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当地特色的山东婚俗文化

婚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推移婚俗文化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在婚礼中的喜悦心情都说难打当婚、女大当嫁,婚礼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变得更加的讲究,当然也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下面的 山东文化 为你带来具有当地特色的山东婚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在沂蒙山区,结婚男方家叫“娶媳子”,女方家叫“出门子”。当地的婚嫁习俗通常为不找同姓、不找同村,除少数人自由恋爱结合外,大部分人先由媒人“说媒”,再经双方“访媒”,认为门户相当,即可定亲。婚礼前一日,男方派人到女家下“催妆”,送红棉袄、红棉裤、“蒙头红子”(红盖头布)、环子(一种手饰)及“四色礼”。

女方将列有送嫁人数、上下轿朝向及时间、“镇物”、忌讳等内容的“婚单子”交来人带回。晚上进行“暖轿”,即男方雇佣的鼓乐手到女家吹奏细乐。深夜女方家长给女儿收拾陪嫁用品,叫“装柜”。第二天新娘坐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时,新郎迎出门外,一对新人踏着红毡(或苇席)缓缓前行。进大门时,燃放鞭炮,奏乐,这在当地称“过门”。随后开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毕入洞房。

孔府婚礼

孔府婚礼则尽显孔门大家风范,颇具典范意义,代表了鲁地的婚俗风尚。

凌晨,身着古代状元新郎装的新郎,由伴郎压轿前去迎亲。新娘化妆,换衣,佩戴凤冠霞帔,等待出嫁。新郎到后,在众人的喝彩声里,新娘入轿,送亲人员随即登上马车。在起轿之际,炮响3声,鞭炮与唢呐同时响起。大队人马行至孔府门前,举行一个简短仪式。在仪式上,新郎、新娘表达对先祖的无比尊重和感恩之情,并虔诚祈祷。

抵达新郎“府第”后,新郎以红绣球牵引新娘下轿,新郎、新娘脚踩芝麻秆(寓意为“节节高”),跨马鞍(寓意平平安安),跳火盆(寓意为生活红红火火),进天井。一番“繁文缛节”过后,拜堂仪式开始。入洞房后,新郎手持由红纸包裹的秤杆(寓意为称心如意)挑开新娘的红盖头,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迎娶拜堂、举办喜宴,其内容的安排、形式的创新由男方和“总管事”共同完成。

桓台“结婚六步曲”

在桓台,婚仪程式分6步:第一是订婚;第二是通柬,俗称“大相”;第三是下帖;第四是娶亲;第五是拜天地;第六是坐帐。过去拜天地时,新娘要抱“四书”,踏红毡,跨马鞍,现多由司仪主持,新人三拜,后入洞房。过去新娘入洞房后,要定向坐帐三日不得出门,其间由近族“送小饭”,新郎陪餐。现在,新娘可自由出入,宽松了许多。

二、你认为你家乡最好吃的菜是什么?是当地特色吗?

每个地方,都会因其迥然不同的地域风貌与人文风俗的不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大概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近大海的地方,人们的食谱里总不会缺少海鲜;身居幽谷的人们,山中风味他们也会如数家珍。北方地区的人们,能把懂得小麦成千上万种吃法;江南水乡的人,大米在他们手中也不仅仅是主食那么简单。栏目组走遍了大江南北,在从山海之间寻找各地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而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江西省遂川县的特色美食。江西自古便盛产文人雅士,而作为对饮食异常讲究的群体,文人对江西饮食文化有着不小的影响,江西菜也一直有“文人菜”的说法。

来到遂川县,见到的第一道美食就让我们大开眼界——油炸丝瓜花。受当地浓郁的客家文化影响,这里的人们有着吃花的传统,他们的菜谱上常有:丝瓜花、南瓜花、木槿花、栀子花等。其中丝瓜花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一种。今年已经73岁的郭年招外婆告诉我们,丝瓜花嫩时最好吃,夏季开花时最好。丝瓜花的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熬汤也可以清炒,但是普遍的吃法还是油炸。新鲜采摘的丝瓜花,用清水一洗,再裹上薄薄的一层米粉,晒干后下锅油炸。刚出锅的丝瓜花,还未入口,香味就会先钻进你的鼻子,口感香香脆脆不费牙,老人小孩都喜欢吃。【食材】丝瓜花、米粉、食盐、菜籽油。

【做法】1.丝瓜花洗净。2.准备一碗清水、适量米粉。将丝瓜花先沾上些清水,在将花朵在米粉里滚一圈,裹匀米粉后放到一旁备好的篦(bi,第四声)子上。3.丝瓜花都裹好米粉后,起锅烧水,将篦子放到锅中,盖好锅盖。等到水烧开后大约在蒸2~3分钟,即可将篦子取出。4.蒸熟的丝瓜花连着篦子一起取出后,放置到阳光下晾晒,晒到花朵干瘪失去水分后即可收起。5.起锅烧油,油温5成时,将晾晒好的丝瓜花下锅油炸,迅速翻炒几秒后即可出锅。江西的饮食一直有“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火工”的特点。即使只是一道家常小菜,也不会失了精致,比如这道位列“十大赣菜”之一的赣南小炒鱼。

赣南小炒鱼是江西赣州的一道特色菜,属赣菜系赣南客家菜一支,其主料为草鱼。赣南小炒鱼具有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的特点。当一道菜的名字里,能被冠上发源地的地名,那这道菜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了。赣南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江西人做小炒鱼,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处理鱼肉的时候,不放血。当地人认为做鱼类菜时,将鱼血留在肉中,菜品会更加鲜香。【食材】鲫鱼(或者草鱼)、薯粉、酱油、大蒜、生姜【做法】1.挑选大小合适的鱼。2.新鲜的鲫鱼(或草鱼)处理干净,只留下鱼肉。3.鱼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加入两勺盐腌制大约30分钟。

4.腌制好的鱼肉加入适量薯粉,搅拌均匀,尽量使每一块鱼肉都能裹上一层薯粉。5.起锅烧油,油温6成后将鱼肉一块一块下锅油炸,避免黏连。6.鱼肉炸至表面金黄后,盛出备用。将红辣椒切段、生姜切片、大蒜切段。锅内倒入少许食用油,将红椒下锅,加入少许盐翻炒。7.红辣椒炒出香味后,鱼肉下锅一同翻炒,加入一勺酱油,少许清水焖煮约2分钟。8.加入大蒜后翻炒大约1分钟,加入生姜片翻炒几下即可出锅享用美食。遂川县除了辛辣刺激的大菜,还有鲜甜可口传统小吃,让没有尝过的人眼前一亮。走进当地大街小巷的早点铺子里,还能看见泛着金黄油光的南瓜米果,5毛一个,2元就能吃得很饱。

当地人家更爱吃的还是自家做的南瓜米果,有些农家种多了南瓜,就会摘回来存放在家里,想吃南瓜米果了就一次多做点,分点给左右的街坊邻居尝尝鲜。南瓜这种好养活的蔬菜,平日里不会得到人们的悉心照料,所以都是偶然看到哪个南瓜黄了熟透了就随手摘回家。用它来做菜吃不了多少,遂川人就把吃不完的南瓜做成米果。用糯米粉、面粉、白糖、盐这四种家常的食材,与南瓜丝和成面团油炸而成。南瓜米果香脆甜糯,是南瓜做成的最好吃的小吃之一。我们在拍摄完遂川堂镜村的肖秋英外婆做的南瓜米果后,每人连吃了十几个都还不觉得满足。【食材】南瓜、盐、糖、面粉、糯米粉。

【做法】1、现摘瓜熟蒂落的新鲜老南瓜先洗净,再用刮皮刀去皮,掏空里面的南瓜子和南瓜囊。2、掏空的南瓜清洗干净,竖切成小长条;用刨丝器将南瓜刨成细丝。3、刨好的南瓜丝用刀再剁碎一些,加入适量盐,用手和均匀,使盐分充分浸入到南瓜丝里。4、依次倒入4斤面粉,3斤糯米粉,倒入适量白糖。5、将所有食材先翻动均匀,再慢慢倒入清水和成面团,加水时要慢慢地多次加入,这样才能掌控好面团的稀释程度。6、热锅,倒入3斤油左右,待油温9成,手抓一小团南瓜面团放入油锅,然后快速用炒铲背面将面团在热油里压扁7.2分钟左右,煎炸至表面金黄微微变焦用筷子夹出即可食用。

故乡的风味总是容易勾起人们的情思,每个人都有自己忘不掉的美食,它们大多数都来自自己的家乡。就是将这些美食串成一个各个故事,让每个思想游子一解乡愁。想了解更多美味的地方特色菜吗?关注我,很多你没见过的美食等你来学。

三、湖州有哪些景点最具有当地特色,分别有什么特殊指出?

湖州有着超过4700年的历史,这里有着属于湖州人的丝绸文化和柔美。岁月都不曾改变其模样的南浔古镇,有着悠悠然世外桃源般的大唐贡茶院,还有以做毛笔为生世代相传的善琏湖笔小镇,都让这个城市变得多元而又迷人。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湖州这3个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特色的景点吧。

【善琏湖笔小镇】

善琏,江南水乡一隅,小桥流水,人文毓秀。这里是中国湖笔文化和蚕桑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湖笔之都、蚕花圣地”之美誉。

这个村庄家家户户都会做笔,一代传承一代,已经有着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了。“善琏湖笔”,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素有“湖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

“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善琏镇也因之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馆、一街、一寺、一祠、一厂、一山”六大主体所串联而成的旅游观景线,将湖笔的文化融入其间,只要来到这里就顿时感觉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提起笔也能成为一位挥毫泼墨的大诗人。

从湖笔文化馆我们就到湖笔文化一条街上逛了逛。这里有着147间店铺,几乎家家都是做笔的。当然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可以自己亲手做一支毛笔,感受这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下做出来的毛笔,是多么不容易。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我们遇到了一家做湖笔的作坊,出于好奇我们便走进去看了看。这是一家用自己家的房子改造的小作坊,一共七个人在这个不算亮堂的小作坊里辛勤劳作着。阿姨们那双长期在水中浸泡的手里布满了老茧,不知道这样的工序日复一日她们干了多少次。她们甚至可以熟练到边回答我们的问题,手上的工作也没有一点儿慢下来的意思,这是长年累月工作的成果。

她们用她们淳朴的笑容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坚守着这属于中国、属于湖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技艺应该得到重视,应该有更多人来学习、去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浔古镇】

忆江南,最忆是南浔。

南浔的景点不多,也相对集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版块:一处是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组成的中心景区;二是由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所组成的老宅院楼;三是由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景区。

小莲庄作为南浔五大名园之一,自然是不容错过的。这里又被称为”刘园“,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我们所拿到的南浔古镇门票上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所拍。

与小莲庄隔溪毗邻的是被誉为中国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嘉业堂藏书楼”。这是刘镛的孙子所设立,清代皇帝溥仪曾赠与“钦若嘉业”九龙金匾,也因此而得名。

接着就该探访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这可以说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和超过150间的中西合璧的房间,绝对可以说是江南罕见的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也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

刘氏梯号有个熟知的名字,就是“红房子”,这是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安的居处。整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红房子的外墙是最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这里融入了罗马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非常经典,典型江南水乡的外表配上西式装修风格,两种文化在此交融,却一点儿也不显得突兀。

最美不过百间楼,据说这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当初建成时约有100间楼房,称''百间楼'',至今仍住着当地的原住民。

【大唐贡茶院】

“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

大唐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 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这座茶园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稽的首座茶叶加工工场,也是第一座官办的茶院,主要生产的便是唐朝的贡茶——“紫笋茶”。

虽说是仿古建筑,但是这大唐贡茶院依旧是气势恢宏。正中的陆羽阁,循着木梯从上至下缓缓而上。最底层再现陆羽《茶经》的经典茶语;二层则以陆羽最喜欢的顾渚山景、紫笋茶园,将这美丽的景色用书法、绘画等形式收藏在了这里,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能看到这四季之景,将最美好的记忆永存在心中。

门口有个茶室,可以凭票免费喝茶。逛累了就到这个茶室坐会儿,泡上一壶紫笋茶,茶叶在沸水中翻腾,顿时茶香四溢,拂去清沫,细细品尝这山水之间孕育出来的精华,在回头看看满山的翠竹,瞬间这个人浮躁的内心也得到了清净。

四、你的家乡有哪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你好,我是东北的,我们这里的当地美食有很多。尤其是早餐,那可是五花八门,每一样都是美味可口。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最具有特色的早餐:

1、兰州牛肉面。名气最大的美食,也是国内名气最大的面食之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兰州牛肉面的特点,有大宽二细毛细韭叶等多种做法,吃的时候来个肉蛋双飞再好不过。兰州牛肉面的面很劲道,早晨的牛肉汤很鲜,油泼辣子香而不辣,需要说明的是,牛肉面在兰州是被当做早餐对待的,想吃牛肉面最好早上去吃。

2、靖远羊羔肉。靖远羊羔肉是陇上驰名美食之一,通常在甘肃各市州进城的路上,都能看到靖远羊羔肉的招牌。在靖远当地,羊羔肉选材通常是本地山区产的滩羊,喝着山泉水吃着野生药材长大的羊,肉质鲜嫩,膻味较轻,而用特殊食材做出来的羊羔肉,则不膻不腻美味可口。靖远羊羔肉现有红烧、黄焖、清炖、手抓等多种做法,吃的时候可按个人口味来要求做。

3、天水呱呱。如果说牛肉面是兰州人最喜爱的早餐,呱呱则是天水人奉为头牌的早餐,是天水第一美食小吃。天水呱呱在当地方言原叫锅巴,是因在制作过程中锅底部会形成锅巴而得名,久而久之被叫做呱呱。天水呱呱多用荞麦粉做成,做好的呱呱不用刀切手撕碎即可,装碗浇上各种特制的调料就能食用。天水呱呱酸辣适度,香软可口,搭配上天水特产的黄馍一起吃,有种天作之合的仪式感。每次去天水,我都会要上一份呱呱,所谓入乡随俗,呱呱对我来说单纯的是入味入胃。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这三样美食,必须要尝一尝。

另外,如果你时间紧,还可以吃大果子加豆腐脑,既经济又实惠,还很营养,也是不错的选择!

你喜欢我家乡的特色早餐吗?欢迎您来我的家乡品尝!

五、什么是地方特色?

地方: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方特色指特定地区的特色。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地域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涵盖了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