就是地道泰国人透心凉的消暑法。

西藏奶茶
据说最早出现奶茶的地方,会使用砖茶烹煮,下盐、不下糖,且会使用牦牛奶、牛奶炼出的酥油,这里的酥油Yak Butter占很大的角色,基本上就是自产的无水奶油,称这种奶茶是咸味的奶油茶不为过,喝起来带有咸味和浓郁的奶香,以及咸味带出鲜奶本身的甜味。

满满酥油加入茶汤是当地人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制作时最有名的部分是「打酥油」的动作,将熟普洱茶煮到浓郁,搭配牦牛奶、炒熟的青稞面(粉)、奶酥油、盐,一起放入传统木桶中,用木制品的木桩、木棍用力敲打到混和。相当费力的做法,因此当地人不称「煮茶」,而称「打茶」。

饮用西藏奶茶时要搭配当地的主食,也可以算是特色的一种茶食,是种叫糌粑的青稞制面粉团、奶制品的曲拉,当作美味的一餐。因为奶茶中加了青稞炒面的关系,会具有一定的浓稠度,也可以直接用馕蘸着吃。
蒙古奶茶
在蒙古语中,蒙古奶茶称作「苏台切」,共通的基础作法是使用青砖茶在铁锅中煮至茶汁转为接近黑色的咖啡色,接着加入盐和炒米,再调入自制的「奶酪」,最后倒入动物性黄油,装入大壶中与家人、宾客一起享用。在茶汁烹煮中必须用汤勺重复舀起茶汁倒入,称为「扬沸」,目的是让奶茶的味道更为融合;除了炒米外也会使用其他香料、谷物调制成秘方;也有煮茶前先将茶叶炒香的做法。

蒙古奶茶的特色是「茶香、奶香、米香」,因为使用普洱茶为基底又加入各种调料,几乎不会有苦涩味,奶香浓郁口感淡薄却十分滑顺,油脂香冲盈口中,咸香衬托出奶制品本身的甜味,非常特别。享用时,桌上会摆出包括奶嚼克(口)、炒米、肉干或肉条、奶皮、奶豆腐、奶片、各类果干、果条搭配食用。

草原游牧民族有这么一句话:「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不只如此,按照蒙古人的习俗,每当家里有客人来时,家中的女主人一定要煮一锅奶茶款待嘉宾,向客人敬茶是对客人的尊敬与礼貌。而且,敬茶用的碗必须是没有破损的,因为不吉利,不能给客人使用。倒茶时也要倒好到满,这样才能彰显主人一家欢迎客人的热诚。

缅甸奶茶
缅甸奶茶大多在街边的摊车贩售,车上会有一锅保持煮滚的浓茶,顾客点餐后提供一个加入糖、炼乳的杯子或碗,将热茶冲入完成缅甸奶茶。此种做法类似越南咖啡,用热茶/热咖啡冲入装有炼乳、糖的杯/碗中,并不会特别进行搅拌,也不会进行拉茶等调匀奶茶的动作。

缅甸奶茶选用的奶制品,如前述主要使用炼乳、淡奶,少数也会用奶水调制;糖则主要使用白砂糖;茶叶受英国文化影响选用锡兰红茶,并不会添加其他香料。
德国东弗里斯兰奶茶
在欧洲,除了英国人爱茶,在德国北部海岸的东弗里斯兰(East Frisia)地区,这里的居民爱喝茶的程度更胜英国人。根据德国茶饮协会2018年的统计,东弗里斯兰地区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300公升,远超过英国的200公升,名列世界前茅。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后,东弗里斯兰的居民很早就跟进了喝茶的习惯。到了19世纪,即便咖啡大举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兴起,东弗里斯兰人仍然坚持喝茶,而且当地特色的饮茶文化更形塑了东弗里斯兰人的身份认同,不仅是因为茶叶比较便宜,也是作为对当时动荡经济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回应。

一般泡制东弗里斯兰茶,会先在瓷质茶壶中放入大量茶叶冲泡高浓度的茶汤。泡好以后,先在玫瑰图腾的瓷杯里置入冰糖,再倒入茶汤,最后加入重乳鲜奶油。注意!添加完后,可不能搅拌茶杯喔!这是组成东弗里斯兰茶文化中最关键的仪式。整套仪式的重点在于,倒入的鲜奶油会渐渐形成「茶云」,而且边喝的时候,冰糖会慢慢融化,鲜奶油也会慢慢与茶汤融合。而当茶杯快见底的时候,味道回越来越香甜,趁着冰糖还没完全融化,再加入第二次、第三次的茶汤,每一口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五、有没有什么地方特色茶饮推荐?
一、大红袍
大红袍应该就是武夷山最具代表性的茶叶了。武夷山的特色茶叶就是岩茶了,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而武夷山大红袍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之作了,素来有“茶王”的美称。但是现在的母树大红袍已经不产茶了,市面上的大红袍都是移植、或者拼配的,但是口感依然另广大茶友们折服。
二、西湖龙井
都说“天下名茶数龙井”,西湖龙井可以说是杭州的一大特色了。去杭州,游西湖、喝龙井、吃龙井饼是必不可少的。西湖龙井是绿茶的极品代表,是杭州最具特色的茶叶,茶友们怎能轻易错过呢?
三、安溪铁观音
跟武夷山一样,安溪也是出了名的茶乡。安溪孕育除了铁观音这样的极品茶叶,铁观音也让安溪被大家认识。安溪的茶叶不止铁观音,但是铁观音绝对是当地最具特色的茶叶。其条索卷曲状结沉重,呈青帝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誉。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四、祁门红茶
安徽祁门的特色茶叶绝对就是祁红了。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茶性温和,茶香独特,茶味醇厚,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五、云南普洱茶
云南也是中国的主要茶区,说到云南茶叶,相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普洱茶了吧!优质的原料,考究的制作工艺,这样产生的普洱茶不管是在口感还是在功效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事,它收藏的时间可以很久,越久价值越大,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六、中国各地有哪些饮茶习俗?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 ,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品龙井
品龙井茶,主要流行于江、浙、泸的大、中城市。品饮龙井茶,要做到:一要境雅,即自然环境、品饮环境优雅;二要水净,即泡茶用水洁净;三要具精,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倘用盖碗冲泡,则无须加盖;四要艺巧,即要适情,即要有闲情逸致,抛却烦闷琐事,方有兴味品茶。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习惯用小杯啜饮。现在,这种品茶方法,已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兴起。
实践证明,要真正领略到啜工夫茶的妙趣,升华到艺术享受的境界,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上好的乌龙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沦饮法。
技艺双全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习俗,在中国汉民族居住地都可见到,但用得最普遍的要数西南地区的四川。人称:中国茶馆数四川,成都茶馆甲四川。
四川人所说的盖碗茶,其实就是用盖碗泡的茶。用盖碗泡茶,盖碗盖着,可以保温;启盖后,可以凉茶;捏住盖碗,还可推去茶汤表面的悬浮叶片,搅匀茶汤浓度;而端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烫手;将茶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护,不会灼伤桌面。
用盖碗饮茶,既不失风雅情趣,又十分实用方便。
“一盅两件” 吃早茶
在中国南方,有吃早茶的风俗,尤其是岭南,吃早茶的风气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饥补营养,又能补水解渴生津。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应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羊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早茶。
早茶具有茶饮、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
说它是茶饮,就是保留着饮茶的基本内容;说它是吃茶,就在于它在饮茶的同时,还用食品佐茶;说它是吃早茶,是因为那里的人们,特别注重早晨上茶楼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