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深入了解旅游资源

1、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2、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

3、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

4、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

5、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

6、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1)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城市有体现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乡村有浓郁的民俗及田园风光,人烟稀少的山区、沙漠,有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在无人居住的陆地上则有人们不熟悉的特色景观,如南极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可以说,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决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获取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得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也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留下了区域特征的烙印。以民居建筑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则主要居住帐篷与毡房,西南部潮热地区的居民更喜欢所谓“吊脚楼”,等等,这些民居的特点都与生活地的自然环境特异性密切相关。

(3)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由于数量有限,且脱离了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强烈的“兵马俑”氛围,一方面,人们很难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由于数量上与兵马俑博物馆相去甚远,人们根本无法感受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体会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再比如湖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作为景点被移造到其他地区后,游客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费那么大工夫建造似乎没有什么用途、还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楼。这也是许多仿造旅游景点共同面临的问题:仿真、逼真,甚至以假乱真,但由于缺乏区域环境的烘托气氛,使游客难以感同身受。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属地原则,即在旅游资源地进行开发,而不是把资源迁移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点”,为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事实上,大量的旅游资源也是根本不存在迁移可能性的。

(4)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只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能带走的也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美感,但绝无可能把这些旅游资源也带走。再如黄山风景区的招牌——迎客松,尽管每年都有百万计的游客观赏、与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时时在迎客。由于这些资源不是实物消费形式的资源,因此,它们可以长期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也有少量的资源,如食品类的、消耗性的,在旅游活动中会被旅游者消耗掉,这在农家旅游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些消耗性资源需要进行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使用也是相对的,在旅游过程中这类资源也会出现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长期使用资源也必须进行可持续开发,如黄山风景区对各景点进行轮休,即每一个景点在接待游客几年后就封闭一段时间,使该景点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延长资源的使用期限。

(5)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例如,各种绚丽景色、博物馆、遗址遗迹、经典建筑,除了增加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思维。所以通过旅游活动、通过欣赏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创造出历史。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每到一处名山大川,都会因景而发,留下脍炙人口的景点诗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游者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当然,旅游活动真正的内涵,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景点的某些文化内涵的欣赏与领悟,找到旅游者与景点之间在心灵上的谋和点,是进行旅游增值开发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与旅游资源长期、永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旅游开发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蕴涵于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给旅游者,使其由单纯的表面旅游演化为内涵旅游,从而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三、旅游资源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跟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特点是:地质性、地带性、时空变化性、生态性、不可移植性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是:历史社会性、精神文化性、时代性和可创造性

希望可以帮到你!

四、6、自然旅游资源如何体现出文化特征?

从逻辑上说, 既然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么, 作为旅游对象的旅游资源和作为旅游消费对象的旅游产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属性, 但这种逻辑结论似乎说服力不强, 因此, 我们还试图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特征方面入手, 来进一步分析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现。

我们知道, 在旅游学中最常用的分类法是按成因、属性将旅游资源分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种。但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 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 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乐趣, 这便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高山峻岭令人感到雄伟壮观,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给人浓郁幽静的感受, 植物园、动物园、科学馆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奥秘, 博物馆、文物古迹则给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学研究资料等等。可以说, 任何没有文化内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人类社会中任何资源都不如旅游资源具有那样显着的文化属性。

当然, 对于不同旅游者来说, 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种具体的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深度和丰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个具体的旅游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文化素质和职业的不同对文化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 旅游活动的文化表现和文化影响及文化关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征:

1. 东道文化对客源文化的影响会因旅游者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会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显着差异;

2. 即使是产生于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也会因自身的差异而对东道社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影响, 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差异;

3. 东道文化与客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受制于两种文化的差异程度和价值取向。东道文化与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会形成不同特征的旅游文化;

4. 东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文化( 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 、区域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等, 它们共同对外来旅游者产生综合的文化影响。

五、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哪几个型别 并分别举例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哪几个型别 并分别举例

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

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

③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

④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

⑤气候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

⑥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

⑦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别包涵哪些类别?

学术界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型别。前者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伐赋性质;后者内容广泛、型别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将其分为三类,除上述两大型别外,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ask.koubei/question/1307120901979

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哪几类?

差异

形成过程:自然形成;人类创造

表现形式: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气候、气象景观,生物景观,宇宙景观

古迹与建筑,消闲求职健身,购物

特性:地域性,季节性,分布的规律性,不可移置性

历史文化内涵,可创造,可移置

联络

同属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武汉自然旅游资源有哪些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武汉长江汉水交汇处

武汉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近1/4,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武汉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该市总面积的25.79%,水域面积占比居中国大城市之首。

溼地资源

武汉金银湖国家城市溼地公园

武汉溼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汉市溼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天然溼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溼地面积1796.49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截至2015年,武汉市有畜禽、水生、药用、毛皮羽用、害虫天敌、国家保护动物等动物资源。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1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水禽有雁、鹳、鹈等8目、14科、54种。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禽。特种经济水生物有白鳍豚、江豚、鳖等。白鳍豚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毛皮兽类很少,主要是药用动物、农林害虫等。武汉市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底,武汉共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自然资源包括旅游资源吗

有交叉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1] 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四川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到底有哪些啊

四川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别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全省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附加旅游区和“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四川的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四大类,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

中国旅游资源有哪些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耽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学术界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型别。前者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后者内容广泛、型别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将其分为三类,除上述两大型别外,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有几大特色: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型别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每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文、海拔高度等差异,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区别,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均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区域性,如北欧峡湾、亚马逊雨林以及我国的古城墙及美洲玛雅文明等,旅游资源因分部不同而各具特色。

旅游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主要特征型别

一类、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受制于气候干溼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二 类、1、价值上的观赏性。(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2、空间上的地域性。 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3、时间上的季节性。 (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4、使用上的永续性。 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5、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三类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 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补充内容)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 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 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 ;日出日落,时代的变异性: 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

(5)组合......

海南自然旅游资源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有哪些?

自然旅游资源:1、海岸带景观:在海南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 50- 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 18- 30摄氏度,阳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自琼山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 。环岛沿海有不同型别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岸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2、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类锋岭、吊罗山 、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 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热带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3、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 其中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等。 4、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 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中间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 5、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 。该岭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储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亚市的落笔洞、保亭县的千龙洞、昌江县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 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 兴隆温泉、 南平温泉、 蓝洋温泉 、七仙岭温泉 、官塘温泉和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还有五指山,天涯海角等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提一下。 自然资源我分了5类,其中景点也大概有10个了。下面我说一下人文旅游资源。 1、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

位于儋州古城中和镇,离儋州市 *** 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建于1098年(北宋时期)。书院里有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载酒堂曾是苏东坡父子起居和读书的场所。现在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览著许多苏东坡的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另外,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等文化名人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中和镇古时是儋州的州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谪居三年。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喜爱吟诗作对,中和因而也有“诗对之乡”的美誉。除了东坡书院外,镇里还有桄榔庵、东坡井、魁星塔等古迹。以及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 (明代大清官)之墓,汉武帝派遗率兵入海南......

自然旅游资源的全部典型代表?

山-泰山

河流-黄河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湖泊-洞庭湖

海洋-黄海

六、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景观特色,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一)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我们在前面讲旅游资源分类时,已经从不同角度罗列了它的类型,其中既有看得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实物,又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验感受的风俗民情、传说典故。有古代的,也有现实的和新生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它们从不同的形式,渗透于各个领域、各个地区。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都市,有的在乡村。总之,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它们的“形迹”。

(二)时代性: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的现象可以做为旅游资源,有的则不能做为旅游资源,同一种东西,却有两种不同的利用价值。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如赌场、妓院,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来吸引游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又如有的革命纪念地,象德国法西斯屠杀爱国人士的集中营、万人坑,在当时是杀人场,在今天是人们凭吊革命先烈的纪念馆,是法西斯罪行的有力罪证。还有封建时代的宫阙,过去是皇家贵族淫乐的巢穴,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出入,现在却成了人民游乐观览的地方,成了控诉封建统治者血腥镇压人民的教育阵地。类似这样变化的例子很多,说明旅游资源具有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社会时代性的差异。

(三)变异性: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相对于它初生的用途,发生本质的变异。这种例子也多得很。如名人故居,在主人还未变为名家时,他的住宅不过为几间普通的房子,后来他成了名人,房子也变为旅游资源。房子前后并未变,变化的是房子的不同性质的用途。又如美国华盛顿州的海圣伦斯火山,1980年5月18日大爆发,喷出的1400亿立方英尺的火山灰、石(其威力相当于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500多倍),给附近造成近百人的死亡和失踪,全部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总统巡察了灾区之后说:“从长远观点看来,火山爆发将会使人们对它产生巨大的科学兴趣,甚至使这个地区变成旅游区,……可能成为一个可与大峡谷比美的游客吸引地”。可见,火山也会变成一座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再如我国1976年唐山——丰润大地震,从性质上讲,这是一次大灾难,使几十万人民死亡,造成的财产损失就更难以计算。可是,震后许多地方保留的现场遗址,却成了人们参观和科学考察的基地。唐山冶金设计院有座四层楼房,受猛烈的地震破坏,上两层被甩在楼侧空地上,整整齐齐地耸立在那里。这种奇怪的地震破坏现场,深深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科学研究者。从旅游角度看,它原为非旅游资源的普通楼房建筑,后来只因地震破坏,出奇不意地变成了旅游资源,这种变异差别多大啊。

(四)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所谓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观。如北欧挪威海岸,有许多伸入内陆的峡江景观,地中海沿岸有“三S”景观,非洲东部有“天然动物园”景观,中国西南有大面积岩溶地貌景观,长江中下游有水乡景观,热带海岸有红树林景观,这些都是大尺度自然景观。地域继续缩小,还有中、小尺度景观。这里地方特色就更浓郁,如四川盆地的方山景观,江南丘陵的红层和丹霞景观,罗布泊滨区的雅丹景观,柴达木的盐湖和风蚀地貌景观,云南元谋盆地的土林景观,黑龙江五大莲池的熔岩火山景观等等。民族特色的景观也有大、中、小尺度的区别,大者象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这样超级民族区内的景观特色。如中国的园林、庙观、古建筑(亭、台、楼、榭……)等在世界很有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小范围的民族景观,主要指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赛山歌,高山族的杵舞等,民族风情十分浓厚,富有巨大的吸引性。从世界而言,这种异族风情、异国情调更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总之,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都是具有地域活动局限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形成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在地域上的差异变化十分鲜明。

(五)交叉性: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世界上的主要旅游地区,几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叉分布的综合体。自然和人文诸景观要素又往往在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环境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着。很少存在孤立的、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互不联系的单一景象。从大尺度景观类型而言,任何人文旅游资源总是发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其观赏价值也常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南方地区开展滑冰运动,就比北方地区少,而北方地区搞游乐设施,在冬半年会长时间地处于淡季状态。这种情况都是与气候条件分不开。反过来,自然旅游环境亦需要人工的规划、建设和开发,需要人文经济景观和条件的配合。如交通路线、旅馆设施以及一些人工景观建筑的点缀。没有这些条件,自然旅游资源也无法开发利用,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也不能获得更高级的发展。其实,这种旅游资源的交叉性,对一个风景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游人的动机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出游大多数都想看到更多的景观类型。所以旅游资源的交叉性,更能适应游人的观景要求,是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旅游区开发的优势所在。

(六)永续性: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尽管有部分旅游资源,如狩猎、垂钓、采集、购物、品尝风味等,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需要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等,都具有永续使用的特点。对于这些旅游资源,游人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而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的永续性,正是形成旅游业投资小、收益大、利用时间长等优点的基本原因。但是,旅游资源也有一个保护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地方风格的保护。只有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才能使这种资源的永续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七)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由纬度和地势、气候、日、月运动等因素决定的。纬度的高度,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出现了差异。高纬度地带,太阳高度角低,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少,因此出现了一年四季景观的变化。严寒而漫长的冬季,使河湖封冻,树叶枯落,以绿色旅游为内容的观光业出现淡季,而以滑雪、滑冰为内容的体育旅游进入旺季。除了地理纬度的因素外,地势的高低、坡向等,也会直接影响自然景观发生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高山峡谷区,即使在适于旅游的旺季,也会出现从山麓至山顶的景观四季变化。总之,这种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变化使旅游业出现了淡季旺季。比如钱塘观潮,因日、月起潮力的变化和杭州湾口的喇叭状构造,使最大的涌潮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几日,观潮者若错过“潮生日”,就不能看到有“天下壮观无”之称的钱塘秋潮胜景。又如北京香山红叶观赏,也出现在秋天很短一个时间,错过这个机会,红叶景象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八)增智性: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游人通过游览、参观,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智力,启迪美感,是人类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例如北京延庆的木化石是获取古生物知识的旅游园地;西安碑林是研究古代书法的理想地方;伦敦蜡人馆是研究美术绘画的场所;北京圆明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