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特色美食小吃大盘点

新竹特色美食小吃大盘点

新竹市是台湾客家族群的大本营,表如今吃的文化上,除酸、肥、咸、香一贯的客家菜特色外,各乡镇结合当地特产,发展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料理,如关西的仙草鸡、峨眉的茶餐、北埔的柿子大餐等,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改良式客家美食。下面梳理了新竹特色美食小吃大盘点,供大家参考借鉴。

粄条

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庄称为“粄条”,南部客家聚落则称为“面帕粄”,亦即广东人所称的“河粉”,或台湾人说的“粿仔”。以在来米制成的粄条,烹调很简单,以红葱头爆香,加入厚油高汤、碎葱及青菜、薄切肉片,滚水即成;干炒或者煮汤各具风味,惟一般以煮汤较能吃出原味。由于用料简单,粄条好不好吃,要诀就在粄条的Q度,以及爆香的葱头。新埔粄条以井水制造,有别于其他地区以自来水调制,因此味道较甘甜,而坚持传统的手工制法,使其口感Q韧,在北部客家庄中最负盛名。

红糟肉

亦称糟母肉,系以糯米、红麴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再将鸡、鸭等肉类放入其中淹制而成,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补之效。红糟肉过去是客家人珍贵的过年菜肴,现则已普遍化,平常日子就可尝其美味。

梅干扣肉

炒、卤、淹是客家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梅干扣肉就运用了淹、卤两种作法。首先,采摘下来的芥菜先行日晒风干,再涂以盐巴,密封淹制做成梅干;将梅干与卤得熟烂的五花肉或是蹄膀,放在一起蒸煮,梅干菜的酸脆与肥肉的油香融为一体,即成为梅干扣肉这道佳肴,是客家餐馆必备的招牌菜之一。

烟肠

乃客家人所称的香肠,又称为粉肠、水烟肠或白烟肠,其外形虽然类似香肠,但口感却截然不同,吃起来香香软软的,带点Q劲。其制法是将地瓜粉、瘦肉及香料调匀,灌入猪小肠后煮熟,冷却后就可以切成一块块沾酱料吃;以米酱、糖、盐、辣椒等混合而成的沾料,甜中带辣,与烟肠一起入口,最能吃出烟肠的特殊风味。

桔酱

北部客家庄常见的蘸料,酸甜的滋味具开胃效果。桔酱系将酸桔洗净、晾干,然后去籽加入盐、糖等调味料,熟煮至烂,再去除渣滓即成。由于酸桔仅年产一次,客家人利用每年11、12月酸桔产期制作桔酱,然后分装成瓶于一年中食用;因桔酱制作过程多手工,难大量生产,益显珍贵。

炸粿

在台湾,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可以有各种吃饭,其中新竹市城北街的“北门炸粿”名声最为响亮,有地瓜片、芋头片、米糕、肉粿、蒜头、蚵仔嗲等口味。炸出好吃的粿是有诀窍的,除了配方之外,制浆的过程、炸的'火候都马虎不得,否则不是口感太硬,就是表面已经焦了而里面尚未熟透。“北门炸粿”卖的粿,外表的颜色都非常一致,放冷了外形也不会变。

炒米粉

新竹米粉是台湾新竹地区的一种知名食材。以米作为原料的米粉,原本是由中国大陆福建地区传入的。由于新竹地区经年强风,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制造米粉,因而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性的特产。

在分类上,新竹米粉又可以区分为“水粉”和“炊粉”两种。其中被成为水粉、形状粗短的粗米粉才是米粉的原型,最常见到的做法是与肉类熬煮成米粉汤。而当前比较广为人知的是成为炊粉的细米粉,是先压制成细粉丝之后,以蒸笼蒸熟,再经过风干以保存。新竹地区的在稻作收获季节过后的10月到12月间盛吹东北季风,由于此时期降雨量少、风势强,适合晒米粉,也是出产的米粉品质最好的季节。在台湾常见的炊粉使用方式,除了煮成汤类似汤面般的料理,先将米粉炒熟之后再浇淋酱油肉汁食用的米粉炒,也是常见的台式彩色。

贡丸

“贡丸”是新竹数一数二的小吃,受到新竹男女老少的喜爱。据说新竹最早发明做贡丸的人是连海瑞,后来虽然转手他人,但仍沿用“海瑞”的招牌。

制作“新竹贡丸”最要紧的是肉的选择,非新鲜猪肉不可。这主要是因为新鲜猪肉的纤维是活的,捣碎槌击后,加强了凝固性,做出的贡丸才有其最显著的特点—有弹性,咬起来才有劲。

新竹贡丸纯粹以猪肉稍佐酱油、味精制成,本称肉圆,至于后来为什么易名,是因为闽南话“锤”念“贡”,“贡打”出来的丸子,自然就叫贡丸了。

姜丝大肠

是一道寻常的客家餐点,作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净、切段,放入锅中加水,与葱、姜等一起熟煮至烂,再起油锅爆炒即可。姜丝大肠的作法简单,好不好吃,关键在于选料,肥油的猪大肠,加上6、7月盛产的上等嫩姜,酸嫩Q滑,滋味最佳。

;

用竹子做成的美食都有哪些?

在我们南方主要有竹筒饭,竹筒鸡,还有一些用竹筒包裹而成的,竹筒馅儿肉杂饭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利用了竹筒特有的清香味

请列举一下跟竹子有关的菜品,美食,越多越好,谢谢了

最有名的是竹筒饭

具有养颜美容、抗衰老等滋补效用的竹荪煲乌鸡,用产量稀少的竹花煲制的老鸭汤煲,有润肌骨、清热作用;还有以更珍惜的竹胎盘与高汤煲制的顶汤双衣煲甲鱼,鲜香浓郁,益气补精提神。

以主料为南国笋、野生笋煲制的竹双脆煲飞鸽,化痰止咳,有很佳的开胃效果;还有南国笋煲老鸡,舒筋活血、降血压。

竹筒饭 竹荪煲乌鸡 以更珍惜的竹胎盘与高汤煲制的顶汤双衣煲甲鱼 竹双脆煲飞鸽 竹筒竹鸡 竹叶茶 红烧竹笋

你们家乡有什么关于竹子的美食?

我们家乡有关于竹子的美食。广东清远地区,也就是我的家乡,适合竹子生长,竹子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我们那,一般都是种一种叫麻竹的,每到夏天,就是暑假的时候,就会长竹笋的,一般这种竹笋长的较高,在它长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砍下。

一般我们会有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一种就直接切好嫩的竹笋,一定不能要长老了的,不然不好吃,然后直接放在盆子里,放满水,浸泡几天,就成了酸笋了。看了名字就知道它是酸的了,一般我们会和猪肉等一起煮,很好吃,酸酸的很开胃,吃起来很爽口,想想我都要流口水了。

制成笋干。也是一样先把酸笋切好,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定要注意天气,不能是下雨天,不然制不好。在太阳底下暴晒一段时间后就要挤压,这个步骤很重要。之后晒几天,干了就好了,可以储存很久的。一般笋干的话,我们也是放猪肉或鸡肉一起煮,它很香,散发着笋干的香,一煮香味就从厨房飘出来,很馋人,吃起来嫩的爽口,也有一定的韧性,有嚼劲。反正就是觉得很好吃。

还有其它做法直接切好就用沸水煮一段时间,过后直接和肉类煮也是很好吃的。

我们家乡比较典型的关于竹子的美食就是酸笋和笋干煮肉了,在我看来,它们真的是美食,虽然煮法比较简单,但是我觉得美食也是可以这么简单的,重要是有好的材料。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尝尝的。

福建省的本地特色美食有哪些?

福建这里不仅有美的不可方物的景色,还有好吃到不行的美食,来这里旅游,一定要吃这里的特色美食,你才不虚此行呀。

一、姜母鸭

二、面线糊(闽南语读音mǐ-sua-gou)🍜

三、🥣锅边糊

四、沙茶面

五、红团

福建这里的美食一般都是甜口的,一般都是用的简单的食材,做出好吃的美食。

一、姜母鸭

姜母鸭起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如台湾等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地方传统的名小吃。

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春季食用。

制作方法

1⃣番鸭宰杀后治净,取出鸭杂,将鸭身剁成3厘米大小的块,鸭头顺长一劈为二,再横着斩为两截;老姜去皮洗净,用刀在菜墩上拍松,再用手撕成条;猪棒子骨洗净,放入清水锅中,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转用中小火熬至汤色乳白,捞出棒子骨;干辣椒去蒂去籽,切为细末;香葱择洗净,也切成细末;鸭心、鸭肝、鸭胗、鸭血均切片;鸭肠切节;水发粉丝、水发腐竹均切节;洋白菜切块。

2⃣炒锅置火上,放入芝麻油烧热,将鸭块倒入锅中,翻炒约15分钟,至鸭块水分将干且快熟时,撒入白色药料1包,续炒至药料香味溢出时,起锅盛入高压锅中,掺入棒骨汤,调入精盐、味精、广东米酒和冰糖,再投入黑色药料2包,然后加盖上火,至上气后压约15分钟。锅离火,再焖约15分钟,揭盖,将鸭块捞出装入盆中,锅中炖鸭原汤留用。

3⃣净锅上中火,放入芝麻油烧热,倒入姜条翻炒至姜条水气将干且收缩变小时,撒入白色药料1包,续炒约3分钟,起锅装入大碗内待用

4⃣把酱油倒入一大碗内,放入白糖搅拌,至白糖溶化后,再放入干辣椒末、香葱末及少许芝麻油,待调匀后即成姜母鸭小料汁,然后将小料汁分盛于若干个小碗内作为味碟,待用。

5⃣先把姜条分别装入火锅中垫底,再将鸭块分别盛入火锅中,然后将高压锅中的炖鸭原汤及适量棒骨汤分别倒入火锅中,再将火锅端上火,烧沸后,置于酒精炉上,随小料汁味碟及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上桌,即成。

姜母鸭之所以受欢迎,与其独特性相关:

1、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独特

2、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3、盐鸭,整只带头带爪,在福建闽南常常先做“拜拜”(供奉),后食用

二、面线糊(闽南语读音mǐ-sua-gou)🍜

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一道风味小吃,该菜品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

➡️该菜品的做法: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该菜品一般为早餐食用,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也可以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面线糊一般可加入多种配料:如大肠、小肠、虾仁、猪肝、猪腰子、海蛎、海蛏、鱿鱼、鸭心、豆腐、卤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后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肠、香菇、等等。

➡️面线糊口感顺滑,清爽鲜甜,具有闽南风味特色,是闽南人早餐和夜宵的绝佳。

三、🥣锅边糊

福建省特色著名佳点,风味小吃。凡在福建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建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建人在异国他乡一听见“鼎边糊”、“锅边糊”、“鼎边垂”三个词语,也会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漳州鼎边糊制作:

1⃣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时间足够,米浆才能磨的细腻)后捞出沥干,掺水约1500克磨成浆,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把猪骨头放进清水锅里熬煮成骨头汤约3000克。

3⃣将虾干、蛏干放进骨汤里用中小火煮一小时,让其出味后盛起。

4⃣紫菜洗净撕碎,韭菜切末。瘦肉切丁待用。

5⃣大锅(口径60厘米左右)烧热,将备好的汤加一倍清水,盖上锅盖,烧沸后揭去锅盖,往锅边抹一层花生油,用碗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锅盖约半分钟,揭盖把锅边的熟米浆片铲到汤里,再添一些汤和清水加盖烧开,按上法将米浆做完为止。

当最后一次浆成熟铲入后,加入虾干、蛏干(原先煮过捞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开出锅装盆里,再调入酱油、精盐、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即成。

四、沙茶面

是福建省闽南地区、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中国的沙茶面分闽南沙茶、广东潮汕沙茶等风味。

其妙处在在于沙茶酱的制作,而沙茶酱用以制作汤头。沙茶酱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构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制成沙茶酱待用。

🥘沙茶面的做法:

1⃣碱水油面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

2⃣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

3⃣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各地区做法各有不同)。

🥘沙茶酱的制作

1⃣将花生、鱼干、虾干等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出香、炸熟后取出,磨成酱。

2⃣取铁锅一口,加入花生油,烧至四成热时加入干红辣椒粉、蒜头、干葱小火炸至干出香,留油去渣待用。

3⃣洗净锅后,放入炸好的油,烧至五成热加入花生仁酱和沙茶辣,小火熬至酱汁起小泡即可。

4⃣沙茶面口感,咸鲜香辣,有点甜,汤色红亮,口味咸鲜香辣,营养搭配合理。

五、红团

🔺(兴化平话字:áng-duáng;兴化语城里腔:aŋ˧ tuaŋ˨˦),又称粉团、圆团,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莆田民间的一种特色美食。

莆田红团以形圆、色红、馅甜的形态特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不仅是一种人们喜爱的美食,更是一种吉祥的文化符号。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按照莆田民间习俗,春节、元宵或者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喜事都会做红团。

🔺制作方法

1⃣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

2⃣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

3⃣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花纹,中间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

4⃣印好的红团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莆仙人称鸡蕉叶)(姜科类植物艳山姜的叶子)或一种大栲树叶垫底,置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约20分钟后,打开蒸笼,红艳艳,香喷喷,亮闪闪的红团便立刻呈现在眼前。

🔺主要馅料

1⃣馅一般有红薯(实心)糯米馅、红豆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猪五花肉馅(较少)五种:

2⃣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放入糖水中用文火煮,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

3⃣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以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

4⃣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再把它与煮熟并捣碎的绿豆、糖混和成团状。

福建的特色美食

福建的特色美食有佛跳墙、七星鱼丸、土笋冻、烧肉粽、八大干等。

1、佛跳墙

福建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应该就是佛跳墙了,佛跳墙也被叫做“满坛香”,是福建最出名的一道菜肴,是宴请重要宾客的首选名菜。佛跳墙里面有着丰富的食材,不仅仅有名贵的鱼翅、鲍鱼等,还有蹄筋、鱼唇、火腿等,接近二十八中的食材,足以可见这道菜的分量,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福建首席名菜。

2、七星鱼丸

说到福建本地特色小吃,还有一个就是七星鱼丸了,七星鱼丸在福建特别出名,是当地极受欢迎的一种汤菜,这种汤菜主要是用鱼肉、虾干和精肉做成的,制作完成以后一个个鱼丸像漂浮在天空的星斗一样,所以被叫做七星鱼丸。

3、土笋冻

土笋冻也是福建的又一大特色小吃,最早就是起源于福建,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特色小吃。土笋冻并不是用笋制成的,而是用一种福建特有的产品加工做成的冻制品。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用的一种特别的蠕虫,将蠕虫熬煮过后,里面的胶质溶进了水里,冷却以后就会凝结成块状,加上一些配料就可以食用另外,味道极佳。

4、烧肉粽

烧肉粽是福建地区特有的美食小吃,尤其是在福建泉州地区。做烧肉粽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有着香香甜甜的口感,而且油而不腻。烧肉粽的制作方法比较精细,而且有着独特的制作要诀,这也是其他地方做不出来正宗福建烧肉粽味道的原因。

5、八大干

八大干是福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色小吃,也可以叫做闽西八大干,是福建地区比较地道的风味小吃。八大干包括了八种不同的干制食品,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福建比较广为人知的一种特色小吃。

福建地区的小吃有着很强的闽南美食风格,小吃美食都是制作十分精细讲究的,对于美食更是有着自己传承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