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特产 遵义特有哪些

1、贵州茅台酒:茅台酒产于遵义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镇。

2、凤冈富锌富硒茶:凤冈锌硒绿茶产于我国仅有的富锌、硒地带--贵州省凤冈县。土壤中富含17种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3、务川灰豆腐:是贵州务川仡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特色食品。

4、赤水金钗石斛:赤水民间使用金钗石斛早在乾隆川盐入黔年间,入药熬汤就开始当地生长的石斛,因其茎杆两头细小,中间粗壮,色金黄,其茎状形如古代人们用来绾住头发的“黄金发簪”首饰,半月形,所以用“金钗”命名,冠以”赤水“地名,称为赤水金钗石斛。

5、余庆苦丁茶:余庆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6、湄潭翠芽:“湄潭翠芽”茶产于贵州高原东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贵州省湄潭县。

仡佬族有什么特点。民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

仡佬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1、风俗习惯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粱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

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

凡婚丧喜庆,都要设宴酬宾。一般二三十桌,多则百余桌。因为事先往往没有准备,所以丧事席一般不大讲究,吊客也不在意,有“不迎不送丧家礼,自去自来自送情”之俗。过去经济窘迫,办席不易,有“丧事场中现说起,招男嫁女讲不起,生朝满期鬼怂起”之说。

2、传统文化

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有本民族专司祭祀、祈福求寿、退鬼、超度亡灵的巫师。仡佬族人创业、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 衣食住行与山林息息相关, 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有些人家对古树巨石顶礼膜拜, 正月十四和三月初三皆献酒、肉、糍粑祭奠, 祈保子孙安康。每逢旱、涝、病、虫灾, 便挂善募捐, 请道士设坛打醮作法事, 祈祷诸神禳灾保平安。住处附近山林中最大最粗的那棵古树常会被作为神树来祭祀和崇拜。

一旦选定后, 则要对该地区实行封山, 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 包括禁止砍树和放牧, 这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维持了生态环境。

扩展资料:

仡佬族概况

仡佬族总人口为57.94万人(2000年),其中96.49%(即55.90万人)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仡佬族原来分为许多不同的支系,每个支系的名称各不相同。新中国成立后,经各地仡佬族代表协商,报经国务院同意,1956年公布统一称为仡佬族。1983年,随着民族识别、民族成分恢复工作的进行,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经县以上政府批准,又有25万多人恢复了仡佬族民族成分。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在语音系统上接近苗语,在语音、语法上有个别现象又近壮、侗语。它与苗瑶语族语言和壮侗语族语言都有少量的同源词。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把仡佬语族看成汉藏语系中一个独立的语族较合适,其名称可以叫僚语族或仡佬语族。

仡佬语分四个方言,习惯上称为“稿方言”、“哈给方言”、“多罗方言”和“阿欧方言”。仡佬语的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并呈现犬牙交错的方言土语分布。一个县往往有几种仡佬语方言并存。

在语言使用方面,目前只有贵州省的平坝县大狗场、安顺市西秀区的湾子寨、黑寨、普定县的新寨、关岭县的麻凹、六枝的居都、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云南省麻栗坡县月亮湾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三冲仡佬族语言较为完整。

据调查,当前完全或部分地以仡佬语作为母语的仡佬族最多不超过6000人,大约只占仡佬族总人口的1.1%。绝大多数的仡佬族使用汉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有少数成员会讲当地的苗语、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仡佬族

务川仡佬族美食

务川仡佬族美食有务川豆腐、土鸡炖牛宝、务川油蚕儿、务川农家腊肉、务川灰豆腐

1、务川豆腐:务川灰豆腐是一种食品,主要食材是黄豆、调料有白碱等,制作方法是首先要选好黄豆,洗净浸泡。

2、土鸡炖牛宝:土鸡炖牛宝是一款美食,主要原料有净土仔母鸡、黄牛睾丸等。汤汁清香、味浓、有滋补功效。

3、务川油蚕儿:将打好的米浆放入特制的圆形勺子中分两次油炸而成。第一次油炸前候容器里盛一半的米浆,连勺子放油锅中油炸至米浆基本定型,放入由葱肉末红豆米等拌好的馅,再覆盖以米浆继续油炸至成熟即可。

4、务川农家腊肉:务川腊肉又叫熏烤肉,每年入冬之际,当地仡佬族群众家家户户都会择吉日杀年猪,把切割好的肉块用食盐和少许的花椒粉充分揉搓,前后腿还要切下许多小沟,使得盐和花椒粉能够充分融合其中。

5、务川灰豆腐:务川灰豆腐,是务川仡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特色食品,是仡佬族人民饮食文化的结晶,精选当地优质黄豆及芙蓉江流域的天然矿泉水搅拌均匀用石磨磨制成豆腐,再将豆腐与当地的一种特殊植物烧成灰烬混合,经民间特有传统手工技术炒制而成,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有哪些特产

民族工艺有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竹编是都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众多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剪纸是都匀水族聚集的奉合、阳和、基场民族乡特有的剪纸艺术。

荔波风猪

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产品远销欧洲、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水蕨菜

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细数贵州仡佬族特产有什么

少数民族特产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的东西,出外旅游大家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还有就购买当地的特产了。如果你有机会去仡佬族去游玩的话,那你千万不要忘记那里的特产。下面就就让我来给大家盘点 仡佬族文化 中的仡佬族特产吧。

灰豆腐

灰豆腐果誉称“人参果”。产于中国银杉之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风味特色食品。传说为插旗山灵岩寺(今道真自治县旧城镇)一尼姑之举,故又得“神仙果”之名。据载昔为朝廷贡品,今为百性佳肴。20世纪80年代经西南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测定,富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常食有健身之功,强体之能,是老幼皆宜的传统营养食品。

仡佬族油茶

油茶,既裹腹又解乏提神,是仡佬族人平时喜欢吃的一种饮食,又是待客较为浓厚的一种茶道礼仪。

油茶制作较为复杂,先在铁锅中放入猪油或菜油,等油腊后(即油温上升八九层),文火炒茶叶。茶叶炒好后起锅另炒芝麻、大米、黄豆,将其炒黄、炒焦,然后混合在一起,参上少量的水,洒点盐,用木瓢背在锅内使劲地来回磨,直至将锅内茶叶、大米、黄豆等磨成稠糊状,再加上猪油渣,有的放炒好的排骨、或腊肉骨头、油渣、洋芋等,再掺水,(水量看吃茶人多少而定)用旺火烧开后,又用文火慢浸,待茶叶等充分溶烂就可吃茶了。

待客的丰盛油茶,吃茶时还要用米籽泡油茶,花生、包谷泡,酥食、麻饼、荷包蛋下茶,还要用茶煮珍珠圆子或汤圆,意为圆满。

清明粑

把采自山间田野的野菜(清明草)洗净,放入开水中氽一遍,然后捞出切细,再与蒸好的糯米饭一起放入碓窝舂成糍粑。亦有将氽过水的清明草与糯米面掺和,揉成圆,放进锅里蒸熟即成。这种加入清明草的糍粑,蘸上黄豆面,绵糯中透出一股浓浓的草香。

洛龙党参

洛龙党参是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洛龙镇的特产。洛龙党参也叫洛党,以其肉质鲜嫩、药用价值高而深受外界青睐。洛龙党参因其产于道真县洛龙镇而得名,由于生产规模小,常常供不应求。

乌江鱼

制法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水煮鱼。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放入鲜鱼块和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另有当地特色泡菜、时令青蔬等作为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