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演艺的特点
与传统演出相比,旅游演艺有其独特的特点:游客是其主要依赖观众来源,进行长期的驻场演出,演出地点大多在室外或旅游地的剧院中,演出时间基本都是在晚间游客休闲时段,演出内容为旅游城市或景区的特色文化等 总结旅游演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演艺主题明确,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独具特色的演艺主题和风格是旅游演出有效进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无论是实景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旅游演出,还是较普遍存在的剧场表演旅游演出,其旅游演艺产品都非常重视对本土文化资源和内涵的开发,力图将文化资源与演艺科技手段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大餐。比如,《印象·刘三姐》在创作初期广泛要求宗教、社会、演艺等多学科专家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情况、文化与演艺结合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最后把桂林的山水文化,侗、壮、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演出中,突出了桂林的地方文化特色。
(二)注重娱乐性,强调旅游者欣赏性与参与性的结合
旅游演出是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的精神文化产品,所以在保证演艺产品艺术性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其易懂性和娱乐性。旅游演艺产品首先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舞蹈、歌曲、杂技、武术等,使演出氛围欢快热闹、喜闻乐见,比如桂林的《梦幻漓江》中展示了漓江山水文化;其次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强化视听效果,激起观众兴趣,使其获得更多愉悦的体验;最后通过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性。
(三)商业特性明显,能产生巨大溢出效益
旅游演出的开展能吸引旅游者,延长其在旅游地或景区的逗留时间,从而产生住宿、餐饮、交通等多方面的溢出效益,带来高额商业利益。
(四)具有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①主题演艺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A、单一经营模式,即主题演艺企业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营业性演出。山水实景类和部分剧场类演艺项目属于这一类。
B、多元经营模式,采取此经营模式的企业往往会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多元经营。即在特定景区内向游客同时提供景区游览和主题演艺节目的服务。如广西南宁的《锦宴》和湖北隆中的《草庐·诸葛亮》均属此类型。
②主题演艺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A、周期性。主题演艺行业作为旅游行业的子行业,与旅游市场具有高度相关性,与旅游业一样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呈现周期性波动。
B、地域性。主题演艺项目主要是将地方文化内涵注入到演出作品中,节目的创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使其成为观众在别处无法得到的游玩体验,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C、季节性。同样作为旅游行业的子行业,主题演艺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特征是吻合的,而闲暇时间的多寡也导致主题演艺行业存在淡旺季。此外,露天的主题演艺项目还会受到气候的影响。
二、文旅融合时代,“文化消费”消费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去旅游的时候都会买一些文化的周边产品,所以说文旅结合是现在的一个潮流和特点文化消费,其实我们消费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文化消费就是消费的一些旅游产品,其实也是人们的一种情怀,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出去旅游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优美的景点,但是这些景点不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所以一些景点就会推出一些文化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让游客们带回家,回想起在景点旅游的美好时光,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这样也可以给孩子或者家人留做一些纪念。
其实文化消费就是一些旅游景点推出的一些东西,其实在我国旅游景点是非常多的,如果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还是要靠一些纪念的产品带回家里。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酒店都会推出一些文化产品,我觉得文化产品消费也是一种情怀,人们不能把真正的景色带回家里,可是带回一些纪念产品也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都知道一些景点的美景是很难直接带回家中的,可能去过一次还是想去了,如果带过一些纪念品就可以随时随地在家中想起旅游的美好时光,我觉得这也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化消费和文化产品,也让我们的旅游变得越来越有趣。
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产品,可能旅游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有趣,可能只能看过,以后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如果能带一些产品也可以证明自己去过这个景点游玩。文化消费其实主要消费的是一种情怀。
三、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旅游可能迎来哪些消费热点市场需求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资本化、产品化、走向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从交互到共生,从简单融合到深度融合经历了数次发展、演变与迭代。如今,时代赋予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
图片
随着文旅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融合、跨界、创新,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带来了文旅产业结构性调整、重塑和升级的新机遇。一是“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文化研学、夜间休闲等正成为引领文旅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二是散客自由行、近郊亲子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成为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三是年轻的、活跃的和更拥抱互联网、数字化的人群将成为引领文旅产业新消费的重要群体;四是疫情促使消费者对文旅服务和网络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五是文旅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更受注重,求新、求变、求趣味等新特点正在引爆产业倍增。
图片
在新的消费趋势之下,我们的文旅融合如何创新驱动,适应新发展格局与态势呢?
PART1
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通过与市场融合、与文化融合、与数字融合,全景、全业、全时聚合各类文旅要素,实现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整合、价值链融合,融合新媒介、新技术手段拉动文旅“破圈效应”。
图片
PART2
丰富文旅产品新形态
结合旅游市场消费新变化、新特征,着眼满足游客品质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坚持聚焦主业、内容为王,开发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对全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意策划和数字化转型,打造覆盖全域、全时、全龄的“目的地”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推出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沉浸体验型高品质产品。
图片
PART3
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
发展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智慧旅游、文旅金融、非遗文创、民宿产业新融合、房车自驾旅行等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图片
PART4
做好文化旅游融合新文章
文旅融合创新在“旅”,当旅游方式变得生动,对文化的感知也更为深刻。要推进文化旅游多元融合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统筹做好文化旅游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资源、平台、项目、产品、活动等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加大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体育、健康、互联网、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加快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图片
PART5
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受疫情影响,线下传统旅游受限制,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文旅逐步落地,迅速成长。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借助全息投影、夜间灯光秀、5G、AR、VR等现代技术,推动VR、AR、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智能化运营能力。
受疫情影响,线下传统旅游受限制,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文旅逐步落地,迅速成长。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借助全息投影、夜间灯光秀、5G、AR、VR等现代技术,推动VR、AR、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智能化运营能力。
四、谈文化旅游的特征及其影响(200满分 急)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