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旅游市场热潮背后暗藏哪些隐忧和挑战?

从一项赛事到一个产业带的打造,中国体育旅游市场正迎来向上的发展趋势,其背后是巨型赛事、政策,以及整个消费升级大背景等的助推。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而早在2016年末,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一万亿元。

体育旅游“玩山玩水”时代到来

体育名人进入体育旅游赛道,或可看做体育旅游发展的缩影之一,邓亚萍是其中代表之一。2016年10月,邓亚萍团队与中原投资公司共同发起,在河南省设立了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国内第一个由著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计划募集总规模为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将按市场化方式募集并运作。

有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国内已成立超过20只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累计超过400亿元。邓亚萍认为,体育旅游市场空间巨大,大家对消费升级和有品质生活的追求会越来越跟主题化、运动休闲类的旅游方式结合在一起。从体育层面看,旅游就是“看山看水”的时代已过,“玩山玩水”的时代已来,体验生活方式的升级是必选。

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业务布局是围绕景区,把景区作为载体,加入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热气球和滑翔伞,在一个区域里形成立体的玩乐项目系统。

在满足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方面,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有着契合性。高尔夫、马术、登山、潜水和户外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也是如此。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游,体育旅游在参与群体广泛性、消费需求多元化及客户黏性等方面,具备更突出的特征。以马拉松赛事为例。《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各类规模马拉松赛事场次达1102场,是2016年328场的3倍多、2011年22场的50多倍。其不仅带热相关体育产业上下游,同时也成为旅游流量的入口。

体育小镇可视为体育旅游产业中更高或更综合形态。2017年5月,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此前已在全国选定了96个体育小镇示范性试点。

在政策与市场双推动下,地产商、投资公司、体育产业公司等成为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主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中国恒大、万达集团、绿地集团、万科、雅居乐集团等20余家房企都已经在体育产业上有所布局。

数据显示,仅2016年,国内已有100多个体育小镇进入建设阶段;2017年建设升温。自行车、马拉松、钓鱼、登山、冰雪等户外项目成为体育小镇的主要植入内容或业态。

政策助推的得失

新兴产业背后,离不开诸多政策的不断加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5月至11月,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就出台了9个大小不一的体育旅游政策文件,包括《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不限于提出打造一批体育旅游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融合,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制定实施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专项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

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认为,有些单个部门出台的政策,有效性不一定很好。比如近期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产业发展的文件,在他看来,体育总局促进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的主动精神不错,但这一营地涉及规划、土地和交通等,在推动落地时还需要与此相关的其他部门一起来推动,不然单靠一个部门的政策文件较难解决,“综合性的事情,要综合来抓。”

与此对应,在此之前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发展规划》即由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和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

王兴斌认为,出台的政策会有效果,但效果多大还很难看出来。政策文件过于密集出台,在具体落地实施时,地方政府层面可能会出现难以全部贯彻的问题。因为一个新政策还没完全落地,新的政策可能又来了。他表示,其中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是否真正把满足群众体育运动的诉求,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做。

热潮背后的隐忧

邓亚萍曾分享了一组数据,即现在全球旅游产业年增速为4%到5%,全球体育旅游年增速为14%至15%,中国体育旅游年增速为30%至40%。同时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占旅游业的25%,而中国只有5%,发展空间巨大,这也说明我国体育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关的一个现象是,热钱在不断涌入体育旅游产业,但投资者可投优质项目或资源目的仍相对缺乏。邓亚萍表示,大多数景区需要融入优质的体育项目,但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还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可以与景区放在一起的项目。她同时表示,具备体育+旅游跨界运营层面的团队还缺乏,需引入国外的团队进入中国,其在中国本土化的适应落地,需要非常强的本土团队进行合作,但处于断层状态。

体育小镇也处于初级阶段,其间暴露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诸多地产商在体育小镇建设中,扮演着投资开发建设主体的角色,但在体育旅游产品的打造、小镇运营等方面,整体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他们来说,特色小镇的开发运营是一个迥异于曾有业务的“新战场”。

跑哪儿科技联合创始人田同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能跟旅游进行结合,真正能将体育小镇运营成功的少之又少。正如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校友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刘力最近撰文指出的,按照小镇的基础特质、顶层设计与规划、投资实施、运营管理四方面来评估,目前体育小镇建设,从结构设计到产业引擎都有先天不足。包括缺乏顶层设计,没有产业链概念,缺少体育产业观和龙头项目等。

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体育旅游产业的规划怎么做好?

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体育旅游产业的规划怎么做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及体育旅游产业的规划-绿维创景-有深刻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建立和职业足球联赛的举办为突破口的竞技体育改革,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过程,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职业联赛相继出现,体育赞助、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日渐增多,促进了体育产业中本源产业的成长和载体产业的形成。这为运动休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体育活动,其中通过休闲旅游方式参与登山、游泳、滑雪、观看比赛等体育活动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由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休闲旅游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持续,从2001年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体育健身游”,到02年韩、日世界杯和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各相关国际旅行社组织赴韩、日和德国的球赛观光助威团的热烈场面均可看出,休闲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三、体育旅游已悄然兴起,未来该如何发展?

第一,虚拟技术开启 旅游 目的地营销新体验。

一方面,VR、AR等信息技术突破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信息形式,丰富空间维度的信息,突破时空限制,使游客不仅能看到景区的各个细节,还能看到不对外开放或不定期开放的 旅游 资源,提供更加深入的景点讲解和多方位展示,虚实结合,增加了临场感,实现“购买前先体验”这一功能,有效地优化了用户的行前 旅游 决策。

另一方面,VR、AR等虚拟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生动性、互动性,极大地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幅度、深度,增强其对 旅游 目的地城市的积极态度和 情感 ,唤醒兴奋点,促使游客为超出预期值的体验买单。

第二,全产业链合作,打造目的地联合营销模式。

全产业链合作营销、目的地联合营销,是指多个利益主体通力协作,共同开展目的地营销和促销。联合营销实施的主体,并不仅仅限于不同的 旅游 目的地之间,而且还可以包括同一 旅游 目的地不同部门之间、 旅游 目的地的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之间、线上媒体和线下现场活动之间等。 旅游 目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同产业链甚至产业链以外的多家企业建立合作营销关系,涉及不同的行业、地域和平台。

第三,影视营销构筑目的地感知和 情感 记忆。

旅游 目的地影视营销是 旅游 目的地利用电影电视的制作地点、环境、过程、节事活动,经过营销策划宣传,将 旅游 目的地推向市场,以取得 旅游 需求满足和 旅游 目的地利益相一致的一种新的营销类型。影星、外景地或能够表达电影元素的主题,都能够诱惑一定的观众。而一些不显眼或没有吸引力的场景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视频和内容营销提升目的地 情感 形象。

内容营销通俗理解即是“讲故事”。优质故事的设计与开发是做好 旅游 内容营销的核心。在多样化、碎片化和视听化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开辟了 旅游 产品营销的新模式。兼具内容入口与社交基因的短视频,年轻用户十分愿意“买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在线 旅游 平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第五,精准营销提升目的地营销效果和转化率。

精准营销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

与精准的定位和沟通相适应,只有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设计、制造、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与游客进行个性传播沟通,才能低投入、高效率地实现 旅游 者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定制。通过提供给游客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节约游客在购买过程中的时间、精力和体力等,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提高其让渡价值。

第六,体验营销深化目的地要素构成和产业组合。

旅游 体验营销是指 旅游 目的地根据游客 情感 需求的特点,结合 旅游 产品,服务的属性,策划有特定氛围的营销活动,让游客参与并获得美好而深刻的体验,满足其 情感 需求,从而扩大 旅游 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新型营销活动方式。

1,在社区建立多个锻炼的场地,且要有一定的标准,而非随便搞几个锻炼器材。

2,晚上和节假日学校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3,大力发展户外运动的产业,比如爬山,骑车,户外跑等。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社团,开发线路,组织一些比赛等。

4,对一些运动项目提供免费的义工培训服务,提供国民的运动兴趣,特别的下一代的孩子。

5,明星运动员亲民活动,搞些见面会,友谊比赛等。

题主想说的应该是户外 旅游 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我认为:

1.户外 旅游 毕竟成为以后 旅游 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这种远离人群,拥抱高山湖泊,自然环境优美的 旅游 必将被大众慢慢接受。

2.户外营地建设逐步完善。现在国家也在大力的建设很多户外 旅游 的营地,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有成熟的户外徒步路线,国内起步的比较晚,现在也在慢慢的发展中。

3.户外探险走向成熟。国内有众多的户外旅行资源,高山、湖泊、沙漠、丛林,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向这些地方,但是户外探险一类的 旅游 资源挖缺不充分,相关的法律、保险缺位也导致户外探险 旅游 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

由于 体育 旅游 市场还不完善和健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前途还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