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美食有哪些

恩施美食有:土家油茶汤、张关合渣、葛仙米、土家腊肉、合渣、凤头姜、油香儿、炕小土豆、柏杨豆干、社饭、鲊广椒、福宝山莼菜、桃片糕、炸广椒炒肉、土家酱香饼、土家烧饼、魔芋鸭子等。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浓厚。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美食介绍

1、土家油茶汤: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2、张关合渣: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3、葛仙米: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恩施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恩施土特产有恩施玉露、恩施马铃薯、沙地油栗、恩施酱香饼、大集珍米、恩施黑猪肉、油香儿、中华童子李、恩施竹筒酒、恩施酸萝卜、蕨粑、绿豆皮、鹤峰茶、来凤凤头姜、利川山药。

恩施玉露是恩施市的知名茶品,有“三绿”的特点,分别是茶绿、汤绿、叶底绿。恩施玉露茶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选用的是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过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制作要求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匀整、紧圆光滑、色泽鲜绿、香气清爽。

恩施马铃薯是恩施市传统名产,恩施人喜欢吃土豆,煮饭有土豆,做菜有土豆,芡粉也是“土豆粉”。恩施高山地区的马铃薯品质是最好的,恩施州马铃薯在西南山区有优势,将突出“恩施富硒土豆”特色,恩施马铃薯特点鲜明、肉色均匀、口感细腻、绵香可口。

沙地油栗产于恩施市沙地乡,沙地油栗树冠紧凑、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种植出的板栗品质非常好。沙地油栗果实平均单果重11克,果面为粽红色、油亮鲜艳、外形好看、易剥皮、果肉香甜、营养丰富。

恩施酱香饼是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的传统特色小吃。恩施土家香酱饼以香、甜、辣、脆为特点,口感丰富、香中有香、甜中带绵、辣而不燥、外脆里软。是恩施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吃之一,也是当地的特产。

鹤峰茶是湖北恩施的特色名茶,鹤峰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晋时期就已经有记载。2012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鹤峰县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特别适合种植茶叶。所种植出来的鹤峰茶汤色清澈明亮,喝起来滋味鲜爽醇厚,香气宜人,回味无穷,被英国人称为“皇后茶”。

恩施特产有哪些 恩施特产介绍

1、凤头姜。恩施特色美食,辛辣适中、美味可口。

2、土家腊肉。恩施传统美食,味道鲜香、香飘十里。

3、油香儿。恩施传统小吃,外皮酥脆、口感Q弹。

4、葛仙米。恩施传统美食,味道香美、口感丰富。

5、炕小土豆。恩施特色小吃,外酥里嫩、香辣可口。

6、柏杨豆干。恩施特色小吃,豆香浓郁、独具特色。

7、油茶汤。恩施传统小吃,鲜香可口,非常好吃。

8、莼菜。恩施特色美食,深受当地人喜爱。

9、炸广椒炒肉。恩施特色美食,香辣可口、百吃不厌。

恩施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恩施美食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类似茶汤的小吃。香、脆、滑、鲜、美、爽解渴。是土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食品。所以民间有句话:“不喝油茶汤,心就慌。”“一日三餐,三碗,辛苦了。”同时,喝油茶汤也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每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土家族人都会奉上一碗美味的油茶汤以示款待。

相传油茶汤是在茶山放牛设点“家家”的土家族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捡了一把茶籽,放在瓦罐里炒茶油,然后采摘茶叶,放在油里炒,倒进山泉水里,加上炒好的玉米,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成了土家族人的习惯。

当地油茶汤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适量茶叶用食用油炒至焦黄,然后在锅中加水,加入姜、葱、蒜、辣椒等天然调味品。水开后,舀入碗中,再加入炒(或炒)炒的米花、玉米花、豆腐、核桃仁、花生、黄豆等“泡货”食用。油茶汤制作的关键是茶叶的品质和炒茶的温度。调味品和“泡品”的选择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

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盛行于全州,尤以咸丰、来凤为甚。1992年,“来凤县土家茶花汤茶道团”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茶文化节,获得“名茶从峰峰远行,土家茶花香遍九州”的赞誉。韩国代表团称赞土家油茶汤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茶”(即白鹤茶、泡茶、油茶汤、鸡蛋茶)和油茶道表演,使之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祭祀茶道。在2005年由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四大茶”茶道优雅出众的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土家族茶文化的精髓——优茶堂得以发扬光大。(钟声等。)

张关合渣

和稀泥,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族对渣渣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因为食物稀缺,渣渣拌救了很多人的命,有句流行的话叫“辣椒是盐,渣渣拌过年”。现在恩施人过节再也吃不到杂渣了。平时在家就能吃到混渣,很多餐厅都把它作为特色菜,深受顾客青睐。

复合渣的制作相对简单,但在“推”阶段开始时有点难。因此,人们称这种复合渣的制造为推渣。它的制作程序是:将黄豆洗净用水膨润后,用石磨将豆子和水磨成浆,大火烧开,再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叶中烧开,一锅乳白色绿色的复合渣就制成了。可见“推渣”比做豆腐简单多了,不需要过滤,不需要压榨,不需要腌制。难怪土家族人也称之为“懒豆腐”。复合渣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大豆中的蛋白质搭配萝卜蔬菜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达到合理膳食的效果。

在恩施,吃渣的方法很多。有的吃得很薄,不加任何调料,常叫淡渣,突出“喝”,有时加土豆一起煮;如果吃酸渣,把渣放入酸中再吃,既解渴又解暑。有些还被制成炉渣火锅,张观炉渣火锅是典型的一种。

关渣是将渣煮熟,腌制至略干,再加入鲜猪肉、小鸡、鸡蛋等汤料,做成鲜肉渣、小鸡渣、鸡蛋渣等系列渣火锅。

张关合渣是以宣恩的一个小集镇张观命名的,其典型特色是河闸火锅,尤其是镇上一位姓黄的老妇人制作的火锅最为著名和正宗。关河渣味道纯正,营养丰富,人们称之为“全价食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特别喜欢吃,评价很高。

恩施好吃的特产有哪些

恩施好吃的特产有哪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勤劳的土苗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很多的特色美食,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恩施好吃的特产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神豆腐

在咸丰民间,每到炎夏季节,农家常用一种树叶来制作成“豆腐”食用。这种树叶作成的“豆腐”,乡下叫神豆腐或观音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在灾荒之年点化穷人用这种树叶制作豆腐充饥度荒的。

能采叶制作神豆腐的小树是一种灌木,属马鞭草科植物,俗称“斑鸠柞”,杂生于沟边地旁的灌木荆棘丛中。其干如荆条,质脆而易折;枝桠互生,甚有规律;叶呈心形,碧绿细嫩。

乡间农妇常在劳作回家途中,连枝带叶信手撅回一束,摘下叶片洗净,放在盆中用手揉成糊浆,倒入铺上几层干净棕片的筲箕之中过滤,点入澄清了的适量草木灰水搅匀,片刻,便神奇般地成了一盆颤摇摇、绿幽幽的“豆腐”。而后,用菜刀横竖划成方块,浸入挑来的冰凉的山泉水里,待作上一碗拌有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用漏瓢捞上一碗,就可以一块一块地蘸着吃了;也可以盛上一碗,淋上蘸水,用小匙舀着吃。

神豆腐细嫩,晶莹如玛瑙,带着斑鸠柞树叶特有的清香,吃起来煞是可口,可与粮食作成的凉粉媲美。据有关资料载,制作神豆腐的斑鸠柞叶片含果胶高达30%是其能制作“豆腐”的主要因素。因此,这种树叶是提取果胶的最理想的材料。这种树叶含蛋白21%左右,居目前已知高等植物叶蛋白量之前列;还含17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含量最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原料。药性分析表明,斑鸠柞叶还能医治痢疾、毒蛇咬伤、无名肿块、酒后头痛等症,具有清热解毒、开胃生津,明目去火、强筋健骨的功能。

神豆腐制作方法简单,在小村民间,不少小孩都会作。夏季的集市上,时有村妇用桶挑着神豆腐卖,大人小孩多喜买来吃,还挺俏哩。

糍粑

恩施土家人一直延续着祖辈们原始手工制作糍粑的`方法。

进入年末腊月,亲人相聚、家人团圆,打糍粑便成了这里土家人饭后茶余的话题。圆圆的糍粑象征团团圆圆,又糯又粘的糍粑寓意土家人注重亲情和友情。

糍粑是土家人正月待客的常备食品,也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礼物。土家俗话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从民间俗语可以看出,糍粑作为礼品,在淳朴的土家人之间来回传递着友情和亲情

这里的土家人打糍粑一般选择在小寒之后,最迟在腊月二八之前进行。因为小寒后气温较低,便于糍粑的存放。在打糍粑那天,全家老小通常穿着节日的盛装,除了制作出雪白的糯米糍粑,还会用高粱、小米混合起来,做一些带颜色的糍粑,各种色彩的糍粑摆放在一起代表着土家人来年大吉大利、五谷丰登。

制作糍粑的过程较为繁琐,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将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第二天打糍粑之前,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木甄蒸熟,再置于石槽内,先缓后急、先轻后重,用木棰打压数分钟使其成泥状,而后扭成团形铺于桌面,稍许用力压成满月状便可。

这里的土家人吃糍粑也是有讲究的,客人到了之后,主人把糍粑烤好后给客人,客人不能用嘴去吹糍粑上面的灰,只能用拍打的方法把糍粑上的灰拍干净,以示对主人的恭敬。除了火烤糍粑外,还可用油炸、油煎、水煮等方法来食用。

吊楼里,火塘边,捧上一块糍粑,沾上一丝蜂蜜,轻轻嚼于口中,丝滑香甜,回味无穷,再舀上一碗油茶汤,更是惬意。

米粉

米粉又分米豆皮,绿豆皮,包谷豆皮,呈白色、浅绿色、金黄色,是湖北恩施州传统的特色小吃。

做法是将大米等用机器磨成糊状,在热锅里用特制漏斗盛装旋转烙成粉丝状。或块状再用刀切成面条大小的细丝,放进冰箱新鲜保存或晒干后保存,食用时,(新鲜的只需用开水过一下)需在汤锅里煮熟后添加鸡、鸭、鱼、肉、菜等各种可供选择的配料(当地人称其为臊子),绵软滑爽,美滋美味。豆皮还可以炒来吃。

酸菜

恩施的酸菜的确是一绝,很遗憾外地人却可能对这个不以为然,除非他们真正吃过。他们理解的酸菜无非是四川的袋装泡菜,或者东北的酸菜,要有好的酸菜,首先要有好的酸水坛子。同样是酸水坛子,由于里面的酸水风味不一样,泡出来的酸菜味道也有一定的差别。好的酸水坛子,泡出来的酸菜酸甜适口,又脆又嫩,且有一股令人不忍释怀的香味。店主上架的所有老坛泡菜均是自家几十年老酸水泡出来的,我今天31岁,自小吃着这几个老坛子泡出来各式各样的泡酸菜长大,各位亲就应该知道这老酸水的年份,它们见证了我这30年的岁月和母亲的艰辛。各位亲,一口下去,五味人生皆有体会!!!

泡粑

泡粑是用黏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而成,是我们80年代这一辈山里孩子小时很了不起的零食了,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泡粑的特点确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适,回味清甜。

泡粑的吃法有很多,刚出笼的时候直接吃热的,保存放凉后可以重新再蒸,也可用碳火去烤,烤至表面焦脆发黄,吃起来别有一翻味道,据老人讲,要是不小心烤煳了,吃下去还可以治肚子痛呢!

咸丰豆鼓被称作为:“豆思”,用黄豆加工而成,咸丰的豆思制作会用到山上的一种叫作“豆思粑叶”的植物,发酵时就是用这种植物的叶子包起来的,所以咸丰“豆思”的味道的传统意义上的豆鼓味大不一样。形象点来说,它可能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是味道怪,吃起来却是很香的。

豆思作为一道开味菜,在恩施各家各户很常见,大多数都是自己制作的。

除了作为开味菜,也可以用来炒腊肉,掺汤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咸丰除了“干豆思”,还有“水豆思”,它们的前期作法是一样的。

咸丰豆豉虽然称作为“豆思”,但和其它豆鼓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苞谷粑

咸丰苞谷粑用料有糯米、玉米,纯粮制作。玉米采用的是咸丰本地最老的玉米品种种植,不采用现在的转基因品种,营养更加丰富,更环保绿色,粑叶采用的是棕子叶,更添一味竹叶的清香,实属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苞谷粑食用起来很简单,可以剥去粽叶蒸,也可以用碳火烤(推荐哟!烤出来那个香哟!),电简单不过是放进微波炉中过

陈向(陈氏)瓜子在咸丰本地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所产的瓜子大颗、无瘪粒、原味纯香,壳干净不脏手,全人工手选,逢年过节供不求。

皮蛋

咸丰本地多年包皮蛋的老师傅亲手所包,所用到的鸭蛋也是本地放养的鸭子所下

用传统工艺加上传统方法喂养的鸭子所下的蛋制作的皮蛋,吃起口感醇厚,口留余香,吃完还想再来一个哟!

土家的干土豆片均是农家自晒的。首先选优质大小差不多的土豆洗净去皮,最慢的工序应该是第二步了,要一刀一刀的慢慢的来切片,并不像我们平时切炒土豆片那样“砰砰砰砰”切连二刀,讲究的是厚薄均匀,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最后的成品才会漂亮,切好后用清水滤一次去掉洋芋粉(好东东,可不会倒掉),第三步就是下锅去过水燎一下,最后就是在簸箕、木板或者水泥地坪上自然晒干,最后一步也有讲究哟,一定要是大太阳天,所以第一天一定要看天气预报了解一下天气(虽然有时也不太靠谱),不然一天下来晒不好,那最后的干土豆片也不好看。

干土豆片可以这样吃:

一、油炸,最多的吃法,又香又脆,大人下酒,小孩作零食(相信比“肯不起”和“卖当老”里面的东西要健康N倍),那个香哟!!!从来都是土家餐桌待客必不可少的招牌菜,而且一般是上桌没几下就搞完了,还要再加的哟!!掌柜吃了三十年了,不好意思!说起来又在咽口水!!!

二、用温水泡一下,炒肉(当然最好是炒腊肉了),准备点青椒,搞点腊肉,把干土豆片泡一下(不要泡太久哟,感觉在变软了就行了)。这道菜做成后,几种味道相得益彰,这时的土豆片吃在嘴里好劲道哟(说得是某方便面吗??NO NO NO哈哈),掌柜第一次这样吃时,居然没吃出来是什么,惭愧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