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彝族舞蹈有哪些?如:荞麦花开

罗作

罗作也称“罗索”,是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彝族支系尼苏人中的另一种圆圈舞曲调欢愉跳跃,节奏鲜明而强烈,伴之以快速摆手、错步、踏脚等舞蹈动作,特别受到青年们的喜爱。

跳三弦

跳三弦也称大三弦、跳月,是云南省中部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撒尼人喜爱的自娱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舞蹈。

披毡舞

披毡舞是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毡为道具,通过双臂的伸展、收拢、摆动与身体旋转,来模仿鹰、熊的姿态。该舞现已成为彝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扩展资料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

在彝族人民欢庆年节期间,可以看到来源于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马》《高跷》。现代彝族的《高跷》保留和发展了它的杂技特色。在彝族人举行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仪式时,可以看到《木鼓舞》《铜鼓舞》《羊皮鼓舞》等。

这些舞蹈均由巫师“毕摩”和“苏叶”表演,在击鼓的同时,以迅速摆动双肩、胸、胯为主要舞蹈语汇。此外,在“跳宫节”表演的《跳宫》《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着古代狩猎、部落间战争的痕迹,以及战士出征、作战、胜利凯旋的祭祀仪式和舞蹈场面,以此来表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歌颂。

二、彝族舞蹈种类及风格是什么样的?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支最多、民族歌舞最为丰富的民族。彝族形成期是在南诏时代(公元8至10世纪),当时佛舞、巫舞、庙会舞以及各种乐舞极其盛行,有些歌舞至今保留在彝族人民中间。据统计,彝族民间舞蹈有170多种,跳法也有1900多种。舞蹈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联袂环舞、顿足踏跺、击节歌舞等方面。彝族主要居住在深山老林,直到解放前夕还保留着多种社会形态,因此,彝族舞蹈中还保留着远古风貌,如打歌。"打歌"起源很早,是人们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打歌的基本动作有:翻身转、左右蹬跳、翻身勾脚、跳蹲步等动作。动作激烈,情绪高涨,是群众喜爱的自娱性活动。

"花腰跳乐"是彝族青年男女交谊舞,无音乐伴奏,舞者用彝语演唱,其调子只有本民族人能听懂。舞蹈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围圈拍掌而舞,舞蹈队形有对跳、穿花等。舞蹈多做踮走步、蹬步踮、崴步、崴踢步等。

"烟盒舞"又称"跳弦"、"跳乐",最早因四弦琴伴奏而得名,后因舞者手持烟盒舞蹈而得名。

"左脚舞"是彝族大型群众集体舞,一般在彝族传统节日"三月会"时跳,是彝族青年交流情感、寻找知己的一种交谊舞蹈。左脚舞的舞蹈动作主要表现在脚下,如直脚、甩脚、串花、翻身、合脚等,舞蹈者相互连臂踏跳而舞,身体随着节奏上下颤动,弹月琴拉胡琴的乐手站在舞队前列,舞者搂腰搭肩踏跳舞蹈。

彝族舞蹈除以上种类之外,还有阿细跳乐、花鼓舞、铜鼓舞、灯弦舞、阿乖佬、跳箩箩等种类。

三、彝族的烟盒舞,有着怎样的特色?

彝族的烟盒舞有着很强烈鲜明的彝族特色,很与众不同。烟盒舞为什么名字这么奇怪呢,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烟盒舞的起源。烟盒舞是彝族一种传统的舞蹈,也是彝族人民发明和彝族人民特色的舞蹈类型。很多人或许都没有听说过。

烟盒舞的得名是由于这种舞蹈的道具,她的舞蹈里面使用烟盒作为舞蹈的道具,所以命名为烟盒舞。彝族的人们有很多喜欢吸烟,这种烟不是我们在货架上买到的那种烟,而是彝族人民用自己种的烟草自制的,然后放在自己私人的烟筒里,这种烟的危害没有我们买到的烟危害大,味道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烟的成本更低。

因为喜欢吸烟,所以他们会随身带着一个烟袋和一个烟筒。因为随身带着一个烟筒,久而久之,人们就用皮革制成烟盒当做道具,用来跳舞。烟盒在敲打是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也很好听。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除了特色的舞蹈,当然少不了特色的民俗歌曲啦,彝族也有很多出名的、大家郎朗上口的歌曲。

如果想要感受彝族的歌舞,最好能去当地亲身感受一下,你一定会被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打动。烟盒舞的感受是热烈的、欢乐的、让人震撼的。如果很遗憾不能去的话,我们也可以在网上观看彝族歌舞的纪录片,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一下。但如果能去现场感受,效果和体验当然是电脑上观看无法媲美的。

四、凉山彝族一种古老的集体舞是什么?

是达体舞。

中国彝族达体舞是彝族人民在劳动中自创的舞蹈,动作优美。达体舞凉山彝族达体舞属民间舞蹈之一。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性。达体舞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名称,如“锅庄舞”、“蹢脚舞”、“对脚舞”。

达体的意思

“达体”意为“踏地而舞”:其音乐融彝族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为一体,悠扬流畅,优美动听,飘逸潇洒;其舞蹈程式简练明快,热情奔放,深沉优美;其形式集参与性、自娱性、互动性为一体,易学易跳,男女老幼都宜,适合不同的场地和空间,少则数人,多则上万人同舞、同乐。

“达体舞”是彝家心底的情、灵魂的歌,是彝民族古老文化的具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在人类表达文化的纵深光谱中认识并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民间艺术的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