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
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
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成都作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许多人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么就一起来看看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都有哪些吧。
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1
熊猫文化
近些年,成都通过“大熊猫”闻名世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先后开发了上万个版权产品,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最能代表成都的元素之一,大熊猫早已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和“银花丝”的创作主题。四川更利用大熊猫友善、吉祥的形象,结合四川非遗产品登上国际舞台,使大熊猫成为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川剧文化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蜀戏冠天下。这句话源自唐代,可谓源远流长。川剧变脸,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舞台艺术,也是今天成都的城市名片。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2006年,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成都,已有很多大大小小剧场能让市民近距离欣赏到川剧的风采。
成都火锅
成都火锅是四川的代表性美食,是成都特色美食。成都火锅店遍布大街小巷,具有代表性的店铺有很多,每个食客的心中都有一个排名。对于川渝以外的人来说,“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没什么区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区分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底料的不同,二是酱料的不同,三是食材的不同。
郫县豆瓣
说到郫县豆瓣酱,Maigoo我想必全国朋友都吃过。“郫县豆瓣”是成都市郫都区的特产,是中华老字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中国顶尖调味料和成都特产,郫县豆瓣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郫县豆瓣有“川菜之魂”的美誉,其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绣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都特产,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019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作为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刺绣工艺之一,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了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作。
麻将文化
在成都街头走走,你就会看到一连路过五六间麻将馆的独特风景。成都是麻将传承的鼎盛地,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麻将”浓缩为了成都的地域文化与市井百态。成都许多麻将馆都立于高楼大厦之间,麻将对于成都,犹如糖葫芦对于北京一样,已经是这个城市的烙印。麻将在成都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还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这是最能代表成都的元素之一。
茶馆文化
四川是我国茶叶的起源地之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饮茶十分普遍。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茶馆的产生自然是比其他地方更早。在四川有这样一句老话“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纵观历史,成都是茶馆产生和发展的典型,茶馆浓缩了成都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市井百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成都传统茶馆文化已发生巨大改变,但它依然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蜀锦
蜀锦与蜀绣不同,蜀绣是“刺绣”工艺,而蜀锦是“织”的工艺。可以理解为,锦是彩色的丝缎,而绣则是在丝缎上进行的二次创造。两者都是成都特色文化。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与广西的壮锦、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2006年,蜀锦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酒文化
成都的邛崃是“中国白酒原酒之乡”,高峰期年外销省外原酒占出川原酒70%以上。“邛酒”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次登上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强榜。著名的“水井坊酒”也是源自成都,有600多年的历史。被发掘的“水井坊遗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之一,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成都的酒不仅历史悠久,其酒与酒业都极具特色,生产工艺好,科技含量较高。
都江堰放水节
都江堰放水节是四川省的重要民俗节庆活动,更是天府文化的重要传承。作为成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放水节年年相沿、世代传承。正如都江堰水利工程,虽历经千年,初心不改,仍造福巴蜀人民。放水节抒发了对以李冰为代表的历代治水先贤的感戴之情,同时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深入人心,都江堰成为了以“深厚的水文化底蕴”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空间。
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2
成都的特色:
四川成都首先想到的特色就是麻辣的菜品,像钵钵鸡,冷锅串串,麻辣兔头都是属于他们的地方特色,而且他们的火锅相比于重庆来说也更为麻,因为他们只说实话也麻辣可能会更普遍,而且他们的翘脚牛肉也是好吃的,就入味,软烂。
一、钵钵鸡
传统名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
二、冷锅串串
是将串串提前做好,然后放入特制的调料中,让串串冷下来,相对于传统的串串来说,冷锅串串的温度比较适中,不是特别的烫。
三、麻辣兔头
四川成都汉族名小吃之一,鲜香味美,口感不错。消暑下啤酒的必点食品之一,以兔子的头为主料而制成的美食。
介绍
成都除了美食的特色不得不提到它的熊猫文化,近些年,成都通过大熊猫闻名世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先后开发了上万个版权产品,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最能代表成都的元素之一,大熊猫早已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和银花丝的创作主题。四川更利用大熊猫友善、吉祥的形象,结合四川非遗产品登上国际舞台,使大熊猫成为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成都的十大特色文化3
成都的特色有:龙抄手、担担面、钟水饺、三合泥、川北凉粉等。
1、龙抄手:成都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
2、担担面:汉族特色面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说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3、钟水饺: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4、三合泥:为四川传统风味小吃,成都市内、郊县各甜食店多有供应。此点由于采用大米、糯米、黄豆三种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辅料和水炒成泥状食用而得名。
5、川北凉粉:是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凉粉制作法有很多种,可也用绿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凉粉区别,及营养价值与凉粉的影响。
成都文化介绍
成都文化介绍
成都文化介绍,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成都作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许多人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么就一起来看看成都文化介绍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文化介绍1
成都特色文化
1、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
2、蜀绣
蜀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多种刺绣的总称,主要产于成都和绵阳等地。蜀绣、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蜀绣具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的特点。蜀绣技艺严谨精密,讲究施针,针法变化多样,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变化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蜀锦
蜀锦与杭州织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大都以经向的彩条作为基础起彩,并作彩条添花,使其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成为了一种最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的五彩织锦。蜀锦质量坚韧而饱满,彩纹风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工艺小花瓶以及功夫茶具等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瓷胎竹编产品中外广受游客的青睐。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糖画
成都糖画是流传于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复杂的元素。糖画艺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将糖画与川剧相结合,创作的《水漫金山》、《战马超》、《凤仪亭》等戏剧糖画作品,表现了丰富的川剧折子戏情节。
6、川剧变脸
川剧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文化介绍2
成都的历史文化篇
携手蓉城,来一场历史文化之旅
成都市,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的文化特质是多元并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神韵"。 它连通历史与当下,并照亮了城市的未来之路。
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列为中国"十大古都",是一个将古代文化气质一直保持到现代的城市。大约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成都,就在他的行记中写道:"它是一个宏伟的大都会,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经历了4500年的历史变迁,成都的气质已经融入到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光、美食、民俗之中。同时,这座城还有很多宝贵的财富,它的语言、典故、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等都无不充满魅力,引人入胜。
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充满历史文化价值的名胜古迹。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许多著名的景点都是成都历史延续的见证。文化成都之旅,更是别有一番诗韵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无论是锦里、宽窄巷子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历史建筑群落;九里堤、黄忠街那些饱含文化记忆的街道;深藏厚蕴的金沙遗址、明蜀王陵等遗址。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让成都历史文化呈现出丰富灿烂、异彩纷呈的绚丽图景。
此外,文化产业项目东郊记忆、U37创意工厂等现代工业文明也为成都文化注入鲜活生命。在成都的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内,甚至是剧院或者艺术画廊的墙壁上,都可以发现很多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彰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文化介绍3
成都的特色有:龙抄手、担担面、钟水饺、三合泥、川北凉粉等。
1、龙抄手:成都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
2、担担面:汉族特色面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说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3、钟水饺: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4、三合泥:为四川传统风味小吃,成都市内、郊县各甜食店多有供应。此点由于采用大米、糯米、黄豆三种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辅料和水炒成泥状食用而得名。
5、川北凉粉:是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凉粉制作法有很多种,可也用绿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凉粉区别,及营养价值与凉粉的影响。
成都著名景点及四川传统文化介绍
一,成都景点:
1,文殊院
文殊院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2,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4,永陵博物馆
永陵博物馆座落与成都市青羊区,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称王建墓,也是中国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
5,百花潭公园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西郊,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占地约135亩。公园得名于《蜀中名胜记》,诗圣杜甫在此留下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的名句。
二,四川传统文化
1,方言
四川话是流行于川渝地区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2,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成都作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许多人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么就一起来看看成都特色民俗文化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1
1、端午的粽子春节包
过年的粽子,多为肉粽子。刚做好的腊肉,是粽子里的明星。将糯米用水泡透,配以煮至即将透心的红豆和切成颗粒的半肥瘦的腊肉,拌入盐和花椒面即可。
2、走人户
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2、“人日”草堂祭杜甫
“人日”(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起源于唐代。”每年的“人日”便成为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
3、正月十五恋人“偷青”
根据成都传统习俗,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心中便会充满喜悦和憧憬。
4、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5、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2
成都特色文化
1、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
2、蜀绣
蜀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多种刺绣的总称,主要产于成都和绵阳等地。蜀绣、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蜀绣具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的特点。蜀绣技艺严谨精密,讲究施针,针法变化多样,针脚整齐、掺色轻柔、虚实合度、变化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蜀锦
蜀锦与杭州织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大都以经向的彩条作为基础起彩,并作彩条添花,使其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成为了一种最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的五彩织锦。蜀锦质量坚韧而饱满,彩纹风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工艺小花瓶以及功夫茶具等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瓷胎竹编产品中外广受游客的青睐。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糖画
成都糖画是流传于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复杂的元素。糖画艺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将糖画与川剧相结合,创作的《水漫金山》、《战马超》、《凤仪亭》等戏剧糖画作品,表现了丰富的川剧折子戏情节。
6、川剧变脸
川剧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特色民俗文化3
被遗忘的“成都民俗”
不少来成都的人,会被这座城深深吸引。成都,带给人们的不止是它的闲适,它的高楼林立,它的昼夜喧嚣,它的热血沸腾。正如北上广,如此现代化的大都市,甚至繁华程度更盛于成都,但是偏偏就只有成都,被人称之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那怡然独立,不被时代推动更替,深深扎根在每个成都人心中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浓稠“蜀文化”。也正是这亲切的“蜀文化”,让每个生活在成都的居民,都散发出一股“历史味儿”,因此不断牵动着成都人灵魂深处的归属感。
说到成都的民俗文化,可能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那些个大大小小热闹非凡的茶馆中,表演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川剧变脸,以及台下的阵阵叫好声了。甚至坐在茶馆外老树下围堆坐的人群进行的娱乐游戏——打麻将,也被大家认为是一种,特别的民俗文化。
然而,成都真正的民俗文化,却是另有它物,其历史斑驳程度,连一些真正的老一辈,都无法说上几句所以然,赋满了传承味儿,却又低调而神秘莫测。
/ 鱼市/
自古处于盆地中央的老成都,少有那些沿海地区的大江大河途经,但成都人民却从来不愁无水产解馋。其湍湍穿过的水域,光锦江与解玉溪就给成都人民提供了日常丰富的渔产资源。
当时的鱼民,在天未亮之际,就匆忙感到鱼虾捕捞处,打捞好今天的分量,或挑着担子,或划着小船,吆喝声,叫卖声,在南门大街或者湖广馆街的街巷里此起彼伏着。
捕鱼的用网一捞,可谓是一抓一大把,什么鲤鱼鲫鱼,多得很,买的人多,卖的也不愁卖不出去,黄鳝泥鳅,也不像现在这么贵,普通人家想吃就吃,无所顾忌。
居民们买回家,吃的鱼也相对简单,没那么多复杂多变的料理花样。放上蒸锅一蒸,倒点酱油醋,撒两三根切细的葱丝,一般来说,这样的.简单香气,就已让寻常人家满足。若是到了大馆子,想尝个鲜,那可能做法会多样,当然,价格也贵上不少。
/ 竹器 /
自古以来,南方多产竹,小孩儿爱用细竹编织可爱的蚂蚱等小玩意儿,成年人就偏好用它制作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了。
也是在南方才能这样用途广泛,要是到了北方,天干物燥,竹子一不小心就会爆裂散架,拿去北方的人也只能轻声叹息,无可奈何。
但如果在成都,要是你新买的竹篮烘笼篾条掉了,竹椅的靠背坐垫破朽不堪了,竹凳的一只腿瘸了,筲箕的边张开了,马架子坐的竹条断了,都可以留着。也不用自己瞎捉摸该哪儿哪儿上啥条子,只用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旧如新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好奇的细娃娃通常会歪头观看,那些修竹器的,怎么就用一捆竹子、蔑条和工具把我今儿个调皮弄坏的晒衣竹竿儿弄得跟新的一样?昨天老妈还修理的满头大汗,愣是没有办法的竹篓子,桌椅板凳,怎么在他手里,几下子就给还原如初了?
/ 凉席 /
现在的凉席,一般都是那种“麻将席”,一来是怕竹子做的席子,老是容易发潮,二来是因为,万一啥地方的竹子翘起来了,那尖尖的刺扎得人才叫难受呢。
但是咱们老成都,可没“麻将席”,那时候,人们就喜欢睡竹篾条编织的凉席,觉得贴肤而又惬意,加上时常街上有吆喝着:“补凉席!补凉席!”,所以也不怕它坏,而且用久了的老凉席,被磨得光滑熨帖,最为舒服了。
/ 水桶 /
以前成都没有自来水,几乎家家户户都得拿着水桶去井里提水。历来节约的人家,更是几十年都不会换一次水桶,世世代代传承着,先不说它耐用,光是陪伴这么多岁月的痕迹,就让人舍不得丢弃。
联想到现在的锅碗瓢盆,今天的桶已经由木桶到白铁皮桶、铝桶、搪瓷桶、塑料桶,都市里木桶已几近淘汰。
但同样便宜的价格可买不到那么实惠的东西,光是塑料盆子,也经不起时间的敲打,总会在某
况且那时候,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手艺人,连木桶漏水了,或散架了,都有专业的箍桶匠来医治,所以断然不会拿那木块来当柴烧,或是直接丢弃。木桶用的年代久了,桶的内壁甚至还有一层滑滑的青苔。
/ 打草鞋 /
或许在某些景区,你能看到一些老婆婆。她们在路边摆上一个小篓子,篓子里装着打好的草鞋,手里拿着一个半成品,也不叫谁买,就自顾自的坐着,等待客人主动上门。
老成都时代,买草鞋的繁多。自古粮仓之都的成都,谷草麦草秧草席草甚多,打草鞋,盖草房、编草帽、捆货物、编草席的原料是不缺少的。
往往天没亮,就端着个凳子坐在家里的小院坝中,男人们出去种田,女人就留在家里打草鞋。
特别是在乡场上,人们就地取材,直接就手用草编织鞋子,传承了许多打草鞋的手艺,甚至开起了专门的铺子。男士的、女士的、各种码子,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很。
/ 代客冒饭 /
除开上面的修竹器的,补水桶的,打草鞋的......老成都的服务可谓是细致入微,卖水人、磨刀匠、拾瓦匠,你以为你能想到的就是所有,其实还有很多服务让人拍手叫好,比如说这个“代客冒饭”。
这可以说是很多成都人都没听过的新奇玩意儿。馆子不收取任何费用,把顾客带来的冷饭用汤冒热,方便他们就餐。若是顾客带了钱,就买他们几份小菜来下饭。
这种生意通常是为那些缺乏生计的成都贪民,其中裹藏的人情味才是真正暖人肺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业,而“代客冒饭”在当今的成都,可是见也见不到,早已销声匿迹了。
老成都,老成都,成都的老,穿梭在每个大街小巷的砖瓦中,流淌在每个不复返的江水中,扎根在每个去怀念去探寻的成都人心中。
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口相传的,老则老矣,也承载了时代的新。而这些被遗忘,被颠覆的“老”,变成了历史中那一岁月真正的“老”,无法被替代的“老”。
有些民俗文化虽会渐渐消失,但是民俗中传承的人文精神却不能消失,历史的老成都人情味不能消失!
我想,也正是这些没有消失的精神,才让成都沉淀出厚重的,独一无二的“蜀都情怀”,才让一代又一代来到这里的人,被它吸引,在深深扎根。
成都的民俗是成都的“情”
而成都的“情”
就是成都人的归属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被称为天府之国,是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具有很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人都去成都旅游打卡,下面来看看成都地方特色文化吧。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1
茶馆文化
成都人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成都的茶馆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是在茶馆谈成的!成都茶馆里的故事,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成都茶馆里的“龙门阵”那是滋味悠长。
麻将文化
成都人爱麻将,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曾有个段子说,坐飞机,在飞机上都能听到成都的麻将声。
蜀绣文化
蜀绣又称川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秀之一。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川剧文化
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说到川剧,人们马上会想到川剧的神技——变脸。
变脸的最快纪录由著名川剧表演大师彭登怀保持,他曾在一次表演中用25秒钟变完了14张脸谱,变到第9张后现出本脸,再变回4张脸谱。川剧变脸享誉国内外。
酒文化
四川名酒众多,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成都的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成都邛崃,自古就盛产美酒,据说现在全国很多名酒的原浆都来自成都,当然四川的酒文化就更丰厚了,属来有四川酒云南烟之说。
火锅文化
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这各外国政要访问成都,必备一道菜就是成都火锅,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吃了成都火锅也是赞不绝口。
熊猫文化
一谈及大唐盛世,就会想到古城西安;当飞机上看到自由女神塑像时,就知道美国纽约到了……一说到成都,大家自然也会想到熊猫。
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只要说到大熊猫,就一下就拉近了世界与成都的情感和距离。大熊猫形象憨厚率真、亲和友善、悠然自得、淡定温顺又洋溢着灵气。
其实成都的文化内涵还有很多,诸如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其中的韵味,只待你来亲自体验了。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2
成都的特色:
四川成都首先想到的特色就是麻辣的菜品,像钵钵鸡,冷锅串串,麻辣兔头都是属于他们的地方特色,而且他们的.火锅相比于重庆来说也更为麻,因为他们只说实话也麻辣可能会更普遍,而且他们的翘脚牛肉也是好吃的,就入味,软烂。
一、钵钵鸡
传统名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
二、冷锅串串
是将串串提前做好,然后放入特制的调料中,让串串冷下来,相对于传统的串串来说,冷锅串串的温度比较适中,不是特别的烫。
三、麻辣兔头
四川成都汉族名小吃之一,鲜香味美,口感不错。消暑下啤酒的必点食品之一,以兔子的头为主料而制成的美食。
介绍
成都除了美食的特色不得不提到它的熊猫文化,近些年,成都通过大熊猫闻名世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先后开发了上万个版权产品,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最能代表成都的元素之一,大熊猫早已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和银花丝的创作主题。四川更利用大熊猫友善、吉祥的形象,结合四川非遗产品登上国际舞台,使大熊猫成为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成都地方特色文化3
1、茶文化
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茶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馆谈成的!
2、三国文化
“三国文化”覆盖了全世界,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武侯祠、赵云墓等三国文化,让人们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成都。
3、熊猫文化
中国国宝大熊猫是四川的符号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
成都的特色有:龙抄手、担担面、钟水饺、三合泥、川北凉粉等。
1、龙抄手:成都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
2、担担面:汉族特色面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说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3、钟水饺: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小吃之一。
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
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4、三合泥:为四川传统风味小吃,成都市内、郊县各甜食店多有供应。此点由于采用大米、糯米、黄豆三种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辅料和水炒成泥状食用而得名。
5、川北凉粉:是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凉粉制作法有很多种,可也用绿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凉粉区别,及营养价值与凉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