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建筑大多数是什么?

内蒙古自治区自建国以来建成的特色建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将地域传统元素进行移植或拼贴

内蒙古博物馆

1952年建成的内蒙古博物馆(郭蕴诚设计)是西洋的水平五段式形制加蒙古装饰图案,直到目前为止,这座建筑仍然是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名片。

1954年建成的成思汗陵(郭蕴诚设计)将类“盔顶”式的“蒙古帽”屋顶与汉式的基座组装,再饰以喇嘛庙图案,因其形式地道、比例尺度把握较好,成为了内蒙古

民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1984年建成的内蒙古人大常委办公楼(郭日睿设计)为集中式的西洋古典形制加象征意味的“蒙古包”及蒙古饰带,在相对简洁的现代构图中具有了古典的纪念性特征。

呼和浩特体育场

新近建成的70年大庆项目呼和浩特市新体育场(自音查干艺术设计)用草原雄鹰的形象来达到标志建筑地域性身份的目的。

呼和浩特仁和训练基地

2004年在呼和浩特北部山坡建成的仁和训练基地(温捷强设计)采用了淳朴的风格,用就地取材的碎石为外墙饰而有效地融入了环境,同时也不失厚重感。

包头博物馆

建筑大师那同和在内蒙古包头的作品—包头博物馆表现了“蒙古草原上的巨石”的精神意象。

二、内蒙古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什么?

内蒙古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

一、内蒙古民居建筑特色

1、蒙古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2、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

3、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

4、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二、内蒙古当地自然环境

1、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由东部400mm降至其西部的50mm以下,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2、四季分明,春季多风,近年大量的植树造林,沙尘暴的情况有所缓解;空气湿度低,夏季最高气温37°左右,冬季气温多在零下,寒冷。树木以杨树、松树等耐寒植物为主。

三、内蒙古的有哪些地标建筑?可以帮介绍下么?

提起内蒙古,很有可能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蒙古包,事实上内蒙古不仅只有蒙古包这一种特色建筑,这里比较有特点的建筑还是比较多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内蒙古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一看的特色地标式建筑吧!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也是唯一一个从草原入侵中原成功的部落首领,他这一生被无数人所传颂,就连他的陵墓修建的也别具特色。他的陵墓修建很有气势,看起来很是壮观。

大召寺

就是本地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座佛文化寺庙,庙内供奉的有一座银佛,每年都有无数佛教信徒来此朝拜。这对寺庙对蒙古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寺庙内陈列的文物以及藏品也都非常的珍贵,它们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本地人来说,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内蒙古博物院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建造的比较早的一个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造型看起来非常的奇特,具有比较鲜明的内蒙古风格。而且博物馆的展品也非常丰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内蒙古本地的文化特色。

内蒙古体育馆

不要以为内蒙古地区就没有体育馆等先进设施了,内蒙古体育馆就是本地面积特别大的一座体育馆,馆内的设施非常的齐全,而且在馆内可以进行着许多体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同时供6000人观赏比赛。

呼和浩特东站

坐过火车来内蒙古的人必然对东站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因为这座火车站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它把草原文化和本地人对自由的追求融入到建筑中,整个建筑看起来艺术性很高,而且气势磅礴,尽显草原风情。

西拉木伦公园

这座公园面积非常的大,而且是一座开放式公园,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它更是一个天然的休闲娱乐场所。大家在放假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散散步,公园内不仅有游乐场,而且还有动物园,这里是孩子的天堂,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内蒙古地区的这几座建筑都非常有特色,它们是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不要以为内蒙古只有蒙古包,只有大草原,事实上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特色鲜明的,它们代表着本地的特色文化,也象征着本地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片。

四、内蒙古建筑特色介绍?

内蒙古建筑特色有哪些?内蒙古建筑特色有蒙古风情建筑、佛教建筑、中式建筑、现代建筑等。

呼和浩特是草原里的一座城市,并没有草原那样美丽,却是一个很有趣的城市。就拿建筑来说,这里有大量具有蒙古风情的现代建筑,远比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要漂亮。这类建筑往往色彩鲜艳,再加上一个蒙古包式的圆顶,我在世界其他角落从来都没看到过。除了蒙古风情的建筑外,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还有许多藏传佛教的建筑,以及中国北方明清时代的古典建筑。除了没有灰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呼和浩特和老北京有点儿像,既有红墙金瓦,又有白塔。每年夏天的开始和结束,这里的气温不高不低,天也蓝蓝的,人也不是很多,是度假的好去处。

(1)呼和浩特街头的建筑,充满了蒙古风情

(2)呼和浩特佛教建筑

(3)呼和浩特的中式建筑

(4)呼和浩特的现代建筑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五、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境域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

2、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

3、地形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4、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

扩展资料:

内蒙古的地理环境:

1、森林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

2、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

3、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1科365种,占全国鸟类1186种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

4、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