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十大经典料理

日本这个东亚岛国,有着迷人的景色和可口的食物而日本的料理,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体。根据各地新鲜的时令食材制作出来的料理,展现出独具风味的一面。那么有哪些料理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寿司

这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了。“有鱼的地方就有寿司”,这是日本人的口头禅。简简单单的米饭搭配食材也被日本人做的如此小巧。

刚出锅的热米饭混着米醋被紫菜包裹成一块块寿司,再搭上各类食材,如甜虾、金枪鱼、鲑鱼还有北极贝等生食材,在蘸上一点辣味十足的芥末和酱油,一口即尽,美味十足。

2、日式拉面

鸡蛋烧腊拉面可谓是日本人最喜爱的深夜料理。日本从古中国学到的面料理如今有了自己的特有招牌。日本的拉面汤底是分地区的:福冈的是著名的猪骨汤底,浓厚香滑;而北海道的特产汤底则是味增汤底,味道独特。而不同食材也搭配出不一样的拉面,让日式拉面的样式各有不同。

3、天妇罗

蓬松酥脆的天妇罗可是日本油炸食品界的头牌(虽然它的起源可能是由葡萄牙商人带到日本的)。炸得酥脆的海鲜和蔬菜蘸上点精盐或者是萝卜泥,一口咬下,天妇罗脆得发响,萝卜泥有带着去油的特点,让天妇罗香而不腻。吃天妇罗绝不能错过天妇罗虾哦!

4、怀石料理

作为日式料理界的高级料理,怀石料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起源是来自京都茶道。精心布置的精美陶器,放入多种多样的时令食材,制作精巧极致,如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会发出“吃了可惜”的赞叹;没有菜单,只有不同季节不一样的可口菜肴,这也是其特色。

5、鳗鱼

据了解,日本有民间传说曾提到,鳗鱼是对付夏天的高温、湿气的一道理想的“解毒剂”。新鲜捕捞到的野生鳗鱼,在五月到十月这段期间对日本人来说都是可口的食材。

这一美味佳肴要到一些比较传统的日式餐馆,他们会有传统的炭火烤河鳗。品尝油汁饱满的鳗鱼,配上甜甜的烧烤酱,在夏天是十分值得回味的一大乐事。

6、荞麦面

注重养生的日本人创造出许多养生料理。其中,长而细的荞麦面是日本人长期以来坚持的主食。特别是在山区,耐寒的荞麦比大米更有价值。日本夏季吃荞麦面有一个传统吃法:把热滚滚的荞麦面放在装有竹席的便当里,撒上点紫菜,夹上一口,蘸下酱汤,滑溜溜地吸入嘴巴中。

7、涮涮锅

自己动手丰衣食足。日本很喜欢围在一起打火锅,放入各种各样特有的时令蔬菜、端起红白相间的肉类拼盘,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薄薄的牛肉片烫一下,放入嘴里入口即化,滋味十足。

8、什锦烧

这种违反日式料理的典型高雅形象的料理,确实日本人最喜欢的休闲食品。食客自己在饭馆配置的电磁炉上做可口的煎饼上放上白菜、猪肉等食材,撒上柴鱼片和紫菜,再淋上蛋黄酱,慢慢地咬上一口,满足感会瞬间溢满。

9、炸猪排

这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日本打卡国门受西方影响而出现的一道料理。但这道料理是完完全全地按照日本人的口味来制作的,没有西方的“血统”存在。

在鹿儿岛上出产的伯克希尔猪肉,是日本广受欢迎的高级食材。把裹着蛋黄和生粉的伯克希尔猪肉炸到金黄,放在冷盘里,配上大酱汤和白菜丝。咬下一口,饱满的油汁和酥脆的.爽感席卷而来,享受着伯克希尔猪肉所特有的甘甜。只要一口,就会爱不释手。

10、烤鸡肉串

晚上一瓶冰镇啤酒和几串鸡肉串对一个日本让你来说是再爽不过的事了。精致的烤炉,配上盐烤和酱烤两种不同的烤法,把鸡肉的原汁原味都封印在肉串里面。

拓展:

简介

日本料理,通常为一碗饭,以及一碗汤;例如传统的日本早餐,通常是味噌汤,米饭,和一碟酱菜。而最常见的料理叫做“三菜餐”(日本语:一汁三菜/いちじゅうさんさい)——汤,米饭,和三碟用不同煮法煮出来的菜。这三碟菜通常是一碟生鱼片,一碟烤菜,和一碟水煮菜,有的则是蒸菜,炸菜,醋菜,或是淋上酱料的菜。“三菜餐”往往会另外附上酱菜以及绿茶。一种很受欢迎的酱菜是梅干。

由于日本是海岛型国家,日本人相当喜好海产品──包含鱼、贝类、章鱼、虾蟹类,和海草。

起源

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因为靠近大海所以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分类

日本料理主要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本膳料理

以传统的文化、习惯为基础的料理体系。源自室町时代,是日本理法制度下的产物。正式的「本膳料理」已不多见,大约只出现在少数的正式场合,如婚丧喜庆、成年仪式及祭典宴会上,菜色由五菜二汤到七菜三汤不等。

怀石料理

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茶道形成了,有此而产生了怀石料理,这是以十分严格的规则为基础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统的烹调系统是“怀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日本古老的传说,“怀石”一词是由禅僧的“温石”而来。那时候,修行中的禅僧必须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饭。可是年轻的僧侣耐不住饥饿和寒冷,将加热的石头包于碎布中称为“温石”,揣到怀里,顶在胃部以耐饥寒。后来逐步发展为少吃一点东西,起到“温石”御饥寒的作用,详情大家可以浏览日本料理专门网进行查阅。

会席料理

随着日本普通市民的社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料理店,形成了会席料理。可能是由本膳料理和怀石料理为基础,简化而成的。其中也包括各种乡土料理。会席料理通常在专门做日本菜的饭馆里可以品尝到。

桌袱料理

桌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桌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张桌子上。这种料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桌袱料理。桌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茶会料理

日本的室町时代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席间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两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上茶。

大学料理

一般日本大学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两大类——米饭和面条。米饭按配菜又分为咖喱类、炒菜类、油炸类、盖浇饭4类。常见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饼咖喱、炸土豆泥饼咖喱;炒菜类常见的有生姜烧、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类常见的有炸大虾、炸蔬菜等。至于用鱼和牡蛎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于太贵的缘故,在学校食堂是吃不到的。盖浇饭中常见的有牛肉盖浇饭、猪肉盖浇饭和鸡肉盖浇饭。鸡肉盖浇饭的名字听起来有点残忍,叫“亲子”盖浇饭,就是把鸡肉和鸡蛋烩在一起做成盖浇饭。面条类根据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又白又粗又软的乌冬面,又细又黄的鸡蛋拉面,还有既不白也不黄的荞麦面条等。学校料理比较便宜,一份饭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面食料理

日本有好几种面条,比如乌冬面、荞麦面和宽切面等,这些面食配料讲究,价廉物美。尤其是荞麦面条,是大众喜爱的食品。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样化,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速冻食品受到主妇们欢迎,饺子、锅贴、包子、面类等中华料理也在日本走俏。从欧洲传入日本的西式点心,如蛋糕、小甜饼干、糠瓜儿,从中国传入或从禅寺素菜中演化而来的春卷、锅贴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并受到青睐。

修行料理

修行料理又叫“精进料理”,意思是吃斋、吃素。其实,所谓精进料理就是不使用肉类的素菜料理。

此外,还有盒装冷餐御节料理,通常在新年的重要节日时食用。

二、日本特色美食

现在逸行旅游网上有一款路线不错哦,暑期特惠日本本州6日。就是去日本本洲的哦。日本特色美食首先是京料理。京都料理的口味很淡,强调突出素材本身的味道,并且非常注重外观,选料到用具都十分讲究。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京都的豆皮,幼滑细嫩,非常有名。其次是京都府宇治市的抹茶。京果子也很有名,比如圣护院的八桥,鹤屋的柚饼等等。八桥是糯米作成的面皮加入肉桂后烤制的脆饼,还有一种生八桥,是还没有烤的八桥,很软很糯,经常加入豆馅做成三角状。还有就是京都的蔬菜,被称作“京野菜”,被认为是品质非常高的蔬菜。还有就是章鱼烧,羊羹,煎饼。说到吃大阪可是不可不去的方哦。那里有很多有名的日本特色美食哦。。大阪名产章鱼烧,是日本最普遍的“章鱼烧”面丸,用料十分简朴,但是却能够形成一味独特的流行美食,而且有越来越受欢迎的势头。章鱼烧面丸本来是一种街头流行的快餐,其做法是将面粉加入汤和调味料,然后再将小块的章鱼和碎姜、碎葱等配料掺在一起,最后煎烧成丸状。还有日本特色美食拉面,鸡肉串,熬点,仙贝,羊羹等日本糕点,还有日本的西点,蛋糕,可丽饼,泡芙也都满好吃的。

去日本出了吃还有玩儿的地方有迪斯尼乐园,东京铁塔,去富士山泡泡温泉

三、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不同的国家因不同的历史、环境等因素,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的不同,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方也是,各地的饮食都有不同,都有着各自特有的美食,日本也是的,在日本的旅游胜地,有很多美食,下面为您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懐石料理-怀石料理 京都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来日本古都京都一定不能错过怀石料理。怀石料理菜式多样,自然鲜美,季节性的佳肴摆设很漂亮。怀石料理中精致可口而富有美学意义的菜品使就餐也成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

たこ焼き-章鱼烧 大阪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大阪是章鱼烧的发源地。这个包含海鲜和蔬菜的小圆球与寿司和拉面一样出名。这个日本第二大城市同时还以日式烧饼闻名,薄煎饼上配有肉、鱿鱼和切碎的蔬菜,再抹上甜面酱和蛋黄酱,撒上紫菜末和金枪鱼干。去大阪道顿堀就可以吃到这些美味。

海鲜ラーメン-海鲜拉面 函馆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函馆是北海道的一个主要岛屿,这里因拉面和成吉思汗羊肉烧烤而闻名。这里的鱼和海鲜特别鲜美,尤其是螃蟹和三文鱼。在函馆鱼类早市可以吃到绝美的海鲜拉面。

うなぎのご饭-烤鳗鱼饭 名古屋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烤鳗鱼是最美味的和食食物之一,而名古屋的烤鳗鱼最正宗。鳗鱼有三种吃法:传统吃法是将鳗鱼放在米饭上,第二种是配着紫菜、洋葱和芥末吃,第三种吃法是配汤吃。

筑地寿司-筑地寿司 东京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日本首都东京称霸美食界的历史已长达至少一个世纪,如今,东京成为了全球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多的城市。江户时代时,江户前寿司在此诞生。日本寿司最传统的做法就是新鲜的生鱼片搭配醋饭。在筑地市场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寿司。

そば-荞麦面 长野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由荞麦制成的荞麦面是长野县的骄傲。而在城堡城松本有许多有名的荞麦面面店。人们愿意很早就开始排队,以确保在下午两点关门或面被卖完前享受到美味的手工面。

三才料理 高松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高松市因其清酒厂而闻名。三才料理由当地高山蔬菜、蕨菜和野菜做成,可以配以味噌,加入蔬菜或者牛肉,放在木兰叶上碳烤着吃。

ふぐラーメン-河豚拉面 福冈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河豚是九州的特产,冬天吃最鲜美。但河豚拉面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河豚拉面也被叫做博多拉面。福冈市到处都有可以吃到河豚拉面的摊点,但最集中的地方位于中州岛天神西区和昭和区的交汇处。

讃岐うどん-赞岐乌冬 四国岛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赞岐乌冬面是一种用比较粗的百粒小麦做成的面,是四国岛的主要美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芥末或其他调料。

焼肉-烤肉 那霸市

盘点日本十大旅游胜地美食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日本冲绳岛的百岁老人最多,这当然和他们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在这里,从猪蹄到猪耳,猪的每个部位都可以食用。当然,海鲜也是当地美食的一部分。在冲绳那霸市的路边摊就可以吃到这些美味的海鲜料理。

四、【日本京都的美食】 求助!!

这个在日本叫做上升果子 (ZYOU NAMA KASI) 名字不能给你说的很清楚 我们家生产的和这个差不多的叫春梅 但是你那个显然不是 但是不用担心 在日本 这种果子都是自己家工厂起名叫什么就叫什么 没有规定的 比如说蜜三刀就叫蜜三刀 全国人民可能都知道的这种

五、在日本京都,一日三餐怎么吃?

林夕老师在他的散文集《十方一念》里描述过在日本京都吃豆腐。他说,吃过京都豆腐清甜的滋味,便觉得香港吃到的都只是一砖石膏。“平时在香港的日本食店里吃豆腐也吃得不安于室,幻想腾空专程到京都吃个痛快。”

其实,同样是没有味道的豆腐,即便用再好的材料、再好的工艺、再好的调味,能有多大的差距?能让林夕这类文人所中意的,不过是饮食的环境和食物所蕴含的情调。

在这两个方面,确实很少有国家的饮食能日本料理媲美。而京都的昼夜三餐,则是日式情调的极致。

01

早餐

/ 吃到广式早茶的况味 /

为什么日本的大街上没有露天早点摊?这是许多留学生和游客初来乍到的疑问。

没有煎饼果子,没有豆腐脑,没有油条,没有白面馒头……

“日本人早餐一般在家吃”确实是最大原因。这和日式的婚姻结构有关:全职太太会一早起来做好全家人的早饭和中午便当,然后全家人吃完饭分别出门。

对于生活在东京这种大都市里的单身男女来说,早餐为数不多的选择只有喝杯牛奶叼一片烤面包出门、去便利店买一份三明治加咖啡、找快餐连锁店吃“朝定食”。

遍布日本街头的牛丼连锁店すき家

但在京都这样慢节奏的城市,很多人并不需要赶着去上班。所以,在这里能最富于情调的享受之一,就是一份传统的日式早餐。

除了酒店和民宿提供的定食、自助餐之外,如果愿意睡个懒觉,到九十点钟街边铺子开门后,还可以到料理茶屋吃。一顿早午饭,一杯抹茶,可以从早上吃到下午,颇有广式早茶的况味。

传统日式早餐包含几个基本元素:饭、主菜、副菜、腌菜、味噌汤。

在日本文化中,粥通常认为是病人的食物,相反,日本人早上更习惯捧着一碗白饭干噎。

沉迷白饭的五郎

米饭的吃法当然也要遵循传统,磕一个生鸡蛋,再加酱油、纳豆之类有咸味的调料,均匀拌起来,就是日式早餐最朴素、最传统主角。在京都,我还吃了一种改良版的生鸡蛋拌饭——鸡蛋是提前一天冷冻的,吃之前解冻一小时,再打在热饭上。鸡蛋黄吃起来有布丁的口感,非常有意思。这也反映了京都这座千年古都,偶尔露出一点点的创新与活力。

主菜是鱼。日本有着漫长的禁肉史,即便今天,肉类也只在新派西餐,以及上规格的正餐里才有,这也是日本人罕有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表达传统情节的早餐里,鱼才是主角。

腌鲑鱼是从前最为普遍的早餐主菜,就好像中国的腐乳、咸蛋一样,靠着盐味,一点点就能下很多饭。最近几年可能觉得腌鱼不健康,改成了烤鲑鱼,配上一撮白萝卜茸,会吃的要倒一点酱油吊味,这是油润多汁的烤鲑鱼的最佳拍档。

日剧《四重奏》里的烤鲑鱼

前几年在中国颇流行的三文鱼刺身,最近被批斗得很惨,专家们都说日本人根本不吃鲑鱼。事实上,脂肪含量极高的鲑鱼口感浓厚,作为刺身生吃确实背离了日料“清新本味”的追求,远不如鲷鱼为代表的“白身鱼”刺身上得了台面。但经过火烤、盐腌之后,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带来细腻的口感,这又是京都人所喜爱的传统饮食。

副菜一般会用玉子烧,用日式高汤、糖和鸡蛋,以简单的烹饪构成了蛋卷的形状,一口咬下去松松软软,是早餐开胃提神的最佳选择。

腌菜的品类很多,必不可缺的是几片紫菜。通常是用透明纸包的,防止受潮不脆。也有高档日料店会上一份炭火现场烘焙的紫菜,又脆又热乎。还有各类泡菜以及酸梅,它们的主体味觉都是酸的,而非中国腌菜的咸。因为腌菜在日本早餐中不是下饭的,而是增加饭食滋味的。

蔡澜有个女友是京都人。他说在日本吃的最好的早餐,是在女友家过夜,第二天早上吃女友亲手煲的白饭和味噌汤。我没有他这样的艳福,但坐在京都街边店铺的临窗位置,一边吃正宗的日式早餐,一边望着刚刚苏醒的古城,也是饶有趣味的体验。

02

午餐

/ 市场里的人情与传统 /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阪像是上海,京都像是北京。

对京都的居民来说,千年皇城根天子脚下的生活,让他们总有天然的圈层优越感。嘲笑大阪人只认钱、嘲笑东京人没文化,是很多京都人日常聊天的内容。

京都天皇御所

虽然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了更好地指挥各类国家机器,天皇的御所就已移居到东京,但京都仍然保留着只有图腾意义,没有使用价值的天皇御所。很多京都人至今还固执地认为,天皇只是去东京“出差”了,京都才是他真正的家。

而因这种氛围所酝酿而生的,就是一个以人情、传统网罗交织成的社会。对于京都人来说,熟人关系非常重要,花更多时间去维系旧友,也恰恰反映出他们更追求“细水长流”的感情,而不是“快餐式”、“阶段式”的交往。

所以,在京都吃一顿最有当地风情午餐,就必须到人气最旺、人情味最浓的地方去。作为至今还保留着的为数不多的农贸市场业态,锦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锦市场和大阪的黑门市场、东京的筑地市场不同,如果说后两者是大都市多样化生活状态的一面,那么锦市场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京都完整的城市气质:外乡人眼中的旅游圣地、文人眼中的大隐于市、信徒眼中的古老传承、主妇眼中的柴米油盐。

平心而论,锦市场里那些铺子狭小的门面、简陋的餐厨具,确实不适合大厨们发挥厨艺,但农贸市场的好处——新鲜,倒是可圈可点。

刺身是最能反映食材新鲜与否的料理,用一次性的塑料碗,装了现场打开的海胆刺身、现场切片的金枪鱼腩刺身,不用点蘸、也不加山葵,直接淋上小瓶装的料理酱油,蹲在街边吃,味道比坐在高级料亭里更好。

和果子以新鲜做的为佳,糖、糯米、小豆层次分明,保留了最质朴的香甜。和果子最初是用于供神和侍奉天皇的,精神偶像面前当然容不得小技巧和小花哨,所谓大道至简的滋味,就在小小的羊羹、大福之中。

烧烤是市场里的扛把子。日本的烧烤和中国的烧烤有很大不同,既不放孜然,也不加胡椒,几乎不用调料。烤到半熟了蘸酱油,或者什么都不加,吃的是食材天然带来的滋味。岩蚝是一种野生的蚝,没有仙凤趾蚝或者兵库蚝那么名贵,壳厚肉小,最适合做成明火烤的平民美食,加块黄油,烤到蚝壳乌黑,蚝肉里天然的海水咸味收缩得恰到好处。

乌鱼子本来是台湾美食,中国人用它炒蒜苗、炒饭。日本吃法则是切成片,用喷枪烤得微微发脆后,夹白萝卜片吃。美拉德反应和碳化反应在鱼子片表面形成焦香的口感,虽然价格不菲,但确实是适合在市场里边走边吃的好物。

一夜干是各类海鲜盐腌后风干一夜的东西,天然带着浓郁的滋味,也很适合烧烤。竹荚鱼、金吉鱼、鱿鱼做的一夜干在锦市场的烧烤档上都有售卖,像中国的烤串那样被穿在竹签上,可以问店家要一份金桔酱来配着吃,仿佛能嗅到扑面而来的日本海的海风。

和大多数京都的商户一样,锦市场撤摊很早,基本上下午4点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店家关门了。所以想去锦市场吃一顿晚餐并非明智的选择,即便零星剩了几家坚持开门迎客到晚上的,品类不够丰富,滋味也不够好——某种程度上,食肆的味道,总是和他们的服务态度呈反比。

商户们下班后,当然都回家享受生活去了——这才是慢节奏城市里最大的好处。傍晚站在鸭川边,能望到无数人家星星点点亮起来的灯光,这种氛围,我觉得比站在东京的天空树上,看商业区灯火辉煌的夜景要温馨得多。

03

晚餐

/ 居酒屋内外的风情 /

再早以前,日本人是不吃晚餐的。

这种生活习俗,源于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人们奉行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大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飨,在下午三点左右。

这种符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节律的一日两餐,一直到明治时代西方一日三餐文化的入侵后才结束。但在京都这种充满怀旧氛围的古都,依然保持着晚餐从简、回家解决,大部分食铺早早打烊的传统。

但体验京都夜食也并非无处可去。到了晚上八九点,夜宵上来后,居酒屋的生意就热闹起来。与英美的酒吧不同,日本的居酒屋除了提供各类清酒、烧酒、啤酒之外,还有相当可口的下酒菜。没吃饱的话,主食的炒面、炒饭之类,也会给深夜里饥肠辘辘的胃以最好的慰藉。

同时,作为餐饮与社交并重的场所,居酒屋比一般的料理场所热闹,又没有酒吧的喧哗,与中国人对饮食价值的理解相当吻合。而且在居酒屋就餐,不必遵循分餐制的规矩,一份下酒菜上来,大家举箸抢食,气氛也好。再加上侍者殷勤的态度,会让很多国人举杯忘形,流连忘返。

事实上,居酒屋里的很多宵夜食物,都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

京都大部分居酒屋的“唐扬”都保持了极高水准,这种由中国传入的油炸方式,和17世纪由葡萄牙人带来的天妇罗不同。先腌后炸的肉类、蒜香扑鼻的调味,都和一般人观念里清淡的日本饮食有着很大差别。最有意思的是,不管多么简陋的居酒屋里,日式唐扬也会被精心定形后炸制,再用漂亮的食器乘装后上桌。这与不求外形的韩式炸鸡啤酒形成鲜明对比,不得不说,日本人在审美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是一个生活美感特别发达的民族。

汤豆腐是居酒屋里的另一大亮点,一块昆布铺在锅底,小火炖着慢慢让鲜味渗出。汤里的整块豆腐入味后,用竹匙舀了蘸酱油吃,极其朴素。这种源自中国的食物,在原产地被当作“吸味”的妙品,被油煎、红烧、辣子炖;而日本人却在钻“本味”牛角尖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这是豆腐这种食材一体两面的戏剧表达,也是中日文化并蒂生双枝的生动体现。

乌冬也值得一试,和普通料理店里那种纯以昆布和鲣鱼花出汁,搭配一点酱油的简单面条不同,居酒屋的乌冬有烟火气息得多。佐料里除了切片的油炸豆腐和鱼糕,还有带皮撕碎的野鸭肉,汤头也更加鲜美。这种从福建传来的,介于麦面和粗粉之间的面条,与中式汤粉极其相似,呼噜呼噜下肚,作为居酒屋的宵夜句点,再爽气不过。

从居酒屋出来时候已过零点,这时候的京都街道,又是另一番图景:穿着旧衣服的老人头发凌乱步伐缓慢、宿醉了的上班族皱着一张脸、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收银台全换成了东南亚人。这是京都平日光鲜矜持外表下,疲惫和真实的另一面。

他们构成了这座古都昼夜三餐的一部分,也折射了它遗世独立气质的另一种光芒。如舒国治对这座城市的描述:“我站在华灯初上的某处京都屋檐下,看着檐外的小雨,突然间,这种向晚不晚、最难将息的青灰色调,闻得到一种既亲切却又遥远的愁伤,这种愁伤,仿佛来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这里住过之人的心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