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男人的典型特点
很多人对于浙江的了解,都是来自于杭州、温州这两个地方,杭州风景优美,温州人喜欢到外面闯荡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男人给人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浙江男人人的3大特点吧:
1、浙江男人不暴力,但是很硬气,遇到什么样的人都能大大方方的,不卑不亢。会做生意又能吃苦。花钱既任性又节约。关键很少会算计朋友的。做生意,有眼光,也有魄力,敢想敢干。但中小企业太家族化,虽善经营,却不善管理,会做生意,但不太会用人。
2、浙江男人主要性格特点就是不安于现状,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找出路,不是等靠要。浙江人也最累,最能吃苦,最不偷懒,别的地方人好像特喜欢偷懒,可能按月干的毛病吧,5点下班绝不做到5点零一分。浙江六七十岁不会觉得自已是老人,也不喜欢提早享受安逸的生活,还很有斗志,这就是浙江人勤劳致富的精神所在吧!
3、浙江男人很富有,风景优美,人很和善,不欺外地人,中国最能吃苦的一群人,没有之一。这里人好客,客人来了煮十多二十个菜,没有客人自己就蒸两条小黄鱼,炒个豆角就一顿菜,有时候就泡饭吃咸菜。男人抽烟抽中华,哪怕是一个的士司机。马云曾说,粤商更低调,闷声发大财。浙商更高调,自带网红色彩。
二、浙江过春节的习俗?
1、腊八粥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浙江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2、烧八寺香
过年时节浙江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早先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
3、给菜蔬起个吉利口彩
大年三十夜,以前浙江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
4、城隍山与梅花碑
过去浙江可供人游玩娱乐的场所,只能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浙江百姓终年劳作,只有过年才有闲暇。虽说“钱塘自古繁华”,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差十万人家”新年公认的游乐的场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两处。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浙江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浙江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浙江人的福气。
三、浙江人有什么特点
您好!
浙江人性格比较复杂,很难用某一句话来概括,常常在好几重因素之间游走。浙江人的性格比较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说得不好听是见风使舵,说得好听是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的实质应该是以人为本,如果说20年前,浙江人的首要任务是脱贫致富,要求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和欲望,那么现在富裕以后,正在构建的精神实质就将转向尊重人的理想。浙江人除了注重现实的一面,还有形而上的一面,而且浙江人还能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承认自己的缺陷,紧接着去建设自己。所以,不要因为某一个现象而对浙江人产生误解。浙江人一直来比较善于利用自己的非政治中心地缘传统,目标偏好重财厚文,风格上又讲究兴业不倦,自强是很多浙江人在艰苦情况下仍然奋斗不息的精神写照;务实则在不少大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业之初,他们可以擦皮鞋、卖快餐,做许多人不屑于做的小事。浙江人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只要能过上好日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
四、浙江人得风俗习惯有些什么?求解答
浙江春节风俗习惯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五、浙江省人文特色是什么
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科技教育发达,名胜古迹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在历史上,浙江涌现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灿若星河。
据统计,东汉以来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之一。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各宗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佛教、道教传入浙江有1800余年历史,伊斯兰教传入浙江有近1400余年历史,天主教传入浙江有近400余年历史,基督教传入浙江有150余年历史。
佛教有全国重点寺院13座,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山国清讲寺被日本、韩国佛教奉为天台宗祖庭,宁波天童寺被日本佛教尊为曹洞宗祖庭。道教十大洞天福地中浙江占了三个。杭州凤凰寺为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浙江省的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浙江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文化馆101个,文化站1375个,博物馆360个,隶属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5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73%,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82%。影视制作机构3291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
电视剧制作45部1928集,动画片制作70部23405分钟,制作影片87部,电影票房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图书出版社15家;公开发行报纸107种,出版期刊235种。
以上内容参考 浙江省人民政府-历史人文
六、浙江每个城市的人有什么特点?
浙江人现在有个称号,叫做:浙商。
因此浙江是个遍地去商人,处处是机遇的地方。
每个城市的人,都可以用智慧来形容。
比如温州:东方的犹太人。
杭州人,则是懂得生活的休闲人士。
绍兴人,就是人文气息了,鲁迅的故乡嘛,呵呵……
浙江是个好地方,一方好土培育了一方好人士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