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能帮忙写一张平面构成对比的创意构成。。400字左右
其实这是经典平面图形“鲁宾杯”的一个变体,即“双重意象”,用最简单的设计技术创造了经典的视觉效果,是创意和平面理论的高度结合。
(用电脑展示鲁宾杯图片)
平面构成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图底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你所画的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双重意象的产生在于观众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图形或背景上,或者说是在看画的局部或是整体。
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由于其背景和图像的区别并不明显,因此我说他是“鲁宾杯”的变体。由黑白条纹所构成,用上下交错的手法创造出了双重意象,给观者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觉,能够让人反复的观赏画,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
(以上为此画平面构成的说明)
创意的产生来源即是利用了人类视觉即观察局部又观察全景,对鲜明颜色及黯淡颜色的区分,大脑对现实世界的联想(轮廓和人脸、杯子之间的联系)。利用这个创意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吸引观众的视觉关注焦点,如果能够将该类平面构成巧妙运用到商业广告中,一定能够带来非常好的商业效果。
二、之所以要了解“图—底”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之所以要了解“图—底”关系,是为了对舞蹈式样的平衡图式有比较正确的把握。舞蹈者个体姿态的平衡对于整个舞蹈式样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在一定“图—底”关系中的平衡是舞蹈式样成为一种有效的视觉式样的前提。
三、什么是图一底?
舞蹈演员的“运动人体”一出现在舞台上(无论这舞台是空无景物还是布景叠陈),舞蹈式样的“图—底”关系便存在了。了解舞蹈式样的“图—底”关系,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了解舞蹈式样的空间构造。在空无景物的舞台上,舞台“屏面”的长方形框架与舞台“平面”深度延伸因透视而出现的梯形框架,一并与舞蹈者构成了最基本也最单纯的“图—底”关系。如果舞蹈者置身的是一方布景叠陈的舞台,这种“图—底”关系就要复杂得多:布景是以纱网悬挂为主还是以平台挂片为主;是置于舞台前区给舞蹈者以遮蔽还是置于舞台后区给舞蹈者以衬托;是静态的搁置还是动态的摇摆;是对称的还是偏颇的;还有其形状、色彩、客观亮度都会对舞蹈者“运动人体”之“图”产生影响。但这变化众多的舞蹈者“运动人体”与舞台景物的“图—底”关系只是舞蹈式样的“图—底”关系的一个方面(当然是最基本的方面);另一个方面的“图—底”关系是由舞蹈者与舞蹈者之间构成的。舞蹈者之间的“图—底”关系,在芭蕾艺术的双人舞变奏中、领舞与群舞的交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双人舞变奏中,男舞员在许多情况下扶持、托举女舞员;在二者的重叠造型中,男舞员的部分身体常常被女舞员叠蔽,因而男舞员往往成为女舞员之“图”的“底”;而领舞与群舞的交织,群舞总是领舞的“底”。舞蹈者之间构成的“图—底”关系,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其“图”与“底”可以换置;其他一些特征有:静态的舞者往往成为动态舞者之“底”;后区的舞者往往成为前区舞者之“底”;群舞的舞者往往成为领舞者之“底”等。努力探求舞蹈式样“图—底”关系的丰富性及变化性,对我们舞蹈的空间构成无疑是很有益的。
四、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之图与底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
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
2.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
3.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
4.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
5.在静与动的两这种,动态的具有图感。
6.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
7.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
图与底的反转现象: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
图与底的效果欣赏
五、什么是图底关系?
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Negative Space)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Figure-ground)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Rubin)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
多数情况下,当你注视杯子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当你注视2个头影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
形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就是一种正负形
正负形如今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等诸多领域
平面正负形是一种艺术图案,它可以给人以幻觉,使人产生两种感觉,这就是平面正负形的魅力。
扩展资料:
图底反转
“反转”(inversion)一词就词本身而言是指颠倒或者逆行的意思。作为学术术语,在各学科中有多种含义:在音乐中,指“和音”或者“主题”的转回;在数学上,指反演;在心理学上,指心理错位。
荷兰画家埃舍尔曾在信中写道:“看了我利用透视法开的玩笑,尤其是我的’反转’图···”(参见《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时间》)明确了“反转”一词在造型艺术中有了特殊的所指。
最早对“图底反转”的视觉现象加以研究的人是鲁宾(Rubin),其著名的《鲁宾之杯》向我们呈现了视觉中图与底的有趣现象,这种因视点的改变而发生图形意义的变化,便称为图底(地)反转。作品中图形间的彼此黑白介入,又都表达了各自的含义,是“一语双关”的体现。
我们在体会到“形状”的一一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图形间隐藏的神秘性与奇妙的智慧。画家埃舍尔更是以天才的头脑,把数学的、理智的思维注入到浪漫的造型艺术中,创作了大量让人难忘的艺术作品。同样我们还在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许多作品中看到这种现象,画家以双重的图形意象与错综的图底反转,表达了深刻的图像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面正负形