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0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
继在2009年位列三甲后,府谷、神木和靖边三县在昨日公布的2010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依旧是前三名此外,吴堡县进步最快,前进了26名。
挤掉韩城
彬县首次进十强
根据2010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的县先后是: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吴起县、高陵县、志丹县、黄陵县、凤县、彬县和安塞县。它们收获了2010年度“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称号。
颁奖时,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向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竖起了大拇指。
相比2009年,彬县挤掉韩城市,跻身十强,也是唯一进入十强县的新面孔。而韩城市相比2009年的第7名掉落4位,排第11名。
十强县中,府谷、神木和靖边三县稳居三甲,高陵县保持在第5名,安塞县保持在第10名,吴起县和志丹县名次互换,分别是第4名和第6名,凤县进步1位,位列第8名。
排名后10位的县先后是:黄龙县、清涧县、镇坪县、佛坪县、紫阳县、白河县、岚皋县、镇巴县、佳县和留坝县。这些县或位于陕南,或是陕北资源匮乏的县。
同时,在2010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位列前5名的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获得2010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称号。排名相比2009年没有变化。
前进26位
吴堡县进步最快
吴堡县、合阳县、延长县、富平县、白水县、洛南县、镇安县、柞水县、永寿县、丹凤县等10个县荣获2010年度“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其中,吴堡县进步最快,从2009年的72名进步到2010年的46名,前进了26位。
渭南市临渭区等5个区荣获2010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富县等10个县荣获2010年度“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
以上获奖县(区)获得20万~100万不等的奖励。
退了20位
陇县退步最快
不进则退,退步最快的10个县先后是:陇县、子洲县、汉阴县、石泉县、白河县、大荔县、平利县、宜川县、米脂县和紫阳县。其中,陇县退步了20位,紫阳县退步了10位。
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陇县退步最快是因为在31项考核指标中,18项退步,只有13项进步。
据悉,退步的指标中不仅包括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速等关键经济指标,还包括环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等重要民生项目指标。
县域经济
占陕西经济多一半
昨日,我省县域经济的整体状况也一同发布。据了解,2010年,全省83个县(市)实现GDP5244.6亿元,占全省的52.3%,已超半数。
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表示,陕西要实现“十二五”期间三个上台阶,经济发展是前提,“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是其中的基础”,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与中、东部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有些县至今没有支柱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对居民增收的带动还不足。”
县域经济在未来发展中,“要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赵正永说,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城镇化建设和环保发展。
权威解读
未来考评更突出民生和环保指标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光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要考核31个指标,经济好不是唯一标准,“还要看民生、城镇建设和环境等综合因素。”凤县和彬县能成为十强县,“民生工程发展和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张晓光称,彬县是首次成为十强县,也实现了咸阳市“十强县”零的突破。“它能进十强,不仅是经济发展,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相当重要。”
凤县位于秦岭深处,和府谷等县比没有能源优势,“但凤县一方面重视旅游这个绿色产业,一方面重视民生工程,尤其是重视全县的环境保护。”
赵正永指出,在未来考评中,将进一步突出民生和环保的考核指标,各县(区)必须全面发展。
县委书记谈发展
府谷
“争第一难 保第一更难”
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坦言,争第一难,保第一更难。“位列前十的各县,发展各具特色,跨越奋进的步伐都很强劲。”张惠荣说。
但压力是最好的动力。据张惠荣介绍,府谷县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思路,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的转型发展新路。
目前,府谷的能化工业向大型高端提升,产业体系向现代多元发展,产品项目向园区集中布局,发展方式向集约循环转变,已经初步摆脱资源型地区发展的桎梏。
“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幸福的改善,”张惠荣说,“十二五”期间,该县提出了建设富裕府谷、文明府谷、平安府谷、绿色府谷、幸福府谷的发展目标,确定每年新增财力的80%要用于民生事业。
府谷也更加注重环保生态的改善,正在全力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确定从2010年开始,每年筹集不少于1亿元绿化资金,每年植树造林不少于16万亩。
神木
“县域经济内核是民生经济”
在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看来,能保持第二名,源于该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内核,“就是民生经济”。
民生经济,“是民营经济和民生建设的结合。神木县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职业教育等人才培养,县域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扶持。现在,民营经济在仅占煤炭资源3.7%的状况下,为地方财政贡献超过70%。”
民生建设,“就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雷正西说,“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有更高追求,对民营经济促进很大。”
虽然连续两年排名三甲,但雷正西仍表示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自周边县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要求和省、市的期待,“同时,神木要转变发展方式,但增速还不能降,这个压力也很大。”
有观点认为,府谷、神木和靖边稳居前三是因为能源。但雷正西不这么看,“我们确实靠能源起步,但现在要围绕煤,更要延伸产业链,”他说,争取打破工业结构单一的现状。
吴堡
“要想大发展 就得靠项目”
进步26名,吴堡县是2010年度“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中进步最快的县。提到进步原因,该县县委书记王勇直言要想大发展,就得靠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这是各地发展经验中已经被证明的道理。”
据王勇介绍,近年来,吴堡县主要是依托煤、盐和天然气资源不断发展,“去年,几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全县经济的提升,”他说,这种势头未来仍然不会改变,“吴堡县完全有信心明年还能获奖。”
同时,张晓光指出,吴堡等进步快的县依托能源优势进入了发展机遇期,“资源一直在那里,为什么之前没进步,而现在依托能源发展起来,主要是进入了机遇期,”他解释,这与全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有宏观的联系,“而榆林市近年来对相对贫困的县的帮扶,也助力吴堡等县发展。”
工业发展是否会带来环境的破坏,王勇解释,吴堡县的项目都是在通过环评等前置审批后才开工。
“其实对于陕北,开发就是保护,”王勇说,陕北沟壑纵横,项目建设会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也算是对环境的保护。”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冯强 采写
陕西的旅游今年收入怎么样
9月29日至10月5日,全省共接待游客656.31万人次,同比增长22.38%,其中过夜游客222.7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433.57万人次;旅游收入26.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0%。其中,西安市共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2%;咸阳接待游客70.16万人次,同比增长44.60%,旅游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59.20%;宝鸡接待游客6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6.55%,旅游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58.52%;延安接待游客57.5万人次,同比增长26.93%,旅游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34.83%;渭南接待游客35.5万人次,同比增长36.02%,旅游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55.45%。
中国旅游收入那个省最多?
陕西省的旅游收入最多。 2009年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总收入排行榜 名次省/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 入境旅游收入(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元)旅游总收入(元)占全省GDP总量9浙江509万25.8亿1.91亿1820亿2016亿13山东249.6万13.52亿2.03亿1550.8亿1652.1亿12四川1.86亿1217.31亿2湖南120.57万6.42亿10776万681.54亿732.71亿未公布16天津103万7.7亿6018万680亿亿4.8%11安徽106.43万4.24亿7848.95万543.68亿575.99亿8%8河北(1-11)538亿元海内外9667万3贵州43万1.29亿6219.89万504.04亿512亿18%1陕西123万6.1亿8015万458亿504亿 10江西65万1.8亿6940万446亿460亿15广西200万7800万424亿4新疆43.84万1.62亿2126万192.92亿205.27亿6甘肃(1-11月)323405万6701万2372万107.76亿112.79亿7海南80.11亿14西藏402.94万48.52亿14.2%5青海5万1590.64万996.6万46.11亿47.38亿5北京435.5万45.8亿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截至2009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838家,国内旅行社17882家,总计19720家。 旅行社数量排在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次为:山东(1799家)、江苏(1570家)、浙江(1300家)、辽宁(1108家)、河北(1027家)、河南(991家)、广东(961家)、上海(829家)、北京(816家)、湖北(790家),十省市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56.75%。 根据18943家旅行社(国际社1797家,国内社17146家)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639.30亿元,同比增长16.18%。经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毛利润、实缴税金、外汇结汇、入境外联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国内组织人天、国内接待人天等八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前十名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云南、辽宁、湖南。
陕西平均每年接待多少游客
统计显示,全省各市(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榜单上,西安均位列首位。西安接待游客165.04万人次,旅游收入7.95亿 整个陕西省年接待将近1500万
陕西、河南两省旅游业谁更胜一筹?看景区数量和旅游收入就知道了
河南和陕西同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 旅游 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两省在新时代均开始深度挖掘、放大其潜在 旅游 资源优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为依托,围绕文化强省、 旅游 强省目标,统筹全省文化和 旅游 资源,纷纷提出未来发展新目标。
稆客在检索这两省不同时期的发展资料和新目标时发现,河南和陕西之间的 旅游 业正在拉开距离,或者说此前已经分出了伯仲。这主要体现在接待人次和总收入、A级景区数量、 旅游 格局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
稆客为此将相关数据特地整理出来,形成此文,以飨读者。
先来看两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期望收入和此前的收入数据。
陕西省“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全省 旅游 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 旅游 总人次达到9亿人次,形成文化 旅游 万亿级产业板块。
河南省“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年底,全省 旅游 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 旅游 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
通过分析上述陕西和河南的数据,稆客发现,陕西提到了到2025年“省 旅游 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旅游 总人次达到9亿人次。”河南在“十四五”规划中只提出到2025年“全省 旅游 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不像陕西有明确的数字目标。
稆客为此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河南近些年的 旅游 收入数据发现,2014年河南省《关于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就披露,河南省 旅游 总收入5年中部第一。2018年河南 旅游 总收入8120亿元,跻身中国 旅游 第一方阵;2019年 旅游 总收入达9607.06亿元;2021年,河南省游客接待量达7.9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8%, 旅游 综合收入6079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63%。
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河南2020年 旅游 收入就能突破一万亿 ,而陕西省201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为7211.59亿元,比河南2019年少2000多亿。虽然2021年陕西省 旅游 收入数据不明,但基本可以判断出不会比河南多。
在A级景区数量方面,陕西似乎也落后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4月, 河南有A级景区580余家,其中5A景区14家 。陕西共有各类景区502家,其中 11家5A级景区,131家4A级景区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十三五”期间,新增4家5A级景区、5家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1家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34个村入围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在国家规划层面,河南和陕西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在优化 旅游 城市和 旅游 目的地布局方面,国家将陕西的省会西安,河南的省会郑州列入“ 旅游 枢纽城市”建设名单,河南洛阳、陕西延安被列入“重点 旅游 城市”建设名单。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陕西将承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河南承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
稆客通过查阅陕西河南两省的“十四五”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规划发现,除了上述的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河南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初具影响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全面完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 旅游 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陕西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 力争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 旅游 目的地、国际文化 旅游 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 ,文化强省、 旅游 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相对于陕西的“十四五”目标,河南虽然也提出了“建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 旅游 胜地”的目标,但没有明确是到2025年就实现,而是“分阶段、分步骤建成”,比较含蓄。(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