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门文化的特点 

澳门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是它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并使地中海的拉丁文同印度、东南亚、日本及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经历几次大火而仍然屹立的大山巴牌坊就是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成为今日澳门的城市标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占澳门半岛面积1/5的建筑群以及离岛一

些文物中处处可见,其特色为世界少见,至今仍受政府和联合国的精心保护,比香港和大陆同类古迹保护得更为完整,免遭商业化或政治浪潮的摧残。宗教的多元化是澳门另一特色,不仅有400多年的天主教,百多年的基督教和近几十年的巴哈伊教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平相处,不受外界宗教战争和宗教格斗的冲击,各自对社会做出自己贡献,而且在某些方面又相互容忍和融合,尤其表现有本地老居民的习俗之中是兼而有之,连政府规定的假日都要照顾到几方面的传统,成为公众共同庆祝的节日。这种多元文化和习俗集中反映在世代在此居住的欧亚混血的土生葡萄牙人身上,他们的语言以葡语为主体汲取了粤语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词汇,土生葡萄牙人的烹饪更是吸收粤菜、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一些烹调风味。

二、澳门有哪些地理特色

地理位置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公里,距离广州145公里.本地时间比格林威治子午线时间早8小时.

面积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日的 28.6 平方公里,面积约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和路环两个离岛.半岛北面与中国大陆相连,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仔连接;至于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路连贯公路相接.

人口

2007年第一季澳门居住人口估计为 531,4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581人.澳门半岛北区更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初步结果,8月19日澳门的居住人口中51.2% 为女性.在年龄组别方面,15.2% 为15岁或以下,77.7% 介于15到64岁,7%为65岁或以上.两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均超过79岁.

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50.2万居住人口中,中国籍居民占93.8%,葡国籍占1.7%及菲律宾籍占2%. 澳门的官方语文分别是中文及葡文.澳门以中文为日常用语的居住人口超过95%,而使用葡萄牙语的人口则为0.6%,其余人口使用英语、菲律宾语及其它语言.

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在居澳时间方面,超过78%人口在澳门居住超过十年.至于出生地点,在澳门出生的居民占42.5%,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居民占约47.1%,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为10.4%.

气候

澳门的气候炎热而潮湿,全年温差较大, 6月至9月的气温可高达摄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则可低至摄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气温很少低于摄氏14度.每年的台风季节,澳门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系统影响.

位置·范围·分区·面积

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正当珠江口西岸.其经纬度位置为:东经113°32′47〃、北纬22°11′51〃.5(以半岛东望洋山为准).澳门东面与香港隔海相望,成犄角之势,共扼珠江口的咽喉.西面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湾仔一衣带水,其间的濠江水道只有一千多米宽.南面过内、外十字门后便是浩瀚的南海.北边以古老的砂堤与珠海市的拱北相连,陆界长度只有240米.

澳门东距香港仅61公里,北离广州约105公里,这是直线距离;三地鼎足分立于珠江河口湾之外缘(见图1.1).珠江是我国第四大河,西江是它最长的主干.从澳门循西江上溯,可达肇庆、梧州等地,沿途物产丰富.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不仅是华南、而且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澳门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中下游为腹地,与香港、广州两个大城市及珠海、深圳两个经济特区为邻,这样的地理位置,在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澳门在东亚的位置也很适中(见图1.2).它正当东南亚与东北亚航路的中继点,东北离东京大约2800公里,西南距新加坡2600公里左右,东南至马尼拉只有1200公里.这样适中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澳门在十六、十七世纪东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图1.3).南北距离11.8公里,东西距离4.4公里.范围西起东经113°34′47〃,东至东经113°35′20〃,南起北纬22°06′40〃,北至北纬22°13′01〃.陆地总面积17.316平方公里.路环岛面积最大,7.087平方公里;澳门半岛次之,6.45平方公里;凼仔岛最小,只有3.779平方公里.①

澳门半岛形如一靴,东北——西南走向.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妈阁嘴长约4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从沙梨头海边至友谊大马路东方酒店长约2公里.其西侧的狭窄河道(濠江)是内港,东侧面向珠江口的是外港.半岛分布着澳门的市区,是全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绝大部分工商业和人口均集中于此.澳门半岛又分为五个区,各以该区内的主要教堂命名(实际上它们原来是天主教会的堂区).各区名称及面积(根据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署1986年出版的一万份一比例尺的澳门半岛图量出)如下:

花王堂区(圣安多尼堂区) 1.072平方公里

望德堂区 0.655平方公里

风顺堂区(圣老愣佐堂区) 0.844平方公里

大堂堂区 1.055平方公里

花地玛堂区 2.424平方公里

花地玛堂区在半岛北部,面积最大,包括青洲、台山、马场、筷子基、望厦、黑沙湾等地及新口岸水塘.望德堂区在半岛中部,面积最小,包括荷兰园、塔石及松山(东望洋山).花王堂区位于半岛西侧,包括沙岗、新桥、沙梨头等地,着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鸽巢花园均在此区内.大堂区位于半岛东南部,包括新口岸、南湾新填地、水坑尾以及新马路和草堆街之间的狭长地段.风顺堂区位于新马路西南侧的半岛西南端,包括岗顶、下环、妈阁、西湾及南湾西段.

凼仔位于澳门半岛之东南偏南方约2.5公里处,西面与珠海市小横琴岛隔海相距800至1,200米左右.凼仔岛之南约2公里是路环岛,有一条长约2,225米的路凼连贯公路相连,岛西面是珠海市的大横琴岛,最窄处相距不到300米.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凼仔、路环两个离岛迟迟未有开发,居民甚少.1974年,长约2,500米的澳凼大桥建成通车,遂将两离岛与澳门半岛连成一体.近年凼仔北部发展较快,澳门最高学府——澳门大学(前东亚大学)——就设在这里,国际机场及深水港亦已分别在凼仔和路环兴建,并加建长3,900米的第二条澳凼大桥,以连接国际机场,这必然会进一步带动两岛的开发.

三、澳门的文化有哪些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其是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所组成。

澳门的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但这里却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了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澳门不但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而且其著名的纺织品、玩具、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得澳门的经济发展长盛不衰,所以这里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自中国秦朝起澳门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元朝时期的海军长期巡逻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澳门于1887年12月1日被葡萄牙占领,开始被强行租借,成为了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我带大家看看。

【社会 文化 】

澳门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以中华 传统文化 为主、并以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澳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经历,成就了澳门文化具有深远的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以及融合了葡萄牙文化的西方文化所形成的并行文化,可以说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16、17世纪以后,澳门成为了贸易和传教的中心,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得到促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在长达400年之久的时间里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澳门现今仍保留着很多中西合璧的并具有东西方风格的文物古迹或建筑物,其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点。

【宗教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到了这里,逐渐形成了澳门的主体文化。如在澳门传播最为广泛的妈祖文化,其仅仅是供奉天后的庙宇在这里就有十多座,后来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仰融入佛教、道教,成为了现在的多元信仰。在澳门充分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天主教、__、佛教、道教、妈祖等信仰在这里都有遗存。如大三巴牌坊就是东西方宗教文化互相融合的杰作,其体现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

【博彩文化】

至今已存在一百多年历史的澳门赌业,自1847年就有了赌博合法化的法令。澳门的博彩业的组成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主要由幸运博彩、押注于跑狗或回力球以及 赛马 等、彩票组成。各种的博彩方式都是中西结合的,十分繁多。澳门是世界上四大赌城之一,其博彩业被特区政府设为澳门经济体系中的龙头产业,因此以,要想了解澳门的文化,是一定要了解澳门的博彩业的。历经多年的历史沉淀,澳门的博彩业早已渗透到了澳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各面,成为了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

【传统建筑】

澳门大炮台又叫做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位于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最著名的地标性历史建筑之一。大炮台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建成,原本属于教会所有,用以防范海盗,以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后来成为了澳门军事要地。炮台上现保留着很多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就是当时耶稣教会的会址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炮台就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了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广防御体系,其中在1623年至1740年之间,这里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居住所在地。

四、关于澳门的风俗习惯

1、鱼行醉龙节

鱼行醉龙节为澳门鲜鱼行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又称澳门鱼行醉龙醒狮大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舞醉龙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珠海、澳门)。

2、谢灶

谢灶为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住灶神之嘴,免得灶神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扩展资料

鱼行醉龙节历史渊源:醉龙传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那时香山境内瘟疫横流,乡民求助佛祖,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蛇,遭乡民砍断后血染河水。

乡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都认为大蛇是龙的降凡,便创造出舞醉龙以志纪念,籍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这吉祥日子。祈求风调雨顺,消弭水祸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19世纪末中国战祸连绵,随着香山一带鱼行从业先辈移居澳门,结合原来居于澳门的鱼行从业先辈,将此项民间传统习俗 根澳门,继而演化成澳门鲜鱼行同业间团结象征的节庆活动。

经过数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澳门鲜鱼行醉龙节庆发展亦渐具规模,团队日渐庞大,除了成为澳门和谐社会中独有具地方特色的大型传统节庆活动外,亦成为本地区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年岁岁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行醉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