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于都县的名优特产有哪些,还有因什么而出名

万里长征第一渡

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于都红军大桥”是于都县横跨于都河的第8座大桥,1934年,8.6万红军主力从于都河上8个渡口渡河,踏上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后,于都人民自强不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先后在当年红军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于河大桥、寒信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等7座大桥,使两岸87万于都人民结束了摆渡的历史。

于都县“山明川秀,地丽物繁”,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引人入胜。现已开发“红”、“绿”、“古”特色旅游景区10余处,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场――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等。另外,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发源示范点――罗坳油槽下和梓山欧阳屋新开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目前于都正计划组织筹备建立长征文化艺术旅游节和唢呐艺术旅游节;新开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杨公坝、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10个旅游景区。

于都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绿茶、禾丰珍珠粉、靖石的高山青草奶、仙露青梅酒等;工艺品有唐三彩工艺品等。

独特的饮食文化:境内有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

特色小吃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是于都的传统名点,眉公酥是于都的传统茶点。烧买、花丸、芋包、糯米果、春卷黄元米果、索粉、炒花生、盐花生、云片、瓦角酥、柿饼、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还有于都烧卷子。

峡山道菜:

以大蔸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微波杀菌,真空密封包装制作。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绿色”保健食品

江西于都特产烧卷子

江西省赣州于都县烧卷子源于畲族,是一种独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蓝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谏议大夫时,带入宫中,深受杨贵妃青睐,从此列为贡品,流传至今。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相结合而精心制作出的烧卷子,具有健齿固肾之功效,是休闲旅游,佐酒品茗,宴宾待客之开胃佳品。

烧卷子是畲族人过年才会做的,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人纯手工做烧卷子卖了,外面卖的烧卷子都是用机器做的。

烧卷子的做法,如何配料,以及所有工序

主料有面粉、花生油和白糖,再加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需要10道工序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劈条、对条、成型和炸制。好吃,又美观。颜色棕黄,不生不焦,由十根细条组成,内夹各种馅,拧成三个花,犹如妙龄少女的一条长辫子。它酥脆香甜,胜似酥糖,进嘴就酥,越吃越好吃,连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非常喜欢。

1.材料:

面粉2杯 糖粉2/3杯 盐1/4小匙

小苏打1/3小匙 蛋1个 水2大匙

做法:

将面粉,糖粉,小苏打粉及糖混合过筛

再加入蛋及水揉成光滑且软硬适中的面团静置约30分钟

将面团杆成长方形(约24公分长,15公分宽,0.5公分厚)面皮再分切成24条

每条面条左手拉住一端用右手轻压另一端向前搓滚再将两端捏合搓成麻花状

炸油烧热中火将麻花炸约4分钟呈金黄色捞起放凉

麻花要放凉后才会香脆,放入密封罐中保存可保存数星期

面 粉 1kg

水 350g

Baking powder 20g

糖 稀 100g

植物油 50cc

砂 糖 160g

明 矾 3g

小苏打 5g

制作方法:

1.除面粉外全都放入水中,使之化开,小苏打与发孝粉最后放入(也可放入面粉拌均)。糖稀不好化可把容器放在温水里。

2.把(1)倒入面粉里和均,调制成面团,分3块,外表抹上油,盖上湿毛巾后,放置50分钟以上。

3.成型:将面团开块,切成适当大的小条,逐只搓成约50~60厘米长的细长条,要求粗细均匀。用双手按着左右两端搓上劲(一端往上搓,一端往下搓),把两端悬空提起合拢,会自动拧成麻花状,抓住合并的一端,另一端再搓上劲后,再双起搓成四股铰链状,把接头处揉在一起,(注意要揉紧,不然炸时会散开。)即成生坯。生坯要求长短均匀。操作时双手沾点油,注意是搓长,而不是拉长。

4.将油倒入锅内,用文火烧至温热时,将麻花生坯放入温油锅内炸,炸至呈枣红色,且用筷子夹住麻花中间时,麻花体直不弯,即可捞起。http//

于都有哪五大特产

于都五大特产: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绿茶、禾丰珍珠粉、仙露青梅酒。

于都县是赣州市下辖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