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有什么春节习俗

晋北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冲突交融之地,农耕与游牧在这里碰撞汇聚,春节风俗呈现出一种“混搭风”晋中是农商文化区,明清晋商成为称雄全国的商帮,商业经济的繁荣为春节风俗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晋中春节期间有热闹的社火表演,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兼具北方的雄奇豪放和南方的柔和细丽,具有贯通南北之大气。晋南为古河东地区,古老的神话传说、原始的祭祀崇拜、神秘的傩舞表演在这里延续。晋西吕梁山区道教文化盛行,柳林县元宵节的“盘子会”,临县、方山各县的伞头秧歌就是此种文化的艺术展演。晋东南为古上党地区,它位于巍巍太行山脉,培育出了古老神奇的社火艺术,春节里以祈求各路神灵为中心的迎神赛社活动在村落乡镇上演。

二、柳林元宵有什么习俗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亦称灯节。

柳林秧歌多在正月十二三出场,

以元宵节为中心,

古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

元宵节期间家家悬灯结彩,灯笼上多写“吉星高照”或字谜字虎。元宵夜观灯猜谜,是

柳林人民寓教于乐的活动,富有历史文化传统。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门前又有“打夜火”之俗。

于大门外近街畔处堆放葛针(酸枣枝条)或竖置高粱秸杆

(

俗称棒棒,成捆状

)

,待日落之后,月华初升之时,家中大人手捧托盘,内

置香表供献清茶一盅对天焚化祝祷,

然后点燃街畔柴禾。

霎时家家门前烈焰升腾,

处处儿童

欢呼雀跃。

高升、

二起脚响彻云霄,

火光灯光照耀如同白昼。

火势稍小时,

儿童开始

“扑火”

从火堆一侧跃过火焰跳向对侧。年幼者由父母抱越,俗传“扑神火”可以消灾免难。

正月十五前,按地域或按宗族姓氏推出的纠首社家在村中

(

或街面

)

公地搭设天官神棚

(

柳林城川一带称盘子,为一木制神龛

)

,张灯结彩安排灯会。神棚前插立木杆,杆头安置灯

碗,排成九曲黄河阵灯油会,以十五晚为正会,前后延续数天

(

)

。届时男女老幼接踵而至

转九曲,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队、弹唱班、放焰火,人们尽情欢乐,在新正寿月

所有节日中最为隆重。

三、柳林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柳林县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有:凉菜、烩菜、摊醐、软米馍、油糕等。

摊醐做法取小米或黄米面粉和水成团发酵,上碱稀释为糊状,用铜杓舀摊于油鏊上煎熟,对折双层如扇形,里面发白,外部焦黄,食之香甜焦软,为当地传统名吃。工具有专制醐煎鏊。

柳林县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区域,全县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

柳林民间清明节有面塑子推、燕燕之习俗。料用白面发酵上碱捏成飞鸟燕雀以及十二生肖等各种形状统称燕燕。燕燕出笼后扎于成束的酸枣葛针上,悬挂居室内,象征燕雀当’年连同子推被焚绵山。或以线穿成串,间以一颗颗红枣(取其易干),悬挂屋内壁上。

“子推”是一种面塑供品,北山型小如桃子,城川及南山一带如三角蒸馍。内卷红枣一枚或数枚,与燕燕同是纪念介子推的面品。

孟门“熬”: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放锅内一起熬片刻,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

四、柳林镇的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又称柳林秧歌),流传于柳林镇各村。柳林花鼓源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寸跷秧歌”,以花鼓、伞、锣、鞭等为演出道具,以舞蹈展示技巧。表演形式分以舞为主的“武场”和以民歌为主的“文场”。表演泼辣火爆、粗犷豪爽、热情奔放。开场来的猛,结尾收的硬,快中见稳,急中求稳,风格独特,动人心魄。柳林花鼓表演的主题多为梁山泊故事。如梁山好汉借闹元宵之际,乔装艺人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的故事。有演员14人全扮成《水浒传》中人物。以伞为先锋,内角伞为吴用,头鼓为刘唐、李俊,二鼓为柴进、花荣;头锣为顾大嫂、扈三娘,二锣为孙二娘、乐大嫂;外角伞为武松、鲁智深。另外还有丑婆金大姐、浪子燕青、老鞑子宋江等。1953年,县柳林花鼓队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区民间艺术汇演,华东局领导亲授“文艺导向”锦旗一面,并奖励全套花鼓服装。柳林花鼓被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柳林民俗故事200字

柳林民俗

一、春节

柳林民间称除夕夜到正月初一

(

俗称大年

)

为过年,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即是。

广义的过年包括整个

“新正寿月”

届时家家灯烛,

户户红联,

老者欣喜,

儿童雀跃,

共同沐浴着普天同庆的欢乐。除夕俗称年除。

早饭习吃油炸糕,以庆祝一年终结。

晚上合家

团聚,调凉菜、喝烧酒,称“年宴”。宴毕点燃院中炭垒火炉称“点旺火”

(

城区沿川一带

称塔塔火

)

。睡前给旺火炉及家中灶膛里填放柏叶、柏木片或柏柴香,使香烟燎绕。除夕夜

大人小孩故意迟睡或彻夜不眠,俗称“熬年”,也叫“守岁”。

50

年代前,除夕夜有接神

仪式,阖家男子老少提灯笼,捧礼盘,盘内摆放香表、酒器、供献,从居室到大门内外诸神

位前上香、

焚帛跪拜,

尔后燃放爆竹。

大年早上,

又行醮纸仪式。

开门先放炮,

然后点神灯。

屋内供南海观音、灶君、财神、夫子爷

(

孔丘

)

、馗星爷

(

钟馗

)

。大小门口贴像供俸门神。院

内供天地爷、土地爷、牛王菩萨、马王老爷等,诸神位前,敬礼如仪。此时,大门外灯笼高

悬,满院中香烟缭绕,灯火通明,爆竹声声,此起彼伏。

除夕下午大小门前、诸“神”位前均贴大红对联。

“守孝”之家头年贴黄联,次年贴蓝

色,第三年恢复红色。大小门外两侧摆放“拦门炭”各一块,上贴红签,或红绿纸条束腰点

缀。或书“黑汉在此,百无禁忌”字样。

大年早饭吃猪肉哨子

(

肉片汤菜

)

挂面汤

(

或长豆面条汤

)

午餐主食羊肉水饺。

饭前烧黄

二酒以凉菜、炒菜为押品。

大年早饭后,儿子、儿媳携幼抱雏,手执酒具,登居处给父母敬斟喜酒,行跪拜礼,祝

福老人延年益寿。平辈年幼者给兄嫂拜年,行拱手作揖礼。拜年礼成,

受礼者馈赠行礼者压

岁钱。初三、初四日,

上年成亲的新婚夫妻须携酒、

肉、

粉、点四色水礼给岳父母、舅、

姑、

姨、姐等近亲拜年。

拜年礼在

40

年代前被认为“正伦”大事,不能苟且。

60

年代后渐被废止,但散发压岁

钱一直沿袭不衰。

80

年代后,有的视交往关系分赠多寡,或有求于人时带有行贿色彩。

二、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日古称破五,

意在破五穷

(

智穷、

学穷、

文穷、

命穷、

交穷

)

大年初一起,

家中扫地不倒土,积至初五太阳出山前持至十字路口倒之,谓作“送穷土

"

。旺火炉燃剩的

煤渣煤灰,

不过破五不清理,届时结合清街扫院一并收拾。该日传统吃食为五谷面水饺,今

已不传。

三、人日

(

人起

)

正月初七为人日,俗有“人日补大年”之说。故柳林民间人日饮食与大年相同。该日晚

上不令儿童外出串门,意恐“失魂”。

四、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亦称灯节。

柳林秧歌多在正月十二三出场,

以元宵节为中心,

古有“正月十五闹元宵

"

之说。

元宵节期间家家悬灯结彩,灯笼上多写“吉星高照”或字谜字虎。元宵夜观灯猜谜,是

柳林人民寓教于乐的活动,富有历史文化传统。

正月十五晚上,

家家门前又有“打夜火”

之俗。

于大门外近街畔处堆放葛针

(

酸枣枝条

)

或竖置高粱秸杆

(

俗称棒棒,成捆状

)

,待日落之后,月华初升之时,家中大人手捧托盘,内

置香表供献清茶一盅对天焚化祝祷,

然后点燃街畔柴禾。

霎时家家门前烈焰升腾,

处处儿童

欢呼雀跃。

高升、

二起脚响彻云霄,

火光灯光照耀如同白昼。

火势稍小时,

儿童开始

“扑火”

从火堆一侧跃过火焰跳向对侧。年幼者由父母抱越,俗传“扑神火”可以消灾免难。

正月十五前,按地域或按宗族姓氏推出的纠首社家在村中

(

或街面

)

公地搭设天官神棚

(

柳林城川一带称盘子,为一木制神龛

)

,张灯结彩安排灯会。神棚前插立木杆,杆头安置灯

碗,排成九曲黄河阵灯油会,以十五晚为正会,前后延续数天

(

)

。届时男女老幼接踵而至

转九曲,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队、弹唱班、放焰火,人们尽情欢乐,在新正寿月

所有节日中最为隆重。

五、添仓

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小添仓,

二十五日为大添仓。

是农家预祝人丁兴旺、

五谷丰登的节日。

届时凡外出经商、拜友、串亲者必须连日赶回,以应添人进口之吉。家庭主妇捏蒸米面“仓

官”,分别摆置炕头、窗台、水缸内

(

漂浮水面

)

、粮仓等处。炕头的仓官面塑男女老幼团坐

炕头,象征“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

;打场式仓官,老者执木锹,幼者扛谷袋,牛拉,碌碡,

粮食成堆;

水缸内放漂一只面塑鸭子,

窗台上摆一只面塑小狗„„各式仓官均附带面塑灯瓜

一只,加捻注油,晚上点燃,别具风情。此时,儿童唱起歌谣:

“仓官爷,添仓来,糜子谷,

扛回来。大瓮圪堆小瓮满,盔盔钵钵都装满”、“仓官爷,添仓来,扛回个胖壮小子来,有

吃有穿大发财。”儿歌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求和愿望。

60

年代粮食困难,人们以玉

茭面加糖精代替小米面,敬神仪式废去。

70

年代后,城川一带逐渐不蒸仓官,南北山村偶

尔有蒸塑者,但因米面疙瘩不易消化,蒸的数量甚少。青年人对此置之不顾,外出者届时也

未必赶回

六、山西省柳林的特产是什么

;     山西省柳林的特产

      1.柳林碗脱

      柳林碗脱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特产。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碗脱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2.柳林芝麻饼

      柳林芝麻饼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特产。柳林芝麻饼是山西省柳林县汉族特色小吃,是用上好白面,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芝麻饼香酥味美、口感筋道、酥脆可口,能够健胃消食,尤其对慢性胃病患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柳林大红枣

      柳林大红枣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特产。柳林红枣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柳林红枣以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色鲜,味甜而闻名全国,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称,红枣栽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红枣产量达到了3000万公斤,1998年被农业部和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