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03-04

对“教学”这个词的另一种领悟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日常我们所理解的“教学”,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教师发起“教”,学生跟着老师“学”。

今天早上备课,原本储备了资料,有教案,也有课件,将这些资源与教材一比对,有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而且可借鉴的意义不大。于是决定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备课。

今天第一次走进课本的学习,有必要引导孩子理解这门学科的名字包含的意思,因此,从学科名《道德与法治》入手,引导大家讨论。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首先我自己的理解,“道德”就是道义、德行、品德、修养等,是社会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禀赋。“法治”,于个人来说,就是遵纪守法,这是做人的底线,才能较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于国家来说,就是依法治国,这是国家的治国理念,确保国家的和平、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把这两词集合起来成为一门学科的名字,有什么关联性呢,我想道德是柔性的,法治是刚性的,道德是高线,法治是底线。要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就要有道德、守法治,才能担当起工作的责任,被人尊重、认可。

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对吗?肯定不完善,或是不严谨。

于是,开始查资料——

“道德”的基础释义:“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法治”的基础释义:用法律治理国家。有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说。形式法治指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法治指良法统治,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只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均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他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较高的地位。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两个词语的理解与我的理解有相似之处,但是表达更加严谨。在“法治”的理解上着重从国家治理层面上解读。

在资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法治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他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藉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这是何等美好的社会,这就是人类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

备课中不急于寻找答案,先从自己的思考出发,然后,进行资源的搜集、阅读和内化,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抓住二者的关联,对课程名称就有基本的理解。

今天先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中重点讲“尊老爱幼”的风俗,书上的资源很有限,于是搜寻了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

1.爱幼的习俗

出生:“红鸡蛋”的寓意就是报喜,说明家人对幼儿的降生充满了喜悦。

满月:剃胎发,寓意“从头开始,一生圆满”;做胎毛笔,寓意“文云昌隆,青云直上”;用红鸡蛋在头顶上滚几圈,寓意“鸿运当头,吉祥如意”,理发后洗澡,在盆中放入两个石头,寓意“身体健康壮如石”。

过年送压岁钱:寓意“送走旧年,祈福新年平安幸福”

2.尊老的风俗

生日:吃长寿面、寿桃,全家大小回家聚会送祝福。

节日:重阳节,农历9月初9,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经典: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故事1:汉代:汉文帝时代,80岁以上老人每月供给大米1石,肉20斤,酒5斗。

故事2:清朝1772康熙帝69岁生日,办“千叟宴”,迎接全国70岁以上老人到京赴宴,有2417人参加。

故事3:当今老有所养,“老年证”、“一卡通”等。

尽管上周就布置了查找资料,但学生完成得很少,下周需要提早强化,否则课堂的内容扁平化。我将自己查找的资源进行补充,学生兴趣盎然。

这样的备课的过程,我在为“教”做准备,但在准备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是在不断梳理、延展,我了解学科词语背后的意义,也丰富了对于“尊老爱幼”来自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些被历史不断地洗淘流传下来的句子,成为中华文化的灵魂,成为家庭血脉传承的衣钵,,这也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得到强化的认知。

面对教材,面对课本,面对不同的学生,教什么,怎么教,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每天都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自我追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搜索,寻找答案,寻找理想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学”放在首位,带着自己的“学”走向课堂的“教”,让课堂的“教”能真正走向学生的“学”。

当我们不被已有的教案牵着鼻子走,不被手上的资源所左右,有自己的理解、判断、思索以及建构的时候,师生彼此相互濡染,课堂就一定能够看见生命与智慧的拔节生长。

二、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课件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扩展资料:

村寨习俗:有些村寨必须遵守坐的规矩。如侗家坐的习俗。如果你坐在寄宿家庭的门槛上,面对着教堂房子的墙壁,你就被认为对寄宿家庭的祖先没有任何尊重。

主人的新红漆四脚凳不能随便坐。有这样一张长椅的人表明他的家庭已经娶了一个新媳妇。凳子是新媳妇的专用凳子。新媳妇生下孩子后,便可自由坐下。

易家的消防店是一个家庭烹饪、烘烤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店主恭敬地邀请客人们坐在消防店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座位。客人必须坐直,不要张开双腿。此外,她们被认为不尊重妇女。你不能用两条腿站着。这将被认为是摆架子和蔑视家庭。

三、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期末测试卷

以下,是我们自用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2021年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有些时候我们会向朋友提出    的要求,却并不知道,正是这些    的要求,伤害了朋友之间的 __________。

2、__________来之不易,需要__________。学会与朋友相处,__________才能天长地久。

3、说到做到是一个人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一旦对他人作出保证,就要想办法__________完成。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逐渐养成__________的好习惯。

4、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__________说话算数。

5、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是__________ 行为。

6、当冲突双方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时,可以请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来协助解决。

7、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__________的行为,我们要有__________意识,维护自身__________。

8、我们在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首先应与商家、厂家__________解决,__________未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__________管理部门投诉。

9、合理开支并不意味着要一味__________,我们既要精打细算__________,又要把生活安排得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古人从__________中总结出来的自勉警示之语,凝结着古人的__________。

11、很多浪费行为是我们错误的__________导致的。

1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 __________,我们要养成__________的好习惯。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共24分)

1、朋友之间相处时,要敢于对对方的错误提出批评。( )

2、在选班长时,小娜的好友王明将票投给了张芳,小娜很生气。( )

3、我们坚持对别人说话算数,对自己就无所谓了。( )

4、说话不算数只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对自己无所谓。( )

5、被人欺负是痛苦的,但我们不要抵抗,抵抗可能会发生违法行为。( )

6、辱骂取笑讽刺同学,都是学校可能发生的欺负行为。( )

7、在购物时不需要的商品要放回原位,轻拿轻放。( )

8、学会协商与投诉,维权意识不能少。( )

9、父母和我去饭店时,只点两个菜是抠门的表现。( )

10、买东西不知节制,超过预算。( )

11、我知道浪费不好,但遇到我不喜欢的菜还是倒掉。( )

12、请客人吃饭时,妈妈说如果餐桌上的菜都吃完了让人难堪,所以点了很多的菜。(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好朋友张华想竞选班长,他让我投他一票,我应该怎么做?( )

A、欣然同意,好朋友吗,帮他一把无所谓B、耐心的说出不选他的理由,公平公正的选举更优秀的人选C、耐于情面,不好意思说,模棱两可,选谁都一样。

2、下列成语没有体现诚信的是( )。

A、立木为信B、一诺千金C、精卫填海

3、放学途中,小明故意踩了小亮一脚,小亮和小明理论时,小明不肯认错,假如你看到了这一情景,你会怎么办( )

A、与我无关,赶紧躲开。

B、鼓掌起哄,看热闹。

C、向老师或家长报告,希望他们赶来制止

4、上课时,李娜故意把王林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文具撒了一地,王林应该怎样办?( )

A、把李娜的文具盒也扔到地上B、自己默默捡起来。

C、找老师主持公道

5、在购物选择商品时,下面哪种方法正确?( )

A、试用多个商品不放回原处B、随意拆除商品包装C、在挑选水果时,不用手乱捏,轻拿轻放

6、小明在商场购物结账时,店家强行要搜查小明的书包,小明应该怎么做?( )

A、算了,让他看看也没什么,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B、和他们吵架。C、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下列现象属于合理消费的是( )。

A、根据实际需要采购日常用品B、去饭店就餐不加节制,随意点菜C、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没钱时到处借钱

8、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我想买漫画书,妈妈不给买,我很不开心,后来到爷爷家住了两天就忘了不开心的事B、小丽从来不赶时髦,也从不与同学攀比C、小明从来不买矿泉水喝,都是买可乐等饮料。

9、下列属于正确想法的是( )

A、稍微浪费一点没有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话我抠门B、这些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浪费点和别人没关系C、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

四、自助探究分析题(共29分)

1.请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11分)(第一小题两分一空,第二小题一分一空,答案合理即可)

(1)当朋友有困难时,我愿 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朋友犯错误时,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朋友伤心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朋友帮助我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费有多种表现,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浪费。

2.一个人对他人说话要算数,对自己就可以说话不算数吗?你有帮助自己说话算数的妙招吗?(9分)

3、各种浪费现象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让我们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一下浪费现象吧,挑选某一个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9分)(第一小题1分,其余2分一空,言之有理即可。)

(1)我们小组调查的浪费现象是__________方面的。

(2)我们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浪费粮食导致环境污染“巨幅增长”。

(4)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减少这些浪费,我们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及最新四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请见百度文库: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与期末测试卷

如有帮助,请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