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文旅突围⑥丨沉浮热与冷,旅游演艺“刀尖上起舞”盼曙光
编者按: 疫情,严重困扰全世界的文旅市场一波又一波的暂停与重启,成为湖南文旅人心中的痛,但同时也成为湖南文旅市场“突围”的动力。
2022年1月13日,全省文化和 旅游 局长会议召开,一场新的“突围战”大幕拉开。在此,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以观察者视角细聊文旅行业百态,共同寻找疫情困境下,湖南文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闪光点。
提前休演、复演待定、全年演出季缩短、演员放长假......发展势头正劲、市场火爆的湖南 旅游 演艺行业,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休息时间会这样“宽裕”。
“往年,除了大年三十放一天假,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演出。”《张家界·魅力湘西》品牌推广负责人石赞说,2021年12月19日,“魅力湘西”正式休演,2022年复演时间另行通知。
2021年7月,疫情将湖南 旅游 演艺推向“风口浪尖”,倒逼企业打破舒适圈,在演还是不演的艰难抉择中,在变与守的权衡、破与立的转型中寻求生机。如在“刀尖上起舞”般,奋力找寻照进生活的光亮,期盼市场曙光的到来。
图为2021年4月2日,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精创版首秀现场。而自7月疫情后便一直处于休演状态。
演与不演的考量
从火热到“冷静”,湖南 旅游 演艺企业开始谨慎,多方研判市场,最终却绕不过一个现实问题:市场重启时,是继续休演还是复演?
如果休演,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三四百人的表演团队,何去何从?如果复演,市场环境不稳定、防疫工作压力大、经营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自7月疫情后一直处于休演状态,2021年全年仅演出117场。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 旅游 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观众群体以天门山的散客 旅游 者为主,基于当时进山游客量及张家界 旅游 市场的情况,公司做出休演决定。
9月起,200多人的演员队伍开始“放长假”。其中,学生演员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学业;签约演员在家待业,时刻等待归队;而当地群众演员则另谋出路。
乡村 旅游 民俗演艺《竹山花开》。资料图
同样选择休演的,还有湘西州凤凰县竹山村的乡村 旅游 民俗演艺《竹山花开》。“这个选择很艰难,也很痛心,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凤凰旅投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表示,演员都是当地村民,没有演出的这半年,他们白天仍在景区上班。
诚然,选择是纠结的、是谨慎的。
“还有10天就到国庆了,怎么还没动静?”“只剩下5天了,还没结果?”谈及2021年国庆节前的日子,常德市桃花源盛典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办主任范云婷记忆犹新。经过大半个月的慎重考虑,9月25日,管理层终于决定复演。
“桃花源记描绘的诗意田园画卷,是无数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范云婷表示,希望通过《桃花源记》的复演,为疫后市场的复苏增添美好的希望。
游客乘船观看《桃花源记》。
9月30日晚,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正式复演。国庆期间每天4-5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达95%,游客反响热烈。2021年全年演出季演出292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2020年演出季,演出场次与接待人数综合逆势增长5%。
变与守的权衡
2021年9月22日,停演55天后,民俗大戏《魅力湘西》恢复演出。
“经历了2021年,我们深刻感受到 旅游 演艺的脆弱,也倒逼企业去想出路。”石赞表示,相较于2020年疫后单纯考虑产品升级、更好地满足游客观影需求等方面,这次,他开始思考 旅游 演艺未来发展方向。
复演后《魅力湘西》严格执行网上实名购票、预约限流、观众间隔就座等措施,保障演出安全有序进行。邓道理/摄
石赞介绍,目前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计划打造“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园区,不再依靠单一的演艺门票收入。二是改变单一线下演艺模式,尝试“线上+线下”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 探索 一条线上付费观看演艺的新路子。
他进一步阐释,“云演艺”不是单纯地将节目“搬上网”,而是立足于线下演艺,重新打造一台高质量的线上演出,这对硬件设备、高新技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湘西哭嫁》紧张排练中。
在张顺心看来,根据市场需求,盘活资产,提高剧场使用率,扩张竹山苗寨 旅游 空间,做好景区业态提质是发展关键。《竹山花开》休演期间,张顺心深入分析市场和现有产品结构,全新创作《湘西哭嫁》剧本,展示竹山村当地“哭嫁”习俗内涵:“哭”是一份感恩之情、一份依依不舍之情,更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该剧将在下午场演出,打造“上午逛苗寨、下午看《湘西哭嫁》、夜宿竹山乡居”的 旅游 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待《竹山花开》复演,夜间 旅游 更丰富。”张顺心说道。
琴岛演艺推出经典儿童剧,吸引亲子客群。
对于演艺节目成熟、品牌名声在外的长沙“琴岛”演艺来说,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里,调整经营策略、拓展业务板块显得更为有效。
依托演员优势打造“网红”主播,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业务成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瞄准亲子剧市场,推出5部经典儿童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白雪公主》每场平均上座率达80%,2021年亲子剧场已实现盈利。
面对当下的 旅游 演艺市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更倾向于“坚守”:延续“每年都有新突破、新亮点、新提升”的艺术创新传统,对节目内容进一步提质升级,以“口碑”赢取市场。
破与立的转型
2022年元旦跨年夜,长沙国金街人来人往,9号入口处大屏上正在轮播的《最忆韶山冲》15秒精彩片段,吸引众人驻足,沉浸式感受红色记忆与高 科技 声、光、电融合带来的视听盛宴。
这是《最忆韶山冲》打破传统营销模式,以“新零售”方式来推广 旅游 演艺产品的场景之一。像这样的画面,同样出现在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的万达商业广场等地。
“哪里人流量大、客群多,我们就去哪里做推广营销。”品牌宣传总监仇明敏表示,通过异业合作,精准营销,提高到达率。该剧自2021年12月25日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20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不破不立,转型,势在必行。
考虑到疫情对室内封闭性演出的限制,加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等原因,2020年疫情后,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果断暂停大型演艺秀《铜官窑传奇》。“如果完全取消演出,那之前投入的心力就白费了。”古镇负责人苑赟说。
打破传统演艺场地的局限性,将剧场“搬”至室外,内容延续铜官窑“黑石号”主线,增添互动体验元素,向沉浸式 旅游 演艺转型,丰富景区夜游产品,刺激 旅游 消费......从破到立,铜官窑古镇实现华丽转身。
沉浸式演出让游客乐在其中。
沉浸式演出《铜官故事》,以“行进体验+特效剧场演艺”观演方式,带游客穿越千年。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黄金周,铜官窑古镇吸引15万游人打卡,同比2019年增长近5万人。
不难发现,沉浸式、行浸式、实景光影演艺等新形式发展势头正劲。1月20日印发的《“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中亦提出,推动交互式沉浸式 旅游 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021年国庆黄金周,实景剧《凤凰样子》复演,人气火爆。
在凤凰样子文化村发展蓝图里,大型室内实景互动演艺《凤凰样子》,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以一台高质量的 旅游 演艺吸引受众,打造‘凤凰样子’品牌IP,最终目标是建成文化 旅游 综合体。”凤凰天韵 旅游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忠辉表示,文化村二期工程重点打造“江心岛”,演艺重心也将往之倾斜,以高 科技 +沉浸式演艺的形式,让观众成为演员,让游客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古城独特魅力。
在褚忠辉看来,后疫情时代,虽然 旅游 市场格局和游客出游心态发生改变,但 旅游 演艺市场依然存在,观看意愿也未减弱。“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
二、旅游资源现状
8.2.1 旅游资源类型
从湖南省已知或已开发的旅游区(点)的资源特征、性质及类型来看,总结归纳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风光和物象能给人以自然美感,并吸引人们前往游览观光。其特征:自然风光中的山、水、石、洞、气、光、生物等,经过巧妙的天然组合,造成千变万化的旅游环境和景象,观光旅游者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生理过程,便可产生种种想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第二类是指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等为主要观光内容的人文景观资源。其重要特征:它是古今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风貌和特征的集中反映,给人们以知识、教育、启迪和娱乐。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社会性质、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的支配和控制。第三类即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风光,两者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综合类型。
(一)自然景观资源
(1)名山:湖南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面积达10.4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9.56%。据统计,境内1500 m高的著名山峰有千余座。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峰,作为重要类型的自然景观,给人们提供内容非常丰富的观赏游览,每一座山都是一幅风景画。
(2)秀水:湖南省水系发育,拥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和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大小水库以及与水有关联的名井、名泉、地热温泉、瀑布景观星罗棋布。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这就构成当今颇具魅力的赋情景观——水文化。
(3)奇洞:湖南省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非常广,岩溶地貌十分发育,使得湖南省洞穴资源丰富。可开辟旅游的溶洞有以下几种类型:纯天然洞穴、洞穴与石刻相结合构景、溶洞与古建筑相结合构景、特殊类型的溶洞。
(4)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林场:湖南省是一个森林资源大省,是我国南方所特有动植物科属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佳木奇花有75种,其中银杉、水杉、水松、银杏、珙桐五大植物活化石尤为珍贵。为了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全省先后建立了62个自然保护区和35个森林公园。依地域和交通状况,全省可分为四片大的森林风景区:①以张家界为中心,包括天门山、猛洞河、桃花源、凤凰山的湘西北风景区;②以洞庭湖为中心,包括岳阳楼、君山、大云山、铁山水库、南湖的湘北风景区;③以韶山为中心,包括花明楼、岳麓山、桔子洲头、云阳山、炎帝陵、桃源洞的湘东风景区。④以莽山为中心,包括苏仙岭、五盖山、天鹅山、东江水库、九嶷山、舜皇山、那溪、云山、黄桑坪的湘南、湘中风景区。
(5)风景地貌景观:根据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貌形态等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的艺术特征,湖南的风景地貌景观有4种主要类型:①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②丹霞地貌;③喀斯特地貌;④花岗岩地貌。
(6)野生动物资源:湖南省的野生动物资源在中国占据很重份量,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150种珍贵动物中,湖南省就占40种,为保护好这些世界珍稀动物,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野生动物(白鳍豚及其栖息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大鲵野生动物(大鲵及其栖息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江口鸟洲鸟类及其栖息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珍稀水禽自然保护区;目平湖白鹤及湿地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以及五个县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7)天象景观资源:湖南省的气候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春温多变、夏热且长、秋常干旱、冬寒甚短。全年无霜期260~300 d。因地形、气压和阳光作用,气候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四季分明,景象万千,使得湘楚大地上空中的日光、月影、风霜、春雨、冬雪、雾霭、云霞等重要的气候要素都成为天象景观资源之构景主体。
(二)人文景观资源
(1)古建筑类型:湖南省古代建筑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多,它们分属各个不同朝代所建,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岳阳的岳阳楼、衡山的南岳大庙、宁远的文庙、长沙市的岳麓书院,以及沅陵的龙兴寺、通道的回龙桥等。古建筑主要由楼阁、寺殿、祠庙、桥梁、亭台、坊塔等类型组成。
(2)古陵墓类型:湖南省境内的古陵墓数量比较大,历经的朝代较多,时间跨度比较宽,文物和历史价值比较高。有轰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古汉墓、有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比较著名的古陵墓还有岳阳的鲁肃墓、汨罗屈原墓、永顺老司城土司古墓群、平江杜甫墓以及在中国近代史上历史名人的墓葬,如长沙市岳麓山上的黄兴墓、蔡锷墓、蒋翊武墓、曾国藩墓等。
(3)古遗址、古战场、古窑址、古城址:湖南省20世纪60年代在桂阳县境喀斯特溶洞中发现了一件古人类的遗物,经鉴定为旧石器晚期的刻纹骨椎,证实了湖南大地的确曾是古人类活动场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或村落遗址,先后在我省的许多地方发现,主要集中在湘北地区及洞庭湖一带。我省境内最重要的古战场遗址在岳阳的巴陵古战场。古城址主要有凤凰县黄丝桥古城、长沙天心阁古城、汉代北练城遗址、汨罗市春秋时代罗子国城遗址、桃源县战国时代采菱城遗址、常德汉代索县城遗址、邵东县邵阳城遗址,此外还有凤凰县沱江镇、道县道口镇、武冈城关茶陵城关也都保留有古城门和城墙。古窑址以长沙市望城县铜官古窑最有名,还有湘阴县的岳州窑、岳阳的鹿角窑以及衡阳唐代衡州窑。
(4)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祠、堂:湖南省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长沙的黄兴、邵阳的蔡锷、浏阳的谭嗣同等仁人志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他乡贤达名士、骚人墨客留迹于湖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行吟于沅湘之野,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写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杜甫晚年流寓湖湘,赋诗多首。唐代书画家欧阳询,是今长沙市望城县书堂乡人,当地留有石笔架,洗笔池等古迹。还有司马迁、韩愈、柳宗元、朱熹、辛弃疾、米芾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湘楚一游。
(5)考古文物、石刻碑林类型: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上大垅的湖南省博物馆存放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出土文物、资料达十万余件,各市县级的博物馆,也都保存着本地区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在湖南省考古历史上,最为轰动、震惊中外的要数1972年春发现和发掘的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之马王堆西汉墓。湘楚文化历史悠久,碑林石刻到处可见,在碑碣丛中,现存旷世古稀长沙岳麓山上的禹王牌。最长的碑文是祁阳浯溪石刻《大唐中兴颂》,文奇、字奇、岩奇,世称“三绝”碑。
(6)革命传统教育类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30年的辉煌历程中,湖南省被誉为中国的“革命胜地”。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左权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为优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大批的革命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先进的革命民主人士,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为缅怀先烈们、先辈们以及英雄的三湘儿女的丰功伟绩,建立了(革命)故居纪念馆,修复和开辟革命活动旧址纪念地。这些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场所和文物,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课堂,供现代人参观瞻仰,构成了我省一项极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如韶山、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等。
(7)民族民俗风情: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除汉族之外,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42个民族。民族民俗风情,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生活在湖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是三湘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有独特的服饰,优美的歌舞,传统的习俗和民族风韵。在具有民族风格古建筑中,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苗家的吊脚楼;土家族的老司城等别具一格,建筑艺术价值高。少数民族妇女,精于耕织。纺织、穿、绣的工艺相当精美,显示出民族的特色。少数民族一般性格豪爽,耿直,富于灵感,易于触景生情,能歌善舞,出口成章。其舞蹈中有土家族的摆手舞、八宝铜玲舞、色古斯舞、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等。
(8)现代工程及城市市容类型:现代工程中的公路建设,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貌,设计很有特色且实用,如吉首市矮寨景观区“矮寨公路”,横跨雪峰山脊梁段的盘山公路,既是交通道路的基础设施,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湖南省境内的现代高速公路一般设计成双向六道全封闭,这些现代工程宛如一条银带,把自然界的景色串在一起,构成一道亮丽的景观资源。
在山水景观中,大型建设工程能成为构景主体的还有水库的大坝。湖南境内的大型水库工程,坝址选在江河幽险之处。每座大坝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造型及规模都不一样,但都表现出雄伟壮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大坝、水库里的水、周围群山共同构成极具特色的湖岛型的风景旅游区,既可以开展水上运动,还可依山傍水修建疗养基地与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三)综合景观资源
(1)园林风景:把山、石、水、花、亭、名楼、阁坊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依据造园的结合手法,形成一种景观艺术空间。
(2)田园风光:田园风光之构景主体为农田、耕地、果园、苗圃、农宿农宅以及山水等。湖南省农田耕地的特征表现为:山区以梯田为主,丘陵区为多边块田,平原湖区则为大面积方格网状田。在平原的洞庭湖区,具有湖区特色的田园风光处处可见。
(3)其它特殊类型景观:包括高校旅游、观看军事训练和表演、工矿企业旅游、科普教育旅游以及探险旅游等。
8.2.2 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1)广泛性:既有自然风光,又有能让旅游者体察感触到的民族风俗风情;既有历史遗迹,又有现代建筑,内容相当广泛,非常丰富。
(2)景观组合性和综合性:表现在一些旅游资源既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又有科学考察意义;既是自然风景区,又是人文景观区。它们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具有构成景象组合特点。
(3)社会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或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政治上的寒暑表特征。
(4)地域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5)不同层次结构的特点。
(6)地区分异性。这种特点反映了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性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制约。
(7)总体格局具有特色的“一线一片一带一源”。
8.2.3 旅游资源分区及现状
在研究分析湖南省旅游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区,有利于我们对全省境内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并突出各个区的特征,进而为整个旅游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分区时,考虑如下原则:
第一,旅游资源类型的组合在地域上具有基本一致性;
第二,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背景和民族特点以及交通条件的基本状况相似性,显示出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潜在力;
第三,区内资源开发现状、远景和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以利于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第四,旅游网络的完整性,在同一地区内要有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骨干风景名胜地作为核心与依托,以此带动区内其他景点(区)的发展。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将湖南旅游资源分为Ⅰ—Ⅵ区,具体情况详见表 8-2。同时编制出1∶50万湖南省旅游资源分布与分区图(图8-1),该图表反映了我省旅游资源的总轮廓和基本格局,也体现了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表8-2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区一览表
图8-1 湖南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图
三、湖南的国庆旅游人数排名第3,为何旅游收入仅排名第9?
虽然说旅游人数排在第3名,但是人均消费不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才导致收入排在第9名。虽然说湖南旅游有很多的娱乐项目什么的,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还是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收入不高也是正常的。
国庆假期,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推出文旅惠民千场活动“大礼包”,包括举办500场次的公共文化场馆惠民活动,265个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200场舞台艺术展演,40场书法美术摄影展览活动。
这个国庆假期表现最为亮眼的要数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景区(点)成为全省人气最旺的景区,长沙市麓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78万人次,橘子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8.78万人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20.79万人次,湘潭韶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9.09万人次。
湘赣边红色旅游协作区所在的浏阳市、平江县、醴陵市、茶陵县、炎陵县、安仁县、桂东县、汝城县等县红色旅游保持了强劲增长。假日期间,城市周边游、乡村游成为游客“短线游”的首选,长沙市大围山、靖港古镇、普瑞温泉酒店、千龙湖、百果园等景区点的休闲旅游接待火热。
衡阳茶山坳、耒阳竹海等景区吸引了大批游人和市民前来休闲度假。夜间文旅活动助推假日市场繁荣。长沙素有“不夜城”之称,成功入选“中国最美夜景十大城市”。
虽然说这次挣得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湖南省已经打出了名号以后,相信去湖南省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后旅游的人数量会越来越多,消费也会越来越高。
四、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湖南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湖南《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目前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湖南广告产业已蓄势待发,10月份结束的第二十届广告节,湖南代表队都有很好的表现,代表公司有创办十三年,集广告设计、活动策划、媒介投放、品牌定位推广一站式服务的木林森文化等。
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等已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网络等新兴业态悄然崛起,创造了大湘网、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网日传媒、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的品牌。
扩展资料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湘文化
五、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哪些有名的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产业战略布局如何?
有名的文化产业集团有: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湖南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
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湖南《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等已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网络等新兴业态悄然崛起,创造了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的品牌。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金融危机对全球文化领域的影响逐渐显现,湖南省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各地文化发展程度、市场格局不同,对各地文化领域影响范围和深浅也各异。美国文化领域受影响最直接也最大,欧州及亚太地区则次之,到湖南则影响有限。如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仍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超过全省经济总量12.8%的增速。可以说,金融危机下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对于湖南省来说,随着2009年文化强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提速,都会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支持。
文化产业战略布局:
湖南按区域特点确立了“一区(长沙)三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大湘西)四轮驱动(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两翼齐飞(旅游、会展)”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构成了全省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产业集群化又遍地开花的空间格局。
中国投资资讯网 2009-2012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六、湖南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
湖南民俗发展的现状
1、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湖南各民族服饰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湘西苗族女子的服饰艳丽多彩,精美绝伦. 苗家姑娘生来个个眉清目秀,丽质盈盈,饰以盛装,更加娇艳妩媚。盛装打扮的凤凰“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挂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铃银链银牙签。苗家女子喜佩的服装饰品——银饰,全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手工制成,不仅造型精美,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除耳环、项圈、手镯、戒指外,还有牙签、银披肩、银冠、针筒等。以牙签、银披肩最富特色。大而重者饰项圈,大项圈重约2公斤,四棱绕如螺旋,恰似青藤缠树。"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江华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苗歌苗舞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长沙的臭豆腐、邵阳的猪血丸子、益阳的擂茶、湘西的酸粑粑等等,也颇具特色。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土家族风格迥义的吊脚楼,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侗家人喜聚居干栏式房屋,每个村寨周围有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很有特色。目前,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理想的效益。
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生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浏阳国际烟花节、岳阳以及沅陵的龙舟节、怀化的歌会节、绥宁的中国四八姑娘节,石门的柑橘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
湖南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苗族猴儿鼓、土家薅草锣鼓、茅古斯舞、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堪称"地方民族戏活化石",“茅古斯"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被中外的戏剧界称为是人类戏剧文化的"活化石"。曾培养出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对古老民族歌舞文化进行发掘和整理,彭昌兴、胡明珠、杨天解、麻晓玲等著名民族艺术家经过长期艰苦的再创作,于2005年排演出大型民俗旅游歌舞《土风苗韵》。<<土风苗韵》通过"祈福篇"、"风情篇"、"婚俗篇"再现土家族、苗族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热情好客的赤子情怀。其中"祈福篇"精选"梯玛舞"、"圣女取火舞"、"茅古斯舞"、"咂酒舞"等原生态舞蹈,演绎大湘西悠久的历史、图腾、祭祀和习俗。《风情篇》选取《打粑粑》、《抢头水》、《背山》、《苗族恋歌》等生活场景,展现大湘西民族气质。《婚俗篇》则完整演示土家族、苗族独特婚嫁习俗,哭嫁、骂媒、扮娘、迎亲、颠轿、跳筛、圆婚、祝福,妙趣横生。整台节目苗歌、祭祀歌、无词歌、恋歌、婚嫁歌、敬酒歌音乐自然流淌,令现代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