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旅游升温“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成旅游消费新趋势
比起 旅游 时晒美景、发自拍,如今的朋友圈里更流行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
这个夏天,人们更渴望个性化、体验化、 情感 化的旅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东京奥运会拉开战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日益临近, 体育 旅游 消费持续升温。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体育 旅游 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健身游、极限游、观赛游和参赛游等几个类别。
年轻人花式玩法将 体育 旅游 送上C位
中国 旅游 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近日发布,解析了2021上半年 体育 旅游 市场的热点及发展态势,对 体育 旅游 人群未来消费行为进行了预测。
报告称,我国 体育 旅游 年轻化特征显著,80后、90后游客占比超过7成,90后年轻人比重较高,达40%,成为出游的绝对主力。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事业趋于稳定,或拥有自己小家庭的80后、90后人群来说, 体育 旅游 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海南、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多个城市跻身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除了跑步与骑行,年轻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向深潜、帆船、冲浪、滑雪等国内新兴 体育 项目,在玩法上也日趋多样。
“非常爽!刺激!完美!俯瞰海岸线,一边是灯塔,一边是风车阵,像童话世界一样。”来自杭州的游客汤皓在海南东方跳伞基地跳伞落地后,迅速把跳伞过程分享在社交平台。
以前大家都喜欢去国外跳伞,国内项目发展较为缓慢,现在受疫情影响, 旅游 消费回流,许多人专门飞到海南跳伞解压。不管是持证跳伞还是体验跳伞,海南都能满足游客需求。想运动但又害怕盛夏的太阳,可以到室内场馆比如无锡融创躲一“夏”太阳。“飞翼过山车”“激流勇进”“风雨同舟”“跳伞奇兵”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可以在这里挑战刺激 体育 竞技项目。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
携程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13日~7月13日,“旅行+运动”关键词热度环比上涨235%,其中,新上线的“运动潮玩体验”话题热度排名靠前,潜水、冲浪、室内滑雪、飞机驾驶体验等主题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类似“潮玩运动街区”的一站式社交运动 娱乐 场所已成为年轻人争相造访的网红打卡地,在那里不仅可以和朋友一起体验VR、射箭、壁球、复古溜冰、密室、F1赛车模拟器、气步枪模拟射击、冰壶等运动项目,还可以享受 美食 、酒水、表演、赛事直播等附加 娱乐 内容。
马蜂窝 旅游 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表示,“适合朋友聚会、体验没尝试过的运动是这类场所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此外,体验感强、有专业教练现场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少年轻人认为,这类团队运动更容易让人发现‘同好’,结交朋友。”
体育 运动为城市目的地再加buff
体育 赛事不仅能够在比赛季为举办地带来热度,也是当地展现城市形象以及文化风貌的大好时机。奥运会作为最“吸粉”的赛事之一,无论在赛中还是赛后,都为举办城市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2021年 体育 旅游 热门境内城市Top10榜单上,因疫情导致的境外游受限,却让以往热衷境外 体育 游人群纷纷将目光转向境内目的地,潜水、冲浪、浮潜、滑翔伞等曾经的境外海岛游热门玩法,使三亚迅速蹿升至境内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Top1。北京凭借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位列热门城市第二名,青岛则凭借帆船体验、出海看日落喂海鸥、海钓等 体育 游乐项目位居第三,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奥运帆船博物馆均是热门景点。
安全保障是必需
近年来,国家 体育 总局、文化和 旅游 部常在春节、国庆等假期联合发布 体育 旅游 精品线路,促进 体育 产业与 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
《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提到,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 体育 旅游 ,例如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冰雪 旅游 ,中西部地区则依托山地丘陵、沙漠河流等开发了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荒漠探险等项目。
行业数据显示, 体育 旅游 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据了解, 体育 旅游 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与感,受到广泛欢迎。而另一方面,参与 体育 旅游 项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做好安全保障。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 体育 旅游 项目的标准,推进 体育 旅游 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胡玥姣 综合人民资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海南日报等)
二、2021年,红色旅游为何这么火?
如果要为2021年我国 旅游 业选出“主题色”,“中国红”一定是亮眼的一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经常积极自发参与红色 旅游 。
中国 旅游 研究院等近日发布的《中国红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2021年,41.7%的游客参加红色 旅游 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其中7.1%的游客红色 旅游 次数超过5次。2021年1月以来,红色 旅游 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
在红色旅途中厚植家国情怀的游客,常常自觉成为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者”。据统计,微博话题“建党百年红色 旅游 百条精品线路”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次,相关信息触达人群超过3.7亿人次。
2021年10月13日,游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徐宏星 摄)
重庆游客周先生表示,红色 旅游 、红色文创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时,表达方式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让游客多了参与感、沉浸感、互动感,朋友圈里如果没有去打卡过红色地标,那一定‘落伍’了!”
《中国红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在2021年红色 旅游 客群中,“00后”“90后”人群占比达到51%以上,红色 旅游 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趋势。
多家在线 旅游 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此观点:青少年和青年群体已成为红色 旅游 的“主力军”;年轻父母更是愿意带着孩子,通过探访红色遗迹实现“寓教于游”。
在许多 旅游 从业人员看来,红色 旅游 不仅温暖游客,更为从业人员带来精神洗礼。
春秋 旅游 导游小徐介绍,串联起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的“红色专线车”,边行驶边播放着沿途红色遗迹的讲解。小徐说:“站上专线车面对游客,有满肚子的红色故事和感动想要与他们分享。”
在浓厚的红色 旅游 氛围中,各级文化和 旅游 部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回应大众探寻红色 历史 诉求,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赓续红色基因,推动红色 旅游 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
2021年上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建党百年红色 旅游 百条精品线路”,52条“重温红色 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织就了中华大地上的“红色版图”。
文化和 旅游 部联动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开展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走进党政机关、军队、群团组织、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累计开展600余场次宣讲,40余万名干部群众现场聆听,900余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点播收看,进一步彰显了红色 旅游 的教育功能。
文化和 旅游 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旅系统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策划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 旅游 活动,扩大红色文化传播,更好发挥红色 旅游 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
三、银联商务发布2017国庆中秋旅游消费大数据是真的吗?
10月9日,银联商务数据中心正式发布《2017国庆中秋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报告基于银联商务大数据平台全量数据解读中国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特点,依托大数据手段助力国家旅游消费统计的深度研判分析。
报告通过“居民旅游消费”、“旅游消费贡献度”、“旅游消费新趋势”、“旅游目的地选择”等指标,量化展现了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居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报告数据来源于银联商务目前服务的680多万商户、260多个服务性行业以及全国范围内18亿张银行卡交易信息,涵盖省会、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二级地市、县域、农村等所有地区。目前银联商务的年度交易量已经高达70亿笔,在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尼尔森最新发布的《2016年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表》中位列榜首。
四、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五、旅游行业数据分析:2021春节38%消费者旅游偏好1-3天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从“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到“就地过年”,再加上去年疫情期间被“压抑”已久的出游需求,随着人们对于“周边游“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本地游一跃成为“新年俗”。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加速 旅游 行业的回温。
从2021年春节中国消费者 旅游 市场偏好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 旅游 时长偏好1-3天;偏好 旅游 4-5天的消费者占比35%;其他的消费者占比为27%。2021年“周边游”、“短途游”成为人们春节 旅游 的热门选择。
在线下“周边游“、”本地游“火爆的同时,各大 旅游 景点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积极延伸拓展行业新服务,多方位展现各地风俗习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 娱乐 需求。
六、今年红色旅游有多火
中国旅游研究院解析红色旅游市场的新特征、新热点、新趋势,形成了《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2021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电影《觉醒年代》热映让合肥延乔路火了,电影《八佰》让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热度暴涨。
红色资源“潮”起来
从“要我去”到“我要去”,游客主动参与红色旅游成为新时尚,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调查显示,2021年参与调查的游客中,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超过3次,其中7.1%的游客红色旅游超过5次。2021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其中京津冀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和沪浙红色旅游区的热度增长最高,分别上涨240%、173%和121%。
红色文化吸引人,跟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密切相关。很多网红红色景点跟一些红色纪录片、电影热映密切相关,《觉醒年代》热映让合肥延乔路火了,电影《八佰》让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热度暴涨,长白山池南区抗联题材电影《老黑河》再现抗联浴血传奇,提升了长白山老黑河遗址公园等景区的热度。此外,上海1925书局、苏州红五卅、天津津沽旧事沉浸式剧场,通过将红色资源与剧本杀方式结合开发红色旅游,深受年轻人喜爱。
2021年,红色旅游研学项目在全国陆续展开。数据显示,2021年暑期的红色旅游出行人数同比增长92%,最受青少年游客青睐的研学类旅游产品为观天安门升旗仪式,到贵州一睹威武的中国天眼等。在旅途中,打卡标志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成为风尚。
数据显示,2021年人气最高的传统红色旅游目的地前十分别是北京、南京、上海、长沙、重庆、西安、保定、青岛、延安、嘉兴。北京成为红色旅游人气最高城市,热门景点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圆明园、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宋庆龄同志故居、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长沙的旅游库里不仅有橘子洲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毛泽东故居等红色资源,还有文和友等美好生活体验创新业态。
2021年,红色旅游游客“年轻化”趋势显著。红色旅游经过多年沉淀和发展,受到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认可,不仅是中老年游客追捧,同样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喜爱。在红色之旅人群中,80、90后占比达80%,人数庞大。“短途+家庭亲子”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标配,一日游线路人气高,而“红色旅游”消费者中有32%游客选择家庭亲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