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医疗旅游业
医疗旅游主要指人们因定居地的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到外地或外国寻求较相宜的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旅游产业。
在中国,医疗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已经不新鲜了。泰国、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提供的这种医疗旅游服务正令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趋之若鹜,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二、医游是什么对生活有什么积极作用?
医学的进步的确在保障和改善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理性看待医学的进步,客观评估医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医学的发展和人文精神引导医学的走向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健康文化具有更加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健康文化引导健康行为,健康行为促进心身健康。众多证据表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是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面对此种困境,单靠现行的防治模式和医疗技术很难有所突破,而应针对行为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又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科学上的有限和未知,更加注定了医学的局限。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还很有限,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医学的“无所不能”,更不能太高估了医学的能耐,对医学或医生的要求不能超越科学的限度,医学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奇。所以,医学还没能力为病痛托底。
医史片段及抗生素的功过变迁
二十世纪之前,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医学缺乏成熟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医生多是凭借有限的经验和药物进行诊疗,能力非常有限,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那时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急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结核等。在没有静脉补液的条件之前,急性胃肠炎伴脱水就有可能使人丧命,更别说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
三、医疗旅游的前景怎么样?
前景不错,医疗旅游产业正成为资本的新风口。据《中国医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医疗旅游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旅游业增速的两倍。我国医疗旅游虽是一个小众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近5年来平均增速也达到了9.9%,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总体看来,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还不是很多,其中绝大部分是以中医药为依托的养生保健类、观光类医疗旅游,疾病治疗类的医疗旅游、整形美容类和另类医疗旅游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四、新旅游现象,什么是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主要指人们因定居地的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到外地或外国寻求较相宜的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旅游产业。
在中国,医疗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已经不新鲜了。泰国、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提供的这种医疗旅游服务正令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趋之若鹜,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五、一场疫情让这样的旅游方式成为行业新风口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身心 健康 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出游的选择上,也将 健康 和安全视为首要参考因素,将 健康 养生 和 旅游 结合在一起的康养 旅游 就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去年6月,戴德梁行发布《中国康养 旅游 的发展与趋势报告》,报告显示, 2016-2020年,康养 旅游 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20%,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左右。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3日,全国目前从事康养 旅游 的企业有 6387 家,其中有近 80% 的企业是近三年内成立的,近一年内成立的康养 旅游 企业就有 2100 多家。
康养 旅游 已经成为近两年 旅游 行业的一个新风口。
1
与休闲度假相似又不同
康养 旅游 产品是深度 旅游 与体验 旅游 类产品,顺应了各个年龄段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 旅游 产品结构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可被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形式,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 旅游 活动。
康养与一般的 养生 在目标诉求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 健康 、快乐、幸福和长寿。但康养 旅游 却有着不同于其他 旅游 休闲活动的性质特征,而且彼此之间也有很大不同。
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康养 旅游 与度假休闲比较接近,但相比起来 康养 旅游 更加注重 健康 和心理感受,此外不仅在 旅游 目的地居住的时间更长,而且重复消费比例也更高。
如果是度假需求,很多人可能在目的地也就住上一两晚的时间,但康养 旅游 重在一个“养”上,人们会一开始就在心理上拉长在 旅游 目的地居住生活停留的时间,少则一周,多则十天半月甚至整月。游客会对设施、项目、产品、服务等慢慢品味、细细琢磨、深度体验,对软硬件的要求也会更高。
一个鲜明的趋势是, 今后的文化和 旅游 产品将会愈加注重 健康 元素的植入, 在 健康 需求、家庭需求、全龄照护的满足上再次整体提升。
2
康养 旅游 的五大型格
要想深入康养 旅游 业,就要了解这种产品的市场细分。从特征上讲,康养 旅游 有以下几种类型:
生态 养生 型。 生态 养生 型康养 旅游 主要是在 旅游 目的地现有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 养生 保健设施和项目的开发,使游客达到增益身心 健康 的目的。特点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借助体验、观光、学习相关文化等手段,实现休养身心的状态。
运动 养生 型。 运动休闲型康养 旅游 主要是以 旅游 目的地或其周边的运动资源或者大型的运动活动为依托开展的 旅游 活动。以运动的参与或者 体育 赛事的观赏为主要内容,同时以配套的休闲、 养生 设施和项目为辅助,以达到促进游客身体 健康 的目的。以游客参与赛事或活动组织为主要特点。
度假 养生 型。 休闲度假型康养 旅游 主要为游客提供休闲 娱乐 设施以及具有高度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康养 旅游 服务。通过体验、参与进而实现与自然环境的亲近,提升身体和心灵的享受与放松。主要特点是游客在 旅游 目的地逗留时间较长,以满足其休息和享受生活的需求。
医疗保健型 。 医疗保健型康养 旅游 以实现对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和对身体的康养与修复为目的,其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 旅游 目的地的医疗保健设施和机构,利用当地的医疗保健资源吸引游客到 旅游 目的地进行医疗护理、医疗保健、体检、康复等活动。
文化 养生 型 。 文化 养生 型康养 旅游 要求 旅游 目的地具有浓郁的 养生 文化,可使游客对其进行挖掘,并以 旅游 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优化和提升生活质量,达到 养生 的目标。这类康养 旅游 产业的主体为非物质层面的传统文化 养生 资源。
3
起步虽晚但潜力巨大
从世界范围看,欧洲一直是康养 旅游 的佼佼者,其中德国是最大的客源市场,奥地利是最佳 旅游 目的地;在北美洲,加拿大的康养 旅游 最发达。而美国的夏威夷气候温和、生活悠闲,是北美洲另一个主要的康养 旅游 目的地;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康养 旅游 目的地,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紧随其后。
虽然较欧美国家起步稍晚,但康养 旅游 的 探索 在我国已有多年,从总体布局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长三角、山东及东北等区域,不过基本以医疗 旅游 、温泉浴、森林浴、日光浴等传统单一的康养 旅游 形式存在,而且供给端产品数量不足、内涵不深、体验不佳等问题曾经难以满足游客对康养产品丰富度的要求。
近几年来, 在看到了康养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之后,众多资本和投资者瞄准中国康养市场 ,形成了医养结合和旅居养老两种具有较高热度和认可度的康养模式。而基于亲近自然的复合型、多维度、跨业态的各种康养 旅游 产品也渐渐成为市场青睐的对象。
4
“家庭同游”将成为康养 旅游 的市场主体
过去,老年人群、疾病人群和亚 健康 人群被认为是康养 旅游 的传统客群。而目前,康养 旅游 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硬需求和重要 旅游 动机。尤其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家庭游的比重将会持续上升,成为 旅游 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后,亲子游、父母游、伴侣游等家庭游将会更加关注家人的 健康 ,更倾向于选择康养 旅游 产品,家庭会成为康养 旅游 市场的主体。 因此,在康养 旅游 产品策划和项目设计中,可以更多地考虑家庭游的特殊需求,在场地设计、人文关怀、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做足功课。
如今 旅游 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争取更多的“候鸟式”游客是 旅游 目的地成功运营的重要方面。随着大 健康 、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传统的 旅游 六要素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新需求,更多层次、更多种类的要素将不断涌现。
康养 旅游 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止步于好山好水,周全的生活空间和超出预期的服务将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对 旅游 者心灵净化、认同归属、文化体验、社交关系等精神需求的满足,都是对康养 旅游 运营商的一种考验。
5
迎来新机遇呈现新特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旅游 研究中心主任蔡红认为,疫情之下,消费者追求 健康 旅游 的意愿显著提升,康养 旅游 迎来发展机遇。发展康养 旅游 ,对于实施“ 健康 中国”战略、推动 旅游 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蔡红表示, 未来康养 旅游 市场的三个特征值得关注。
第一,康养 旅游 是全生命周期的 健康 产业链的一环,发展康养 旅游 应具备全生命周期理念。 除老龄人群外,婴幼儿、青少年、中年人等也有康养需求;康养不只是身体层面的养护,还包括心灵的放松、情绪的调节、精神的陶冶等。
第二, 科技 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5G、数字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形式的应用,促进医疗技术和 旅游 服务的双发展,为康养 旅游 带来更多创新空间。
第三,应更加注重中医药康养的独特优势。 疫情之下,让世界人民对中医药的认知明显提升,这也为塑造中国康养 旅游 品牌和打造康养 旅游 度假地提供了可能。
康养 旅游 作为 旅游 的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 健康 养生 的多元化需求,已经成为中国 旅游 行业发展的一股新潮流,一个新风口。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注:作为平台我,我们只把看到听到的最新动向和政策等讯息客观传递给各位业者,而如何去做,还是要靠一线的各位业者们自己去亲身实践和实干。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